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哈佛大学用这15张图,教育了10亿人

2016-05-23 EMBA 李坤珊 校长传媒

哈佛大学用这15张图,教育了10亿人

图、文|EMBA


虽然幸福并不是生活的的全部,但是每个人却应该知道获得幸福的关键路径是什么,特别是在看脸、拜金与浮躁的社会,关于如何获得内心的幸福与快乐却应是每个人必修的功课,今日借哈佛大学的一些观念分享一下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感恩




很多人把感恩当成一种付出,其实感恩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朋友



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结论就是,影响个人幸福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人际关系。


同情心



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什么冲突的,当我们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冲突便发生了。


学习



大脑就如肌肉,锻炼越多收获也越多。当我们的大脑充满活力地思考以及运作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想不开心的事情,我们会变得更开心和满足。


解决问题



所谓的智慧与厚重,其实是各种挫败的磨练,一个有深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做事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中的多数由于环境等因素无法实现这一点!所以发现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方法。


当下



哈佛大学研究显示,如果你感到沮丧,是因为对过去的不满,而如果你感到担忧和焦虑,是因为你活在未来。


原谅



人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原谅与接纳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是打开心结的唯一方法。


深交



所谓的知己就是找一个真正懂我们的人! 所谓的聆听就是进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并让对方知道你懂了,而不是放在心里。


承诺



承诺一方面是对自己,另外一方面是对别人的。如果幸福是一杯水,那么承诺就是水杯。


无条件的爱



我们都渴望爱与被爱,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爱,真正缺少的是爱与被爱的能力,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这背后是:接纳、体谅、尊重;而不是占有、虚荣、依赖……


爱自己



一个不会照顾自己的人通常也不太会照顾别人,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通常也不具备爱别人的能力;而锻炼与休息是对自己最起码的爱!


乐观

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在顺境中保持低调,既是一种选择又是一种智慧。


谢谢

生活总是自我价值的折射,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对人对事,你更多地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的优点,这个时候我们是快乐的!而当我们总是去挑剔别人的不足与缺点的时候,我们是不快乐的!生活中我们若能将这种欣赏自然流露地回馈给对方,那么我们便拥有了获得一生幸福的互动模式,所以将微笑留给别人,将快乐留给自己是一种睿智的生活方法。


给予

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当你给予的同时已经拿到了给予的回报”,当你能够付出与给予的时候,是给到自己一个善意的回应,而这份善意的回应则是幸福感的源泉!哈佛大学研究称 :人们做好事,他们的大脑变得活跃,就好像当你经历别的奖励时,大脑所受的刺激。所以,那些关心别人的人要比不大关心别人的人更开心。

(本文选自光明网、中国经济网、人民日报)

延伸阅读:

三个方案,解决给孩子立规矩的教养难题

文|李坤珊(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幼儿教育系博士,现任教于美国波士顿的教师训练中心和幼儿园,育有一儿一女。著有《带你长大:让孩子在爱与信任中成长》《让孩子安心做自己》等书。)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亲子天下资讯平台”(ID:cn-parenting)


“老师,我两岁半的孩子,又哭又闹的,就是不肯刷牙,怎么办?”、“老师,要怎么让我三岁的孩子不玩我的手机?不给他玩,他就一直哭闹⋯⋯”


不好好吃饭、不肯坐汽车安全座椅⋯⋯每次演讲完,面对这一长串同类型、让爸妈忧心的问题,我心中非常了解爸妈的焦虑。因为这些看起来像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是生活习惯,也是很“大条”的教养或管教问题。它们不但主控着全家人每天生活的步调,也主宰着家庭气氛,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为什么做不到?


现代的父母虽然知道要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但经常害怕孩子以哭闹应对,不知道该如何执行?其实“哭”是孩子表达的工具之一,我们要以正常的态度来看它,别动气!


但是,假如长期让孩子以哭来得到他想要的结果,那样的哭,就会慢慢地转成小闹、大闹、甚至胡闹的习惯。所以,爸妈想要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生活常规,就要从婴儿期开始,为他们建立食衣住行的好习惯,而且别怕孩子以“哭”来表达他不想坐下来吃饭、不想坐汽车安全座椅⋯⋯


这之间的方法就在:你要不动气的坚持(比如,不坐汽车安全座椅,那就无法出门),并以自然结果法,让孩子了解选择权在他(比如,不好好吃完饭,那么饭就会被收走)。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再者,现代的父母虽然知道要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也想从婴儿期就建立起常规,却又彷徨于该如何做?追根究柢,身为爸妈的你,可能正卡在几个教养的难题或误解上:


夫妻俩(或许更复杂,还加上双方父母)对教养的方式或认定不一样,所以会有争执。


工作太忙,时间有限,只好有时执行、有时放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我们不能限制幼儿,否则会破坏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看了许多教养书,名家各说各话,到底听谁的才对?


