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风,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

2017-07-28 张宝峰项一博妈妈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家风,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

荐文|项一博妈妈

本文选自儿童教育网,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高尚的精神情趣 


父母要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带头把家里的精神生活搞得充实、高雅、丰富,防止精神污染。 


有些父母让低级趣味充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坏: 


“我爸妈天天招来一帮人在家打麻将,吵吵闹闹的不说,看看他们那副德性,真让人恶心:一个个敞胸露怀,捶桌、跺脚,一双双血红的眼睛盯着对方手里的‘大团结’……” 


“父母一打牌我就烦,稀里哗啦的洗牌声,‘叭叭’的拍桌声,吵得我心烦意乱,我强忍着用手堵住耳朵背课文,可爸爸还不断地叫我给他的牌友递烟倒水……” 


“我爸爸打牌凑不够人,就命令我去给他找牌友,还说找到一个牌友给10元。我当然乐意了,于是放下作业,到处给他拉人……” 


试想想,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怎能健康成长? 


因此,父母一定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生活在和谐温暖的家庭,受到积极健康的精神影响,才能心情愉快,积极进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浓厚的学习气氛 


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建立学习型家庭。无论父母做什么工作,都应该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让家庭充满学习气氛。 


有个孩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名,人们以为他当编辑的父母一定为他修改过作文,做过指导。可是一了解,父母根本就没给他“吃小灶”:“我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辅导他呀!”那么,秘密在哪儿呢?还是氛围——每天妈妈伏案改稿,爸爸埋头写作,家里来了客人,谈论的也都是如何修改文章,论“结构”,谈“中心”,家庭中的这种“文风”熏陶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喜欢上了写作文。 


和谐的家庭关系 


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 


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父母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为了孩子,一定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如果父母不注意家庭中人际关系的建设,不注意情感投入,夫妻争吵甚至动手,孩子就会在争斗的环境中形成野蛮的行为。一个留级生说:“我没法不留级,我在家没法学习。爸爸妈妈整天吵架,不是砸玻璃就是摔东西,有时妈妈几天不回家,爸爸就拿我撒气,有时我看到爸爸坐在墙角抽烟,一抽就是几个钟头,我心里也烦极了,哪有心思学习呀。”大家想想,这样的家庭关系怎能培养出有教养的文明人。 


另外,家庭中不能没有歌声和笑声。要让孩子的生活充实,家庭中必须有健康的精神生活。人们需要物质生活,同时也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学习、工作,也需要游戏、休息;需要严肃,也需要活泼、幽默。家庭气氛过于沉闷,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有些父母担心与孩子嬉笑打闹有失“家长威严”。其实这种想法根本事无稽之谈,与孩子在一起欢乐地游戏,有助于调节两代人的感情,孩子和你亲近了,反而会听你的话。父母如果总绷着脸,孩子反而会敬而远之。总之,要使家庭充满欢乐情趣,才能使孩子、大人的情绪得到调节,体会到天伦之乐,提高家庭的凝聚力,从而形成综合的家庭教育力量,推动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温馨建议:如何建构和谐家风 


·家庭成员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父母不要当着孩子面吵架,要相亲相爱; 

·父母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家庭成员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热情的欢迎; 

·要与邻里和睦相处; 

·父母要开朗、乐观,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愁苦、抑郁情绪; 

·家庭成员对客人要热情、诚恳; 

·对有困难的人要同情、关心和帮助; 

·对任何人都不能漠不关心,要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 


延伸阅读1:

家风才是最保值的无形资产

文|张宝峰

 

前几年流行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像高高扬起的鞭子,不断抽在父母身上。于是,孩子还没懂事,许多家长就心急火燎地开始搜寻兴趣班;孩子上了小学,各种培训班更是扑面而来;每逢双休日,孩子“不是在辅导班,就是在去辅导班的路上”……可结果,忙坏了家长,累坏了孩子,效果也并不理想。


其实,人生的起跑线,不是五花八门的早教,不是数不胜数的辅导班,甚至不是巨额财富,而是简单朴素的两个字——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最保值、最具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


晚清名臣曾国藩也是一位优秀的父亲,他为曾氏家族树立了良好的家风。他编写的家庭教科书——《曾文正公家书》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家教经典,他的家教成果为后世瞩目。


曾国藩说:“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所谓“孝友之家”,其实就是有良好家风的家庭。


曾有人进行过统计:曾氏家族70余年间,出了20多个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原因就在于,曾家世代遵从曾国藩的家教,从而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也就是家风。


家风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起跑线,是个人生命的底色。朱彝尊说:“大抵为学必有师承,而家学之濡染,为尤易成就。”成长于底蕴深厚、家风良好家庭中的人,因为幼承庭训或子承父业,更容易形成自己的思想学术体系或有所成就。家风这条起跑线,决定了终点的迥然不同。

