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冰河时代,如何真正破解
【巩利群专栏】
应试教育的冰河时代,如何真正破解
文|巩利群(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四中学)
2016年,是我教师职业生涯中最迷惘的一年,也是我国启动第八次教育改革的第二十个年头。这一年,从教十六年的我,一直行走在教改路上的我突然看不清前进的方向,我开始怀疑我工作的意义,反思人生的价值。我一时不知道自己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到哪里去?心情跌落到谷底,整天提不起精神,做事情浑浑噩噩,强烈地感受到职业倦怠。
而就在2015年,我还自豪满满,十五年的教学生涯,连续七年进行九年级语文教学,所任教的班级语文中考成绩优异;作为主管九年级的教务主任,九年级中考成绩辉煌,在市直中学中遥遥领先。这一切看似辉煌的背后,于我却是一片废墟!
应试教育中分数的至上
回想过去的岁月里,我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反复探究历年各省市中考真题,从而整理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题公式。然后对待有希望升上重点高中的学生严看死守,反复训练,往往半个学期下来,他们的语文成绩在稳步提升的基础上会有一个很大的改观。下半个学期,再接再厉,模拟考试,实战演练,纠错补漏……一番打磨下来,通常刚上九年级时语文90多分的学生在中考成绩会达到120分左右,100过点的学生可以在中考时冲刺130分。最让我自豪的是两个刚上九年级时语文60多分的男生中考时竟然考到了110分左右。学生的认可,家长的赞誉,让我一度充满成就感!
当一切浮华散去,夜深人静之时,我突然感到莫名的悲哀,为我,更为我的学生!
我把文体知识变成了干巴巴的公式;
我把十三部名著凝练成了提纲;
我把古诗文变成了默写;
我把作文变成了模式。
虽然,在这些夹缝中,我也曾千方百计地传递真善美,让学生感受语文的内涵与魅力,让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底蕴与伟大,但我知道,与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相比,它们那么苍白无力。也曾在精心打磨的公开课上尽力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组织他们分组讨论,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但一线教学的教师都明白,这是表演!若节节课这么上,中考必一败涂地!
我们没有时间去体会知识生成的过程,没有时间去小组真正的合作探究碰撞思维的火花,没有时间去服务社会感受责任担当,没有时间自己动手实践运用,没有时间积淀反思批判,我们忙着解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我们所有的能力缺失都不是问题,只要应试能力独步天下就能笑傲考场!
应试教育中公平的缺失
为了中考升学率,九年级时将近1/3的学生被难、繁、多、深的知识边缘化。他们在课堂上基本上属于被无视的人,只是被要求严格遵守纪律,要绝对的安静,不许打扰有望升重点高中的学生学习!若是学校有什么搬桌椅、清扫操场落叶、收拾办公室的活,后1/3的孩子们会眼巴巴地望着老师,把手举得高高的,希望被选走去服“劳役”,以逃离课堂!这样没有公平和尊严的课堂,已然是对生命的煎熬与践踏!课堂上的等级分化,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你们是差生,是底层,别动!安分守己地呆着,所有的精彩与你们无关,你们只是旁观者!
想起前年九年级的一个女孩,圆脸,大眼睛,笑起来很可爱,但不喜欢学习,上课翻翻小说,描几张图画,考试成绩总是班级30名开外。她还有一项爱好,就是专门找成绩好的男生谈恋爱,八年级的时候谈了两个,九年级的时候一个。这最后一个是年级成绩第二的种子选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对其寄予厚望,所以班主任三番五次地找女孩谈话,希望她能放手。女孩每次态度都很好,可是回答得模棱两可,过后却对她的闺蜜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为什么不找他谈,影响学习又如何,他愿意!”我知道这句话的时候,后背蹿出一股凉气!我们在教育中对“差生”的冷遇,已经使他们产生了补偿和报复的心理,并以“毁灭”优等生来展示自己的力量!
也许这只是个案,但背后隐藏的我们教育的不公平给孩子性格带来的伤害却不容小觑!
应试教育中方向的迷失
九年级的板报上,多种励志口号:“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罢黜百事,独尊中考”,“只要学不死,就要往死了学”……满满的硝烟味,所有的“弹药”向“中考”这一高地轰炸!
