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荒谬的概念,莫过于“刺激消费”
世界上最荒谬的概念,莫过于“刺激消费”。
消费之心,人皆有之。谁不想买买买呢?谁没有无穷无尽的欲望呢?
女孩子想要更多的漂亮衣服和包包,男生想要更好的车和房子。哪怕是寺庙里无欲则刚的高僧,也心怀慈悲心肠,也希望普渡众生救苦救难。救苦救难,让饥寒交迫的人有饭吃有房子住;普度众生,让人们来寺庙里烧香火学习佛法。这些需求,也是需要金钱去满足的,也需要大量的消费。
消费的欲望是已经蕴含在普遍人性中的东西,不需要再去刺激。就像不需要刺激人们去吃饭,刺激人们去喜欢美女帅哥。
这道理并不复杂。
但是,每逢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就会有一群专家出来呼吁政府来刺激消费,给人们发钱,发消费券,刺激人们去购买。让商场不至于关门,让工人不至于失业。
这当然是善良的愿望。但是,钱从哪里来呢?
可以印钞。印钞的结果就是就是钱更加不值钱,物价上涨。每人发10块钱,同时物价都上涨了10元。那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在现实中我们知道人们不会同时消费,物价不会同时上涨。总是先去购物的人获益了,那时候物价还没有上涨,后面的人就受到了损失,因为上涨的额度可能不止10元。
但其实对人们来说可能都是损失,如果如果不刺激不补贴,用来消费的钱也可能用来储蓄,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补贴的钱从哪里来?也可以提高税收。多收取你10元,又发给你10元。但这有什么意义呢。
很多人幻想着多收取富人10元,发给穷人10元。转移支付。这是一种无知的幻想。你觉得富人和你,谁更擅长避税?谁更有机会拿到补贴?你幻想的是政府拿富人的钱补贴你。可是富人的企业有100名员工,即使在一个没有任何贪污腐败的国家,政府也更可能拿你的钱去补贴了富人的企业。用什么名义?保障就业啊,保护企业不倒闭啊,维持经济正常运转啊。
钱从哪里来是一个问题,钱到哪里去更是一个问题。
经济不景气,需要的是企业家家投资,创造财富,创造就业。企业家家哪来的钱投资?要么是自己的储蓄,要么是大家的储蓄。(去银行贷款。)储蓄越多,人们走出经济危机的速度就越快。
更何况,有储蓄,才能挺过经济危机,才能战胜经济危机,才能无惧经济危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普通人有一百万,可能就不太惧怕经济危机;有10万,他就能挺过一两年;有一万元,也能熬一阵子。但如果是月光族,储蓄为0呢。
他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赚钱,储蓄。储蓄就是他战胜经济危机的唯一办法。
当然,如果没有疯狂的通胀的话。
经济危机下,普通的个人要做的,就是省钱,赚钱,储蓄,购买那些不容易因通胀而贬值的资产。所谓国家,无非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既然个人不可能通过消费来走出经济危机,国家为什么可以?
国家并没有超能力。
有人会问,你前面不是说走出经济危机,要依赖企业家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吗?
那政府(比如美国)花钱大搞基建,不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这是一个好问题。你可能也注意到了,我前面谈个人如何应对经济危机,我并没有谈投资,对吧?我不反对投资。你积攒了一万块钱,发现了一个商机,比如摆烧烤摊赚钱,或者做抖音直播卖货。小小的企业家——也就是你,决定行动了。
你考虑了亏损的风险,评估了收益,你是非常谨慎的。
不管你的资本是1万元还是1个亿,道理是一样的。
但如果你是总统、首相或者财务大臣呢,大笔一挥,几十个亿的项目。据说要用来发展经济,创造就业。
亏损了谁负责呢?怎么衡量这些项目的成败呢?这些钱从哪里来呢?怎么知道这些钱最好的用途是这个项目而不是另外一个项目呢?项目的首要目标是什么呢?是赚钱还是创造就业?还是让总统或者自己的铁杆选民满意?
……
如果你的项目真的能创造财富,企业家和投资人怎么没有趋之若鹜?而是轮到了你?难道是因为总统首相和商务大臣们比华尔街更懂投资?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国家并不能无中生有的创造财富。同样的一笔钱,总统首相们用了,市场中的普通人就没有机会使用了。而谁用这笔钱是更审慎更有效率的,答案不言而喻。
就像弗里德曼讲的: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果;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只讲节约,不讲效果;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只讲效果,不讲节约;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效果,也不讲节约。
刺激消费还可能带给商家们错误的信号。你的投资是错误的,你的生产是低效的,你应对风险的能力是不足的,你的企业本来应该倒闭了,倒闭就是最好的结局,让你及时止损。结果因为刺激消费,很多人依然购买,这些并不真实的需求给了你一个错误的信号,让你继续生产甚至扩大生产,而未来,是更悲惨的结局等待着你。
刺激消费减少了储蓄,误导了生产,延长了经济困难时期,而不是解决了问题。这套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是一种病,而不是一味药。遗憾的是,疾病常常被当成了药方。
罗斯巴德在《美国大萧条》一书中说:
“我们已经知道更多的储蓄加上更少的消费可以加快恢复的进程;而更多的消费和更少的储蓄将使已储蓄资本的短缺进一步加剧。”
“通过“食物券计划”和发放救济金,政府可以刺激消费。它还可以通过高税收抑制储蓄和投资,特别是对于富人、公司和不动产而言。事实上,税收和政府支出的增加会抑制储蓄和投资,同时刺激消费,因为所有的政府支出全都是消费。一些私人资金可能会被用于储蓄和投资,而所有的政府资金则全做消费之用。”
“经济中任何政府规模的相对扩大,都会引起社会结构中消费——投资模式开始偏向消费,同时萧条的进程也被延长。”
万事皆有兴衰,危机总会过去。每一次危机过去,当然都可以解释为是因为政府及时出手刺激消费,但是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
就像一位老师经常说的:公鸡打鸣,并不是天亮起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