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一定要功利的读书

齐亮 齐亮说 2021-04-14


01

 

这些年来,我把《行为设计学》这本书读了10遍以上。


我用书中的方法设计课程,设计冬夏令营中的教学活动。对书中的知识,反反复复的查阅,反反复复的应用。

 

这就是功利性的读书,读书的目标是为了做事。


为了把事情做成,把事情做好。

 

02

 

“功利”一词常常沦为贬义。


人们总是被教导要放下功利之心,“做人不能太功利”。


但“功利”并不是什么坏事,谁不向往成“功”,谁不渴望“利”益。

 

功利心就是人性。反功利的本质,是反人性。

 

在读书这件事情上,也总有人教育我们不要功利的读书,要做一个纯粹的读书人。

 

但万物皆有杂质,“纯粹”不应该是一种追求。水至清则无鱼,纯粹的读书,对大多数人来说,结果常常就是漫无目的的翻着一本书,昏昏欲睡。

 

我读有些书是为了备课,读有些书是为了写作,读有些书是为了提高公号的阅读量,读有些书则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带着功利心读书,并不妨碍我们体会学习的快乐,相反,让学习更有效率。

 

03

 

很多时候,读书之所以困难,正是因为功利心的缺乏。

 

不知道读这本书干嘛,不知道读这本书有什么用。

 

韩国作家二志成给出的建议是:先读100本和自己的工作相关的书,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用读书改善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这种功利的读书方法,深得我心。我甚至想:每个人都应该至少读一百本和自己的专业相关的书。

 

这样的世界,老师不再照本宣科,领导不再废话连篇,员工不再机械执行。

 

多好。

 

04

 

功利不等于金钱。

 

“利益”是多元的。金钱是一种利益,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利益,提升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种利益,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也是利益,甚至,让自己的好奇心获得满足,也是一种利益。

 

“功”也不一定是显赫事业。不要沉迷于“读了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种愚蠢问题。

 

“一生”是一个太大的概念。读了一本书,只要解决了一个真实问题,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05

 

我常常是先确定目标然后去读书。

 

确定要写贸易战,然后去读相关的经济史;确定要写亚当·斯密,然后去读他的几种传记;确定要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然后去读《掌控关系》《说话的力量》;想提升公号的阅读量,去读《学会写作》《滑屏时代》;想了解比特币,读了《货币未来》《韭菜的自我修养》。

 

也有时是边读边想:书中的精彩内容,如何输出?如何发微博?如何写成文章?如何做成课程?如何用来改善我的生活?哪些地方可以应用?

 

还会想:这本书可以帮到哪个朋友?可以送给谁?

 

我是一个喜欢送书的人。一年至少送上百本书出去。上周去成都的飞机上,我读完了《学会成长》,觉得很适合弟弟,下飞机后就马上下单给他买了一本。

 

06

 

功利性的阅读,不仅让阅读更有效率,也让学习更加深刻。

 

为了“用”,你会反复的想,反复的看。会在实践后复盘检视。会分轻重,略过书中那些与你无关的内容,聚焦于重点。



这就像一个踢球的人看球赛,和一个从不踢球的人看球赛一样,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专注程度也会有巨大区别。

 

功利性读书还有一大好处:就是能给你带来正向反馈,当知识帮你解决问题,给你增加收益,让你的能力得到提升,你会越来越喜欢读书。这是一种美好的学习方式。


比如我有时给文章取标题,拿不定主意,会专门把《学会写作》中关于如何取标题的内容再看一遍,读完后往往就豁然开朗,知道选哪个更好。

 

当然,功利的读书也要注意一些事情。比如你的目标最好清晰具体,比如要做一个相关的活动,写一篇相关的文章,解决一个相关的困惑。

 

而不是“我要成功”“我要发财”“我要幸福”“我要找到拯救世界的方法”这类大而空的目标。


一本小书而已,承载不了你那些宏大的目标。宏大空洞的目标常常不能带来具体的功利,反而让人心浮气躁,徒劳无获。


07

 

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人在所有时刻都应该功利的读书。在景区的清晨翻开一本诗集,在周末的晚上沉浸于一本侦探小说,在书店里兴致所至的拿起一本从未听说过的书,也自有一种快乐。

 

只是这种快乐,也可以说是一种“功利”。毕竟一切愉悦,一切惊喜,一切满足,皆为心理收益。

 

永远不要人云亦云的批判“功利”,永远不要故作清高的读书。鄙夷“功利”并不会让你显得清高,只会暴露你的虚伪;反对功利的读书并不会让你成为一个纯粹的读书人,相反,往往让你成为虚无的知识把玩者。

 

你一定要功利的读书。



推荐阅读:你不是一棵韭菜
扫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