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深圳一模语文试题、答案、评分细则与实例分析

语文阅刊 2023-02-13

希望每天都收到我们的文章吗,点上面蓝色文“语文阅刊”关注就可以了。

‍‍‍2019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8月出炉,买买买!

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60170248,手机13602424805

 语文月刊2019年8月高考作文专刊目录

海量免费试题,请关注1试题仓库2018年6.1-7.5全部语文试题    2.试题仓库2018年6月1日前全部语文试题  3.语文2018年7月试题仓库  4.试题仓库2018年7月全部语文试题 5.初中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6.小学试题仓库请点这里


葛福安版权所有,引用请注明,保留追究盗版的权限)


一、2020年“深圳一模”作文试题命题意图解析

二、2020年“深一模”主观题评分细则

三、2020年“深一模”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四、2020年“深一模”语文试题

 

“体育”,何以名之“体育”

——2020年“深圳一模”作文试题命题意图解析

 葛福安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518048)

【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一部分 命题意图以及题意阐释

一、 命题意图以及题目意义阐释

(一)主题指向:健康情感教育

这次作文题的命题,也可以说是“主题先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发布,无疑会成为2020高考命题的重要指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也是健全立德树落实机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发展育人育标的必经之路。”

表1 核⼼价值指标体系(局部)

级指标

级指标

指标内涵

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品德修养

奋斗精神

责任担当

健康情感

具有健康意识,注重增强体质、健全格、锤炼意志,珍爱命,热爱活。具有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意识,在生活中能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劳动精神

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所列的“劳动精神”,2019年全国Ⅰ卷的作文题以“复兴中学学生的身份”作演讲稿的文体要求进行了考查。而本次模拟作文命题,显然指向“健康情感”,指向“具有健康意识,注重增强体质、健全格、锤炼意志,珍爱命,热爱”;而再具体指向学校的体育课程。

(二)命题主旨:思考体育何以为“育”?

在“育人”课程体系中,只有“体育”和“美育”两门名之以“育”。而“美育”又为音乐和美术两门课程分担,只有“体育”独为一门课程。因而,体育之成为课程,则因为其承担着教育功能的实现、体育促进人的成长。这和我们惯常理解、认识的体育课有着巨大的认知偏差:我们可能把“体育”小瞧了。

那么,体育何以专以“育”而名之?

刘铁芳教授在《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中对此有充分的论证。对于这些论证,这里以引文的方式,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于此,只是在每小节的前面加上内容概述,并在后面注出所引页码。以此实现高中语文“新课标”之专题阅读的功能。

1.体育在儿童成长的奠基之功。“儿童发展的中心,一是身体的自然生长,一是基于身体的教育,即体育。这种教育主要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是直接的身体锻炼,强身健体,激活身体机能,同时有效地锻炼人的意志,提高身体耐力,保持旺盛的生命状态,从而奠定个体在现实世界中良好的、基于身体本身的基础性状态;二是身体感官的激活,也就是基于感受世界的方式的基础性激发,包括身体游戏、简单劳动。”(P146)

2.体育具体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和优先性。“从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在序列而言,体育和美育具有基础性和优先性,其次是德育,最后是智育。个体生命的自然生长,让个体拥有健康而独一无二的身份,由此而奠定个体发展的身体基础,让个体始终成为“有身体”也即意识到身体在场地发展,健康而独一无二的身体成为个体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积极实践的物质基础,也成为个体发展之个性生成的根本源泉。(P148)

3.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身体的健康与发达的感受力,构成个体在世的基础性状态。“我们要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健康的体格。”(P171转引洛克《教育漫话》)

4.对身体的适应是个体健全发展的基础。“个体的任何发展都是建基于身体之上,对身份的适应成为个体健全发展的基础。反过来说,对体育的重视可以让为体育所激活的生命力量作为其他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使得身体主动地适应个体其余诸种素质的发展。发达的体育实际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整合人的全面发展诸种素质的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于个体身体之中,体育不仅作为其他各育展开的基础,而且其他各育最终回到人的身心整体,提升个体身心完整在世的存在品质。在这个意义上,体育包容着人的全面发展教育。”(P181)

5.体育应该超出训练的范围。“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一书中就这样提供体育的重要性:‘体育基础上是关于肌肉、神经和反射作用的训练。但是,体育应该越出这个范围……实质上,人们的身份是个性的基础,因此,人们应该学习如何充分地适应他们的身体。体育并不是在理论上有什么不足,而是受损于人们对它的漠不关心,这种不关心体育的现象实际上仍然是非常普遍的。’”(P181)

(三)命题现实指向:体育的“然而”——现实学校体育的困境

正如作文题目所表述的,中国的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现状,存在着认知与行为两方面的巨大偏差。每年中国学生体质报告的数据总让人无法乐观;以教育部门下发有关保护眼睛、降低近视率等通知、建议也不绝于耳。但是,学校体育的课程之尴尬,是各种段子中的常见素材。

体育有着天生的“育人性”,中国的竞技体育又有无可置疑的国家自豪存在,而现实的体育课却有着真实的现实困境。那么,这些事实所产生的矛盾,引发的思维动力,会成为这道作文题写作的最大可能性。

二、试题的设计理念、组织逻辑和思维载体与任务

结合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的测量与评价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考试评价更强调整体性、综合性与情境性的特征。本道作文题在测试题目设计、测试内容方面均有一些尝试。在此,以表格加以说明。

项目

项目分解

一、设计理念:发挥考试的“学习价值”

材料主题价值:思维体育的充育人价值、成人价值

①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热点:“健康中国”理念

②用考试助力学生精神成长:考试即学习

命题思维价值:思维体育之本有价值以及现实的困境

设问方式

是什么

体育的育人功能是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要认识到体育的育人、成人价值(以批判性思维为主)

怎么样

如何改变体育课程的困境,实现其应有的育人价值(以创造性思维为主)

二、组织逻辑:凸显“语文核心素养”的隐性主线

 

认知能力的层级性

识记


综合设计情境与任务,写作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写作任务的选择性等为命题导向

理解、分析综合

对体育以及竞技体育关系的分析,对于体育育人成人价值的理解与认识,对体育在现实中现状的原因分析,对如何实现“竞技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的探究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综合考查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水平

借助不同写作任务的选择,对论坛中心内容的演说,综合考查分解问题(类因法果)、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要素,指向语文的实践性功能、语文核心素养

三、思维载体

情境与问题

论坛情境与写作问题有机融合

情境与任务

论坛情境与不同身份写作任务的融合

情境类型

突出情境(语文学科情境、体育育人的社会生活情境)

情境价值

深度挖掘情境作用与价值:论坛的深入研讨与践行

情境层级

1级

问题产生背景的情境:大背景、中背景

2级

提供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的情境:学校体育的尴尬

3级

解决思路的多种可能的情境:5种身份的5种视角

四、典型任务

语文实践活动、任务的综合性

1

阅读与鉴赏

对竞技体育强国、学校体育的现状等

2

表达与交流

5种身份任选其一的发言稿写作

3

梳理与探究

体育育人价值以及现实困惑的解困

 

(表格设计参考李倩《语文学习》2019年第8期《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特色与发展趋势探析》文章内容)

三、作文题目题意解析及情境任务分析

(一)关于题意理解

作文题目以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三部分构成。

表一:作文命题基本要素分解

材料

命题背景及情境

大背景:竞技体育强国

大背景:疫情袭击下的中国(命题时还没有出现,但是,学生应该能敏感地联系到此次疫情背景)

小背景:中国学生体质下降

引导语

写作交际情境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

交际身份选择

嘉宾席5位嘉宾;观众席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不等

写作要求

结合材料

3句话:竞技体育强国;学校体育的现状;热议

切合身份

5个嘉宾,5种身份,5个阶层,5个代表

贴合情境

电视台“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

自拟标题

论坛主题不是文章标题






 

命题有意设置了“竞技体育强国”的大背景与学校体育课以及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现实的矛盾冲突,提供了写作的思维张力。

题目自然产生如下几层概念,形成相应关系


以图表示如:

 

概念间的关系,形成论题内容的基本框架。而设置了5位嘉宾,则形成论题的点面呈现。这5位嘉宾可以涵盖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各有立场,多种立场形成对论坛主题内容的全方位的论述与分析,给论坛下的观众席上的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提供一个全面的认知与行为覆盖面。学生在审题时,在选择发言身份时,应该对这一论题有更广泛的认识与思考。以此,也实现了考试即学习、通过写作来学习的理念。

对于这道作文的选择性,即体现于考生选择嘉宾身份进行发言的角度与立场。其中,最贴近学生身份的就是学生本身。其他嘉宾立场,都需要考生进入角色,调动自己对这类角色的认知去补充,丰富。这也是这个作文题目最突出的特点,选择一种角色,就要考虑这种角色之可能,之得体,之丰富,之个性。比如,选择女排运动员小朱,不妨就以女排国家队队员朱婷的身份来写作,用朱婷的一些事迹来补充,丰富,让人物(小朱)在发言的时候,不仅体现出一位女排国家队队员的认识与理解、观点与态度,更可以让发言有朱婷的个性与特点。这也是这个写作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考查学生理性思维(主要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又兼顾了形象思维的地方。

