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给孩子的“错误”清零

2016-11-29 王珣章红写作课堂 校长传媒

给孩子的“错误”清零 

 文|王珣(王珣老师是微信公众号“章红写作课堂”专栏作者。她是一位建筑师,因特别喜欢孩子而撰写了大量有关儿童教育的文章。她往来于中美之间,对东西方教育均有细致的观察。)

  

儿子在美国读了一年高中。那是一所非常著名的私立中学。我对他一年的高中生涯充满了好奇,经常八卦地打听他在高中里的所见所闻。

 

有一次,我问儿子,学校和老师是怎么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的?


没想到儿子反问我,什么叫犯错误?

 

我愣了一下,说,比如上学迟到啦,上课开小差不认真听讲啦,回答老师问题时不举手啦等等,诸如此类的事。


儿子很严肃地盯着我说,只有在你们眼里,这些才叫错误!

 

听这口气,这个交谈似乎已无法继续下去。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我仍旧坚持着问他,这样说吧,比如有同学上学迟到,学校总该管管的吧?

 

儿子回答说,这些方面学校有张专门的表格,记录着学生“犯错”的情况。听到这里,我忍不住乐了起来——你看!还不是和我们一样的方式。


但是,儿子接着说,这个表格每个月清零一次,没关系的,只要以后注意就行了。

 

每个月给孩子的“错误”清零一次?这是多么好的创意!我想。

 

你上学迟到过吗?我试探着问。迟到过的,儿子回答,但每次看到表格上写着自己的名字,都觉得很难为情,于是每次经过时都会绕开那个表格所在的地方,盼着一个月后被清零。

 

那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开小差呢?我继续问。

 

儿子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儿子因为数学出色成为了小学部学生的数学小助教。有一次他去小学部辅导学生做数学题,那道题目是已知一围着一只狗的矩形围栏的周长和一边长,要求学生计算出另一条边的边长。


他看到一个学生非常认真地画了一个矩形,然后,居然以同样认真的态度在矩形围栏里画题中提到的那只狗。


儿子很想去告知这孩子,围栏里的狗跟这个题目没有关系。但是老师制止了他的冲动。


老师耐心地等待那个小孩画好了小狗,对孩子说,你的狗狗画得真棒!接下来为你的狗狗计算一下另一条边长吧!

 

这算是不认真听讲,还是开小差呢?还是没有领会题目的精神?但是你想,数学很抽象,对于小孩子来说可能难以理解,孩子真心地在为狗狗计算围栏长度,如果不让他画出他喜欢的狗狗,不是打击了他么?孩子可能因此而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在草图纸上在矩形围栏里画一只狗,这对一个刚接触数学的孩子来说,不应该算作错误吧?于是乎老师自动帮他“清零”了。儿子说。

 

那上课时还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呢?我想我索性问得彻底些。

 

儿子说,高中学生基本上是有自制力了,上课时可以做到不说和课程无关的话题,但对课程内容提出疑问,这是很正常的,老师常常会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来进行表扬,然后加以解释。但是,我们数学课上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


在美国上数学课,老师会不厌其烦地把每个定理公式推导给学生看,让学生理解这些定理公式是如何得出的,而不是死记硬背记住就行。推导过程往往很枯燥。有次老师推导一个公式时,有个学生坐不住了,举手要发言。


学生说,老师,我现在特别想唱歌。老师居然神情自若地回答道,等下课前我们一定听你唱歌。


老师真的提前三分钟结束了这堂课程,然后让那个学生为全班同学唱了一首歌。歌声还赢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掌声。

 

老师用非常尊重学生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在课上无法保持注意力集中的问题。数学课上学生想唱歌,这个事情若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估计是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当场训斥不说,可能还会冠以“扰乱课堂纪律”的罪名。但那位美国老师理解学生面对枯燥数学公式一时非理智的举动,明知是错误还是帮学生巧妙地“清零”。

 

我记得我们教室里的墙上常常贴着一张A1大小的卡纸,这张卡纸常常是一贴一个学期。纸上画着表格,表格里横坐标上列举了一项一项孩子们常常会犯的“错误”,纵坐标上是孩子的名字。如果孩子表现良好,则名字下面就有一朵小红花,如果犯错了,那就贴上黑三角之类的标签,这个表格是家长和老师评判孩子在校行为的依据。


如果孩子做数学题时矩形里画了只狗,那么应该是属于犯了“上课没有认真听讲”的错误;如果孩子在非音乐课上举手说他想唱歌,那么他就是犯了“扰乱课堂纪律”的错误。孩子被贴上一个个的标签,这是“好孩子”,那是“问题孩子”,也就是“坏孩子”——这个标签的贴上,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拿掉的,常常会被“定向”传播到下一任班主任或者任课老师那里。

 

家长或者老师批评孩子的时候,经常采用的语气是“你总是上课不认真”、“你永远不会改正你的缺点”、“你怎么就不会学好呢?”等等,等等。那些“永远”、“怎么就”、“总是”等词语从语义上讲就是一种持续恒定的状态,这是成人无意中给孩子贴上的标签。孩子在这无力改变的标签认定下,怎么会有勇气有底气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呢?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宽容地对待孩子的“犯错”?为什么不能给予孩子的错误“清零”的机会?

