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种老慈溪的街巷生活场景,你最怀念那一种?

2017-08-24 慈溪旅游

记忆中的慈溪,总有一群专门弹棉絮的、捏面的、剃头的手艺人走街串巷。时光飞逝,曾经出现在街头巷尾的手艺人越来越少,那些熟悉的叫喊声也渐渐消弱,许多我们熟知的老手艺,正在悄悄远去,还有那些慈溪独有的邻里旧生活情趣也越来越淡,甚至消失,速度之快,令我们吃惊!


爆“胖蒲”

还记得那时候的爆“胖蒲”吗?一个老头挑着担子,一头放着一颗葫芦状的“炮弹”,另一边放着火炉和风箱,走街串巷。这时候周围一定围满了小孩子们,“砰”的一声后,大米就变成了白白的爆米花,简直像变魔术一样神奇。



转棉花糖

小时候,街头卖棉花糖的大叔像一个魔术师,轻轻几圈就能转出一个甜美的云朵。现在游乐场五颜六色的棉花糖里,可还能尝到童年的味道? 


打年糕

年糕,是慈溪最具特色的小吃。对于老慈溪人来说,寒冷的冬日跑到鸣鹤场买手打年糕已是一种习惯。那时候,用这种石臼、木槌敲打而成的年糕软糯可口。但近年来,石臼打年糕慢慢消失,顶多也只能在特色民俗活动中才能见到。


画糖画

细腻的白糖,恰到好处的火候,熬一锅金灿灿的糖稀。画糖画的老人总是不紧不慢,拿着一把小勺子把黄澄澄的糖稀舀起,然后在石板上勾勒起图案来。只见他手中的糖勺忽高忽低,飞丝走线,很快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豁然呈现,再粘上竹签,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糖画就出现了。


拉糖球

老鼠糖球原名水糖球,色泽金黄,制作过程犹如把玩一条水蛇,成形后又似一只老鼠,最早由三北著名的糕点店——师桥沈永丰南货店创制,配料主要有麦芽糖、黑豆沙、松花和黄豆粉。其制作看似简单,功夫却都在一双手上。因为制作过程很麻烦,盈利少,所以,现在会这个手艺的人已经不多了。


磨豆腐

记得小时候镇上有一家豆腐坊,走到弄堂口,一股浓郁的豆香味儿扑鼻而来。磨豆、过滤、压制豆腐,师傅们在坊里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屋子里被氤氲的蒸汽笼罩着。一颗普通的豆子经过不断的打磨、熬制、过滤,最终成为娇嫩欲滴的豆腐,被人们端上餐桌。


弹棉花

上了年纪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而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


制杆秤

在电子秤无缝不入的年代,老式的秤杆似乎只能在街头小贩那里才能偶尔看到。制杆秤的老人却不管这些,戴着老花镜做的入迷,时间在他那里似乎已经静止。


磨刀

寂静的午后,手艺人"削刀磨剪刀……"的长吆喝似乎总出现在午睡的梦里。老人的砂轮一圈圈转动,越来越锋利的菜刀,不知会在谁家案头,切磋出一顿顿美味佳肴。


捏面人

 捏得不仅仅是面人,也是自己的幸福晚年生活。每次拿起彩色的面团,眼睛就会变得痴迷专注,忘了周围的一切……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慈溪比较有名的新浦面塑起源于清代,俗称海地面塑。名称与当时的百姓贫穷有关,朝廷腐败、生活艰难,所以用面塑来代替祭祀的贡品。

 

修鞋

嘴里噙一两枚小鞋钉,身边的收音机咿咿呀呀的响,时不时还跟身边的人开个小玩笑,这是大部分修鞋匠的工作状态。只是,在这个人人追求新潮的时代,修鞋,是不是正在变成一个日渐陌生的动词?


修拉锁 补雨伞

修拉锁、补雨伞,老匠人所做的工作,跟他们挂在嘴边的话一样,"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现在的年轻人又能体会多少?