(二)关于写作要求

这道作文题选择了情境交际式作文题目类型。因此,对论坛情境的把握与体贴,对于论坛论题主旨的体会与理解,对于嘉宾在此真实情境下关于论坛主题的发言的倾向与语言特征,都需要考生尽量走进情境,贴近嘉宾身份,作出符合情境要求、贴近发言人身份、视野、社会知识构成的发言,而且又是在这样一个论坛整体情境之下的发言,要有发言排序意识,有对话意识,有对前或后发言人的呼应或引出话题的意识,而不能只是自说自话,不管他人。而是要写出话题感、场域感、情境感、交际感、对话感等。

表格二:5位嘉宾身份发言基本指向

嘉宾

嘉宾身份

嘉宾身份特征分析

嘉宾发言主旨倾向

发言语体色彩

排序预设

朱女士

女排队员

竞技体育的代表

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对育人的相通性认识与体育实践

大气、具体、有体育育人的精神阐释

可以是第一位发言人

林先生

体育专栏记者

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注者

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发展

融合、通达、全视角

有第一个发言的可能(如果有,要避免主持人倾向)

方女士

学生家长

学校体育的观察者与建议者

学校体育的重视,社区对于学校体育的支持与帮助

焦虑与建设兼有;理智与情感并存

不会第一个发言

王老师

高中班主任

学校育人主体的代表

对于体育育人价值的思考、对于学校体育困惑的认识及学校体育的发展与未来

有无奈,更有期待;有清醒的认知,更有解决现实问题的呐喊

不会第一个发言

康同学

高三学生

学生身份,学生立场

学生对于体育育人、成长、成才的切身体验以及学生对体育课的呼声

情感、体验真切;思想、思考真实,学生立场,学生视角,学生声音

可能最后一个发言

 

四、结束语:命题的“超前”与疫期的“增值”

这套试题命制时间为2019年12月底,它的解密时间原本是2020年2月20日上午9点,即在当天举行的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即俗称“深圳一模”)的考场上使用的。但是,2020年1月中旬发生的“新冠肺炎”改变了这一切,致使深圳市高三师生经历一百多天的居家学习生活,其间,又举行了两次线上检测,我们也为之命题两套试题,两套试题中的作文题,都起到检测复习效果、弥补复习盲点的作用,在一定范围内也产生了较大反响。这道题目,从其“出生时序”看,应该是“老大”,第一次线上检测作文题——“居家检测”情境下的三任务(以20年后自己的身份给自己写信、要不要监考的驳论、给南方教育时报写评论)选择性写作应该属于“老二”,第二次线测试作文题——彭博故事里的个人视角和他人视角应该是“老三”,但是,最终完成测试的“面世顺序”,则是“老二”成为“老大”,“老三”为“老二”,“老大”变成“老三”。而这套试卷的“体育健康”主题,竟然因其面世的推迟,获得了一个特别的、命题时没有设计或考虑的天然情境,那就是这次疫情的出现,以及这次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冲击,人们对生命、健康的全新认知。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如果这套试卷如期成为考场的答卷,那么,和作为现在战胜疫情后马上进行的这次“深圳一模”而进行的答卷,考生们的感受和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这段抗击疫情的经历,增加了这个作文题目的真实的社会情境,增进了人们对作文主题的亲切认知,丰富了作文题的可写性,深化了作文题目的内涵,也提升了作文题目的写作价值。我们开玩笑说:“这是一道过了保持期的作文题。”但是,从命题时间到原定的使用时间看,它当然是以后了,“过了保持期”,但是,这延后、迟滞、跌宕的“命运”,让这道作文题多了一层别样的意义。我想,同学们在考场上拿到这个作文题目进行写作的时候,会写出这一百多天里时光和成长中对健康教育的更深刻的感想和体验。

体育何以名之以“育”?“竞技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我们的教育哲学的思考,我们教育现实的理解与改变,我们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不会因为一次模拟考试而结束,我们还会不断思考,总结,研究,实践,让中国少年能够有足够的可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对这类话题意义及价值的探究,这种嘉宾“论坛”,不会因虚拟的电视台节目而结束,也不会因一道作文题而完成,我们每时每刻用思考在推进教育的前进,用行动在发表知与行的“言说”,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高端论坛的“发言嘉宾”。

第二部分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分解

 

一、题目“符合题意”的层级判断(表解)

 

题目要素意

任务分解:论坛主题内容分解

写作身份分解:嘉宾身份选择

1.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

2.中小学学生体质下降;

3.论坛主旨: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

朱女士(女排队员)

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

方女士(学生家长)

王老师(高中班主任)

康同学(高三学生)

一类上

20-19

关系分析准确透彻

原因分析深刻有层次

主旨切合度高

认识深刻,分析透彻,观点明确,逻辑性强,身份贴合度高,情境贴合度高=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情境身份

一类中

18

关系分析较准确透彻

原因分析比较深刻有层次

主旨切合度比较高

(认识深刻,分析透彻,观点明确,逻辑性强,身份贴合度高,情境贴合度高)*比较=(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情境身份)*比较

一类下

17-16

关系分析比较准确透彻

原因分析较深刻有层次

主旨切合度较高

(认识深刻,分析透彻,观点明确,逻辑性强,身份贴合度高,情境贴合度高,)*较=(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符合情境身份)*较

二类上

15-14分

关系分析准确

原因分析有层次

符合主旨

认识明确、论证充实、思维思考明晰=主题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有身份意识

二类中

13

关系分析比较准确

比较有关联比较有层次

比较符合主旨

(认识明确,论证充实,思维思考明晰,符合情境身份)*比较=(主题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有身份意识)*比较

二类下

12-11

关系分析较准确

原因分析较有层次

较符合主旨

(认识明确,论证充实,思维思考明晰,符合情境身份)*较=(主题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有身份意识)*较

三类

10-6

有关系分析

少原因分析

主旨关联不高

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思想基本健康,感情基本真实,身份意识模糊

四类

5-0

没有关系分析

完全原因分析

没有关联

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当、思想不健康、感情虚假,没有身份意识


 

二、是否符合题意评分解说

 

题意

等级分

文章特征

符合题意

一类上20-19

①紧扣材料,融合内容、背景、情境等要素;②中心观点特别突出,内容非常充实,阐发深刻;③情感真挚,思考深刻;④语言有感染力,有一定风格,文体特征突出,有亮点、特色。

共性:表达精彩,亮点突出,贴合身份情境要求

一类中18

①紧扣材料内容、背景、情境;②观点比较明确,内容比较充实;③情感真挚,思考比较深刻;④语言比较有感染力,文体规范得体。

共性:表达比较精彩,亮点比较突出,符合身份情境要求

一类下17-16

①围绕材料内容、背景、情境展开写作;②中心比较突出,内容比较充实;③情感比较真挚,思考比较深刻;④语言比较有感染力,文体比较规范。

共性:表达比较精彩,亮点比较突出,比较符合身份情境要求

二类上15-14

①结合材料内容、背景、情境展开写作;②观点明确,分析有一定的深刻度,内容比较充实;③情感比较真实,思考比较有深度;④语言比较有表现力,符合文体特征。

共性:表达比较精彩,有一些亮点,有身份情境意识的体现

二类中13

①较好地结合材料以及所涉及的背景;②观点表达比较明确,分析比较充分,内容比较充实;③基本符合文体特征。

共性:表达通顺、清晰,偶尔体现身份情境要求,偶有亮点。

二类下12-11

①涉及材料及背景;②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完整;③文体特征不明显。

共性:表达通顺、清晰,有身份情境的体现,偶有亮点。

基本符合题意

三类10-6

①涉及材料内容,相关度低;②论证性不足,分析力不够;③文体意识不强,没有情境身份的体现。

共性:或:穿靴戴帽,只是开头提及材料或简单体现文体要求,中间脱离材料,内容空泛;或:提到了材料及内容,但思想偏激,观点偏颇

偏离题意

四类5-0

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不符合文体要求,仅选取材料、要求或背景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

 

附:综合全卷控制得分

等级

评分

内容

表达

发展等级

3个任务完成度高

思想内容好

情境身份意识

文体体现

表达形式

特征

亮点

一等

54-60

二等

50-53


48-49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三等

42-47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四等

36-41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较差




五等

0-35

偏离题意;400字以下

 

三、关于“分等评分”

(一)基础等级

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文体、语言等为重点,全面衡量。内容项与表达项的评分应在相同或相邻的等级内,不得跨等评分。

(二)发展等级

基础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

发展等级的几个项目专门为体现作文中的亮点而设计,依次有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只要有若干点突出就可以按等评分,其给分与内容和表达的给分一般来说是相应的。脱离内容的“有文采”,不给高分。

四、其他

(一)标题与错别字扣分、选择特定文体(如书信)写作的格式扣分

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发言稿的文体有情境规定性,不能写成书信等格式,如有写成书信体等其它格式,只能给二等下以下得分。

(二)字数扣分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2.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 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 只写标题或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 完全空白的,评0分;与题目完全无关,如抄前面试卷文章内容的,给0分。

6. 调侃考试、评卷老师的,可以打0分。

(三)关于套作与抄袭判定

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作文全文生硬地套用到考试作文题上。判定为套作,在四等内打分,不予发展等级评分。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

判定为抄袭要有依据。被抄袭的考卷,“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附:全国卷高考作文等级评价标准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2020年“深一模”主观题评分细则


