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支持老师,其实就是在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长
最近,与教师、与孩子相关的几条新闻,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阴霾,不禁追问现在家校关系怎么变成了这样?今天,我们特别推送一位家长的观察、反思文章,对大家一定会有所启发。如果您是老师,请转给家长;如果您是家长,更希望您好好看看。
家长支持老师,其实就是在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长
文|A做最棒的自己(广州市白云区华师附中)
在当下中国的孩子,大多数被老人带大,也有为数不多的孩子就是被请来的阿姨帮带着长大的孩子。我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帮助带的,我们做父母的省了不少心。但我的侄子当年是请阿姨帮助带的,我的哥嫂经常会说到请到合适的阿姨有多难,留住他们更难。
帮助带孩子的阿姨不管在哪个家庭通常都很受待见,会非常被主人重视,要涨工资涨工资,请假就放假,提个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道理很简单,因为家长怕阿姨“心情”不好,影响到她对孩子自己孩子的照顾和态度,而家长又不可能24小时监督。
我有时想,如果明白老师的“心情”也同样对孩子重要,家长也许拿出一点点对待家里阿姨的“小心”来对待老师,这对自己的孩子以及孩子班上的所有同伴,将是多么受益的事情,很多家校之间的冲突就不存在了。
家长们知道给自己带孩子的阿姨一切靠“自律”,很多素质也不是太高,所以要陪着“小心”,让她尽量心情愉快地带自己的孩子。而老师都是受过比较好的教育,有底线的,还有教育局、校长管着的。所以,很多家长一般谨慎地对待阿姨,但并不担心老师。
但是,人都是有情绪的,就像家长情绪的波动就直接影响到孩子,老师的“心情”可能会影响到一个班级的孩子。
其实,当今年轻的教师很多就是独生子女家庭长大的,他们拿到的工资一般应该不会比一个家庭里带孩子的保姆高。但是,他们有的还没有成家,就带着在家里被几个大人伺候的几十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里被几个大人同时带着还会磕着碰着,如果是在学校或幼儿园里受了一点伤,家长就难以接受了;有些孩子一生病,家长就认为是学校或幼儿园没有照顾好,没有尽责;有的孩子一说不想上学或到幼儿园,家长会立刻想这孩子在学校怎么了,就会马上质问老师……
当老师面对每一个孩子时,事实上都会看到孩子身后的家长,尤其是他的母亲。家长给老师脑海里的形象,有的总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可能凶神恶煞般;有的总是笑眯眯,有的焦虑;有的宽松,有的严苛;有的一想起就让老师紧张,有的总是让老师很放松......
偶尔,我也会有与老师们聚在一起的机会,发现他们讨论的永恒话题就是“家校工作”。老师都会谈到对家长的各种“印象”,其实这些印象会影响到老师对孩子的评判,会影响到老师如何与某个孩子一起工作。
当老师们聊到被家长不理解时,普遍感觉很苦恼和无奈。
是的,如果你是一位教师,当家长一大早就黑着脸对你说话时,可能就会影响你一整天带孩子的心情。当家长晚上在各种群里讨论班上的事情时,传递着那不正向的能量时,只要你知道,可能就会影响你的休息以及第二天的心情......而所有的附和者甚至旁观者都成为了“帮凶”。
没有完美的家长,老师不能要求所有家长都尊师重教,彬彬有礼,其实有些动辄挑刺的家长,他并不是只挑老师的刺,在哪儿都这样,他就是一个“刺头”。老师的“心情”不应该受这些家长的左右,更不能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到他的孩子甚至整个班级的孩子身上。
同样的,也没有完美的老师,任何一个群体,优秀的总是少数,孩子能够有幸碰到好的老师,那都是家长和孩子前世修来的福报。
整体上,教师这个群体都有专业培训,都有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和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没有底线”的老师毕竟是少数。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长们对家里的保姆比对老师更陪着“小心”,是对教师群体的信赖与认可。
但是,作为家长,我们都没有接受如何做家长的专业培训,不仅是和老师相处的问题,就是如何与自己的孩子和家人相处,常常表现得很“任性”。
我是一个企业经营者,对下属要求严格,过去我经常对下属严厉斥责,效果并不好。后来发现多认可多鼓励,不仅其他人工作积极性高、业绩好,而且自己的心情也好。
孩子上学后,我给自己定的规矩就是永远不在孩子面前讲老师的不是,对老师的工作积极支持配合。这样,孩子对老师言听计从,一路走来,自己反而省心不少。
细想一下,自己孩子的成长如果看着一个企业的话,做父母的才是真正的老板,是亏是赚最后你都得兜着,老师充其量是职业经理人甚至就是中层领导,随时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把职业经理人“忽悠”好,才是老板的真本事。更何况,老师这样的“职业经理人”,家长还没有什么选择和处分权呢。
这样说,并不是说我们做家长的服输认栽,对老师要谨小慎微。更主要的是,家长就是孩子的榜样,与他人特别是与老师相处的时候,多支持多包容,这就是在教自己的孩子如何为人处世,这也是孩子未来的立身之本。
家长和老师的相遇,是大家共同完成呵护孩子童年的任务相遇,也就是爱和信任的相遇,让彼此之间的爱流淌起来吧!
家长支持老师,就是支持自己孩子的成长。让老师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要靠老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修炼,做家长的更是要提升境界,积极作为。
(本文选自A做最棒的自己的博客-班主任研究会,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