剃头

梳、编、剃、刮、捏、拿、捶、按、掏、剪、剔、染、接、活、舒、补。老师傅的手艺不是盖的。那个年代,父辈们从理发店出来,总有一种整个人都焕然一新的感觉。


箍桶

作为几十年前嫁女儿最大宗的嫁妆之一,慈溪人对木桶的需求,让箍桶匠成为当时很受欢迎的工种。那时的生意真是热闹啊,城里、镇上,几乎每条小巷子里都能找到箍桶店。


打铁

“那时候三个行当最最苦:打铁,磨豆腐,摇船!”说起打铁,老师傅们总是滔滔不绝。那会儿啊,老百姓都要铁家什,农具,屋子里的刀,火钳,剪刀,斧头。打铁很火,就像这个火的温度一样。


打镴器

打镴( là)器,余慈地区旧称“锡艺”,做镴器品的手艺人被称为“打镴师傅”。在以前,镴器是民间的普通器皿。旧时的姑娘出嫁,都要请打镴师傅上门制作几件锡器作为嫁妆一部分。


做撞篮

打篮筐、编外格、编内格,用繁琐的传统老工艺编制幢篮,成品篮子四周有镂空花样,编织结实耐用,用做婚丧嫁娶生日上梁,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示着慈溪的风土人情。

 

做老虎鞋

 作为“老虎鞋”制作技艺传承基地的古塘街道,一直以来是“老虎鞋”制作较为集中的区域,民间大部分妇女都会制作,并且沿袭至今。虎头鞋的制作是手工活,面料以绸缎为主。鞋身与鞋头有同色也有异色,鞋头以红、黄、蓝、绿等鲜亮颜色为主。做虎头鞋一共有十三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耐心细致,不得半点马虎。


编草帽

草编妇女用慈溪沿海特产的咸草编织而成的咸草凉帽已成为继金丝草帽后最受人欢迎的草帽制品,在广交会上倍受外商赞扬。2007年,草帽草编被列入慈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

300年前,慈溪横河开始有了民间剪彩纸的手工活。大江南北、不同地方、不同姓氏的移民给横河带来了不同风格的剪纸技艺,使横河的民间剪纸融会了全国各地剪纸艺术的个性,兼有南方剪纸的精巧、细密和北方剪纸的粗犷、概括,可谓姓姓有能手,村村有特色。

 

编罱篰

在逍林、胜山一带,有位老人走街串巷叫卖,但鲜有人知罱(lǎn)篰(bù)是何物。据悉,以前挖泥船上有人举着两根竹竿,深深地插进河底,随后挖上来一罱篰河泥,这河泥在当时可被当作宝,能为农田作物提供肥料。只有用罱篰挖河泥,才能将过滤掉水的河泥完整地挖上来。

 

竹竿晒衣

冬日早晨,在镇上、村里的小巷里兜兜,你会看到这样一幅幅充满“老慈溪”生活情趣的画面:阿姨啊,我来帮你一起晒衣服。

 

河(溪)边生活

以前的慈溪人,生活全围绕着家门口的那条小河(溪)。妇女们在河埠头洗衣、淘米、话家常,小孩子们在河里快乐地“弹河”……时光飞逝,这种场景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了。


乘风凉

儿时的夏晚,太阳一落山,不管是身居高高的马头墙内、还是住在黝暗的小平房里的慈溪人,都会搬着竹椅,拿着蒲扇,汇聚到小巷里来乘风凉。


 这些记忆中的老慈溪街巷生活,

你最怀念哪一个?

留言告诉我们吧!

 

图片综合自慈溪旅游、最慈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往期精选>

清晨一场雨后,慈溪的天空美爆了!

手慢无!杭州湾环球酒店泰国美食节餐券免费抢!

就这样被你征服,只因为你是慈溪人……

今夏慈溪最in是什么?当然是……慈溪旅游免费送!

谁说小朋友的暑假只有培训班,这些地方还给孩子欢乐的童年时光!

那些伴随我们长大的夏日消暑美食!每道都是老慈溪的味道~

今天,这个海韵风情小镇的智能机器人成了网红!

这一碗,清凉了多少慈溪人儿时的夏天!

除了空调WiFi西瓜,慈溪的夏天还有这些避暑好玩法~

慈溪开通旅游公交啦~老司机带你游慈溪!

END

千年福地,滨海桥城

长按下面二维码
点“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微信号:cxfjly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