一、现代文阅读

6.请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反驳材料中某些人对传统戏曲的错误看法。(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传统戏曲并未过时(1分)。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至今演出200多场(1分);同时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1分)。(2)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与传统戏曲并不冲突(1分)。青春版《牡丹亭》全新的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1分),压缩后的演出时长、年轻演员的角色造型(1分),都得到观众认可。

 

【评分细则补充】

(1)①“传统戏曲并未过时”可答为与之相似(与错误观点相反)的“传统戏曲有生命力”“传统戏曲受众群体大”等意思,也可答为指出错误观点的“有人认为传统戏曲已经过时”“有人认为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小,缺乏生命力”等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的表述。答为“受众小,并不代表生命力弱”属于曲解文章意思,不得分。

 ②“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至今演出200多场”侧重于演出场次和国内,可答成“演出场次多”等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的表述。

 ③“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侧重于国外,可答成“走向国际”“对美国文化界冲击大”“美国之行大受欢迎”等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的表述。

泛泛而谈仅答“青春版《牡丹亭》受到观众热烈反响”“青春版《牡丹亭》观众很多”则只得②③两小点中的1分,且不与之重复计分,即若考生已答出②③两小点中的任何一个,则此类回答不得分。

(2)①“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与传统戏曲并不冲突”可答为“与现代人审美不一定冲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等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的表述,也可答为指出错误观点的“有人认为传统戏曲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存在冲突”等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的表述。

 ②“青春版《牡丹亭》全新的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侧重于青春版《牡丹亭》作为传统戏曲通过技术等外在手段改造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可答为“青春版《牡丹亭》运用现代化技术”“在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等方面均选用国际水平的设计师”等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的表述。

③“压缩后的演出时长、年轻演员的角色造型”侧重于青春版《牡丹亭》作为传统戏曲可以通过剧目内在的改造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可答为“演出时长合适”“由年轻演员担纲出演”“演员都是精心挑选”等意思相近或言之成理的表述。

泛泛而谈仅答“青春版《牡丹亭》让人赏心悦目”“它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等,则只得②③两小点中的1分,且不与之重复计分,即若考生答②③两小点中的任何一个,则此类回答不得分。

(3)在相应得分点重复答题不重复计分,共仅得1分。反驳理由应与相应错误观点一致,否则酌情扣1分。仅有空泛反对,未指出错误观点且无具体理由,不得分。答非所问,不得分。

(4)其他结合材料且言之成理的分析可酌情给分。

 

【评分示例】

6分示例

例1


 

例2


 


例3


说明:将“《牡丹亭》选用角色演员均为青年演员”作为反驳“缺乏生命力”的理由,亦可得分。

 

5分示例

例1


说明:未答出“压缩后的演出时长、年轻演员的角色造型”,共得5分。

 

例2


说明:未答出答案第(2)点中的具体理由,仅点出“让人赏心悦目”,共得5分。

 

例3


说明:未答出“青春版《牡丹亭》全新的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共得5分。

 

4分示例

例1


说明:未答出“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和“全新的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共得4分。

 

例2


说明:未答出“传统戏曲并未过时”和“新的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共得4分。

 

例3


说明:未答出“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和“压缩后的演出时长、年轻演员的角色造型”,共得4分。

 

3分示例

例1


说明:未答出“2004年至今演出200多场”“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和“全新的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等三点,共得3分。

 

例2


说明:未答出“2004年至今演出200多场”“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和“全新的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等三点,共得3分。

 

例3


说明:未答出“传统戏曲并未过时”“2004年至今演出200多场”和“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与传统戏曲并不冲突”等三点,共得3分。

 

2分示例

例1


说明:“传统与现代艺术风格融合”得1分,“在美国的演出对其文化界冲击很大”得1分,共得2分。

 

例2


说明:“传统戏曲并非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存在冲突”得1分 ,“控制好 演出时长和年轻的演员”得1分,共得2分。

 

例3


说明:“在广播技术,电子立体布景上取得成功”得1分,“更好的融入现代生活与审美”得1分,共得2分。

 

1分示例

例1


说明:“现代化电视技术和电子立体布景技术的运用,为戏曲营造了精美的舞台效果”得1分。

 

例2


说明:“传统戏曲与现代设计融合使年轻人更易接受”得1分。

 

例3


说明:“受群广”得1分。

 

0分示例

例1


说明:答非所问,未涉及答案要点,不得分。

 

例2


说明:答非所问,未涉及答案要点,不得分。

 

(三)文学类阅读

8.【参考答案】

(1)儿子背父亲的情景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河水冰冷,他不忍心让有关节炎的父亲再下水。(2)父亲背儿子的情景蕴含着父亲的敬业以及对儿子的爱与愧疚。多年来他因工作忙碌而无暇顾及家庭,是因为对事业的敬重,背儿子是一种补偿。(3)从父亲背儿子到儿子背父亲,体现儿子的成长和父亲的老去,蕴含着传承的主题。

【补充细则】

第1点:儿子对父亲的爱、孝顺、关怀或儿子的成长和担当等,答出其一即可(1分);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1分)。

第2点:父亲对儿子的愧疚、爱或者敬业,答出其一即可(1分);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1分)。

第3点:传承、子承父业或者父子先后献身山区邮递事业,答出其一即可(1分);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1分)。

其他答案如能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

【样卷示例】

6分卷:


注:父亲背儿子的情景,在老人记忆中只有一次(1分),展现了父子间的亲情,又表现出老人忙于山区邮递,甘于奉献的形象(1分);儿子背父亲的情景,是在渡江时,年轻的汉子背起年老的父亲(1分),体现儿子的担当(1分);角色的调换,暗示父亲逐渐老去,儿子成长(1分),儿子接替父亲职责,写出两代人投身山区邮递事业(1分)。

 


注:儿子在过溪水时背起父亲,趟过寒冷的溪水(1分),体现儿子的孝顺(1分);父亲回忆起唯一一次背儿子的情景(1分),体现父亲的愧疚(1分);从父亲背儿子到儿子背父亲的转变(1分),这一转变象征着传承(1分)。

 

5分卷:


注:他对父子情谊的记忆仅止于他背儿子玩了一整天(1分),侧面体现老人的尽职(1分);儿子背父亲的情景,父亲已经年迈(1分),儿子背的不仅仅是父亲,还包括曾经背负一生的职业(1分),见证父子情深(1分)。

 


注:儿子背父亲蕴含了儿子对父亲的孝顺(1分),也体现儿子长大成人,可以接替父亲的邮递员工作(1分);父亲背儿子在父亲的记忆中只有一次(1分),反映父亲作为邮递员工作的繁忙,也写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1分);那个山,那个狗都还没有变,变的是父亲和儿子接替邮递员的工作,反映了父子献身于山区邮递事业的伟大(1分)。

 

4分卷:


注:父亲走不动了,儿子背起父亲,体现出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孝顺与关怀(1分),表明儿子长大成人,可以背负起父亲的重担了(1分);父亲背儿子,让儿子在背上玩耍(1分),突出父亲对儿子一片深沉的父爱(1分)。

 


注:父亲背儿子是亲情和关爱(1分),儿子幼时在父亲背上玩,体现出父子间融洽有爱的情感(1分);儿子背父亲是成长与传承(1分),儿子长大,父亲老了,儿子接下父亲的工作,在过江时背上年迈的父亲(1分)。

 

3分卷:


注:体现儿子对父亲的体贴(1分)与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1分);父亲记起与儿子的情谊仅此一次,暗示工作的忙碌艰辛(1分)。

 


注:父亲背儿子:老邮差长年在外奔波,与儿子交流甚少(1分),体现他的歉意(1分);儿子背父亲:父子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1分)。

 

2分卷:


注:写出父亲老后,事业无法继续,儿子顶替他(1分),凸显文章主题“父子两代人先后献身山区邮递事业”(1分)。

 


注:通过儿子背父亲与父亲背儿子,突出父亲已经老去,儿子已经长大,写出了新一代与老一代人的接力(1分),也突出父亲与儿子的感情深厚(1分)。

 

1分卷:


注:两代人先后献身山区邮递事业(1分)。

 


注:体现父子之间的情谊(1分)。

 

9.【参考答案】

(1)狗是小说的线索,贯穿了小说的情节,使结构完整,情节更加流畅、连贯。(2)狗是父子两代人事业的见证者与配合者,突出了父子两代人敬业、奉献的精神,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狗的恪尽职守,衬托父子两代人敬业、奉献的精神。(3)狗对儿子态度发生变化,最终追随儿子,暗示两代人之间完成事业的传承,彰显了文章主旨。(4)小说有时以狗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或用拟人的手法,将狗赋予人的情态,增加了叙述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补充细则】

第1点:狗是小说的线索或贯穿全文(1分);让结构完整或情节更加流畅(1分)。

第2点:父子两代人的敬业或奉献(1分);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1分)。

第3点:传承、子承父业或父子两代先后献身山区邮递事业的主旨,答出其一即可(1分);结合文本分析,言之成理(1分)。

第4点:狗的视角或用拟人的手法,将狗赋予人的情态(1分);增加叙述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本的可读性等,答出其一即可(1分)。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如能自圆其说,可酌情给分。

【样卷示例】

6分卷:

 


形象:衬托老人的坚定、不舍1分,文本分析1分;

效果:拟人化描写1分,增添趣味、吸引读者1分;