学生的整个初中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以“重点高中 ”为最高奋斗目标,孩子们也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三年磨一剑,只为中考一击!同理,高中三年当为高考!然后问题就来了,每年高考填志愿前夕,总有几个初中毕业后和我保持联系的学生会发来微信、QQ,甚至打来电话,向我咨询到底该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好,并声称这张表已经把全家人折磨得两天两夜食不知味夜不能寐了,想听听我的意见。
那一刻,我真是哭笑不得。也许,孩子们在报志愿的时候,会因为分数的限制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不能随心所欲,又因为要考虑到几年后的就业形势,在专业的选择上举棋不定,但更多的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似乎从来没教过孩子们如何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孩子们不知道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点,因为即便学书法,是为了试卷工整美观;学美术音乐,是为了文化成绩不理想时走艺术专业;学体育,是为了走体育特长生;参加学科竞赛,是为了中考高考加分……当我们把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作为学习的终极目标时,当目标达成,人生将无路可走!于是总有许多大学生一边孩子般认真地疯玩以弥补前六年的失去,一边快速地完成从少年到青年的外形蜕变,可心中却如迷路的儿童般茫然着,不知何去何从。
应试教育中健康的滑坡
九月一日,开学的第一天,例行的升旗仪式后,会有校长的讲话,无非就是回顾过去一年学校辉煌的成绩,欢迎新生的加入,展望一下未来!这时,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班主任们大多在很紧张地巡视着班级的队伍,查看着每张面孔,然后,从无例外,总会有那么两三个学生昏倒在秋日的操场上……
九年级体训,女生做仰卧起坐,我在一旁计数,一分钟下来,大部分都做15到25个,鲜少有做40个以上的……
跑步时,每班后面都缀着七八个胖子 ,气喘吁吁,举步维艰……
流感季节,教室里总是咳声一片,看到空着的座位请你不要疑惑,它们的主人不是去打针就是在去打针的路上……
回想起我的学生时代,作业通常在学校的自习课写完。然后几个小伙伴在外面跳皮筋,打口袋,捉人,滑冰……啥时天黑得看不到人啥时回家。一年也不吃片感冒药,医院基本没去过。我上学那时还没进行1996年开始的打着“素质教育”大旗的第八次教育改革,但回想起我的课堂,有美术课,画了好几本的图,至今还被我母亲收藏着;有音乐课,五音不全的我被老师拉到钢琴边唱简谱,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竟然学会了看简谱;有劳技课,学过缝扣子,织毛衣,包饺子,至今还记得包饺子时教室里的孩子们一个个乐得跟沸水里翻滚的饺子似的;有劳动课,给操场垫过土,给花坛栽过花;有春游,全班租个大巴,班主任带着我们去踏青,去野炊,去爬山,去看海。有时没事翻出当年春游的照片,满满地都是开心的回忆。
可我们现在的学生,从幼儿园起,因为不想输在起跑线上,就被驱赶着往前跑。5岁时幼儿园开始学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上了小学各种才艺班轮番轰炸,上了初中和高中是补课专业户,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在过一种与大自然隔绝的“静态生活”,温室的花朵,哪堪风吹雨打!
应试教育中尊重的缺席
有一位我很敬重的学校领导,如若在校园里碰面,我定会笑着问好。领导大多时不苟言笑,微微颔首。次数多了,我总怀疑是自己态度不够真诚,所以让领导不待见,再以后,我下意识地躲着领导。比如在领导身后,我就放慢脚步,拉开距离;在领导前面,我就健步如飞,飞出领导视野;看见领导坐电梯,我宁可爬楼梯也不去凑热闹。
一次批学生的作文,其中有一个片段让我深受震撼,文中写道:“我很喜欢我们年组的贺老师,可惜她是一班班主任,不教我。她个子很高,人也不瘦,平日里看似很严厉,可若在走廊里碰见她问‘老师好’时,她会用比你还大的声音笑着答‘同学你好’。从此,我特别期盼跟她的相遇。”
这段文字,我看了三遍!似乎从这一刻起,我才明白了尊重对自己对别人的意义。之后在走廊巡视时,遇到学生跟我打招呼问好,我不管自己当时心情好坏,都会笑着答:“你好!”之后,奇迹真的发生了,之前脑袋下垂目光斜视贴着墙根开溜的学生,终于迎着我的目光,响响亮亮地问好,有时七八个孩子喊成一片,唱歌一样好听!