 

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试错”的一生,人是在不断地纠正自己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特别是孩子阶段。

 

如果家长、老师在看待孩子所犯“错误”时都有着“清零”的心态,那么,就能再孩子一举一动的细节中看到孩子微小的进步,就能鼓励孩子,同时也能让孩子轻松地改正自己的缺点而不至于永远背着“错误”的沉重负担。那么,在那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该是多么的健康和阳光灿烂!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章红写作课堂”专栏作者王珣老师原创,校长传媒获得章红主编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章红写作课堂 -ID:zhanghongwriting”)

 


延伸阅读:

孩子起伏的分数更可靠 

 文|王珣(王珣老师是微信公众号“章红写作课堂”专栏作者。她是一位建筑师,因特别喜欢孩子而撰写了大量有关儿童教育的文章。她往来于中美之间,对东西方教育均有细致的观察。)


自孩子进入小学那天起至高考结束,家长就在与分数的纠结中。孩子若是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分数,做父母的就抑制不住地高兴,笑逐颜开;若分数不够让人满意,家长就闷闷不乐,沮丧溢于言表,直至对孩子施以语言甚至行动上的暴力。


一般入学不久的孩子,就能在家长面对分数的态度上琢磨出规律。于是,当孩子得了满分或是班级第一名的分数时,必然马上告知爸爸妈妈,即使爸爸妈妈在上班电话也照打不误。爸爸妈妈也一定会在电话中表扬孩子,这消息几乎可以让他们周围的每个人都能听见。


若是分数一般或是在班级的名次不是很好时,孩子首先会用某种暗示的方式让爸爸妈妈有个心理准备,比如孩子经常会问:有个好消息,还有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言下之意,即使是个坏消息,后面还有好消息等着呢,爸爸妈妈总不至于骂他吧。


要是孩子的成绩在班级排名靠后,回家后压根就不愿和爸爸妈妈说了——与其说了挨一顿数落,还不如不说,看能熬到什么时候就熬到什么时候,运气好的话说不定爸爸妈妈忘了问,再想办法模仿一下爸爸或妈妈的签名……

    

我们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却时时需要面对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分数,他们常常表现得焦虑、心事重重,他们不得不想出很多办法来对付父母。而家长对孩子的分数要求要持续十二年,直到高考分数出来为止。(所以,也导致了本应该面对分数焦虑的大学生们,却是玩得轻松自在,翘课作弊,一副无所谓分数高低的态度。)

    

分数是什么?分数仅仅表示了孩子对上课内容的掌握程度,说得直白点,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就是对课程标准答案的掌握程度。


分数高不代表孩子掌握了他所应掌握的知识或具备了足够好的学习能力,更不能说分数高的孩子一定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过度追求分数行为,却可能成为扼杀孩子学习能力,扼杀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罪魁祸首。

  

分数不是结果,只是个过程,因此没有必要把孩子每次的考试分数看得很重要。对于刚入学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他还没有进入学习的角色呢,考试时最多也就能坚持十几分钟耐心,因而卷子上有些粗心错误也是正常的。再说现在小学里经常性的测试,孩子都被考得麻木了,他们根本分不清哪次考试重要,哪次不重要,所以,考试时心不在焉也很正常。家长要抓大放小,不必纠缠于每次孩子考试的成绩。


但是,孩子带回家的每张卷子家长都不能忽视,一定要仔细地看一遍,看孩子到底错在哪些地方。


如果有些错误只是与标准答案不同的所谓“错误”,直接忽视结果,告诉孩子没错就是。


如果确实有错,家长可以根据卷子中孩子做错的题目,找一道相似的题目给孩子做,假如他能做对,说明孩子已经掌握了,不过是考试时粗心;假如仍旧做错,那么家长要重视。有能力的家长就该讲解给孩子听直至他明白为止。假如家长自己无法讲解(这是很正常的),就让孩子去请教老师。


所以,考试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考试了解到孩子没有掌握课堂上的哪些内容,并让他掌握这些内容,这才是考试的真正目的。

    

假如家长发现孩子平时考试的分数一直是比较稳定,但只要考试题型稍作变化,孩子的分数就会出现下降,这说明僵化教条的教育方式已经在孩子身上初现成果。这非常可怕,远不如分数经常像中国股市那样上下震荡毫无任何规律可言的孩子(这类孩子,如能好好培养,会非常出色)。家长如发现这种情况,应尽快让孩子纠正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不能以孩子分数比较稳定安慰自己。

    

孩子每次都能得到好分数的家长,如能将高兴埋在心里再好不过,要表扬,但更要淡然对待孩子的高分。不必要当着孩子的面对着亲朋好友大肆宣扬孩子得到的好分数,因为孩子人生之路还很长,他不能保证自己永远能够拿到高分,也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失手,更不能保证他永远不会遇到挫折和遭受失败。


家长每次溢于言表的快乐,使得孩子不得不努力地维持每次都必须获得好分数的状态。在此心理压力之下,造成了孩子无法承受他可能的失败和挫折,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同样也无法忍受。


一个人的一生终究无法避免失败和挫折,有时挫折和失败,是孩子跨越性发展,改进学习方式和认知方法的前提。规避可能的失败,也就束缚住了他们的手脚和进一步思考的可能。

    

 更严重的是,一直在这样的状态下,一旦遇到了失败和挫折,孩子必将极度消沉或是做出极端行为,这已经不需要再举例说明了。

    

 说实在的,作为教师和孩子的母亲,我更喜欢那些分数经常上下震荡无任何规律可言的孩子,这些孩子,有获得高分的能力,更有处在低分时平和的心态和再次获得高分的底气。

(图片选自Lens杂志)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章红写作课堂”专栏作者王珣老师原创,校长传媒获得章红主编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章红写作课堂 -ID:zhanghongwriting”)

延伸阅读:

好孩子不是得第一名,而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

最好的教育,就是全家坐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

家长更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成绩

父母,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如果您的孩子现在还不是尖子生,要细读此文!

孩子早餐应该吃什么?99%的父母看完都收藏了!

这些事儿,当老师后才知道!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