主题:传承1分,文本分析1分。

 


形象:侧面反映人物的尽责1分,文本分析1分;

情节:贯穿情节1分,使情节发展连贯1分;

主题:传承1分,文本分析1分。

 

5分卷:


视角:狗的独特视角1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

主题:父子两人事业的延续1分,文本分析1分;

形象:父亲儿子无私的品格1分。

 

4分卷


视角:狗的视角写作1分;

形象:文本分析,展现儿子和父亲的形象(未点明具体形象特征),1分;

主题:传承1分,文本分析1分。

 


情节:线索,贯穿全文1分;

形象:文本分析,衬托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分析不够准确),1分;

视角:狗的视角1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

 

3分卷:


主题:传承1分,文本分析1分;

效果:更加富有趣味性1分。

 


主题:一家两代先后献身山区邮递事业1分,文本分析1分;

视角:狗的视角1分。

 

2分卷:


主题:儿子接替父亲的工作1分

情节:全文的线索1分

 


主题:传承1分,文本分析1分。

 

1分卷:


形象:文本分析,使人物形象更加丰富(未点明形象特征),1分。

 


主题:文本分析,两代人的交接(表达不明确),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部分阅卷细则

13.(1)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绛缕缝其裾,有出巿里者辄禽之。

译文:虞诩又派遣会缝纫的人替贼人作衣服,用红色丝线缝在他们衣襟上,有带标记出入市里的便抓捕他们。(““绛”“裾”“禽”各1分,句意1分

补充细则:

①  未补充出主语“虞诩”,不扣分。

②“佣”翻译成“受雇佣”、“被雇佣”、“受雇佣于”、“受雇于”、“帮忙”都得分。

③“绛”翻译成“红”、“红色”、“绛红”都得分,翻译成“绛色”不得分。

④“裾”翻译成“衣襟”、“衣摆”、“衣边”都得分,翻译成“衣裾”不得分。

⑤“禽”翻译成 “擒拿”、 “捉拿”、“逮捕”、“抓捕”都得分。



(2)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

译文:虞诩算准了羌贼会退,于是派士兵设下埋伏,在羌贼逃走的路上等候。羌人果真疯狂奔溃,趁势袭击。(“计” “走路”“因”“掩击”各1分

补充细则:

①“计”翻译成“预计”、“估计”、“认为”、“猜想”、“猜测”、“计算”、“算计”都得分。“计划”不得分。

②“走路”翻译成“逃跑”、“逃跑的路上”、“逃跑的路线”都得分,“撤退的路上”不得分。

③“因”翻译成“趁势”、“趁机”、“趁着”、“趁此”都得分。

④“掩击”翻译成“袭击”、“伏击”“掩杀攻击”、“突然攻击”、“冲杀”都得分,“遮掩击杀”、“凭借掩体攻击”不得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全诗描绘了巨鱼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①全诗描绘了巨鱼大展雄风、志向远大、特立独行的形象。②寄托了诗人渴望知遇于明主、施展才华谋略、昂扬自信的情感。

赋分明细:

形象3分:大展雄风(1分)、志向远大(1分)、特立独行(1分)。

“大展雄风”属于巨鱼的特征,可答为“威威”、“气势大”、“能力强”、“意气风发”。

(补充答案:“体形硕大”属于外在形象,也可以给1分。外在形象的巨大,内在气势的强大,不重复给分。“大”的形象特点只给1分。)

“志向远大”属于巨鱼的境界,可答为“志向高远”、“具有远大抱负”、“具有宏伟之志”。

“特立独行”属于巨鱼的特质,可答为“与众不同”、“不同一般的追求”、“傲岸不羁”。

寄托的情感3分:渴望知遇于明主(1分)、施展才华谋略(1分)、昂扬自信(1分)。

“渴望知遇于明主”可答为:“渴望被重用”、“渴望被赏识”。

“施展才华谋略”可答为:“建立功业”、“才华得到施展”、“大展身手”。

“昂扬自信”可答为:“自信”、“对自己的肯定”。

补充:“志向远大”可以是巨鱼的形象特点,也可以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均可得分,但不可叠加给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

示例:


形象:“身形巨大,颇有气势。”1分;“远大志向”1分;“不同一般的追求”1分;

情感:“对自身的自信”1分;“对明主的渴望”、“得到赏识的渴望”1分;“对建立功业的渴望”1分。

 

5

示例1:


形象:“气势非凡”1分;“志向高远”1分;

情感:“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肯定”1分;“施展才华”1分;“渴盼明主”1分。

 

示例2:


形象:“奋力博发之势”1分;

情感:“志向明确,满怀一腔为官的热血”1分;“希望得到明主赏识被任用”1分;“一腔才情得到释放的期待”1分;“自信之感”1分。

 

4

示例1:


形象:“能力的强大、于天地间遨游”1分;“拥有伟大抱负”1分。

情感:“渴望有人欣赏自己的才能,遇上赏识他的君王”1分;“渴望施展才华抱负”1分。

 

示例2:


形象:“潇洒、得意之势”1分;

情感:“对于这次应试的信心”1分;“遇明主,能赏识自己如‘巨鱼’所含有的才华的明主的渴求”1分;“想要施展才能的雄伟志向。”1分。

 

3

示例1:


形象:“威武有力”1分;

情感:“渴望被重用”、“想要报效国家”1分;“想要一发自己的才志”、“一发自己的才志”1分。

 

示例2:


形象:“志向高远”1分;“意气风发”1分;

情感:“渴求明主知遇的期盼之情”1分。

 

2

示例1:


形象:“有强大的能力,乐于展现自我能力”1分。

情感:“渴求应试官慧眼识珠,提拨、重用他的殷切希望。”1分

 

示例2:



形象:“巨鱼庞大的形象”1分;

情感:“渴望得到重用”1分。

 

1

示例1:


情感:“渴望被贤君重用”1分。

 

示例2:


情感:“想要被得到重用,在仕途上大展身手”1分。

 

0

示例: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题

【参考答案】:

小朋友们好!这个智能冰箱能识别图像,还能处理互联网大数据,可厉害啦!它认识你放进去的食物,能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来保鲜。它还会提醒你补充食物,给你搭配健康食谱,帮你比价呢!

【评分细则】:

准确3分,得体2分。

一、准确3分:

根据题干要求明确信息筛选标准为“智能化特点”,答案来源于“它运用智能识别技术采集食物种类、剩余数量、新鲜度等信息,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向用户推送食物补充提醒、个性化健康食谱、食物比价信息等内容”。

内部逻辑结构:

特色

功能

智能识别技术

识别食物种类

识别食物剩余数量

识别食物新鲜度

互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

推送食物补充提醒

推送个性化健康食谱

推送食物比价信息

1.答出两方面的特色及对应功能(对应的三种功能不求全),给3分;


 


3.答出两方面的特色及对应功能,但是照搬原文的文字过半,给2分;


 


7.只答出“智能识别”和“互联网”其中一种特色,没有解释其具体功能,不给分;

 


二、得体2分:

对象1分:直接称呼“小朋友”,或间接提到“爸爸/妈妈”,能够体现对象为小朋友,给1分。

语言符合对象认知能力1分:除称呼外,有符合小朋友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的语句,给1分。

 

三、字数限制:超出90字,倒扣1分。

注意:标点符号也要占格。如果全部标点没占格,写满格子,也视为超出字数,倒扣1分。

准确:2

得体:1+1

字数:-1(除最后一处,其余标点没占格,超出90字,倒扣1分。)

得分:3


【样卷】

【5分】

准确:3

得体:1+1


准确:3

得体:1+1

 

【4分】


准确:3

得体:1

 


准确:2(大部分照抄原文)

得体:1+1

 

【3分】


准确:1(把不相关的特色与功能进行杂糅,给1分)

得体:1+1

 


准确:1(只谈其中一方面特色及其功能,给1分)

得体:1+1

 


准确:2(照抄原文)

得体:1(有对象)

 


准确:1(“智能化特点”过分紧缩且只提到了一方面特色功能)

得体:1+1

 

【2分】

准确:2(绝大部分照抄,视为全抄,内容齐全最多给2分)


得体:0



准确:2(缩写也是抄)

得体:0

准确:1(只提到了两个特色,没有任何关于功能的具体介绍)

得体:1

 

准确:0

得体:1+1

 

【1分】


准确:1(仅有两个特色)

得体:0

 


准确:0

得体:1

 

【0分】


准确:0

得体:0

 

 

21题

(1)参考答案:

①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大大增强。

②垃圾装运、处理设施仍然不如人意。

③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行前景将越来越好。

(2)评分细则及示例:


给2分(主项、谓项各1分,两点均可给分)

给1分(表述不全面、不准确,但可以给其中一点的分)

给0分(太笼统、不沾边,两点都不能给分)

第1空

  • “参与意愿”1分,可表述为“愿意参与”、“参与的积极性”等

  • “增强”1分,可表述为“高涨”“较高”“强烈”“越来越多的人(愿意)”

  • 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高涨

  •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很高

  •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较为强烈

  • 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积极参与”指向参与的事实,与“意愿”不合)

  • 居民参与程度较高(参与的意愿不等于参与的事实)

  • 越来越多人参与垃圾分类(参与的意愿不等于参与的事实)

  • 超过90%的人表示愿意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出现具体数字)

