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梦阴超:后疫情时代,如何抓住网络电影新机遇 | 华映portfolio
疫情期间,线上娱乐产业受益于线下需求的替代效应,占据用户时长大幅增加,观众从院线等转向长视频APP、客厅大屏等场景,需求被进一步放大。
视频平台的流量激增,为用户提供大量优质娱乐内容成为当务之急,网络电影迎来机遇。数字内容创新平台淘梦,在春节期间票房分成较去年上涨30%,2-3月份已上线影片达十余部,在近期腾讯视频、爱奇艺网络院线分账票房排行中,也均有作品登顶。
华映资本曾于2018年联合领投淘梦B轮融资。近日,淘梦创始人&CEO阴超在三声在线沙龙中,分享了他对后疫情时期网络电影发展前景的洞察。
来源 | 三声(ID:tosansheng)
整理 | 任彤瑶
作为中国最优秀的网络电影公司之一,淘梦在各大视频平台的分账榜单上长期霸榜,打造了《齐天大圣·万妖之城》、《水怪》和《黄飞鸿之南北英雄》等多个爆款。
2018年,《大蛇》成为首部票房破5000万的网络电影,为网络电影开辟了新类型。而在今年,淘梦再次迎来爆发,《大蛇2》62天分账破3000万,《狙击手》、《摸金祖师》、《东海人鱼传》等也创造了亮眼的分账成绩。
在这一大背景下,阴超就网络电影未来发展的新机遇、网络电影在电影市场可以扮演的角色做了详细的探讨,并就如何抓紧新机遇,分享了淘梦在网络电影市场中的生存之道。
以下为阴超分享实录(经整理):
疫情之下
网络电影发展的新启示
网络电影市场是逐渐培育起来的,这个生长的过程不容易,还需要更多更有天赋与才华的创业者加入,共同建设行业。如何把这个市场做大,是最关键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是我今天分享的主要目的。
这次疫情给整个大文娱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往年一二月份春节档上映后,三四月份会在视频网站上进行新一轮的播放,流量进而转向视频网站,这是比较常规的操作。但今年,春节档电影集体撤档后出现了阶段性的空档期,导致三四月份视频网站无片可播。
但与此同时,疫情期间线上流量激增。平台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加大;大量流量进入后,是否能够为用户持续提供优质内容也是一大问题;游戏,短视频等一系列的线上娱乐方式,也带来更多竞争。
大背景下,危机与挑战并存。不好的是无法开机拍摄,可能要到5月份左右才能正式复工。但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新趋势,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用户习惯的改变。就像非典催熟了京东、支付宝等优质企业,我们也希望网络电影在当下可以逐渐改变用户习惯,获取更多用户。
疫情改变个人生活习惯,人们避免出现在非必要的场合。是不是还要去电影院?是不是可能有更多人回到客厅,购买娱乐设备?这些影响在长期是否可持续?一切有待市场检验。
从我的角度看,线上娱乐肯定不可能取代线下娱乐,但线上娱乐的市场规模更大并且持续增长。这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淘梦在做的所有努力都是面向未来。
这段时间我们也看到网络电影的优势愈发凸显。它的盈利能力可能更强,并且没有档期之分。中国院线电影有五大档期,但网络电影并没有分时段集中爆发:院线电影在每周五及周末,基本都几部影片一争高下,但网络电影会在三四个平台分别播放,排期是很稳健的。所以网络电影的竞争并不像线下市场激烈,容量也更大。按照现在优爱腾三家平台的情况来看,我觉得每年30亿票房规模往上走是没问题的。
30亿是什么概念?2018年中国的电影票房是609亿,国产电影的票房是378亿,占全年总额62.5%。但院线电影还有比较多的其他费用,包括扣掉50%以上的院线分成、再扣掉宣发是33%,片方可以拿到手的大约是125亿票房。网络电影的30亿票房,相当于国产院线票房每年产量的1/4,这不是小数字。
除此以外,从爱奇艺前段时间发布的财报来看,其2019年的会员收入在144亿左右,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而爱奇艺的内容成本大概在222亿,一般单个平台在网络电影上的投入在7亿到10亿之间,相较于200多亿的内容成本,我觉得是凤毛麟角,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基于此,我想分享对票房天花板的看法。2014年到2019年的网络大电影票房首位数据,2014年才63万,到了去年是3200万,4年到5年时间中,增长大概在8到10倍之间。
