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父母像父母,老师像老师,学生才能像学生!
(本文由“校长智库”推荐,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大家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大家还说:老师要像父母一样,对待每个孩子。真的是这样的吗?
如果,父母都成了老师,以老师的思维对待孩子,对待教育,甚至干涉学校的教育,岂不是乱了套;如果,老师都像父母一样,事无巨细,累坏了不说,还有可能混淆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界限,让孩子、家长都没了规矩。
其实,在教育中,“老师”和“家长”扮演着完全不同的两种角色。父母是父母,老师是老师,虽然都要对孩子有爱,但是谁该负责什么,界限清楚、泾渭分明!
如果老师不像老师,家长不像家长,又怎么要求学生像学生呢?
有时候,家长不像家长
动辄投诉、要求更换老师
在中小学,家长投诉老师、学校,早已不是新鲜事,家长“炒”老师“鱿鱼”的理由,也五花八门。
女人怀孕生孩子,本是天经地义,人之常情。但试问家长,当你孩子班上的女老师怀孕,你们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担忧:她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去管好学生?
几年前,杭州一小学爆出过一则新闻,五年级(1)班的班主任杨老师因为怀孕被家长联名“罢免”。杨老师虽然负责,但怀孕期间不免需要隔三差五请假多次,由于代班老师不熟悉班级,一来二去学生成绩出现下滑,很多家长对此很不满。家长们“罢师”态度坚决,甚至动用各种社会关系向学校施压,这让学校也很为难。
无独有偶,不久前,广州一小学又爆出了“年轻班主任被家长联名‘罢免’”的新闻,要求“罢免”的原因是那位老师太温柔委婉,无法管住班级纪律。
这则新闻里被要求“罢免”的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女老师,学生眼中的她特别温柔,说话细声细气,从来不批评学生,会被捣蛋的学生气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在家长眼中,这位老师与之前雷厉风行的班主任完全不一样,她委婉而不擅言辞,她无法管理好班级……所以家长们认为无需再沟通,直接向校长反映才能速战速决。
对此,有老师指出,需承认的一点是,家长不断指出学校、老师教学中的问题,说明他们对教育的关注,这有利于完善教学。可能有些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好,但是不注意方式与方法,个别还存在师德缺失的问题,但是更大一部分的投诉是因为家长“维权过度”。
“现在家长维权意识特别强,觉得学校工作有失误,就各种告状、反映情况。”青岛一所小学的校长认为,父母两个人照顾一个孩子,经常也会犯各种错误,老师也不是圣人,当家长们对老师要求非常苛刻时,那只能逼着老师从免责的角度来做事儿,就失去了教育的本意。
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是动辄就要求罢免老师真的妥当吗?“维权过度”四个字真的很值得每位家长深思:到底谁给了家长“罢免”老师的权利?家长是不是越界了?
“教育”,不是为了取悦家长
对于当前家长动辄找到学校,要求换掉某位老师的做法,潍坊市高新区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认为是非常不理智的,因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并不意味着是要“办家长满意的教育”。
“家长可以向学校表达对办学、对老师的一些看法,但并不是每位家长的诉求都是正确的,一部分家长对某位老师不满意,可能另一部分家长又很满意这位老师,换掉后,一些家长满意了,但对另一些家长不公平。”
“真正懂教育的是教育圈里的人,教育圈子主要以学校和老师为主,如果办学总把家长诉求当第一,是在办外行人的教育。”
这位校长认为更换老师是学校的事,如果家长找学校换老师成了风气,不仅打击老师的积极性,也容易使孩子不尊重老师,亲子和家校关系也因此受到影响。所以倘若对老师有所指责,可以私下沟通,寻求更好的渠道。
这些现象本质是家长以爱孩子之名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一种干涉,干涉就是越界。遇到问题时,家长是不是应该先站在学校和老师的角度来思考,再去沟通?而对于学校和老师方面,要明白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断然不能一味取悦家长。
有时候,老师不像老师
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演变为“家长作业”
不久前,云南网发布一则报道,篇名为《超六成家长下班后帮孩子做手工家长作业引吐槽》。文中提到,在昆明参与调查的74位家长中,超六成亲身体验过“家长作业”,尤其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低年级。
彭爸爸的孩子今年进入官渡区一所幼儿园,开学以来他就经常在朋友圈倒苦水。他说:“幼儿园有时布置的作业靠孩子一个人是根本没法完成的,比如做模型、做风车、缝衣服等等,有些连大人都做不好,更别提孩子。
而且有的作业麻烦又琐碎,像我家这样的双职工家庭,夫妻俩经常还没下班就要忙着准备完成孩子作业的材料,有时候做不完或不会做还得请同事帮忙。”不仅是幼儿园,中小学家长们对这类作业也是深有感触。
参与该项调查的家长中,超过一半认为这些作业加重了自己的负担,但也有少部分的家长表示乐在其中,认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肯定要有所牺牲,家庭教育就是应该尽量配合学校。
对此,老师也是有难言之隐。
“现在对老师来说更难办的是,不同家长的要求差别太大,众口难调。”青岛一位小学校长说,在同一个班里,有的家长觉得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老师稍微布置点儿作业就嫌多,恨不得除了上课,啥作业都不布置;有的家长则相反,希望老师能好好抓学生的成绩,多给孩子布置点儿作业,而且会和其他学校比较,嫌自己老师不尽力。
嗯……名义上给学生的作业,有时候却成了转嫁给家长的难题。“家长作业”的出现,的确有老师的责任,但换个角度看,是不是也与家长没有借此培养孩子独立做事能力,或者是争强好胜的心理有关呢?