  • 多数人对垃圾分类工作持肯定态度(不沾边)

  • 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不沾边)

  • 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预期较为乐观(不沾边)

  • 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不沾边)

  • 各项工作都取得一定的成果(不沾边)

  • 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总体支持(不沾边)

  • 超半数的人对垃圾分类表示满意(不沾边)

第2空

  • “垃圾装运、处理设施”1分,可表述为“混装混运、处理设施”。

  • “仍然不如人意”1分,可表述为“不能让人满意”“仍有不足”“不够好”“需要提高”“有待改进”“评价不高”。

  • 垃圾的装运和处理设施尚有不足之处

  • 居民对混装混运和处理设施不太满意

  • 在混装混运和垃圾处理设施方面仍有不足

 

  • 人们对垃圾处理设施不太满意(少了“装运”)

  • 其中仍有需要改进与提高的部分(没有指出哪些方面)

  • 仍有很多方面不能让人满意(没有指出哪些方面)

  • 垃圾处理分类工作和处理设施仍需改进(没有指出“装运”)

  •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措施的评价不是很高(没有指出哪些方面)

  • 一些做法需要改进(没有指出哪些方面)

  • 还有部分人对垃圾分类工作十分不满(没有指出哪些方面)

  • 居民对垃圾混装混运和处理设施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不确切)

  • 垃圾分类的效果还不显著(没有指出哪些方面)

  • 仍有居民对其持否定态度(“其”笼统,“否定”不恰当)

  • 仍然有四成居民认同垃圾混装混运(“认同”答反了)

  • 人们对垃圾分类工作认识尚不清晰,参与度小(不沾边)

  • 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细节问题,属无中生有)

  • 还有不够细致的地方(不够细致,属无中生有)

  • 仍有部分居民对工作意愿态度不良(“工作”太笼统,“态度不良”不沾边)

 

第3空

  • “垃圾分类的推行前景”1分,可表述为“圾圾分类将来”“圾圾分类工作的未来”  “圾圾分类将会”““圾圾分类一定” “圾圾分类会” (要包含将来时态)等。

  • “越来越好”1分,可表述为“越来越乐观”“更加乐观”“前景一片光明”等。

  • 垃圾分类一定会越来越好

  • 未来垃圾分类发展前景会更乐观

  • 垃圾分类工作会越做越好

  • 人们会对未来的垃圾处理工作感到满意(“乐观”与“感到满意”不同)

  • 垃圾分类工作的预期会越来越乐观(没有转述,表达不通顺)

  • 混装混运、垃圾处理设施等将会做得更好(主语“垃圾分类工作”缩小了)

  • 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预期会越来越高(没有转述,表达不通顺)

  • 垃圾分类工作在未来一定可以全面推进(“全面推进”表达不够确切)

  •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满意度越来越高”(不沾边)

  • 一定会达到居民的预期(什么样的预期,太笼统)

  • 人们对混装混运和处理设施的看会有所改变(不沾边)

  • 有更多居民认同并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之中(不沾边)

  • 我们一定能消除这些不满的声音(不沾边)

  • 人们会对未来的垃圾处理工作感到满意(不沾边)

(3)样卷示例:

6分卷1:(2+2+2)


5分卷4(2+1+2):




3分卷2(0+1+2)



3分卷3(0+1+2)




1分卷3(0+0+1)



0分卷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B(解析:A项涉及原文“作家们敏锐广博地表现了世俗生活,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了‘文学即人学’的广阔大地”,而选项将“神学状态”置换为“神学”,所以错误。B项来源于原文第二段、第三段。C项,两者的本质并无很大的差异。D项来源于原文第四段“在舆论场上,‘文青’‘文艺腔’则是嘲讽或同情的对象,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选项中前后两个分句的因果关系不符合文意,错误)

2. B(解析:A项是对文章整体论证思路和结构的分析。文章从19世纪代表作家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人学谈起,分析人学在20世纪初的分化,在并列论述了“自我学”“人民学”之后,进而分析了20世纪这两大文学遗产在当下被学偏做坏的现状,最后对进入21世纪的文学发展进行了思考。A项的表述正确。B项是对第四段举例论证的分析。文章第四段中提到“值得警惕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人学偏做坏。鲁迅曾批判过‘留声机器’和招牌式的‘高调革命文学’;当下‘人民’的形象也在文学中屡遭扭曲,变得空洞干瘪”。“鲁迅对‘高调革命文学’的批评”论证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人学偏做坏”这个论点。选项分析错误。C项是对第四段论述内容的分析。原文第四段在分析“自我”和“人民”时提到“真正伟大的自我,无不富含与人民经验、情感血肉相联的大我关切;真正伟大的人民,也必由一个个强健、活泼、富有创造性的自我组成”,阐述了“自我”和“人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对彼此有正向促进作用。选项是对这段内容的分析及概括,表述正确。D项是对第五段论证内容的分析。原文第五段提及“时代在变化”和“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扑来”,选项中“结合现实”的表述正确;原文最后一句作者指出“‘自我学’与‘人民学’,都进入了新的领域,都需要注入理论和实践的新的活血”,选项将其概括为“‘自我学’和‘人民学’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践”,表述正确)

3.C(解析:A项是在原文第三段基础上的推断。原文第三段在分析“人民学”时,提到“深重的人间苦难、非同寻常的阶级撕裂和民族危亡,构成了文学新的背景和动力”。这意味着经历了深重的人间苦难、非同寻常的阶级撕裂和民族危亡的国家和地区,有“人民学”文学的背景和动力,可能会出现“人民学”的作品。推断正确。

B项是结合原文第三段和现实的推断。原文第三段阐释了“人民性”的内涵,即“表现小人物,汲收民众语言,代表民众利益”,段末提到“……《双城记》《复活》,……社会性强和下层平民立场……广受推崇……”。老舍的《骆驼祥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与普希金的某些作品,都具备“社会性强、下层平民立场明确”的特点,符合“表现小人物,汲收民众语言,代表民众利益”的“人民性”。推断正确。

C项“含容统一”,并不是20世纪出现的,而是进入新世纪后,作者的建议;“成为人学的一体两面”,属于无中生有,根据原文“在良性互动的情况下,它们就是‘人学’的一体两面”,可见“一体两面”是它们“在良性互动的情况下”显现的已有属性,而非某种发展的结果。

D项是在原文第四、五段基础上的推断。原文第四段分析并批判了对文学遗产的学偏做坏的现状,故而“应当建立在准确理解与合理运用的基础上”;第五段提出了要“注入理论和实践的新的活血”,选项中“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要与时俱进”的表述与之相符。推断正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B(四则材料的主要要点内容如下。材料一:①错误观念限制发展。②国外做法可借鉴:将现代生活与传统艺术符合结合;对传统艺术进行现代改良。【结合和改良】③古为今用,让传统戏曲和现代设计充分结合,弘扬传统价值观。材料二:①创造和突破,吸收新的艺术因子,跟上先进文化脚步,彰显新时代特征。②坚守传统原汁原味。③培养青年观众(戏曲进校园)。戏曲教育。材料三:①挖掘新意,价值观接轨。②现代艺术形式与传统戏曲结合。③现代化技术和广电效果。材料四:①网罗精英,打造专业团队。②长度合适,便于观众理解和接受。③走向国际: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发挥专家作用,找准市场定位,剧本和舞台双管齐下。

通过概观四则材料,可以总结概括出材料所涉及的传统戏曲创新发展实践的多种形式:与现代生活(精神与价值观)、现代艺术设计、现代技术相结合;适当借鉴国外有效举措;保持传统戏曲内核原汁原味;进行戏曲教育,培养青年观众,找准市场定位;新媒体的宣传;精英团队,发挥专家作用;政府与民间机构合作;剧本与舞台双管齐下。A项源于材料三,是传统戏曲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的重要例证。B选项不过是传统戏曲艺人跨界,不涉及传统戏曲艺术。C选项可依据材料二和材料四,属于通过新媒体来宣传、营销传统戏曲。D选项可依据材料二的“戏曲教育,培养青年观众”。

5.C(C项对应原文中的材料四。原文没有“比不上”的语意表达,这里的分析属于无据延伸。A选项对应材料一。由材料一“有人认为传统戏曲已经过时,应该被淘汰;也有人认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戏曲互不相干。这些错误观念,导致传统与现代割裂,也限制了二者的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在这方面,国外的做法可资借鉴”“我们在创新发展传统戏曲时,应当古为今用”等内容可知,A选项正确。B选项对应材料二。由材料二“要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开展戏曲教育、培养青年观众是根本大事。‘戏曲进校园’要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注重教材教法、剧目选择和演出质量,尽可能符合当代青年不断提升的审美期许,借助各种新媒体的宣传吸引青年观众”可知,B选项正确。D选项对应原文材料三,由材料三“一要挖掘戏曲故事的新意,将其体现的精神与现代价值观接轨,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戏曲改编作品。如京剧《季子挂剑》将古人的‘知己之情’‘遵守诺言”的情谊和现代人信守承诺的道德观联系起来,实现了从古人单纯的相知之情,到现代人追求诚信品格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升华”可知,D选项正确。)

