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风,一把开启德行的钥匙

2015-08-04 李雄 孙云晓 校长传媒

【大家谈-名师话家风】

家风是孩子“隐形的翅膀”


家风家训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


从当前来看,家风与学风的衔接,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只有二者互为补充,个人才有强大的精神积淀去阅读社会。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在北京四中举办了以“黼国黻家,栉风沐雨”为主题的家风大家谈活动,教育专家与学校师生一道,畅谈家庭教育心得,共论家风建设路径。现摘编几篇,与读者分享。


别失去欣赏孩子的能力

文|李雄(北京四中学生处副主任、语文高级教师)


《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施。然而,许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失去了欣赏孩子的能力,这让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赏孩子的原因,一是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有人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经常有家长说这样的话:你看你,都考成这样了,还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小学或初中阶段相当于前5公里。42公里的比赛,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重要吗?


作为过来人,教育者和家长其实都清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小学或中学时代的考试分数不能画等号。可是做家长的,怎么就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失去理智,让愤怒扭曲了人性,让自己失去了欣赏孩子进步与成长的能力呢?


讲传承也要有现代意识

文|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


是不是倡导社会责任,这是现代家风和传统家风的重大区别。举一个例子,为什么江南钱家人才辈出?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因为他们这个家族,作为吴越王的后代,有千年的家训。但钱家人1925年做了一个大的修订,把家训改为几个部分:第一,个人;第二,家庭;第三,社会;第四,国家。这次修订,既集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融入了鲜明的现代意识。


他们的家训非常有味道。第一句就是,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在国家这一部分提出: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当某件事只对你一个家庭有好处、对你自己有好处,就不要动了,若是对天下有好处、对国家有好处,就要全力以赴。钱氏家训的这种转型,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在家训中倡导社会责任,正是钱家人才辈出的重要原因。


家风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道德风貌,是一种稳定的呈现。但它本身是中性概念,必然有些不合时宜的东西,需要与时俱进。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

文|刘葵(北京四中语文教研组组长、语文特级教师)


在优秀的家长身上,能发现共同的特点:比如夫妻恩爱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孩子也会对他人更信赖与亲近。比如家长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绩,也不只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持孩子的尝试,与孩子沟通顺畅。


家庭和学校应该是携手的关系,方向是一致的: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家庭教育层面,学校可以做一些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家庭,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一直以来,我觉得最朴实也最动人的一句宣传语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每天都会走出去,然后又归来,起点和终点都是家。让家成为一个最好的归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家对每一个成员的期许,首先就是平安,是快乐。我想和家长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弃自己,从丰富自己开始创造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7月10日05版)



【大家谈-劳模话家风】

家风,一把开启德行的钥匙

 

家风的积淀与传承,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月8日下午,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以“黼国黻家,栉风沐雨”为主题,举办了“劳模话家风”沙龙。来自该区教育系统的10名各级劳动模范齐聚一堂,畅谈如何传承、传播良好家风。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编几位劳模的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编者

耳濡目染自有传承

文|王俊成(北京市第八中学校长)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自古即以家国情怀为重。家风的传承,更多地靠耳濡目染。

  

父母养育了我们六个孩子,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却从不轻易抱怨。父亲曾在农村打深井,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每次他洗脚,脚都肿胀着。母亲是一个心里总关心着别人的人。有一次,忙碌一天回来,跟她说着话竟睡着了。醒来后她说,“你这么累,可不能让学校的老师们也这样啊。”他们用一言一行影响家庭,教会我做人应该吃苦耐劳,为他人着想。

  

现代人都明白,健康与事业是“1”和“0”的关系。工作压力太大时,也难免感性化、情绪化。但每当觉得难以支撑下去,一想想父母,心里就会平静下来。跟他们相比,自己已经幸福太多,没有理由不扛起责任、坚持下去。无形的家风,也许正是推动自我不断修为的手臂。

  

家风是第一粒扣子

文|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

  

家风是一种家庭文化,既能从小影响一个人,也能影响一代又一代人。这其中,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自私、不守法,甚至滥用家庭暴力,素质亟待提升。有的孩子上小学后,在一年级便暴露出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正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风不正引起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力所能及地为家长群体注入正能量。例如,可以切实加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的家长学校建设,促使家长真切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影响孩子成长的第一关键人。

  

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风”,家风则是践行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讨论家风,不仅仅是怀念过往,更当憧憬未来。相信随着家长素质的提升,家风建设必能结出更多硕果,核心价值观也一定能真正落细落小、落地生根。

  

让经典与家风同行

文|王永红(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教师)

  

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跟孩子打交道。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不同家庭教育,令人思考。

  

我曾在自己所带的班级开展过一次家风小调查,主题是:你们家有家风吗?它是什么?结果,28个孩子回答有家风,12个孩子表示没有或不知何为家风。当眼前逐一浮现这12个孩子的面孔,我回想,他们在行为习惯、与人交往上,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于是,我尝试建立班级家长和老师的微信群,开展“晒晒我的读书单”活动,促使家长们参与进来,给孩子拟定书单,与孩子一起完成“自主阅读表”。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通过共同阅读经典,让家长去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美好的品质。以经典阅读促进家风建设,比单纯的说教更能润物无声。

  

千万别当“问题父母”

文|尉小珑(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校长)

  

分享一个真实故事。一位妈妈演绎“孔融让梨”,递去一个苹果,孩子却毫不犹豫咬下一口,令她心里一凉。当孩子拿起另一个苹果又咬一口,她生气挥了一巴掌。没想到,孩子一句话让她的心融化了:“我想帮你尝一尝哪个更甜。”

  

罗曼·罗兰曾说,“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家风,体现着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风尚。“问题孩子”背后,往往都有“问题父母”。

  

“家”这个字内涵丰富,有大有小。你和爱人、孩子是一个家,和父母、兄弟姐妹是一个家;一个学校是一个家,一个微信群也可以是一个家。家风、校风、社风,互相融通、互相影响。让每一个小家都成为温馨港湾、厚德之所,“国泰民安”这四个字才会更有分量。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5月11日05版)

延伸阅读:

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20条家规”助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资中筠:与潜规则同流合污,全民族都会堕落!

诺贝尔奖得主指出中国家长教育方式漏洞:只有爱,没有规则!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