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致全国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师生顺利适应新学期

综合报道 校长传媒 2022-06-06


给全国中小学校新学期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建议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各地中小学积极推进开学复课工作。为更好帮助各地师生顺利适应新学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开学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校园学习,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向全国中小学校提出如下指导建议。
 
1.开展开学复课衔接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
 
对于入学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学安排上预留调整适应期,可提前发布开学后的教学计划安排和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早知情、早安心、早准备。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迎接开学的行动准备,通过准备返校物品、制定复学计划等方式提升对新学期的期待和信心。上好“复学第一课”,平稳度过开学第一周,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居家学习生活期间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课堂教学可延续线上教学时的一些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在线学习到课堂的平稳过渡。对于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给予个别化指导和帮助,引导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2.做好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学校在开学前后要及时进行师生身心健康状况摸底,根据师生的反馈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开学前通过在线调查和线上沟通,充分了解全体师生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开学后通过师生自我报告、日常观察、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掌握困扰师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同时,要关注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可能存在长期性和隐蔽性,有些心理应激症状会延迟出现,国外疫情形势发展也可能给师生带来心理困扰,进行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时要注意定期、多次、全面掌握。
 
3.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的心理困扰(如过度焦虑、紧张、恐惧、心情低落、挫败感、失眠少觉等)和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玩游戏等)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开展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强人际交往,通过沟通表达情绪、情感,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采用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在疫情中出现的先进事迹,进行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


4.针对心理困扰较大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体心理辅导
 
关注和重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对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学业支持,开展有效心理辅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应对、及时上报。特别关注在疫情前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追踪评估,结合以往辅导记录,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协助其维持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关注来自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对此感受到焦虑和压力的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积极改善其周边人际环境,减少可能的排斥和歧视。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协助其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
 
5.通过多种方式缓解教师职业压力,指导教职员工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新学期开学,教师面临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了解掌握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参与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帮助学生做好居家学习与在校学习衔接等任务,工作压力较大。学校要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合理安排教职员工的疫情防控、线上和线下授课、班级管理等工作量,让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和授课中。要切实关心教职员工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给予心理支持。组织形式适宜的教师活动,鼓励教师自主调整情绪,建立积极的生活观和工作观,提高生活满意度和职业幸福感,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6.针对受疫情影响产生严重心理问题的个别师生,提供长期专业心理干预、转介和支持服务
 
持续关注和追踪心理问题较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师生,并联合家庭、班主任和社区共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要向师生推介社会心理服务官方资源,掌握向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寻求专业支持的方法,提高师生寻求社会支持的能力。对于存在严重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精神疾患的师生,学校应做好隐私保护,设立标准化处置流程,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家长或亲属,并转介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和心理援助机构,联合家庭、社区及医疗机构将各项流程措施落实到位。
 
7.为毕业年级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协助学生以自信平稳的心态积极备考
 
学校应对面临疫情、考试和升学多重压力的初三、高三年级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和心理的全方位支持。学校要及时向教师、学生和家长解读考试延期带来的复习、考试、志愿填报和录取招生等安排的变化,解答师生、家长的典型问题。如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整体可能延迟、新生秋季入学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暑假时间也可能相应调整等。公布学校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醒师生和家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教师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衔接工作,及时分析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规划。学校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提供考前情绪指导,开展适当的文体活动和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树立信心,积极备考。

 
8.加强权威信息推介和宣传引导,增强师生心理正能量
 
学校要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大量信息传播对师生产生的心理和观念冲击,及时向全校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传递权威政策信息,避免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猜测,提高信息辨别和独立思考能力,降低焦虑情绪。可通过推广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学习疫情期间身边优秀榜样事迹、抗疫斗争中各战线表现突出人员尤其是90后、00后临危不惧、最美逆行的故事等,面向师生用小切口展现大视野,以小事件体现大情怀,帮助师生汲取正能量,引导思考平凡与伟大、个人与集体、生命与健康的关系,塑造积极向上的成长型思维,增强集体荣誉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9.注重疫情防控与学校文化活动相结合,营造平安健康文明校园
 
