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说的“脏”话,孩子都记得,父母们都要管好自己的口啊

2016-11-30 mom 京城教育圈 校长传媒

这很奇怪

我们对孩子的爱

却让我们对他说出非常“脏”的话




你对孩子说过的最“脏”的话

 

作为妈妈的我们都想在孩子面前维持自己温柔贤淑的形象……但,总会有一些时候hold不住自己,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大喊大叫,甚至说出一些糟糕、伤人的话。

 

美国的热门脱口秀节目《吉米鸡毛秀》曾经做过一次街头调查,随机询问小朋友,“妈妈说过最糟糕的话是什么?”小朋友的回答,让人觉得好笑之余,引发我的几番思考。

 

先看一下采访视频……

 

我们看到视频中都是这样的画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r0323qfb866
 

有一类回答是: 




还有一类回答是:




看完视频,我就努力回想,我曾经对儿子说过的最糟糕的话,心里不由一阵酸痛。

 

我曾经好几次横眉竖眼地对他吼过:“烦死你了,整天又哭又闹的!”当时,我正在气头上,根本没顾上看他的反应和表情。他应该是深深记在心里了,不然前两天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候,不会冲着朋友大喊:“烦死你了!烦死你了!”

 

当然,这些糟糕的话对孩子的伤害,远远不止于“模仿”。


 

言语暴力的伤害,原来如此严重

 

之前,看过一些关于言语暴力的研究报告,心里内疚之余更是一阵后怕。我们在气头上,无意之下对孩子吼出来的话,对孩子的影响竟然如此严重和深远。


1. 言语暴力和体罚的结果是一样

 

现在的父母几乎都不打孩子了,可是往往却忽略了,言语暴力和体罚极其相似的后果。

 

密歇根大学伊桑•克罗斯博士的研究发现,情绪上的疼痛和身体上的疼痛,在大脑里的反应非常相似。我们对孩子说的那些糟糕话,他感到“伤心”的时候,会感到被打一样的痛。

 

2.言语暴力会促发孩子大脑的变化

 

还在发育阶段的孩子,大脑没有完全定型,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其中就包括持续的言语暴力的影响。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发现,言语暴力会损伤孩子的大脑,其中最突出的是对大脑胼胝体(主要负责两个大脑半球间传递动机、感觉和认知信息的区域),海马回(负责管理情绪的大脑区域),和前额叶(负责思考和决策的大脑区域)的负面影响。

 

当孩子面对持续的言语暴力、甚至辱骂时,他的大脑会启动应对式的调节,来让自己适应恶劣的环境。所以,小时候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长大之后依然会谨小慎微、努力讨好身边的人。童年的经历已然彻底改变了他的大脑,很难再恢复。


3.言语暴力会演变为内在的自我否定

 

爸爸妈妈经常性的责骂、批评,会逐渐内化成孩子的自我批判,最终导致他们的自我否定。

 

我父母的教育就是彻彻底底地“批判教育”,在他们的眼里和嘴里,看不到我的成绩,看到的只有不足和错误,于是面对我时总是无止境的批评。

 

久而久之,即使我已经离开家多年、他们无法批评我,面对事情特别问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不行,都是我的错,频繁地陷入无理由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苛责中。

 


不是我们不爱孩子,只是我们的心太累

 

其实,即使没有这些研究,我们也知道,不恰当的话对孩子的巨大伤害。我们明明是最爱孩子的人,为什么却会向他说出那样糟糕、恶劣的话?

 

有一句话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不是我们不爱孩子,只是做妈妈的我们,心太累。

 

相比我们,爸爸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更加轻松和快乐。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一项合作研究也指出,相比爸爸,妈妈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感到更多的压力和疲倦。

 

想想确实是这么回事。妈妈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一直扮演的是“照顾者”的角色,管他吃、管他喝、还要管拉和撒,这些细微又繁琐的事情,经常会让我们抓狂。

 

爸爸往往不管这些事情,他的功能更多是孩子的“玩伴”。少了压力和疲惫感,他更容易平心静气地和孩子相处、玩乐,也就更容易获得其中的乐趣。

 

确实,我们什么时候容易对着孩子发脾气、大喊大叫,还不是疲惫和焦虑的时候吗!我们通过说一些充满攻击性的话,甚至脏话来宣泄心里的压力。

 

比如有名的“10点钟焦虑症”。晚上10点了,儿子还不愿意睡觉,在耐着性子读完一本又一本的书,讲了一遍又一遍早睡早起的好处之后,我终于爆发了,不耐烦地大声地吼他:“快点睡觉!烦死人了!”


 

放松自己,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乐趣

 

有一次向朋友诉苦,当妈妈、带孩子的种种辛苦、压力和焦虑。听我倒了一堆的苦水后,朋友呛声道:“这些苦是你自找的,不要推脱到孩子身上!”

 

我傻眼了,刚想反驳。她接着说:“你说你做饭辛苦。你儿子有要求你每天换着花样,五种颜色搭配吗?说不定让他吃披萨、汉堡,他更高兴呢!”

 

“你说你,带他出去玩辛苦。人家自己玩的好好的,谁让你不放心,非得亦步亦趋、屁颠屁颠地跟着,累也是活该!”

 

“你说你,送他、陪他上兴趣班辛苦。你儿子要学那么多东西吗?还不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吧啦吧啦......

 

 

她的一席话,不说是醍醐灌顶,也是警钟一般敲响了我。

 

我自以为爱孩子,为孩子好,对自己提出各种高标准,要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巨大的压力。却往往在疲惫和焦虑的压迫之下,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向孩子发脾气、大喊大叫、甚至说一些伤害他的话。

 

这不是好笑的自相矛盾吗?

 

实际上,倒不如放松自己,偶尔不做饭带着孩子吃点披萨、晚点睡觉一起来个“电影之夜”,又会怎么样,肯定不会是世界末日。

 

暂时放下“妈妈”的身份,做一会孩子的“玩伴”,真正享受和他在一起的乐趣。自己轻松一点,孩子更快乐一些。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mom-ID:xyzmom”、“京城教育圈--ID:bjeduvision”,家有爱读书爱旅行的孩子请关注mom

图片来源|绘本Schreimutter《发脾气大叫的妈妈》。

延伸阅读:

给孩子的“错误”清零

这些事儿,当老师后才知道!

“以儿童为中心”的正确打开方式

必须教孩子的9条生存法则:要韧性,不要任性

回首女儿的小学之路,这几个坑家长千万别踩!

我们的教育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