6. 参考答案:(1)传统戏曲并未过时(1分)。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至今演出200多场(1分);同时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1分)。(2)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与传统戏曲并不冲突(1分)。青春版《牡丹亭》全新的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1分),压缩后的演出时长、年轻演员的角色造型(1分),都得到观众认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说起邮路的漫长、艰辛时,内心仍然无法平静”,对小说理解有误。在娓娓道来的语气中,蕴含着老人对这份职业的敬重与热爱)

8.答:(1)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河水冰冷,他不忍心让有关节炎的父亲再下水。(2)蕴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与愧疚。多年来他因工作忙碌而无瑕顾及家庭,背儿子是一种补偿。(3)蕴含着敬业与传承的主旨。父亲极少背儿子,是因为对事业的敬重;儿子背父亲过河,继续完成父亲的事业。

9.参考答案:(1)狗贯穿了小说的情节,使结构更加流畅、连贯。(2)狗是父子两代人事业的见证者与配合者,进一步突出人物的形象。(3)小说有时以狗的视角来讲述故事,增加了叙述的生动性与趣味性。(4)狗对儿子态度发生变化,最终追随儿子,暗示两代人之间完成事业的传承,彰显了文章主旨。(5)狗恪尽职守,充满灵性,为读者带来审美的乐趣。(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B(“中伤”,即“诬陷或恶意造谣,旨在毁坏人的名誉”。古今意同。A“北边”,即北方边境;B“宣言”,公开宣告;C“贸易”,句中为“轮换”意

11.A(原文为“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12.B(B错在“虞诩能力排众议”。根据语境,在四府会议上提出虞诩观点是应该是李修;再者,没有众议,只是大家惧怕邓骘的威势,附和而已,不能称“力排从议”)

13.(10分)①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绛缕缝其裾,有出巿里者辄禽之。

译文:又派遣会缝纫的人替贼人作衣服,用小阿红色丝线缝在他们衣襟上,他带标志出入市里的便捕捉住他们。(““绛”“裾”“禽”各1分,句意1分

②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

译文:虞诩算准了羌贼会退,于是派士兵设下埋伏,在羌贼逃走的路上等候。羌人果真疯狂奔溃,伏兵突然袭击。(“候”“走路”“因”“掩击”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幼年即成孤儿。虞诩十二岁就能读懂《尚书》,他(还)孝养祖母。国相十分赞赏他,想要他做属官。虞诩推辞说:“我祖母九十岁了,没有我,再无人奉养了。”国相才没叫他去。后来祖母去世了,服丧期满,虞诩被征召入太尉李修府,授郎中一职。永初四年,羌胡作乱,蹂躏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认为军事紧张,不能兼顾,想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部边境的敌对力量,于是召集公卿开会商议,与会的人都赞同邓骘的看法。虞诩听了这种说法就对李修说:“现在羌胡所以不敢入侵三辅,是因为凉州在他的后方,是他的心腹之患啊!放弃凉州不是好计策。”李修认为虞诩说得对。再召集三辅四府商议此事时,大家都认同虞诩的观点。邓骘因为虞诩反对了他的意见,想利用吏法诬陷虞诩。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连年不散,州郡不能禁止,于是以虞诩为朝歌长。一些旧友不无遗憾地对虞诩说:“去朝歌真倒楣!”虞诩笑着说:“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这是我的本份。不遇盘曲的根,错乱的节,哪能识别利器呢?”虞诩一上任就募求壮士,共得一百余人,虞诩使他们混入贼人之中,于是借机杀贼数百人。又派遣会缝纫的人替贼人作衣服,用彩色丝线缝在他们衣襟上,他带标志出入市里的,官兵便捕捉住。贼众因此惊骇走散。都称道虞诩如神明。后来羌兵入侵武都,朝廷升任虞诩为武都太守。(在虞诩上任时)羌人率几千人,在陈仓崤谷间拦阻虞诩。虞诩马上停军不进,公开扬言“上书请兵,等援兵到了再前进”。羌人听到这个消息,就分兵抢劫其他县城。虞诩借着羌军分兵的机会,日夜进发,加倍前行百余里。(在行军途中)让军士每人各作两灶,一天后再增加一倍,羌兵就不敢追赶了。虞诩到达武都郡,士兵却不满三千人,而羌军有一万多人,他们围攻赤亭数十天。虞诩命令军中不发强弩,只悄悄发射些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达到,于是集中兵力攻城。虞诩再让士兵用二十个强弩齐射,射无不中,羌兵大为震惊,就撤退了。虞诩趁机出城追击,杀伤很多。第二天,率全军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更换衣服,回转几周。羌军不知虞诩有多少兵力,更加恐惧。虞诩算准了羌贼会退,于是派士兵设下埋伏,在羌贼逃走的路上等候。羌人果真疯狂奔溃,伏兵突然袭击。大破敌人,斩获很多。贼因此败散,从此以后,武都郡里得到安宁。永元初,升尚书令,因公事免官。朝廷想念他忠诚,再次征召,虞诩却去世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B(整首诗前十句集中描写巨鱼的形象,最后两句抒情。在描写巨鱼时,先总写它穿越江海大壑,如同乘时得势一般能施展抱负,它在穿越浪涛时,纵身一跃,鼓起鱼鳍,乘风破浪,简直要如同飞龙上天,环绕地轴;又如同鲲化为鹏徙往南溟天池。它肆意展现吞没船只的磅礴气势,这与在藻间嬉戏胸无大志的小鱼尤为不同。也因于此,在乱世中它嗟叹幕燕的苟且偷安,于不遇时,它讥讽泥龟的消极归隐。最后两句直接点明作者借巨鱼来晓喻有志之士,希望他们得到明主的知遇,让自己的才能谋略得到充分施展。以此可见,A选项是对五、六句的解释,是正确的。B选项是对九、十两句的解释,结合注释和诗歌情感脉络,可知此处理解错误。C选项是对描写巨鱼时所运用的想象、夸张手法的解释,“龙摅回地轴”“方快吞舟意”等句都是显而易见的想象、夸张,其所营造的意境也是宏大、雄浑的,展示了诗人的昂扬气度)

15.参考答案:①全诗描绘了巨鱼大展雄风、志向远大、特立独行的形象。②寄托了诗人渴望知遇于明主、施展才华谋略、昂扬自信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1)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

 (2)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3)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17.C(从时间顺序来看,先说产生,再说发展,先说“历史产物”再说“根本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前提,“生产效率的提高”是结果。A项还有一个错误,前一分句是主语是“根本动力”,无法做第二个分句的主语)

18. A(“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属具体表现,“不升反降”与前一句的“上升”衔接;“收入—幸福感悖论”是对现象的归类定性,应放在具体表现的后面。A项,“这一现象”对前文进行归纳,衔接紧密。B项后半句出现一个主语“人们”,而后文没有沿“人们”推进下去,因而后半部分衔接不强。C、D项定性结论在前,无法与前句衔接。另外还有搭配等方面的衔接问题,在此略。)

19.A(“相关性”,指两者的内在联系,这是研究的对象;关联度,指两者关联的程度,如远近亲疏。“倒逼”,特指以逆向促动,更贴合语境;“促使”一般指正向的推动。“取代”是长期地替换其位置,更符合语境,“替代”往往指在某一具体事件中的代替。“持续增加”,指连续地增长,可以与前文“生产力不断发展”,后文“达115天”衔接;“越来越多”,指数量比原来多,与前后文的衔接没有那么紧密)

20.参考答案:

小朋友们好!这个智能冰箱能识别图像,还能处理互联网大数据,可厉害啦!它认识你放进去的食物,能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来保鲜。它还会提醒你补充食物,给你搭配健康食谱,帮你比价呢!(准确3分:特色1分,功能1分,语言通畅1分。得体2分:称呼1分;语气符合对象认知能力1分)

21.参考答案:

①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大大增强。

②垃圾装运、处理设施仍然不如人意。

③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行前景将越来越好。

四、写作(60分)

(作文解析及评分,另见专文分析)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0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   文            2020.2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19世纪文学作品中,杰克·伦敦笔下的冒险家、巴尔扎克笔下的暴发户、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灰姑娘、司汤达笔下的凤凰男等生动的文学形象令人难忘。作家们敏锐广博地表现了世俗生活,将文学从神学状态推向了文学即人学的广阔大地。但是在20世纪初,人学却出现了分化。

其一,人学成为自我学。尼采的酒神说、弗洛伊德的本我无意识等,为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弗洛伊德尽管后来在心理医学界光环不再,却在文学领域备受青睐,正如彼德·沃森所言,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弗洛伊德无意识的美学对应物。普鲁斯特、乔伊斯、卡夫卡等作家不约而同地把文学这一社会广角镜变成了自我的内窥镜。他们的作品不一定引来市场大众的欢呼,却是学院精英们的标配谈资,成为某种不安的都市文化幽灵。

其二,人学成为人民学。陀斯妥耶夫斯基在追念普希金的文学成就时,使用了人民性这一新词,并阐明了三大内涵:表现小人物,吸取民众语言,代表民众利益。后来,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俄国作家大多成为这种忧国亲民文学的旗手,影响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普罗文艺。深重的人间苦难、非同寻常的阶级撕裂和民族危亡,构成了文学新的背景和动力。不过,即便是《双城记》《复活》,也因社会性强和下层平民立场被学院精英们无视,这与它们在别处广受推崇的情形,形成了意味深长的对比。

