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到别人家的估值数字,你也患上FOMO(错失恐惧症)了吗?

华映资本 华映资本 2019-04-12

大家总说,估值是一门“艺术”。但如今大家也已形成共识——一味追求高估值并不百分百正确。近期企业的扎堆上市与破发,以及行业热议的估值泡沫,也让大家更加理性思考与面对眼前一切。


“创业公司拿的钱越多越好吗?”作为To B领域的连续创业者、AWS的高级技术产品经理,Paul Zhao指出,创业者应该站在更加多元的视角去看估值这件事,从而带领企业获得更加长久的发展。



“创业公司值多少钱”

投资人都是怎么思考的

 

“羊群心态”很常见,但“合群”≠安全

 

经济学里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一个“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会去哪里“淘金”。

 

羊群心态的背后是FOMO(fear of missing out)。在VC行业,“羊群心态”甚为常见,“合群”某种程度上象征着“安全”。很多情况是,即便创业者可能在一开始被拒绝,但当VC听到其他人决定投资后,而恰好这一赛道正在风口,很有可能又会重新投资。这样来来回回,就避免不了出现估值“泡沫”。也正因为如此,独立判断在投资行业中更显得可贵。

 

  

为什么投资人们喜欢风口上的项目?


投资人可能对那些看上去影响估值的因素过度敏感。就好比在一场群体约会中,被很多异性追求的人看起来更有吸引力。追逐风口上的项目,是因为投资人们需要考虑的并不仅仅是企业的利益,也有各自的业绩压力。


被投公司的估值越高,早期投资者就越可能将这些股权卖给后来的投资者,从而确保收益,在投资领域,没有什么能比成为投出独角兽更完美的了。


然而,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过度关注下,公司估值像滚雪球一样,随着投资人和媒体的“追逐”水涨船高,同时又反过来又促进了更多的新闻报道,大量的曝光吸引了更多的潜在客户和商业伙伴。很快,小小的创业公司涌入了大量投资和关注,成为了“明星项目”。然而,在吸睛又吸金之后,公司该怎样保持理智?面对过高期待,以下是创业者需要了解的事。

 


对初创公司来说

高估值会带来什么?


对创业者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团队“值钱”,这无可厚非。但最重要的是,自身的发展节奏能否匹配市场给予的估值。尤其当创业者不加选择地“吸收”了资本的热钱,过高的估值容易使公司走上一条完全不切实际的道路——


投资人更希望有所回报、媒体的期待过高,目标突然变得难以实现,没有大的进步就叫退步,创业者该想想,自己真的能抵挡得住吗?


实际上,初创公司的产业生命周期常常难以预测,发展状况有起有伏。创业过程本应就是面对现有挑战,克服障碍,再面对新的挑战,如此循环。大多时候,过高估值所带来的,是一种这家公司一定会成为独角兽的假象。


但和这种充满确定感的假象不同,公司的发展并不是一往无前的。巨额估值往往会促使公司设置不可能达到的目标,那些通常被视为可预期和接受小波折,到“明星公司”这里也容易被继续放大,被视为危机。毕竟,已经接受了诸多期待,就得学会去“承受”。



最实在的问题

创业公司拿到的钱越多越好吗?


虽然可能并不符合大多数创业者的意愿,但不得不说,答案是否定的。不仅是因为浪费投资人的资金不负责任,盲目投入太多资金还可能导致公司迅速崩溃。最明智的做法是只拿公司发展需要的钱,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样才能保证公司处于合理的估值范围之内,为健康发展留得充足的空间。

 

到底拿多少钱合适呢?它应当足够使公司度过可能出现的难关,但又不会因此被打乱原有的步伐,保证公司是按照团队的正确意愿行进,而非在投资人或市场的过度期待下“错位”发展。


要记住的是,金钱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太多的资金破坏公司纪律、节俭和创造力的案例:


// 停用创新而巧妙的营销增长策略,转而在广告牌和网络上盲目发布并没有针对性的广告;


// 开始提供高薪,吸引“顶尖人才”,但实际上会招到一群雇佣兵,而不是那些对事业充满热情的队友;


// 开始花大力气来吸引潜在客户,而不是提高销售技能……


这并不是在妖魔化现金,但真的只有以正确方式运用合适数量的资金,才能让企业更上一层楼。  

 

想要可持续发展

你得学会这些


就算不情愿,也要保证合理估值 


在投资过热的大背景下,建议创业公司调低期望,谨慎估值,就如同古语所说,少承诺,多兑现。 应该为可能出现的失败留一些余地,毕竟创业公司随时都可能出现危机。


这里没有一板一眼的经验法则,没有明确的数学公式告知应该如何估值。行业水平等基准可以作为指导,但创始人才应该是最了解公司价值的人,而不是被明星公司的光环、自我的贪念和快钱的诱惑所误导。


通过考虑自有现金流,也许是得出真实估值的最佳途径。正如巴菲特所说,“收入是虚荣,利润是理智,现金为王!”



有些人也许会辩解,估值需要将收入作为基准,因为初创公司一开始很难控制成本。如果使用利润或自有现金流作为基准,可能让公司被低估。 这一观点不无道理,如果公司情况正是如此,就需要通过建模来估计业务的未来情况,并给出可持续的成本结构。

 

但重点是,它们最后都应该回到自有现金流模型。从长远来看,投资人会越来越少地为那些无利可图的企业提供资金。


别偷懒,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


即使是小型创业公司,也应该有良好的财务管理。 即使不是上市公司,也可以借鉴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从早期就应该形成好的会计习惯:


1. 确定财务纪律,以便快速明确公司是否需要外部财务支持。它还可以凸显财务生命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并有助于明确其他各类标准,如资金消耗率(公司在赚取营运现金流前消耗创业资金支付日常开支的比率),融资间隔(公司在不融资的情况下还能正常运营的时间长短)等。


2. 公司从最初就应该努力像上市公司一样运作。因为这是每个创业者的终极目标。对公司和自己都保持高要求,是创业者的责任。


学会选择并说服投资人

 

一旦明确自己的项目有潜力、值得投资,并且承认高估值并不总是好事,创始人就应该试着说服投资人下注。初创企业当然需要资金,但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如果因此盲目追求高估值和高融资额,这会成为公司的阿喀琉斯之踵。

 

不要小看谨慎选择投资机构的重要性。这一点很难做到,毕竟大多数情况下,在寻求融资时,创始人们并不是那个拥有主导话语权、负责做决策的人。用你所设想的估值(而非对方所想的)来试探VC机构是否合适,可以有效地让公司避免被非理性因素干扰。

 


优秀的投资人不只提供现金,还能够提供资源,比如提供销售线索,介绍商业合作伙伴,甚至给出战略建议。他们背后应当有一个强大的投资组合,可以让这些被投公司之间“交叉授粉”,促进彼此间的上下游合作,为创业者提供支持。


签下TS并不总是天赐之宝,如果是,那么也请确保你选择了一个正确的上帝。


原文地址:https://medium.com/@ppz12985/why-startups-should-take-lower-valuations-885daeeb6dc2


▲ 创业者中年不危机

▲ 新中产精神消费升级报告:愿意撒钱和时间,变成更好的人

▲ 没有创业者不焦虑,那些熬过来的人都用了这两个技巧

▲ 讲真,创业公司怎么才能做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 “公司最厉害的人都跑了”...创业公司怎样对抗「死海效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