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MIT到哈佛:涤荡企业经营新思维(下)|美东游学

继昨天分享了复旦EMBA美东游学团队在MIT收获的关于初创企业投资、社交网络与人力资本两个部分的话题讨论,今天将继续为大家奉上关于创新、营销、并购的最新前沿资讯和干货。
1如何跟学MIT创新
创新一直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难题,而这恰恰是MIT的优势所在。走进MIT比特与原中心及媒体实验室,除了扑面而来的机器人、3D打印、生物、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令人更加印象深刻的是物理、化学、生物等不同学科的实验室都集中在一起作业,而且实验室的大门都是敞开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不同学科的同学和教师能有更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因为许多重大的发现常常存在于学科交界边缘。此外, MIT还将科学家、工程师与艺术家安排在同一栋大楼办公。这些奇才整天泡在一起,想不迸发出脑洞大开的奇思异想都很困难。  张曙光是MIT致力于创新研究的资深教授。他指出目前中国企业更多关注短期成果,太过功利,不利于创新。新经济的关键要素是科学技术,而科技进步依赖的是创新。MIT许多教授穷尽一生潜心研究,其课题常常在当时并不被看好,但却会影响未来世界10~20年。同样从事创新研究的Amdreas Mershin博士谈到MIT在学术发现和全球创业两个领域双获丰收时,指出根源在于MIT重视好奇心驱动下的基础研究。MIT技术许可办公室一直秉承“影响力重于收入”的原则,为了将实验室成果导入市场,鼓励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特许费利润分成),让学生早期介入实验室产品的市场化,并设立创业指导服务处负责风险管理,同时追求科研资金来源和业务发展多元化。两位研究创新的学者都建议中国企业家建立一支由一群“不循规蹈矩者”组成的创新团队,同时倡导鼓励开放、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与制度。 MIT工程学院机械与海洋工程学教授俞久平在谈到“设计未来”主题时提出工程学格局会不断变化,1900~2000年是大者为王的世纪,而2000~2100年则可能是小者为王的世纪;影响未来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极有可能存在于交叉学科,如工程学与生物学的结合。俞教授还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大家分享了有关海洋运动的仿生学设计新优势项目,让同学们更充分地理解创新思想与科技的应用。

2营销新思维
来自MIT斯隆管理学院的年轻教授张娟娟人直口快:“我如果主要给大家将理论,估计你们很快就睡着了!”她通过两组图片在不同环境下的对比,让大家感知图片真实颜色与视觉颜色的差异,由此一语直指营销的要义:厂家眼中的产品往往不同于用户眼中的产品,成功的营销可以成为两者之间的桥梁。
之后张教授通过分析宝马电影(向非购买者营销)和索尼机器狗(把产品当作非产品营销)两个有趣的案例,强调当企业遇到困难时,新营销思维常常能够成为破局者。宝马公司推出的“宝马电影”系列短片在30岁上下的年轻一族中受到广泛欢迎,但这跟宝马的典型客户(40岁以上)存在明显差异。而后宝马又在“脸谱”网站推出“自拍电影”,让年轻人继续带领事件发酵。根据张教授的分析:宝马电影的主要观众是年轻人,他们大多尚未成为宝马的客户,但是电影的年轻形象有助于宝马赢得这些观众的“心理份额”。与此同时,公司选用互联网及互动方式进行推广,也把传统的中老年客户做了隔离,从而避免在品牌形象上孤立中老年客户。张教授总结道,客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公司未来效益,可能取决于尚未成为客户的人群。营销需要未雨绸缪,培养客户。另一个有趣的案例是索尼机器狗AIBO。从技术角度看,AIBO会因为行走不稳而摔跤,设计不够完善,本质上是技术不成熟的机器人。但索尼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将AIBO作为宠物来销售,而“宠物”的“缺点”更能被顾客容忍。索尼因此占领市场先机,并获取大量市场反馈数据。这个案例给企业经营者的启发在于:客户满意度取决于他们对产品的预期,客户对产品的预期又取决于他们对产品的定义。公司可以通过调整营销战术来影响客户对产品的定义。
3企业并购:不要做“空想家”
当初创企业建立好团队,通过创新与营销获得持续发展后,最后都会自然而然地碰到一个问题——并购。企业并购主题课程由MIT转战哈佛大学,授课方式是最经典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哈佛大首位商学院兼法学院终身教授Guhan Subramnian精选其亲身经历的代表性案例,透彻地分析每一个案例的来龙去脉并揭示背后隐藏的决定性因素。他本人非常关注企业并购动机,并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效率动机,即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生产效率、扩大规模、多元化等;二,再分配动机,即通过收购海外公司而转移价值,或者获得价格垄断等;三,不良动机,如企业做大时产生的自负心理、高估协同效应等。他认为第一种是积极动机,第二种存在争议,而第三种则是企业突飞猛进时容易犯的通病,需要警惕。他还特别针对敌意收购、股东积极主义收购等不同情况分享了对应的进攻与防守之道。
哈佛商学院战略学教授、高级副院长兼MBA主任Felix Oberhdzer Gee则通过对纷繁复杂的“吉百利史威士:夺占糖果市场制高点”的案例分析,提醒企业家不要轻信投行有关较高增长率、较低风险、更好的利润、吸引人的行业等诱人的纸面分析,不要做“空想家”,每一笔收购背后都需要付出艰辛的计算和扎实的工作。他认为,企业在判断并购业务时,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战略思考:
1从消费者角度看,能否提高顾客的购买意愿?2从供应商角度看,能否提高卖家的出售意愿?3从运营角度看,能否降低成本?4从产品角度看,能否提高售价?

   
四天课程,除了教授们的精彩授课,课堂上的问答互动、小组讨论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复旦EMBA同学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对未知领域表现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给MIT、哈佛两校的教授们流下了深刻的印象。

扩展阅读:在哈佛商学院的课堂上听苹果、乐高案例......|美东游学
从MIT到哈佛:涤荡企业经营新思维(上)|美东游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访问复旦EMBA官方网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