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里,最黑暗的一刻
这是《长安十二时辰》里最黑暗的一刻:
为了拯救长安城,张小劲向黑社会大佬(葛佬)出卖了自己手下的卧底,并且杀害了他。
孟子说“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但在张小劲看来,眼前的选择像一道数学题:为了拯救长安城里的几十万人,杀害一个无辜者是划算的。
原著小说里,当张小劲要出卖同僚:
队伍中有一个人变了脸色,急忙一个腾跳朝后退去。张小劲起身骤然出手,刀光一闪,切过那人的咽喉。
而在电视剧中,这个同事心甘情愿的被出卖,表情无怨无悔,并且跪下来祈求张小劲赐福(即干掉他)。
小说里卧底的行动比较符合人性,而电视剧的改编则非常恶心,是一种反人性的虚伪做作。
你是卧底,你被自己的上级出卖了,现在他要杀掉你,你还无怨无悔,用崇敬的目光看着他,跪在他面前请他送你上路,认为这是赐福。请问:这还是人吗?
《权力的游戏》中是不会出现这种反人性情节的。
为了煽情,《长安》剧中还添油加醋的增加了这样的情节:当初,为了争取当卧底的机会,这个年轻人故意用斧头把自己的手指剁了。
也许导演和编剧是想塑造感人的英雄,观众看到的却是莫名其妙的傻逼。这不是一个创作能力问题,而在于你试图用虚假的价值观来愚弄人们。
在小说中,张小劲出卖手下前和同行的姚汝能之间有一番争论:
靠出卖官府暗桩来换取情报,简直就是无耻之至!姚汝能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出卖自己人?”
张小敬扫了他一眼,冷冷道:“李司丞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突厥人,听明白了吗?不惜一切代价。”
“为达目的,难道连做人的底线和道义都不要了?”姚汝能觉得这说辞荒谬绝伦。
“我只关心长安这几十万条人命能不能保住。”
拯救长安的孤胆英雄张小劲所践行的,是一种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为了目的正义,可以不择手段。
这种正义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质疑,但依然时不时的有傻逼拿出来炫耀,说这样更务实更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其实,即使用功利主义的算法,不择手段也不可能达到正义的目的。功利主义者认为为了拯救多数人可以牺牲少数人,这种算法至少面临几个难题:
第一,未来是不确定的,怎么知道牺牲了少数人就可以拯救多数人?
第二,人有自由意志,会通过行动来改善自己的处境。当人们觉得自己会成为“被牺牲的少数”,他们会如何行动?当一些人掌握了牺牲他人的权力,他们又会如何行动?这些行动,会让世界更安全还是更危险?
第三,一个可以为了拯救多数人而牺牲少数人的社会,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人们还会相信正义和法制吗?会按照道德准则行事吗?
认真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其实是反功利的,也不可能真的有利于大多数人。从历史的经验看,每一次牺牲少数人,都没有让世界得到救赎、变得更好,而是让人心变得更黑,让世界变得更坏。
因为,在强制性的牺牲中,正义在被破坏,产权甚至生命在被践踏。
回到《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中,一个人可以为了拯救一座城市而出卖自己的同事,那么,谁还愿意和他共事?他的团队之间还能相互信任吗?还有谁敢去当卧底?
这不是救赎,而是堕落;这不是正义,而是邪恶。邪恶的手段不可能带来正义,堕落的方向也不可能通往救赎。
现实中,人们也许不认同剧中张小劲出卖下属的做法,但却也常常秉持和他一样的功利主义正义观。
出卖并杀害同事是错的,但如果是为了拯救几十万人,就可以出卖。
抢劫是错的,但如果是为了劫富济贫,就是英雄好汉。
高税收是错的,但如果是为了补贴穷人的教育医疗,就可以增收。
价格管制是错的,但如果是为了降低房价,就可以管制。
贸易战是错的,但如果是针对伊朗和朝鲜,就可以开打。
教育垄断是错的,但如果是为了穷人,就可以垄断。
侵犯民众隐私是错的,但如果是为了反恐,就可以侵犯。
……
这些都是功利主义的正义观。在这种正义观里,所谓的大局或大众成为了高于正义的存在。信奉这种观念的人越多,这个世界就越黑暗,就越是在滑向礼崩乐坏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