自我学人民学,构成了20世纪两大文学遗产。正常情况下,自我人民,作为微观与宏观的两端,不过是从不同角度拓展对人的认知和审美,释放不同的感受资源和文化积淀。在良性互动的情况下,它们就是人学的一体两面:真正伟大的自我,无不富含与人民经验、情感血肉相联的大我关切;真正伟大的人民,也必由一个个强健、活泼、富有创造性的自我组成。值得警惕的是,任何一种遗产都可能被后人学偏做坏。鲁迅曾批判过招牌式的高调革命文学;当下人民的形象也在文学中屡遭扭曲,变得空洞干瘪。而非理性的独行者们或幽闭自恋、或放浪自大的文字,让文学中的自我越发雷同,离真正的个性更远,离复制和流行更近,并诱发都市心理病。在舆论场上,文青”“文艺腔则是嘲讽或同情的对象,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

更重要的是,时代在变化,文学不能止步于20世纪。自我人民也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的大潮扑来,多种视角更应彼此含容统一,重新融铸成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当人的大部分智能被机器接管,人类最后的差异性,恰恰表现于人的情感、精神、价值观和创造力。换句话说,自我学人民学,都进入了新的领域,都需要注入理论和实践的新的活血。

(摘编自韩少功《自我学人民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世纪作家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敏锐广博地表现世俗生活,将神学推向了“人学”。

B.学院精英重视普鲁斯特、乔伊斯等人的作品,而无视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普罗文艺”。

C.“自我”与“人民”从不同的角度拓展对人的认知和审美,在本质上有很大差异。

D“文青” “文艺腔”被嘲讽或同情,是因为二者成为文学及其相关教育的负资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梳理了“人学”的兴起和流变,既有并列式的论述,又有逻辑上的递进。

B.文章批评“高调革命文学”和“非理性的独行者”以论证“人民”需要“自我”。

C.文章在分析“自我”和“人民”时,强调了二者互相含容和促进的辩证关系。

D.文章末段结合现实,指出“自我学”和“人民学”的发展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说的“国家不幸诗家幸”与托尔斯泰等人的创作都说明,深重的人间苦难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滋养。

B.老舍的《骆驼祥子》、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与普希金的某些作品,都具有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说的“人民性”。

C20世纪“自我学”和“人民学”在屡遭扭曲后仍然持续更新、含容统一,成为了“人学”的一体两面。

D.文学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应当建立在准确理解与合理运用的基础上,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要与时俱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小,缺乏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传统戏曲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存在冲突。这些错误看法,导致传统与现代割裂,也限制了二者的互相促进、融合发展。在这方面,国外的做法可资借鉴,其融合现代设计与传统艺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现代生活与传统艺术符号相结合;另一种是对传统艺术进行现代化改良。例如意大利的歌剧、日本的茶道、美国百老汇戏剧表演等,都是其中的典型。

我们在创新发展传统戏曲时,应当古为今用,让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设计充分结合,并借此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摘编自张瑶《传统戏曲艺术符号与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相互影响》)

材料二:

传统戏曲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创造和突破,不断吸取新的艺术因子,跟上先进文化前进的脚步,彰显崭新的时代特征。

传统戏曲必须创新,但走得再远,也不应忘记来路。如帮腔形式,可以吸收独唱、重唱、合唱的手法,原单旋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多声部,但必须有原旋律的风味;在和声上必须尽量民族化,将色彩性和功能性结合起来。

此外,要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力,开展戏曲教育、培养青少年观众是根本。戏曲进校园要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注重教材教法、剧目选择和演出质量,尽可能符合当代青少年不断提升的审美期许,借助各种新媒体的宣传吸引青少年观众。

(摘编自翟群《古老声腔如何焕发新时代光彩》)

材料三:

传统戏曲与时尚结合,需要我们主动出击。一要挖掘戏曲故事的新意,将其体现的精神与现代价值观接轨,创作出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戏曲改编作品。如新编京剧《季子挂剑》将古人的知己之情和现代人信守承诺的道德观联系起来,实现了从古人单纯的相知之情到现代人追求诚信品格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升华。二要将现代艺术形式和传统戏曲巧妙融合,创作出更轻松活泼的新戏曲形式,这是时尚和戏曲结合的一个方向。如台湾奇巧剧团的《蝴蝶效应》,在保留主要唱段的传统唱腔和音乐的基础上,大胆将现代舞蹈及流行音乐等时尚艺术形式融入其中,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取得了不错的演出效果。三要将现代化的广播电视技术和电子立体布景技术运用到传统戏曲中,展现如影视剧般精美的舞台效果。在这方面,青春版《牡丹亭》进行了成功尝试。这部戏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在服装造型和舞台设计等方面都选用了国际水平的设计师,营造了精美的舞台效果,引发观众热烈反响。

(摘编自张叶《时尚与戏曲的结合》)

材料四:

在苏州政府资助下,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聚集了两岸三地的精英, 打造了一个集昆曲、文学、美术、音乐、服装、造型于一体的创作团队,策划、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新剧演出时长合适,便于年轻观众接受;主演、配角、龙套全部由年轻演员担纲,精心设计的角色造型让人赏心悦目。该剧目自2004年至今演出200多场,在整个中国戏曲萎缩低迷时,奇迹般让昆曲这门晚近一个多世纪里始终命悬一线的传统表演艺术样式,获得了新的生命,站在了当代社会的舞台中心,并走向国际,在美、英、法、德等国家绽放异彩。美国主流媒体甚至称青春版《牡丹亭》2006年的美国之行是自1930年梅兰芳访美以来,中国戏曲对美国文化界冲击最大的一次演出。这启发我们,传统戏曲要对外传播,应当在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戏曲专家和营销专家的作用,找准市场定位,做到剧本和舞台双管齐下。

(摘编自尹尧鸿《中国戏曲对外传播途径初探——以<牡丹亭>的传播为例》)

4.下列不属于传统戏曲在当下的传承和发展的一项是(3分)

A.《蝴蝶效应》融合了现代舞蹈和流行音乐。

B.一些越剧演员跨界出演都市生活类电视剧。

C.通过视频直播平台对湖南花鼓戏进行直播。

D.在中小学课堂引入传统京剧艺术学习课程。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戏曲在现代的创新发展需要摒弃传统戏曲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存在冲突等错误观念,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B.帮腔形式在不断吸取新的艺术因子、借鉴多种现代演唱手法进行创新时,仍要不失原有韵味,坚持民族化。

C.在美国主流媒体看来,1930年梅兰芳访美对美国文化界造成的冲击,比不上青春版《牡丹亭》2006年的美国之行。

D.新编京剧《季子挂剑》将古人情谊和现代道德观念关联,符合当代人的价值观,是传统戏曲现代创新发展的成功案例。

6. 请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反驳材料中某些人对传统戏曲的错误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那山,那人,那狗  彭见明

天还很暗,鸟儿没醒,鸡儿没叫。可父亲对儿子说:到时候了。

于是,上路了。那新人迈开了庄严的第一步,那老人开始了告别过去的最后一趟行程。

还有狗。

它对陌生的年轻汉子表示诧异:他怎么挑起主人的邮包?主人的脸色怎么那样难看?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晨雾在散,在飘,最后留下一条丝带、一帕纱巾、一缕轻烟。这时分,山的模样,屋、田畴、梯田的模样才有眉有眼——天亮了。近处有啁啾的小鸟,远处和山垅里回荡着雄鸡悦耳的高唱。

父亲发现,平川里来的年轻人满脸喜色,眼睛朝田野里乱转。是啊,对于他,山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父亲想告诉儿子,要留神脚下,但没说。让他饱览一番吧。让他爱上山,才能与山过一辈子。

他告诉儿子,这趟邮路有两百多里,中途要歇两个晚上,来去要三天。第一天要走八十里山路。翻过天车岭,便是望风坑;走过九斗垅,紧爬寒婆坳;下了猫公嘴,中午饭在薄荷冲;再过摇掌山,夜宿葛藤坪。这天最累人,最辛苦。早起走得紧,才不至于摸黑投宿。

狗在前面慢慢走,走的是老人曾经走的速度。它跟随老人九年,以前老人总和它喃喃地着。今天呢,没有!是因为那年轻人吗?狗恶意地看了新来的汉子一眼。

儿子嫌狗走得慢,狗却不理睬年轻人的焦虑。老人从狗的步子里,知道速度一如往常。但是,他发觉双腿已经不能适应了。倘若今天还是自己挑担送邮,倘若支局长不催促自己退休,那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是不是思想上放落一身枷,人就变娇了呢?