疫情防控工作是中小学开学后较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中小学校要重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开透明,定期向全体师生、家长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公布相关工作进展。提供有效沟通渠道,听取师生和家长对于学校疫情防控的意见建议。出现特殊事件时,要以“及时、真诚、负责”为原则做好说明并付诸行动,积极争取师生对开学后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降低师生对复学的不安全感,避免因疫情防控而造成的人际隔阂。在符合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创新学校文化活动形式,可通过网络平台、微博、微信群、广播、主题讲座、宣传栏、读书角、角色扮演、心理剧等形式,促进师生交流和共同探索,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10.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家庭教育,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家校沟通对于平稳复学非常重要。学校要指导班主任和各科教师做好家校沟通,细化沟通内容、沟通频率、沟通形式,完善沟通流程。要及时向家长通报教育教学安排,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争取家长理解和支持。要定期开展线上家长学校活动,就困扰家长的典型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例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自学能力,如何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等,提高家长科学育儿和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缓解疫情期间家庭矛盾,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对特殊群体,如医护人员子女、流动和留守儿童等给予重点关注,对家长提出的家庭教育问题多倾听、多理解,主动答疑解惑,帮助家长寻找解决之道。



此前,有不少读者给中教君留言:
“焦虑地持续刷微博,从不恐慌刷到恐慌,
看久了会呼吸不畅、胸闷、胃疼、想流泪……”
“马上要重返校园了,很期待,又有一点紧张……”
“复学将至,老师们的压力也蛮大的……”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
各地中小学积极推进开学复课工作。
广大师生如何顺利适应新学期?

这有一份“心理处方”请查收!


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的屏障

疫情动态难免让人产生恐慌,然而情绪状态与免疫力密切相关,稳定的情绪是抵抗病毒的强有力屏障。做好个人心理调适也尤其重要。

面对疫情,人们有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负性情绪:

1.漠视,不相信事实

在最初得知疫情信息时,会对事件的严重程度予以漠视或否认,或者认为没那么严重,毫不在乎,就算有病毒也不会传染到自己身上,与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不做任何个人防护。

2.恐惧,过度紧张害怕

随着疫情的不断发展,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恐惧,这类反应一般会伴有轻微的失眠与判断偏差。轻度的紧张和焦虑可使人能够迅速进行有效的防护和理性的应对,然而过度的紧张往往会造成高度恐慌,比如害怕自己或家人感染病毒已经到了恐慌的地步,严重地影响到个人的心理健康与抵抗力,甚至对周围其他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3.愤怒,影响人际关系

个体会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于关注疫情的发展动态,频繁刷新关于疫情的新闻,转发、分享各种小道消息,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于事件可能的责任者,产生愤怒情绪。有时甚至会抱怨指责有关部门不作为,甚至迁怒于未进行隔离的疑似病人等,导致舆情问题或人际冲突。

4.由不良情绪导致的行为异常

有人过度刷屏、听信谣言,有人疯狂囤积口罩、药品等,这都是面对疫情所出现的异常行为,这些异常的行为往往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的恐慌情绪。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负性情绪,有效调适心理健康水平呢?

1.了解认识疫情性质和流行情况

从官方渠道平台获取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不轻信传言,不过度解读,积极关注防控信息,学习掌握防控知识,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2.接纳恐惧、焦虑等应激情绪

面对应激情绪,我们越是压抑和否认,就越是容易被它们支配,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到:面对疫情出现的恐惧、焦虑等情绪,是人在不正常情境下出现的正常心理反应。要看见自己的情绪,并做到理解和接纳。

3.进行自我暗示、树立坚定信念

自我暗示能直接影响言论和行为。相信你现在接受的就是最科学合理、对自己最大保护的解决办法。这个信念非常重要,有了这个信念内心会变得更加镇定,有利于作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

4.多交流、获得心理支持

如果经常感到自己孤立无援,可以多与老师同学、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增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

5.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面对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指责抱怨等不良应对方式,不要总躺着看手机新闻、疫情更新,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平衡,保证睡眠充足。把注意力转移到有氧运动、倾听音乐等活动上,这样我们的焦虑、恐惧的体验就会变弱,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产生愉悦的体验。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放松自我的小妙招——

呼吸放松法:先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然后把一只手放在腹部胸肋下面,也就是膈肌的位置。可以选择坐着、站着或躺着,闭上双眼,保持慢吸气3-5秒直到肺部已充满空气。在吸气的同时,膈肌伸展到腹部。然后缓慢呼气3-5秒,在呼气的同时,膈肌靠近腹部。注意:在练习中通过鼻子进行吸气与呼气,要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的感觉上。

