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隐秘的角落》原著里,最让人毛骨悚然的一句话

齐亮 齐亮说 2021-04-14

 
看完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我找到原著小说《坏小孩》看了一遍。
 
小说和电视剧有很大不同。小说里,男孩掌握了坏人犯罪的视频,以此胁迫对方,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和父亲的女人。
 
为什么要这么做?
 
除了内心的愤怒与委屈,驱动他杀人的还有一个原因:
 
“就算我真的杀了人,我不满十四周岁,能怎么样?”
 
这是小说中最让我毛骨悚然的一句话。这句话还出现过一次,是在男孩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从少年宫的窗户上推下去摔死之后:
 
朱朝阳道:“未满十四周岁是无刑事能力的,我不用承担刑事责任!……即便警察发现是我干的,也没事,到明年一月份我才满十四周岁,现在未满十四周岁,犯罪了没事!”
丁浩不相信地摇摇头,自己算了一下,道:“我还有四个月才十四周岁,普普更要过两年,照你这么说,我们去街上杀人都没关系呀。”
“反正不会坐牢,听说会进少教所。”
丁浩不解问:“进少教所跟坐牢有什么区别?”“不太清楚,反正不会坐牢。进少教所的话,好像也是接受义务教育,到十八周岁就能出来了。”朱朝阳表情透着一股久违的轻松,“不管怎么样,总之不会承担刑事责任。”普普笑了笑:“看吧,最坏结果无非是到少教所待几年,你大可以放轻松点。”
 
当杀人因为某些原因(比如年龄之类)而不用偿命,不用接受等价的惩罚,还有什么能约束那些杀心已起的人们。
 
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的研究显示:犯罪并不是一种纯粹的非理性行为,罪犯也会衡量成本、收益和风险。如果被抓住的风险增加,被惩罚的程度加重,人们就会减少犯罪,相反,如果社会出于圣母心宽容犯罪,犯罪率就会上升。
 
另一位经济学家列维特的研究显示:
1. 孩子们一旦到了刑事责任年龄,犯罪率就会急剧下降。(比如有的州19岁为刑事责任年龄,19岁青少年的犯罪率就远远低于18岁的。) 2. 1978-1993年,由于美国的司法体制普遍宽容,青少年暴力犯罪事件急剧增加。 列维特引用了纽约市一个刚过刑事责任年龄的16岁少年的话:“在你还是个小孩儿的时候,你可能被关进少管所。但现在你有资格进监狱了。监狱可不是个好玩的地方。

经济规律是具有普世性的,不管是在虚构的小说里,还是在真实的新闻里,凶手叫嚣着“反正我还未满18岁”“反正我还未满14岁”的声音我们已经听过太多次。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宽容当然是出于善意,但这种善意带来的是好的结果,还是事与愿违,是“残酷“的经济学规律警醒我们去思考的。
 
或者说,每当我们不尊重经济学规律,现实就会变得更加残忍。
 
“就算我真的杀了人,我不满十四周岁,能怎么样?”
 
希望有一天,永远也不要再听到这样的声音,再看到类似的新闻。希望这样的台词,永远只出现在小说之中。
 
配图来自:《隐秘的角落》海报
请把我「设置星标」,或者点击「在看」
以便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