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孩子建立规则,跟着这6点出发,孩子会更快养成好习惯
有研究指出:3~6岁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培养最关键的时期。这个研究和我们的俗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谋而合。父母们都希望孩子能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和孩子的规则建立密不可分,孩子之所以难以养成好习惯,很可能是你在给他建立规则的方法有问题。
在给孩子建立规则,培养好习惯的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以下这6点,趁早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01
孩子小的时候,不怕他听不懂
1岁半的孩子,当他开始说“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给他立规矩了。
立规矩的时候,语气夸张,表情丰富,把规矩说得简单明了。只要你语气快乐,就会让孩子受到初步的感染:遵守规矩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儿。
02
不要总通过说“不”的方式去立规矩
一味说“不”,只会教会孩子也去说“不”。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孩子去探索,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正面强化那些对的选择。
例如,孩子吃饭点儿却吵着要吃饼干,怎么办?这时,我们给孩子提供两个选择:
一个是,现在先吃半块饼干,然后吃饭,吃饭后没有饼干吃;
一个是,现在先吃饭,吃完饭后,可以吃两三块饼干。
问孩子,要选择哪个方案。
如此,妈妈就将孩子的注意力从想要吃零食这件事情上,转移到了我们提供的两个选择上。这样,我们不仅巧妙地立了规则,还帮助孩子学会延迟等待。
其他规矩的建立,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提供选择,强化选择,而不是一味限制。
03
规矩需要有弹性
比如一样东西,孩子小不能摸。但是大一些后,危险性不存在了,自然可以调整这些规矩,不必一成不变。
所以,我们在跟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就可以多用“你可以做……,只不过得要等到……时候……”这样的句型。这样,其实也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延迟等待。规则的弹性还表现在,和孩子共同讨论规则的制定,允许有理由的通融。
美国总统奥巴马夫妇在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情上非常有经验。他们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养成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包括自己整理床被、摆好餐桌的餐具、吃饭后洗碗、清理游戏室、将玩过的玩具收纳好。即使后来在白宫,两个女儿也是自己整理床铺、设定闹钟。
奥巴马夫妇认为,制定清晰而一致的规则,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过规则也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允许有理由的通融。所以,在给女儿建立规则时,大部分时间都是与女儿沟通,而不是强制性地让她们做什么或是不做什么。
所以,她们知道,自己的意见会被考虑,但并不意味着,她们在所有的事情上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并且她们也不应该有。正是这种清晰一致而又“有弹性”的规则,让孩子们更好地遵守约定和规则,更好地养成好的习惯。
04
并非规矩越多越好
立规矩之前,父母要想清楚,需要立哪些规矩。哪些是原则性的,必须要立规矩,哪些规矩可立可不立?
因为规矩并非越多越好,规矩太多,执行起来很复杂,如果大人立了规矩又不能坚持,那么规矩就会成为摆设。
05
给孩子一个预热时间
很多父母问:“我的孩子是不是有拖延症啊,做事怎么这么磨蹭啊?”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看上去磨蹭,是因为他没有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者他想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
所以,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预热的时间。在孩子跟你说“不”之前,我们先给他一个理解,如“妈妈知道,你可能这会儿不想吃(不想睡)。那你先玩几分钟,然后我们再吃(睡)。”
给孩子几分钟的时间,让他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他缓解过来之后,再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要强迫他。
06
好情绪是建立规则、养成好习惯的前提
让孩子保持一个好的情绪,往往会让规矩建立事半功倍。比如让孩子好好吃饭这件事情。当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当孩子愁眉苦脸的时候,你还硬逼他“把这口饭吃下去,不吃饭我揍你”。孩子只会更不愿意去吃饭。慢慢地,他还会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吃饭。
而当你发现,孩子越来越难好好吃饭了,身体日渐消瘦,而且他还开始挑食了……那个时候,你就会感到束手无措。实际上,我们可以追溯到前面,就是因为你没有给他一个快乐的吃饭体验,所以才会导致这样。
除了以上6点,我们在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还需要做到言传身教,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对孩子的错误多一份宽容。这样,孩子的习惯养成会更顺利一些。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教育”“育儿积木”“未来教育家杂志”,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延伸阅读:
班主任总结:9个拉低成绩的致命坏习惯,多少学生改不掉!你家孩子中枪了吗?
6~18岁孩子最好的沟通方式,精准把握各年龄段认知心理特征!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