解决方案一:就事论事的讨论


夫妻间的教养想法不同,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双方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想要达成一致的脚步,就要两人“练习”就事论事的讨论。


在过去台湾的教育里,比较缺乏让我们学习如何讨论。所以,夫妻俩得有共识,先从一件小事开始练习讨论,千万别落入“人身攻击”的陷阱,比如,“我们家的生活习惯比你们家好。”


假设,你们想要应对孩子吃饭时乱跑的情形,就该讨论:


孩子什么样的“行为”让父母抓狂?


你和另一半分别觉得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习惯?为什么?


双方的共识是什么?找出一致的做法和说词。


让就事论事的讨论,变成一种习惯,歧见就能慢慢谐和成一致!成人的态度若不一致,孩子就会在其中讨价还价,变成坏习惯;也会导致成人吵架、不合。请记住,金钱和子女教养,是导致夫妻反目的最大原因呀!


解决方案二:执行要一致


想建立好生活常规,成人与孩子所设下的约定,就要切实做到。比如,跟孩子说好:吃完饭才能下桌,才能去玩玩具,否则表示肚子已经不饿,就要收走餐点。所以当孩子吃到一半、离开餐桌,你就要心平气和的对他那么说并实行。然后等到下一餐时,提醒孩子这是全家都要遵守的规律。


要成功建立这个常规,有以下几个小方式:


刚开始时,不要给孩子太多饭菜,让他有成功的经验,宁可吃完再添,也不要让他觉得饭菜像座山,吃也吃不完。


假设孩子这餐饭被收走,下一餐的吃饭时间就可悄悄提早,让孩子在肚子饿时,建立成功的良好用餐经验。


“自然结果法”是教养上比较有效、持久的原则,比如,孩子不吃就收走餐点,然后让他等下一餐。千万别打骂孩子,打和骂只会增强孩子的反抗能量和频率。


别忘了称赞孩子:“你看,你可以坐下来吃完一餐饭喔!”


解决方案三: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现代的许多父母,会把“放纵”与“创造力”之间的界限弄混了,所以允许幼儿随心所欲。其实,随心所欲的幼儿,只能以自己的有限想法和做法来探索环境,常常听不见、也不接受成人的建议,这并不能发展创造力。因为创造力,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想法加入。


如果让幼儿随心所欲,他会习惯固执的以自我为中心来应对进退,所以常常不了解、也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和处境;相形之下,就会在人际关系上不成熟、也不被人认同,这也不能发展创造力。因为许多的创造力,是需要与他人合作、互相激荡所产生的。


因此,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有下列几项优点:


可帮助孩子建立有效率的生活作息,所以他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探索。比如,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爸妈和孩子就不会花上一两个小时打吃饭战。愉快的用餐,并且花更长的时间亲子一起堆积木,绝对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和孩子一起找到具有共识的常规,比如,与孩子商量好:餐盘上会有两匙的饭、各一匙的菜(新的菜色可以先放少量),等到全部吃完后,他想再多添什么菜,都是好的。让孩子参与选择和计划,这样的习惯,会让亲子双方养成沟通和尊重的态度。


孩子完成后,别忘了称赞他的选择:“你选择了坐下来,吃完碗里的食物,我很为你高兴!”称赞孩子所做的选择,他会觉得自己有能力。相形之下,说孩子“乖或听话”,是赞许他听从成人的选择,让孩子忽略了自己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家庭的结构也不一样,但只要愿意,全家人一定可以建立起最和善、一致、有效又彼此尊重的良好生活常规。


至于,是不是有哪一本教养书,宣称可以让你亦步亦趋的跟从,一次见效?我想是不太可能的。身为父母的你,还是要做你应有的功课!

延伸阅读:

从幸福到更幸福的五个方法

这五种能力,才是孩子未来最需要的

怎样惯孩子,才不会把孩子惯坏

家庭教育的高压线,你碰过几条?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