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陕西半导体:1.8亿要“拍卖”了
撰文 | 黄高航
编辑 | 简佳
总被雨打风吹去。
3月3日,西部产权交易所挂出公告,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转让陕西华山半导体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华山半导体)82.50%股权,底价1.82亿。
财务信息披露,华山半导体净资产-2.5亿元,核心资产为雁塔区电子三路一宗面积为29667.8㎡(约44.5亩)的工业用地。金融棒棒糖简单查询发现,西安雁塔区30亩工业用地有挂牌出售价1.3亿,单价约430万/亩,糖豆们若有兴趣可以算算这笔账。
华山半导体成立于1968年,几乎是陕西最早的“硅半导体”公司。
01
1968年“老字号”
我们从认识“标的”企业开始。
其实华山半导体来头非常大,即当时的741厂,始建于1968年,1971年投产,位于华县的杏林镇,背靠五龙山,占地面积15.5万㎡,是国家“六五”规划的三大半导体硅材料专业科研生产基地之一,属于冶金工业部的直属企业。
公司在当时基本处于“辉煌期”,与峨眉半导体材料厂(739)和洛阳单晶硅厂(740)齐名,被誉为国内半导体材料三大主力厂家,主要产品为单晶硅和多晶硅,技术实力不容小觑,旗下“华岳”牌商标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所研制的单晶硅片曾用于“东方红”2号卫星、毛主席纪念堂低温控制系统的元器件产品中。
▲图:华山半导体杏林镇旧址
华山半导体作为“三线建设”时期的产物,出于保密需求,留下的公开资料并不多,不过,无论是选择建址山区还是产品应用领域,其诞生和发展在特殊时期应该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隆基总裁李振国就职的第1家单位就是这里,1990年他从兰州大学物理系半导体材料专业毕业,就被分配到国营741厂拉制单晶硅棒。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提出“三线调整搬迁”政策,在这个背景下,华山半导体陆续迁出,最终在2003年底将主线产品全部迁入西安,即这次拍卖的厂区所在位置。
其实在搬离华县前,华山半导体逐渐告别昔日的“高光时刻”,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究其原因,与整个行业面临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图:有网友刊文追忆华山半导体
1:体制更换:国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市场调节和以销定产的方式,也许让公司此前的优势彻底消失。
2:竞争加剧:价低质优的国外电子产品及其元件进入国门,上游产品半导体硅材料行业整体受到极大冲击。
3:行业特性:半导体硅材料产业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产品升级换代飞快,这就要求公司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设备,加快人才引入,这种快节奏的压力会很大。
华山半导体也曾做过多次尝试。
例如扩产转型,2009年华山半导体在被确定为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的龙头企业之后,2010年公司二期技改单晶硅、硅片项目开始投产,把单晶硅产能提高至500吨/年,还与有色集团旗下另一家硅材料企业实现对接,形成多晶硅到光伏电池组件完整产业链。
例如参与新公司组建,2011年有色集团结合华山半导体30多年硅材料生产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组建成立位于西咸新区的陕西有色光电科技。
但具体不知何故,今日走上了股权拍卖之路。
02
与隆基同行
要谈硅材料行业,自然绕不开隆基,尤其是在陕西。
与华山半导体主做单晶硅相同的是,隆基也仰仗单晶硅,不过现有的技术和市场已在行业内独占鳌头,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帝国版图。
那么,同样诞生于陕西,而且都是涉足硅材料行业的企业,华山半导体甚至比隆基要早“出生”32年,如今两家的发展结果南辕北辙,一家是全球“光伏龙头”,另一家却被挂牌拍卖,究竟是为何呢?
