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ICH M7谈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策略概述

半夏 CPhI制药在线 2021-11-19


基因毒性杂质又称遗传毒性杂质,是指在较低水平时也有可能直接引起DNA损伤,导致DNA突变,可能致使癌症的DNA反应性物质。致突变性的判定依据主要是细菌突变试验(Ames)结果,致癌性则以动物致癌试验结果和人类致癌性相关证据来判定。此外其他无致突变性的遗传毒性物质通常有阈值机制,这类杂质以一定水平存在时通常不会对人类造成致癌风险。

       

EMA,FDA和ICH相继出台了许多与基因毒性相关的指导原则。其中ICH M7明确根据风险/获益,阶段性TTC方法对遗传毒性杂质进行控制,解决了FDA和EMA指南间分歧,更好的指导制药企业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ICH M7提供了一个可用于遗传毒性杂质鉴别、分类、定量分析和控制的可行性框架,限制了潜在的致癌风险,提供了安全性评估和质量风险控制的概念。下表1为ICH M7中基于5分类系统的遗传毒性杂质控制策略:

       

根据以上遗传毒性杂质控制策略,第一步应对杂质进行分类。分类流程为:

       

①通过数据库和文献检索致癌性和细菌致突变性数据,据表1将其归为1类,2类或5类。

       

②当没有足够的致突变性/致癌性研究结果,应进行构效关系(SAR)评估,着重关注细菌突变的预测,这可能将杂质归为3类,4类或5类。

       

首先,致癌性和致突变性数据的检索可在以下数据库中查找:

       

①TOXNET: https://toxnet.nlm.nih.gov/,其中包括TOXLINE(毒理学文献目录库),HSDB(危险物质数据库),CCRIS(化学致癌作用研究信息系统),GENE-TOX(遗传毒理学数据库),IRIS(风险评估数据系统),CPDB(致癌性数据库)等等

       

②ECHA(欧洲化学品管理局): https://www.drugfuture.com/toxic/

       

③IPCS(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http://www.inchem.org/

       

④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https://www.drugfuture.com/toxic/等

       

其次用构效关系进行评估。国内推荐采用基于专家知识规则的Derek和基于统计学的Sarah两类(Q)SAR评价系统,对杂质进行评价和分类。Derek和Sarah都是由英国Lhasa公司研制的,在EMA、美国FDA相关指导原则中均被推荐的软件。Derek是经典的SAR毒理学预测软件,可以对包括遗传毒性、致癌性等在内的59个毒理学预测终点进行评价。Sarah是基于统计的(Q)SAR软件,主要是配合专家知识规则的软件,对药物杂质的致突变性进行预测。

       

对药物杂质进行正确分类后,就可对杂质进行合理控制,控制策略要点如下:

       

阳性致癌性数据杂质的可接受限度(PDE)可通过致癌力和现行外推法计算获得。如已知某化合物的致癌性数据TD50值 (给予剂量TD50的患癌风险为1/2),通过线性外推至10-5致癌风险的剂量则是TD50/50000。查询TD50的数据库为:The Carcinogenic Potency Database (CPDB) https://toxnet.nlm.nih.gov/cpdb/。另, ICH M7增补指南对于15个遗传毒性或致癌性明确的化合物进行了AIs或PDEs的计算和规定。

       

对于具有阈值证据的致突变杂质,PDE的计算应根据无可见作用剂量(NOEL)和不确定因子(UF)计算,公式为PDE=(NOEL/NOAEL/(F1×F2×F3×F4×F5)。NOEL(NOAEL)可由以上提及的数据库检索获取。

       

对于无阈值证据的杂质,ICH M7引入了TTC(a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的概念,为可接受其风险的摄入量1.5μg/天。相当于一个具有遗传毒性的杂质,每人每天摄入1.5μg时其风险被认为是可以忽略的(终生暴露情况下理论患癌风险小于十万分之一)。根据TTC计算遗传毒性杂质限度的公式如下(1ppm=1μg/g):杂质限度(ppm)=TTC(1.5μg/天)/每日剂量(g/天)。

       

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贯穿药品研制的全生命周期,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工程。华海的缬沙坦事件又一次将基因毒性推向风口浪尖,可见其将是未来药品审评的重要关卡。本文只是对基因毒性预测与控制的重点知识进行概述,更多的还需在实践中深入评析。

       

参考文献:

       

1.祝清芬,魏霞等,左羟丙哌嗪和羟苯磺酸钙中 2 个 1 类杂质的遗传毒性(Q)SAR 评价及质控限度评估。

       

2.王旸,遗传毒性杂质的控制。

       

作者简介

半夏,药学硕士,专注于新药动态和制药行业展望,期待为制药行业提供有利信息,助力医药事业发展。




上周热门文章精选

《减毒增效,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的研发进展》

《注射用水微生物限量发展史简介 清晰认识10 CFU/100 ml的来龙去脉》

《复杂天然产物的简化成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

《重大进展!恒瑞SHR-1210联合阿帕替尼肝癌一线疗法双喜临门

《曲折审评路:全球首款anti-sclerostin单抗Evenity终在美国获批

《药物少、负担重:中国多发性硬化症患者治疗现状分析

《小分子药物Top10看点:五成是肿瘤药物




来源:CPhI制药在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制药在线立场。本网站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客服热线:400 610 1188

投稿邮箱:Kelly.Xiao@ubmsinoexpo.com




点击下图,查看秘籍

精彩制药资讯尽在“制药通”APP

本周五见!少量剩余名额,报名从速



识别下方二维码预登记,即刻预登记观展



戳下面的阅读原文,参与预登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