原来,尊重如此简单,也如此生动!当你身体力行地尊重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比教科书上读几个关于尊重的故事,背几遍关于尊重的概念更能深入人心。尊重又如此的深刻,需要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用心考量他人的感受,过于自我,便没有尊重。
可想想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尊重的实在太少。
中考体训,上午40分钟,下午40分钟。孩子们回教室时汗水满头,内衣湿透,就那么溻着上课;老师们过于“珍惜”时间总是约好了一起压堂,于是上卫生间的时间总是短暂而拥挤;虽然秋意袭人,来学校参观的领导客人都穿了外套,可为了观赏性做操的学生被要求穿夏季的半袖校服;虽然学校食堂的饭超级难吃但就不允许去校外买午饭;虽然某个老师上课枯燥无味但你没办法让他“下课”,你只能上他的课;虽然我们的兴趣爱好能力基础不在一个区域但我们必须接受一刀切的教育……
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没有被充分地尊重过,哪怕仅仅是在形式上。所以,他们没有学会尊重,当他们不再是孩子时,同样不会尊重他们的孩子,这样的轮回,是无尽头的黑洞!
应试教育中,我们失去太多!
学校是工厂,老师是技术工人,学生是零件。社会用效率、效益、产值评价这个“工厂”,人的一切属性被屏蔽,只剩下考试的功能,唯以分数论成败!
在这冰冷冷的教育中,我们的孩子灵魂日益枯萎,思想日益干涸,情感日益凋谢。他们被最大同化的同时又被最大程度地异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发展水平,在数量增长的同时,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可以说,应试教育功不可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教育环境的改变,应试教育已然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应试教育走到今天,我们真的应该停下惯性的脚步,回归教育的本源,反思教育的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就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更好地解决前七次课程改革遗留的课程问题,为了顺应世界课改的潮流,中国政府又开始了一场广泛、全面、深入持久的课程系统改革。改革成败未定,这场改革仍在继续,就在这样的继续中,不仅我们的孩子渐冻,我们的老师也在渐冻,应试教育的冰川时代正在来临,如何破解,是我们接下来应该实实在在思考的问题。
2014年9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出全国417个教学项目,据说“获奖成果是新中国65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缩影,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成果转化为教学的现实生产力,推广和分享十分必要。” 不可否认,以北京十一学校和清华附小的教学成果作为研讨样本的一系列教改成果,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改变,改变得更尊重生命,在乎个体,用更大的努力对学生进行唤醒和激励,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但问题是,这样的教育改革,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究竟有多少借鉴的可能,在师资力量与之根本无法相比的其他学校,又有多少复制和推广的可能!被称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与河北独孤求败的衡水中学为何如此让人趋之若鹜?以及“高考神话”覆灭的黄冈中学只因“近14年未出省状元”!无需赘叙,教育,从来不仅仅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就教育论教育,就如同人要拽着自己的头发跳出地球一样!期待着用这些改革成果辐射、示范、带动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愿望终究是镜花水月。在应试教育的冰河时代,它们终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
也许有人认为我太悲观,那是因为,就在我身边,就在我师范毕业后走上不同城市教师岗位的所有同学的亲历之下,就在每一个中国家长和学生的真实生活里,我们认认真真地在用时间和健康去换取分数,实实在在地用当下的幸福去搏取迷茫的未来,浑浑噩噩地被同化着,理所当然地被驱赶着、心甘情愿地被压榨着……
应试教育的冰河时代,究竟如何真正破解,2017年依托核心素养进行的教育改革横空出世,它是否真的具备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神力”?还是只是一个方向上的引导和理念上的渗透?在一个国家需要把通过教育投资欲获得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浓缩在教育目的上时,我们的国家是否有科学前瞻的规划未来社会发展的蓝图及所真正需要的人才?现在社会的各个用人环节是否在人才的招聘与选拔上依然默守陈规?我们的社会在人才的国家需要与个人幸福之间是否更倾向于前者?上述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在学校这一个阵地呐喊核心素养,其及有可能遭遇和之前几次课改同样的命运,要么沦为点缀门面的口号,要么成为徒有其表的花架子!
(本文为巩利群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