教育的未来在于市场
我的工作是教书,在我看来,《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是一本每个老师都应该读的书,学习怎么写讲义,怎么干净利落的讲课。
有些老师的课讲的比薛兆丰更好,有的老师比薛兆丰更擅长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如何同时给几十万人上课?如何帮助几十万学生一起学习?(他们的层次参差不齐,他们的需求各有差异。)薛兆丰的网课是充满了革命性和启发性的。
网课是市场提供的伟大的教育商品,其意义不亚于15世纪古腾堡发明印刷机。印刷机出现之前,书籍是少数精英享用的奢侈品,印刷机出现后,书籍变成了大众的消费品;网课出现之前,听一个名校教授的课成本巨大,一些人甚至要从外地坐火车去大学旁听,网课出现后,只需要99或者199,你可以随时随地听全年的课程。转发朋友圈还可以享受优惠什么的。
对比一下,公立教育从来没有能力让教育以如此物美价廉的方式惠及如此众多的人(不要以为公立教育是免费的,事实上纳税人为之付出了高昂的成本,其中甚至包括教育局工作人员的工资),并且让人们每天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认真学习。只要看一看学校课堂上那些昏昏欲睡的学生就可以明白做到这一点有多难。为市场而教育的商业团队有动力去做出优质的课程,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增加都意味着一份利润,每一个好评都有意义。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更是对那些鄙夷网课的装逼犯的有力回击。当各种商业团队积极的开发教育商品,服务无数普通人的学习诉求,这就不再是装逼犯们可以屹立不倒的年代。先不谈内容,《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是我见过的装帧、排版、纸质、阅读舒适度最好的经济学教材,不是之一。
讲义的内容有一些瑕疵,主要是关于政府干预与管制的,薛兆丰的一些论证指向了政府干预的合理性,这是错误的观念。同样作为经济学教材,张维迎的《经济学原理》和索维尔的《诡辩与真相:经济学入门》就没有这些错谬。但是后两本书在内容以外的方面就没有优势可言,完全不能像《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样可以称之为“国民教材”,是在装帧设计方面可以拿奖的那种书。
严厉的批评者们因为薛兆丰对政府干预的一些支持而嘲讽其为“薛国师”。我不了解薛兆丰本人平素的观点,但是仅以《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以及之前的《经济学通识》两本著作而言,反对政府干预的观点占大部分,支持干预的观点在全书中只占较少的比例。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绝不是那种动辄呼吁政府应该宏观调控应该多管管的课堂,而是质疑干预质疑管制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有一些瑕疵固然令人遗憾,但是瑕不掩瑜。
薛兆丰的错谬延续自张五常、科斯,也许有更久远的经济学传统。科斯和张五常就认为使用权比所有权重要,政府通过强制拆迁等方式干预经济其实提高了效率。这种谬误非常流行,我已经写文章批评过:钉子户不利于经济发展吗?
薛兆丰被引用最多的观点是火车票应该涨价、交通拥堵时应该提价。他写过一系列相关的文章。他的文笔很好,思路清晰又有感情。我当年阅读时感觉他的观点有问题,因为我当时在成都工作,按照薛老师的经济学解释,成都街头那些好吃的饭馆每到晚饭时就有一大群人排队,这和大家排队买火车票、在道路上拥堵一样,都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应该通过提高价格来提高效率。但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但我当时也不明白薛兆丰错在哪里,所以就反复的读他的文章,也反复的思考,而且去找那些批评他的文章看。光是搞明白这个问题,我就花了很多时间。但这就是学习,重要的不是老师把正确答案放到你脑子里面,而是你自己能够想明白,豁然开朗,那真是非常愉快的事情。(参考文章:滴滴快的合并是不是垄断、火车票该不该涨价等正确的经济学答案在这里)
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被政府垄断的,一直以来市场做的只是一些提高成绩的教育产品。这种产品对人类文明而言意义不大。但是这些年来随着网课的兴起,诸如得到这样的平台已经扮演了国民大学的角色。学习本该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而市场正在还原这一愿景。
教育的未来,正在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