6.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当恐惧、紧张、焦虑情绪难以承受并感到痛苦时,可以到心理专科医院或心理咨询机构找心理从业人员获取专业的援助。


这里有份“心理处方”请查收

疫情固然可怕,但疫情阴影下的心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大多数人的情绪反应经过自我安抚和疫情控制等会化解,但仍有少部分人的症状持续存在,甚至不断加重影响日常生活,他们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不论是宅在家里,还是重返校园,都可以通过专家提供的解压方法,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抗击疫情。

武汉同济医院专家提出多种疫情期间解压方法:休息、运动、阅读、有节制地获取信息……一起看看↓↓


无论遭遇了什么,保持一种“不幸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的希望感是最为重要的。希望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可以在危机中成长,继而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愈发热爱生活。

不论是抵抗病毒、抵抗谣言还是抵抗恐慌,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一道防线,穿过风雨,迎来胜利的阳光。




一份清单、三个锦囊、八句口诀:
“神兽”即将归笼,复课健康指南拿走不谢!
文|文汇报记者唐闻佳

上海市初三、高三下周开学,非毕业年级也分批返校在即,校园重启,“神兽”归笼,但尚处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复课后的健康防护?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为广大学生和家长精心准备复课健康指南:一份清单、三个锦囊、八句口诀,备好防疫物资,掌握防护技能,固化健康行为!

“神兽”未动,“装备”先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特别开出一份“复课防疫必备物品清单”,建议家长及早为孩子准备:


1、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选择合适的尺寸,确保口罩紧贴面部皮肤。


2、75%的酒精棉片或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液等,让孩子在不方便洗手时也能保持手卫生。


3、书包里放几个清洁、透气的纸袋,以便临时存放摘下的口罩,随身携带纸巾,做好个人卫生。


同时,家长应了解学校相关要求和流程,积极配合落实学校防控措施;如需接送孩子,做到“快接快送”,避免聚集。


“装备”齐全,还需技能“开挂”。学生如何强化个人防护能力?市健康促进中心给出三个锦囊:


1、科学戴口罩,双手勤清洁,同学留距离。随身携带口罩是“头等大事”,进入教室等人多场所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1米)时必须戴口罩,只有在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场所才可不戴口罩,正确摘戴口罩,才能发挥口罩的防护效果。


2、外出回来、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喷嚏咳嗽后,要勤洗手、更要会洗手,不能敷衍了事,按照“七步洗手法”仔细清洁。同学重逢自然兴奋,但见面应避免拥抱、握手,仍需保持适当距离,减少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风险,更不要组织和参加同学聚会等聚集性活动。


3、尽量步行或骑行上学,如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少触碰公共物品、与人保持距离。在学校里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出现发烧或身体不适时,及时告知老师,及早就医。


除了疫情防控的“硬核”技能之外,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还送上八句口诀,希望学生与家长共同将防疫经验固化为健康行为:


脏手不摸眼口鼻,

餐具毛巾不共用,

喷嚏咳嗽掩口鼻,

用过纸巾不乱丢;

学习生活有规律,

保证睡眠不熬夜,

荤素搭配多种类,

少喝饮料勤喝水。


笔砚相亲,晨昏相伴,春日校园格外灿烂。因此,切莫焦虑,也别大意,做好科学防护,养成良好习惯,拥抱青青校树,享受健康生活!



内容来源 | 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文汇教育等

延伸阅读:

深圳首次披露27名师生感染新冠病毒!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赞成现在复课! 这点要特别注意

快收藏!教育部重磅发布中小学生阅读书单

俞敏洪对话朱永新:把幸福还给学生,教育需要情感与态度

施一公开学第一课:在人类历史、宇宙长河中,我们能留下什么

班主任建议:复课后,请家长帮孩子养成这10个好习惯,比成绩更重要!

“中小学校园复课心理支持手册”完整版

不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

最新最全!免费下载!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电子版链接

官宣!全学段免费领取 !小学、初中和高中春季统编教材、人教版教材电子版发布

部编版1-9年级语文电子课本(完整版)

李瑞:家庭教育方法小探

李玫瑾教授“育儿经”合集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