汪、汪、汪。狗站在山顶的岩石上高声叫着。想不到,这沉默的、温驯的狗,嗓门竟有这么响亮;昂首翘尾,竟有这么威武神气。父亲说:它在告诉山那边,将有外边的消息和信件带给他们。

父亲指着远处,告诉儿子这叫什么地方,有多少村子,有哪些要发放的报纸书刊……这笔细细的流水账,好像刻在他那花白头发保护的大脑里。

儿子很像父亲。笑时的模样语气,利索干净的手势,有条有理的工作,都像。父亲高兴,乡亲们更高兴。邮包掏空一些,但很快又塞满了。有要寄包裹的,要发信的,要汇款的……邮递员也是邮收员呢。八十多斤的邮包,挑回去,只怕是有增无减。

父亲哼一段打口腔给儿子听:过了曲江是禾江,禾江下去是浊江,浊江南江连丽江,背江横江矮子江,末末了是婆婆江。山里没大河,是对溪流的称呼。严寒也罢,急流也罢,对于乡邮员来说,都必须脱袜卷裤通过。老人的关节炎就是这样长年累月积下的。支局长体谅他,考虑给他换换地段,让年轻人来。他不。他担心人家来不熟悉哪儿水大,哪儿水浅。

儿子有一双粗实的有茧的脚,有着庄稼人稳重的步伐。他从容地涉过小溪,把担子放在溪那面干净的草地上。

狗看着陌生汉子又涉水过来。粗壮但冻得通红的双脚,稳稳地踩在岸边浅水里,略曲着背,把双手朝后抄过来……

就这样,父亲弯着腿,双手搂着儿子的颈根,前胸、腹部紧贴着儿子温热厚实的背。他有一瞬间的眩晕。他怀疑这不是现实……在遥远的记忆里,他也背过儿子一次。

那一次,支局长命令他回家过三天。他和儿子痛痛快快地玩三天哩。儿子出生时他不在家,老婆反而寄来红蛋,把丈夫当外客了。那次回家,他买了鞭炮,买了灯笼。他让儿子骑在他背上玩了一整天,儿子想下来也不让。他是背过儿子一次的——作为父子情谊,能记起的,仅止于此啊。

篝火已燃起,狗温存地用舌头舔着年轻汉子的手背——他不陌生了,它感激他。

…………

又一个清晨。父亲下完门坎的石级,踉跄了一下,赶忙撑住儿子的肩膀。

在石拱桥的桥头,儿子挑着邮包,站住不动了。如果父亲不转回山坳那面的绿门绿墙的营业所,他决计就这样站下去。

父亲分明地看见儿子脸上的固执。他决计不再送了。

……小心,走吧。

儿子默默地点点头。鼻子里酸酸的,但,他仍没开步。

于是,父亲转过身去。

狗呢?站在桥中嗷嗷急叫着。父亲返回去,蹲下身抱着狗的颈根,对它说:你跟他去,他会待你好的。你去吧,他需要你,要你做伴,要你做帮手。听清了?

老人猛地扭转头,径直走了。狗略一踌躇,也跟了去。在老人身边嗷嗷叫着。

老人突然捡起根竹棍,朝狗屁股上抽去。狗负着痛,朝桥那边跑去。

老人把竹棍丢进溪水里,喉咙猛地堵上一块东西。好一阵,他觉得一股热气直扑膝盖。睁开眼一看,是狗!狗在吻他的膝盖骨。

他又俯下身,用手替狗擦去眼泪,轻轻地说:去吧。

于是,一支黄色的箭朝那绿色的梦里射去。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从视觉和听觉等角度描写了山区秀美的景色,营造出清晨静谧的氛围,写出了山区邮递员早起奔波的生活背后诗意的一面。

B.小说的语言清新隽永。两处画线的句子,或排比,或顶真,语势贯通,暗示老人对儿子说起邮路的漫长、艰辛时,内心仍然无法平静。

C.小说插入的支局长劝老人退休、打算给他换地段、命令他回家三天等情节,反映了支局长对下属的体贴,更衬托出老人的精神品格。

D.“山”还是那山,“狗”还是那狗,“人”却由老人变成儿子。父子两代人先后献身于山区邮递事业的故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8.儿子背父亲与父亲背儿子两个情景,蕴含了怎样的深意?(6分)

9.小说把狗当作一个重要角色来写,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早孤。诩年十二,能通《尚书》,孝养祖母。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曰: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弃之非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后朝歌贼宁季等数千人攻杀长吏,屯聚连年,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诩曰:得朝歌何衰!诩笑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及到官,募求壮士,得百余人,使入贼中,遂杀贼数百人。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绛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羌寇武都,迁诩为武都太守。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钞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杀伤。明日,悉阵其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郡遂以安。永和初,迁尚书令,以公事去官。朝廷思其忠,复征之,会卒。

(节选自《后汉书·虞诩传》)

10.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议者咸同。

B.邓骘以诩异其议,欲以吏法中伤诩。

C.诩军停车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

D.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B.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C.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D.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发无不中/羌大震/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诩聪慧有才,为养祖母辞荐举。虞诩早年通晓《尚书》,国相欲任用他为属吏,他因要赡养祖母而推辞;为祖母守丧期满后,应李修征召拜郎中。

B.虞诩位卑忧国,不畏权贵敢力争。虞诩对大将军邓骘欲弃凉州的说法提出异议,得到李修认可;四府公卿再次商议时,虞诩能力排众议,终获赞同。

C.虞诩不避艰险,巧用妙计终平乱。虞诩被派到动荡多年的朝歌任职,他毫不畏惧,赴任后招纳人才,施以妙计抓捕叛匪,朝歌之乱最终得以平息。

D.虞诩精于谋略,善用兵法智退敌。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虞诩用惑敌之法,让羌军不知其数而军心动摇,又趁其兵退破敌,终使武都郡恢复安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遣缝者佣作贼衣,以绛缕缝其裾,有出入市里者辄禽之。

2)诩计贼当退,乃遣兵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巨鱼纵大壑①   钱起

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

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

龙摅回地轴,鲲化想天池。

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

倾危嗟幕燕,隐晦诮泥龟

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

[]①本诗是钱起为应试而作。②龙摅:指龙飞腾上天。③幕燕:筑巢在帷幕上的燕子,比喻处境极不安全。④泥龟:出自《庄子》,“吾将曳尾于涂中”。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巨鱼遨游于大壑与天空,其势如同飞腾的龙,又像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

B.巨鱼不被理解,暂且偷安的燕子嗟叹它的危险,曳尾泥涂的龟讥讽它的不遇。

C.诗歌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以营造宏大雄浑的意境,表现出刚健豪迈的诗风。

D.最后两句点明巨鱼腾跃蕴含的意义,“逢明主”与前面的“乘时”遥相呼应。

15.全诗描绘了巨鱼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屈原宁愿一面忍受委屈,压抑心志,一面“        ”,是因为他明白,“        ”,本就是受前代圣贤嘉许的。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女的弹奏像仙曲一般让听者耳朵清明的两句诗是:“        ,        。”

3)《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到,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悬赏求谏,对“        ,        ”,给予下等奖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所谓夜经济,一般指从傍晚6点到次日凌晨6点之间发生的各种消费活动,包括旅游、餐饮、购物、健身等。“夜经济”的根本动力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20世纪70年代,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上升,(    )。在经济学家计量分析休闲时间与产业效率的      之后,各国开始大力推动休假制度改革,保护劳动者休息权利,      劳动效率提升。生产线      手工作坊之后,人们就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闲暇时间      。2019年我国法定节假日达115天,占全年时间的31%。这份与传统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时期不同的工作生活表,让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夜生活,体验夜文化,进而拉动夜经济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夜经济”的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

B.“夜经济”以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为根本动力,也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

C.“夜经济”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其根本动力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

D.“夜经济”是经济繁荣发展、休闲时间增加的历史产物,其根本动力是生产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这一现象被称为“收入-幸福感悖论”

B.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人们称这一现象为“收入-幸福感悖论”

C.“收入-幸福感悖论”的现象开始出现,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

D.开始出现“收入-幸福感悖论”的现象,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关性    倒逼    取代    持续增加

B.关联度    倒逼    替代    越来越多

C.关联度    促使    取代    越来越多

D.相关性    促使    替代    持续增加

20.以下文字是某智能冰箱的简介。请你以“智能家居博览会”的志愿者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介绍该冰箱的智能化特点。要求:表达连贯、得体,不超过90个字。(5分)

该智能冰箱外形时尚美观,长955毫米、宽800毫米、高1800毫米,一天仅需0.9度电,保鲜效果极佳。它运用智能识别技术采集食物种类、剩余数量、新鲜度等信息,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处理技术向用户推送食物补充提醒、个性化健康食谱、食物比价信息等内容。冰箱内部分为制冰区、海鲜区、保湿区和饮品区四个区域,容量高达655升。

21.根据以下表格,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这段调查综述能更好地反映总体情况。要求:不得出现具体数字,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关于社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见调查统计表

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不太愿意

非常不愿意

不清楚

41.1%

52.2%

4.4%

1.2%

1.1%

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评价

效果非常好

效果还可以

效果不太好

效果很差

不清楚

8.5%

47.1%

28.5%

7.1%

8.8%

混装混运的看法

非常认同

认同

不认同

非常不认同

不清楚

6.1%

34.5%

46.3%

7.4%

5.7%

对垃圾处理设施的看法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非常不满意

不清楚

4.3%

26.3%

41.3%

26.7%

1.4%

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预期

非常乐观

乐观

不乐观

非常不乐观

不清楚

18.8%

63.8%

14.4%

2.2%

0.8%

总体而言,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①                          ,相关工作得到了人们认可。但是,毕竟垃圾分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②                          。我们相信,伴随着多元主体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③                          。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章转自:


本文系转载,原作者:告知帮您署

更多资源请加入 月刊语文精品资源共享QQ群:257017198

本文由语文阅刊(yuwenyuekan) 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因第三方原因,无意中侵犯了您原创版权,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谢!


投稿:120156131@qq.com,注明“原创”  商务合作 QQ120156131


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小学满分100(manfen100xx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