前面提到半导体硅材料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于钱和人的依赖度非常强,否则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分分钟被甩开差距甚至被淘汰。
我们来看看隆基是怎么做到的。
1:资金获取:借道资本市场融得巨量资金,隆基股份自2012年登陆主板以来,已通过直接融资首发、配股和定增,以及间接融资短长期借款等方式,累计募资达260亿元。比如在2012年首发募资15.75亿之后,2015年至2020年5年里,每年都会有融资动作,以保证公司的资金需求供应。这就包括了2015年定增19.6亿,2016年发行公司债和定增合计39.8亿,2017年和2020年发行可转债分别募资27.61亿和49.55亿,2018年底发行短期融资券5亿,2019年配股募资38.28亿。
▲图:隆基历年融资结构
2:技术投入:技术驱动是隆基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因此公司对于这一块非常重视,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水涨船高,2013年研发费用1.56亿,2015年约为3亿,到了2019年研发费用高达16.77亿,是2015年的5倍之多,且增长势头在持续上攻,整体研发费用占比应收维持在5%~7%之间。高研发投入之下,隆基获得了金刚线高效切割、薄片化制造、低衰减、高效能单晶硅棒制造和大装料、高拉速、多次拉晶等核心技术,逐渐在业内立足且站的越来越稳,最终成了“领头羊”。
推动技术除了钱更需要人才,隆基也推出了自己的人才发展项目:“隆聚英才”,通过公平的竞争机制实现人尽其才。
▲图:隆基历年研发投入
3:产业链布局:其实华山半导体也意识到了产业链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产业链合作公司似乎多限于有色集团内部企业(如天宏公司),难免会受到体制上的不利影响。
纵观隆基,围绕光伏产业链倾力打造,携手的都是行业头部公司,从与福莱特、南玻等玻璃龙头合作签约亿元大单,到与特变电工(600089)签署原生多晶硅料合同,再到上周刚刚宣布收购森特股份(603098)股权布局BIPV项目,可见文章《隆基大战特斯拉:宣布16亿“买屋顶”》,不难看出,隆基对产业链合作企业有“标准”要求,遵循市场化“强强联合”的打法。
但无论是获取资金、技术投入还是布局产业链,后期的华山半导体要做这些似乎“心有余而力不足”。
03
从陕西军工分化说起
这里为什么会提到陕西军工分化呢?
一是因为华山半导体在特殊时期的出身和肩负的职能,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和军工企业颇有些类似,二是作为区域财经观察者,我们留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陕西军工日渐分化的背景下,许多本土军工企业,正在通过新的方式和手段,慢慢获得了新赛道。
1:庆华公司:即曾经的“庆华厂”,国家“一五”时期建成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位于洪庆的“庆华厂”于1958后投入,与华山半导体“出生”在同一时期,是国家重点保军企业,主要开展火工品、军用热电池的研发与生产。2010年更牌为“北方特种能源集团西安庆华公司”。
这家公司最新的结果是什么呢?可见金融棒棒糖文章《东郊“庆华”大股东:13亿收购安徽江南化工》。
它的大股东北方特种能源集团用13亿元拿下民爆行业龙头安徽江南化工(002226)控股权之后,然后将其旗下的庆华汽车安全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面,进行产能互换。
实际上还有一家企业西光厂,也是中兵集团的下属企业之一,2008年通过注资进入上市公司新华光(600184),后更名为光电股份。
同时,我们曾发文《欢迎“顶级军工”:陕西出资15亿落地“小国华”》。记录了30亿元体量的陕西国华融合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落地,出资主体包括省政府引导基金、西咸战略新兴产业基金等,更重要的是,这里面还有航天投资公司和国华军民融合基金,要知道他们背后站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这个“巨无霸”。
这支基金目标是深化陕西军工科研院所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促进协同,推动转化,推动混改。彼时,金融棒棒糖预期,背靠航天科技集团,借助央企资源,能够真正解决陕西在军民融合领域内的痛点。
金融棒棒糖认为,对于许多有军工背景的企业来说,也许就在国华等整合基金的“目标射程范围”之内,下一步想要扭转局面,虽然具有很强的挑战性,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借鉴“大国华+小国华”基金这样的模式,或许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且背后推手拥有巨大的资金力量和能量,无论是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还是推动转化混改,都应值得一试。
结语:
这家1968年成立的“老字号”如今走上了“拍卖”的无奈境地,令人唏嘘!毕竟它曾亲手打造出陕西半导体行业早期的“荣光时刻”,贡献不可磨灭。换到更大的场景中,我们总是希望通过更多“新手段”及“新工具”,可以让他们再焕生机。
前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