票房天花板为什么会增长这么快?爱奇艺在做网络电影时,采取了会员点击分成的模式。最初微电影时代以CPM的模式分成,更多只是非会员的点播广告,超过千万次的播放才有5万块钱,是非常低的数字。
爱奇艺加入会员分成的体系后,大量影片开始分账,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18年优酷进入,2020年腾讯也正式加入到分账模式中。优爱腾三足鼎立,给整个影视文娱行业带来了大量资金,支持好内容的拍摄,我觉得这是卓越的贡献。
近期《奇门遁甲》在腾讯跟爱奇艺两家联播,给市场释放了非常好的信号:平台高层愿意把好的内容进行联播,吸引更多人进来把市场做大,表明大家更愿意拥抱市场,也更愿意把资金向更优质的内容倾斜,这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头条快手是否会加入?头条已经在做了。快手未来是不是会做?我觉得这是一个必然的事情。在未来,一部影片有没有可能优酷、腾讯和爱奇艺三家联播?我觉得完全有可能。
这就无形中打破了对票房天花板的传统看法:一个平台的会员量和网络电影频道每日访问流量是有限的,一部影片在单平台有2000万到3000万的播放,但如果三家联播,想象空间会大得多,最终出现影响所有观众的现象级作品。我不确定联播会不会变成常态化,但一定是面向少量精品的网络电影展开的。
未来有可能产生网络院线单点付费的模式,这需要更长的发展时间。整个春节档有7部片子在这一区间段排播,但大多数观众大概率只会看一两部;但如果有一天,春节档影片可以在客厅里看到,哪怕一张票是40-50块钱,我相信很多人愿意用这种形式,把春节档的电影从头到尾都看一遍。今年的《囧妈》也是采用类似方式,头条以此来试验市场。
网络电影的存在价值
补充院线内容 & 培养年轻创作者
我们有时候认为网络电影目前还处在整个影视行业鄙视链的底端,“存在即合理”,我们也在思考:网络电影存在的逻辑是什么?价值在哪里?这会给创业带来非常重要的参考。我们找到两个很重要的点:
第一点存在价值,是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内容的互补。无论从客单价还是用户社交需求,院线电影的市场更大但内容相对同质化。原因比如买票权在女性,所以女性喜欢的题材在院线电影中占比会更高,更好的内容都投入到比如爱情片、喜剧片的类型上,像男性更喜欢的,比如动作、武侠、科幻类型的片子就相对会少一些。
当然在科幻类型的片子中,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好莱坞大片。如果没有很好的工业化的或特效基础,与美国竞争的风险也会很高。这就是为什么整个院线电影相对会同质化更严重。
但反过来说,难道这些在院线不被看好的片子,就没有市场需求吗?比如一些武侠、军事或者动作类型的片子,在院线非常少。难道就没有市场吗?我觉得不然。看整个网络电影的票房分账排行榜,当中也有大量比如盗墓、武侠、动作和玄幻题材的电影。
大家可以试想,周末我们肯定跟朋友去社交、去愉快的玩耍,肯定希望去线下吃个饭,看个电影,这是很好的社交。但在周一到周五,我们辛苦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可能更希望看一个并不苦大仇深,并不伤感的电影,可能更独期望看到一个有视觉奇观的,更有新鲜感的片子,网络电影就在这部分承担了内容互补的责任。
在整个金字塔中,要有中坚力量去做内容的填补。我们也一直在想,中国有最好的导演产出一些最好的院线电影,院线电影占整个中国电影超过六成的份额,对比其他国家,大多数会被美国电影碾压。中国电影每年都会创造出很大头部的经典,这是非常伟大的事情,
但中间这些1000多万2000万制作费的电影,生存空间在哪里?院线显然是不足以支撑的。像文艺片、恐怖片都是很小的市场,但网络给了这些低成本的电影一个机会。把它们放到网络上进行观看,也弥补了整个电影内容的缺失。
第二点存在价值我觉得很重要,年轻创作者的培养通道问题。过去从第一代导演到第六、七代导演,都是通过一种传帮带的方式在走。但贾樟柯前段时间在德国也提到,更希望不要再有“下一代导演”的描述,而是各有个性化的表达。
传统的培养模式,从助理的身份一层层往上爬,最终变成联合导演或者导演,这是一条非常漫长痛苦的路。网络电影给了一些年轻的创作团队、导演、制片人等创作者一个新的机会和通道,去拍摄处女作。我们公司目前也签了10多位导演,有来自电影学院的博士、硕士,有的从好莱坞学电影归来,我们在探索如何跟他们互动、产出好作品,让他们实现第一个长篇的创作。