(本文选自洛阳网-洛阳晚报)


延伸阅读:

家风,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

原创作者|小富女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小富女


民国世家,除了站在权利顶端的“宋氏三姐妹”,还有文化界声明卓著的“合肥四姐妹”。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后来,她们分别嫁给了小生名角顾传玠、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汉学家傅汉思。


四位夫婿果然都各自不凡,成就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话;而四位才女都气度高贵,被誉为是“最后的闺秀”;除了四个女儿,六个儿子也都出类拔萃、学贯中西……

 

这些儿女的背后,让人关注到这样一位父亲。

 

他是民初有名的开明教育家,

 

正是他开明的家风和对教育的理解,造就出了十位绝伦儿女。

 

01

教育的起点:父亲的格局,儿女的方向


好的教育,首先是拼爹的。

 

这话放在张家姐弟身上,也得到了强大验证。

 

张家的父亲张武龄,一个出生于典型名门望族的世家子弟。其祖父张树声,是李鸿章的左膀右臂、淮军的第二号人物。张家坐拥良田万顷,每年归在张武龄名下的就有10万担租,是个典型的大地主。

 

虽然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但与当时的大家子弟不同,张武龄更像是一个决然的反叛。他洁身自好、痛恨赌博、从不玩任何纸牌、不吸烟、滴酒不沾。倒是从小嗜书如命,一生热衷公益办学。

 

1914年的初夏,张武龄的第四个女儿出生。

 

因为前三胎都是女儿,当得知第四胎依然是女儿,妻子只是看了一眼,就失望哭出了声;婆婆唉声叹气、沮丧至极;门口等着恭贺的亲友(曾有亲戚断言此胎定为男儿),又都带着礼物悄悄走了……

 

只有张武龄依旧十分高兴,他给四女儿取名“充和”,与三个姐姐是一样的器重怜惜。

 

张武龄这一生,共有十个孩子,细看他们的名字,都取得极为讲究。

 

四个女儿分别为: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后来的六个儿子分别为: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

 

女孩的名字不仅没有半点含花带草的妩媚,并都有两条修长的腿,他希望她们尽可能的迈出闺门、走向世界;而男孩的名字里却都有一个宝盖头,这是光大祖业、继承家声,也是不管走多远、也要记得家。

 

他希望男孩的心里一定要有家;而女孩的内心一定要广大。

 

其境界与格局,由此可见一斑。


▲ 张武龄与张氏四兰,苏州九如巷的记忆

02

教育的方式:自由的玩,巧妙的引

 

张武龄对孩子们的教育就是玩,开放式的玩。

 

1917年,张家举家搬迁,来到了柔润秀丽的苏州宝地。楼阁亭台、花廊水榭的大宅,正是孩子们放开手脚、嬉戏胡闹的城堡。

 

“每天我们只要离开了书房,放鸟归林,这里就不再安静。我们有时学王羲之‘临池洗砚’,更多的时候是疯疯癫癫爬山、玩水”,《张家旧事》一书中回忆。

 

家中的任何地方,孩子们都可以自由进出;父亲最珍爱的藏书,孩子们随性翻阅、从不限制。

 

张家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父亲给了孩子们最大限度的个性成长空间。

 

虽然玩的开放,但同时又家教严谨。

 

“记得小时家里来客,小孩子一定要站在客厅一侧规规矩矩打招呼,待佣人端着糖果盒子一上来,马上安静的依次退出,不可能有在客人面前闹着要糖果的事情发生”,姐妹们回忆说。

 

有一年除夕,父亲张武龄撞见孩子们正和一些工人丢骰子、玩骨牌,每盘下几分钱的注。赌博这事,他深恶痛绝,哪怕子女们只是偶然一次玩玩也不行。所以那年他和子女们当即谈了个条件、引了个方向,如果不玩骨牌,就可以跟老师学唱昆曲,还可以上台。

 

许多年后我读到这里,豁然明白如今教育我们所提倡的“爱与自由”,其分寸与边界究竟在哪里?