颁布各种微信、QQ群任务
互联网时代,QQ群、微信群俨然成为家长与老师交流的重要平台。但是有的家长觉得群里随时待命很紧张很累,因为老师随时会“空降”任务。
“最烦恼的就是下班后,老师忽然布置各种打印的、手抄报的作业,或者突然让带什么家里没有的东西。”女儿读四年级的李女士说,“下班前布置这些任务,还有时间准备,但下班后怎么办?大晚上的再跑出去找地方打印、找地方洗照片?”
“每天下班看看班里微信群,没啥任务,回家吃完饭也没啥新任务,心里就安稳多了。”李女士觉得,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家长确实是有责任的,但上学归根结底是孩子的事儿,家长不应该在每天下班后又进入一个“上学”状态。
与这种恐惧“待命”的心情相反,青岛一名小学校长说,有班主任建了群后不怎么用,就有班里家长找到自己,质疑那位班主任不够负责任,都不在群里和家长交流。
唉……都不容易!
明确“边界”,各司其职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司其职、不可分割
对于家庭教育,在2016年全国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上,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提出一个议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功能存在僭越,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而家庭教育也在取代学校教育。比如家长批改作业、家长辅导功课、家长陪伴孩子学习……这是家庭教育职责上的僭越,教师的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教育活动不能向家长转移。
他认为,家庭教育不应再围绕学校开设的课程转,不要围绕着孩子应付学校和升学考试转,要以教育孩子学会生活、也学会做人为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也有指导、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和学会学习的职责,但不是主要目标,更不是唯一目标。
相反,对于一些错误认为一旦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责任就全在学校的家长,更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因为只有让孩子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的去学会做事,两者在孩子成长中是不可分割的。
而对于学校教育,潍坊市高新区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认为学校教育更侧重于做事,让孩子变得更加智慧和能干。学校教育属于专业领域,教师是专业人才,所谓术有专攻,教师从事的业务领域和业务能力需要专业理念和技能作为支撑,需要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
老师像老师、家长像家长,学生才能像学生
老师
身为老师,应本着平等、互相尊重的前提,坦诚与家长进行交流。与家长沟通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交流中应注意技巧与方法,年轻老师可以多求教于有经验的教师或是心理学书籍。
教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流时要尊重家长,用语要恰当,要正确使用肢体语言。要以热情、关心、委婉、含蓄的语气与家长谈话,如果再加上幽默和风趣,就更能使气氛融洽、和谐而轻松。此外,孩子的情况也是他们的隐私,批评孩子时要顾及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和面子,可以找个相对私密的地方,和家长静下心来谈。
除了借助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来提高自己,还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缺点、家庭基本情况,有了准备,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言之有物,信息量越多,就越能在沟通中占主导地位,也方便引导整个沟通的过程。沟通前的充分准备,还能让家长认识到教师对孩子的重视,感受到教师工作的细致、认真、负责。
教育学生注意方法,要关爱学生,理解学生,走进学生内心,发现学生所长,不做一些违背师德甚至触犯法律的事情。布置作业的同时考虑学生能独立完成的可能性,并且严格履业内职责,批阅并判定孩子作业的完成质量。
家长
身为家长,要明确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去评判老师,认为老师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有意见,可以先私下找老师沟通,相互理解和尊重,注意方式方法。
多明确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对孩子以人格影响人格,以身示范、以身示教。在生活中要多关心孩子,哪怕再忙,也要多聆听孩子,因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对一般的家庭作业,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养成按时专心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动手操作型的作业,能放手让孩子动手实践,让孩子们在不断地“试错”中历练自己。
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关系是换位思考,老师和家长之间目标一致,相互尊重信赖,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只有父母像父母,老师像老师,学生才能像学生!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