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三句良言:阅读决定孩子的未来
教育孩子的三句良言,孩子会受益终生
教育孩子的方法因人而异,见过有些父母对孩子不太管,但是孩子还不错;也见过,有些父母对孩子啥都管,孩子还闹心。有些父母自己没读书,却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有些父母自己是高学历,却教育出糟糕的孩子……所以,提倡,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因材施教!
教育孩子的方法一:
对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几个美国小朋友在假期来中国旅游,他们在一个中国朋友家住。戴蕊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她给人的印象是背着一个与她的年龄不相称的大背包。在游天坛公园时,同行的一名家长想帮助她,便对她说:“我帮你背包吧!”不料,戴蕊睁大双眼,当即礼貌地拒绝道:“谢谢你!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拿呀!”
另外一个是中国小女孩,大概年龄与戴蕊相仿。一天早上,天下着雪,女孩坐在草坪旁边的护栏上,伸着腿,叉着腰,指着马路上正在为她叫出租车的妈妈喊着:“快一点!要是迟到了,怎么办?”只见妈妈急得满头大汗,一手抱着女儿的书包,一手不停地向路上的出租车招手……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成为自理能力强的人,就应该让孩子明白:“上学是自己的事,父母没有义务替你包办一切。每天早晨闹钟一响,你就应该自觉地起床,再困也要起床,准时去上学。遇到刮风或雨雪的天气,你应该更早一点起床,坐不上车,你走也要走到学校。如果迟到了,你应该对此负责,而不能依赖爸爸妈妈,把责任推给爸爸妈妈。”
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就应该让他明白:自己的书包、书籍、玩具等物品,应该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应该自己打扫,自己的被褥应该自己收拾。
有位妈妈深有感触地说:“孩子都6岁了,每次吃鸡蛋都是我帮着剥好放碗里,这么大了连手帕、袜子都不会洗……”孩子不会自理、该做的事不会做,说到底,还是大人造成的。父母百般呵护,什么都不肯放手,看似对孩子好,其实最终还是害了孩子。
教育孩子的方法二:
对孩子说——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
这种理念是让孩子懂得做人是一辈子的大事,只有把人做好了,孩子内心才能坦荡踏实,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人生才能有品质,才能在社会上“吃得开”。这是教会孩子做人的根本,否则就会助长孩子的自私自利。
很多父母自己只注重追求利益,看到的只是社会上各种能力上的拼杀,于是在教育孩子上就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他们以为品格是不实际的东西,没什么实际的价值。于是很多父母就忽视甚至轻视给孩子上这一课,这其实是在孩子的成长中埋下祸根。做父母的,悉心培养孩子的品格,才是真正看出耐心和爱心的地方。
孩子的很多行为是直接受父母影响的,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可能比较懒,爱说脏话,并且比较自我,其实很多时候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给孩子做了坏的榜样,才让孩子有样学样。
教育孩子的方法三:
对孩子说——不要怕失败
当我们在教导孩子时,步步紧逼地盯着孩子,要求孩子不要犯错。只要错一点点,就急着叮咛与矫正,生怕孩子做错事。但是,这样真得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吗?小时候不让孩子“尝试”,等到长大却又抱怨孩子很“被动”,没人教他就不会动;小时候不让孩子“失败”,等到长大却又抱怨孩子怕“挫折”,一点小事就放弃。你不觉得这样很矛盾吗?
孩子就像是一个天生的“科学家”,凡事都要亲身的尝试,才会愿意相信事实。就算是跟他说:“这是个杯子会烫”,如果杯口没有冒烟,他就是要摸一下才愿意相信。
当我们将全部的精力都帮助孩子“不会犯错”,却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与特长时,这样的努力到头来可能是一场空,而且也会让孩子感到精疲力竭。 “成功”值得赞扬,但“失败”也不是一件错事,最重要是孩子喜欢“探索”与“尝试”。“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应该是孩子不敢去“尝试”。
即使,当孩子在未来人生的路上不小心绊倒了、失败了,旁边也会有人愿意伸手扶他一把,那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需要你的“引导”,而不是仅仅是“保护”和“限制”。请不要努力培养“不会犯错的孩子”,却忽略了培养孩子们的天赋。
家长向要传授经验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不要认为这是全部,有些事情总要孩子自己去经历,才能够更好的学习到经验,而我们家长的经验,只能是作为借鉴学习,这不让碰,那不让摸,很可能就会把孩子学习求知的动机扼杀在摇篮里。
最有效的教育,从来都不是你对着孩子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以身作则,以最简练精干的语句,让孩子打从心里记住并接受,从而他才会愿意去做。
延伸阅读:
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文|@知心老师
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
请告诉你的孩子:读书和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的人生!
今天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话。
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
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你读过的书早已融进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而中国13亿人口,除去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还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而犹太人在世界上的人口只占0.3℅。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读书,让我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清贫至今也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
甚至日后嫁人,此生智慧和善念就是我的嫁妆。我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嚣之声,未见过太多生灵,未有过滚烫心灵,但书本给了我所有智慧和情感。”
“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不是说书本本身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方式。”
我读书为的就是为了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本文选自民间智库,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