 

是既最大限度地给孩子自由探索和个性成长的空间,又懂得在关键点上提纲挈领。

 

再看他们读书也是一样。

 

张武龄对知识如饥似渴,极为重视子女教育,专请了几位老师在家中授课。但他从不干涉具体教学,只参与编选教材,从《文选》、《史记》、《孟子》等书中选出一篇篇古文,让专人写了讲义给儿女们去读。

 

好的教育,是充分给予孩子爱与自由,又懂得在关键点上提纲挈领。


▲ 1946年,三连襟与三姐妹于上海合影

前:张元和、顾传玠,后排从左到右:张允和、周有光、沈从文、张兆和


04

教育的关键:开阔的眼界+高雅的志趣

 

张家儿女各具姿态、兴趣广博,但都热爱读书与昆曲,这与父亲的直接影响不无关系。

 

人杰地灵的苏州,张武龄每天除了去会馆看昆曲、浏览当地的报纸,稍有空闲,他就带着男仆逛书市,后来熟了,只要进了新书,书店就直接将书成捆地送到张家,以至张家的藏书在苏州是出了名的富有。

 

张家的一楼有四个大书房,父亲一间、母亲一间、孩子们共用两间;而二楼则是藏书的库房,有数以千计的古籍书卷、还有不计其数的古文雕版。

 

张家甚至发动所有保姆也认字读书。保姆们在九宫格纸上练大字、在煤油灯下读小说、梳头时以互认生子块为乐……

 

正如杨绛说,好的教育不是被动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启发学习的兴趣和自觉,在不知不觉中受教。

 

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父亲不强势、不强制,但子女各个出类拔萃、道山学海。

 

学昆曲也是一样。

 

从曾祖父张树声开始,昆曲一直是张家不离不弃的挚爱。到了父辈张武龄,这古老声腔的魅力,也同样让其醉心钟情。

 

苏州本是昆曲的发源地,张武龄更是常年包下戏园的一整排座位,带着全家老小去看红脸关公和温婉秀丽的杜丽娘。

 

在父亲的志趣熏陶下,张氏四兰不仅一生结缘昆坛,这优良传统的古老艺术,也潜移默化培养出她们高贵不俗的气质,被称各个风华绝代,后世里再找不到那样的佳人。

 

有趣的是,马云在近期的一个演讲上也曾说,“如果我们不让孩子去体验世界、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将找不到工作,因为没有办法胜过机器。

 

开阔的眼界+高雅的志趣,仍是穿越一个世纪以来、永不过时的核心竞争力。



▲ 张兆和与丈夫沈从文


04

教育的终极目的:向内寻找幸福

 

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让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

 

这在张氏一家也正如此。

 

张家的四个女儿,在开放式的教育下个性迥异,大姐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兰心蕙质;二姐古灵精怪、主意最多;三姐穿男装剪短发、英姿飒爽,四妹规规矩矩,却又举手投足极致典雅。

 

她们虽各个才情横溢、觅得佳婿,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又各自饱经沧桑、历经磨难。

 

大姐张元和,本是嫁夫随夫、夫唱妇随,孰料丈夫56岁因病去世,此后元和半个世纪身处异国他乡,80岁还和曲友登台义演;二姐张允和,1952年离开公职,回归家庭,自称“做了四十六年标准的家庭妇女,真正成了一个最平凡的人,也是一个最快乐的人”;

 

三姐张兆和,和丈夫沈从文可谓劫难重重、聚少离多,但即使是被下放和挑粪种田,骨子里仍是让人动容的坚强与平静;四姐张充和,国学功底深厚、对昆曲有着极高造诣,却以一种“游于艺”的态度,云淡风轻、淡泊名利,真正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耕耘一生。

 

张家四姐妹,离世时分别为96岁、93岁、93岁、102岁,不得不说,高寿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和心态。

 

四姐妹晚年时,曾共同编撰一本叫《水》的刊物,这是世界上发行最小、办刊人年龄最高、装潢最简素的刊物,也是张家家庭杂志在1930后的复刊。

 

这本非盈利性的、仅作内部传阅的家庭刊物,四姐妹却极其认真、自得其乐,内有文章、诗词、书法、绘画……

 

这不禁让我想起他们的父亲张武龄,一生拒不做官,却倾其所有家产、甘之如饴的致力于大办学堂和公益教学。当时的人们都说,这父亲太傻了,有钱不知道留着给儿女们花。

 

如今才明白,张家人的幸福,不过是懂得向内去寻找。

 

是做让内心充实和有价值的事,而非为名利所累;是不以世俗的眼光,去问究竟值不值。



▲ 张元和与丈夫顾传玠 

05

教育的传承:家风,最贵的不动产

 

我喜欢的作家马伯庸,曾在他的古董系小说里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传承无质,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这为爸爸虽未给孩子留下万倾家产,但却为孩子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命脉。

 

一个家庭的家风,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动产。





  作者小富女简介






在红墙大院长大的熊孩子

对文学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18岁时活得像个胖大婶

33岁反倒愈加美少女


所谓富女

外在云淡风轻

内心富丽堂皇

延伸阅读:

这5种家庭,最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家风徐来,水波不兴

我的家风我的家

名人家风家训家教小故事

家风,一把开启德行的钥匙

一位父亲写给升入高中的女儿的信:你又跃上一个崭新起点

家教和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