有一些电影导演极其有才华,他的想法和创造力就是比别人更好;但还有很多导演可能并没有这种天赋,让他们嵌入到整个网络电影工业体系中先多去尝试,会是很好的选择。就像漫威的电影中,除了复仇者联盟的罗素兄弟,其他的片子,钢铁侠、蜘蛛侠的导演们是谁?我们可能并不记得,它已经成为工业化体系的一部分。网络电影也是一样,能够通过不断的拍摄实战,去培养出一批年轻的创作者,这是网络电影对整个电影行业很重要的贡献。
网络电影的生存之道
尊重市场规律,套路化与差异化创作
把握时代脉搏很重要,在起伏的市场和时代里做出正确的选择是非常睿智的事情。我想多讲一些对内容的反思:
很多院线团队来做网络电影,带着很多固有思维,包括商业模式、内容的理解等。开始时我们希望对标院线,但不管从制作水平、还是讲故事的能力等来看,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过去我们也踩过很多坑,不是所有类型的网络电影都可以挣钱。如果一上来就觉得网络电影不够高大上,要改变这个市场,显然并没有完全尊重市场的规律。尊重市场的规律,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如何把握市场脉搏,如何去做微创新,这又是另外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
第一比如网感,这个词在2015年提出后迅速被污名化。我觉得这个词本身没有问题,它是一个中性词,问题在于大家并不能准确理解什么叫网感。这个词本身代表了互联网用户对内容的口味,只是有时候我们对内容的理解、产出内容的品质上出现了问题。
第二个是片名海报。刚开始大家说只做好片名和海报、做好影片的前6分钟就够了,这显然不对。但并不代表重视片名海报和前6分钟不对。在信息流爆炸爆炸的网络中,做电影和院线的思路是不同的。你需要有一个精彩的片名、海报和开场画面吸引观众,给他们一个往下看的理由,让导演在之后能更好去开展故事。
平台的观众爱看什么很重要,网络电影的片名与海报,跟院线电影完全是两个方向,需要更直观、更有商业化、更有卖点的内容。要在前6分钟要抓住观众,这跟抖音很像,几秒之内抓不住观众就划走了,机会就没有了,连点赞都不可能。
第三点是套路化和差异化。这么多年,大家也不断说网络电影蹭IP,但IP有IP的价值,它瞄准的这类人群,看到这部影片就会有欲望去看下去或付费点播。市场最终还是成王败寇,你拿到了好的票房、好的成绩,某种意义上就是成功。所以很难去评判这个事情的好与坏,至少在商业利益上有所回报,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也是有良性帮助。但另一方面,我依然希望看到更多真正优质的IP内容。
做网络电影首先是个商业。我们做盗墓、玄幻、西游题材等,都能获得比较好的成绩,成功经验是特别值得吸取的;大量的失败案例都是自己觉得这个类型好,但市场反响并不佳。
但差异化仍然是竞争力的保障。已经有大量成功的套路化内容的情况下,差异化是值得尝试的。但一个进入新的领域,我建议更多按照原有的套路去尝试,因为首先活下来才是更重要的。
差异化无形中可以推动破圈,让行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跟经济效益两手抓:通过一些套路化的内容是获得经济收益,同时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到差异化的项目当中,我们一般的比例是二八或三七。现在网络电影的制作技术已经有一定水准了,但讲故事能力还是有限。在套路里增加一些有高度的思想内涵表达,也是差异化的一个方向。
还有一点是对数据的使用。数据是参考,要找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所有的创作都是感性的,大家想做一个有共鸣、有共情的好电影,但同时也要理性分析市场,不是所有创作者都有极高的天赋。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
我们这些年的拍摄都参考了数据模型。比如《狙击手》上线后,我们会通过弹幕的起伏去复盘剧本,是否在一些地方亮点不足让观众有拖拽进度条的行为,场面、特效、演员等各个方面都会分析。通过评价和口碑了解用户的需求,复盘下一步怎么改进,指导我们如何使用受欢迎的元素拍摄更多同类影片。
我们也看到很有意思的现象,《狙击手》在重庆、北京和成都这三个城市播放最多,总体来说四线城市最多,人群比较下沉。为什么重庆跟成都、北京最多的?从抖音用户来看,按省划分,广东、河南、山东三省占了前三;按城市划分,重庆、成是前两位。我们据此从抖音大量引流到视频网站。同时与手游《和平精英》上线跨界营销,直播有 800万人次观看,也是非常好的数据导流。
但总的来说,好内容仍是第一位的。期待有更多玩家进来,一起把这个市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