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葛剑雄教授身体力行的戈壁“移动教学”

复旦大学EMBA 复旦大学EMBA项目 2020-12-18

导读:

“关于葛老师的所见所闻令我惭愧,令我赞叹,令我敬仰。”


11月6-10日,首届“行戈壁 观自在”复旦EMBA戈壁领导力课程在甘肃省敦煌市瓜州县举行,戈壁课程的“黄埔一期”邀请到了葛剑雄、包季鸣两位知名教授。他们在戈壁上陪伴同学们行走,并奉献了精彩的课程。本文作者高菁澴是复旦EMBA教学工作人员,陪同葛剑雄教授走完了第一天28公里,第二天3公里的全程共31公里的戈壁徒步。

作者:高菁澴    

葛剑雄教授身体力行的“移动教学”


故地重游,健步如飞

复旦大学是全国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的创始院校之一,葛剑雄教授曾是复旦“戈一”的带队教授。14年后故地重游,葛老师已经75岁了,却仍然在原来戈赛同一线路上“飞驰”。但我是后知后觉才了解到这一点的。


当接到要在戈壁途中陪伴葛老师的任务,时不时也在健身房挥汗如雨一把的我,在体力准备上完全没当一回事。我猜测以葛老师的年龄应该不会走完全程,还窃喜很可能只需要意思一下,走一小段,就能以陪伴老师的名义坐车了。


11月7日上午,当我们抵达东巴兔出发点,我问葛老师等下怎么走,葛老师说:“我们就跟第一个出发的队伍一起走,这样我们慢慢落到后面,就可以路过所有的队伍。”(此次戈壁徒步我们共分成7个小队,按照前一天破冰活动中的成绩决定出发的先后顺序。) 发令枪响,第一小队在远处大旗的领路下出发,大家都全副武装了防风镜、魔术巾、“鬼子帽”等户外装备,而葛老师只简单装备了水,就在队伍的最前面大步向前进发。

开始是5公里的戈壁丘陵,地形高低起伏,地面散布着骆驼刺,这段路葛老师可谓一气呵成,一步没有停过,一口水没有喝过,直到进入第二种地貌——峡谷之前,葛老师才停下来喝了第一口水稍事休息。这时候有些同学赶了上来,都冲葛老师竖起大拇指。没休息几分钟,葛老师又出发了。


一些同学开始与葛老师并肩同行。同学们向他请教问题,葛老师一边大步流星继续向前走,一边解答。峡谷地貌道路相对平坦好走,这一段4公里的路程在葛老师精彩的答疑中很快就走完了。


第一次到戈壁的我,对于远处的山、广阔无垠的戈壁滩都觉得很新鲜。然而,很快我就发现,如果我掏出手机拍张照,或者稍微走神看了一眼风景,葛老师就走出去很远了,我必须要跑步才能追上他。


走出峡谷,我已经感觉筋疲力尽了,但是前方是十几公里的茫茫黑戈壁。又走了一段,我猛然发现,我们又把大部队远远甩在了后面,前后都看不到人了,四面茫茫。这时候如果有一台摄影机的话,大概能拍到的就是一望无尽的黑戈壁,红彤彤冲锋衣下笃定快速向前的葛剑雄教授,以及他身后急行军一样追赶他的步伐、时不时还要小跑两步才能跟上的我。




补给点过去的后半程,对我来说更加艰难了,脚上的水泡,酸胀的双腿,灌了铅一样沉重。此时的我大脑已经一片空白,只是跟在葛老师身后低着头,眼睛紧紧盯着他的脚后跟,一步一步尽量跟上他的节奏往前走。周围寂静,只能听到“鬼子帽”侧帘在耳边被风吹的呼啦呼啦,以及脚步踩在砾石上的啪哒啪哒。为了跟住葛老师的步伐,我能感受到自己在用意志控制骨骼肌肉和关节,如何把腿抬起来再放下,那一刻感觉自己真的拼了(老)命。


无边无际的戈壁,找方向也是个问题。此次徒步沿途有插小旗标识路线,前半程500米一面,后半程大约1公里一面。由于距离远,且有风向原因,旗子大部分时候跟旗杆是形成一条线,很难识别。与我们一起走的有专业的向导,却也比不过葛老师火眼金睛,几乎每一面旗子都是他先看到的。每当快要走到一面旗帜处,葛老师就会远眺寻找下一面旗帜的方向,然后直插过去。戴着墨镜、近视、且已经疲惫到有点呆滞的我,伸长脖子用力看也看不到,不禁感慨本来是要陪伴照顾老教授的,结果发现葛老师带着我像带个累赘一样,走也走不动、看也看不见……能做到不给他添麻烦已经很好了。




第一天28公里的路途,葛老师一小时就能走5.5公里,后半程一小时约4.8公里,完全没有给后面出发的队伍超过他的机会。“健步如飞”这个词,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制的。我们笑称,下次再来徒步,一定要让葛老师跟着最后一个出发的队伍一起出发,这样也许才有可能满足他“路过所有队伍”的愿望。

 

徒步的过程,已经很惊人了。更令人佩服的是,葛老师到了终点破城子营地处,还马不停蹄接受了采访录制视频,并且在晚上进行了连续两个小时、没有课间休息的关于信仰的精彩课程。在旁边陪同的我,当时感觉两条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内心不由地嘀咕:如果明天徒步葛老师也走全程,体力渣的我该怎么办?但是由于第二天的行程设置是天还未亮就开始的“禁语夜行”,葛老师表示年纪原因眼神不好,天黑就不走了,我才长舒了一口气。


真知灼见,乐于分享


此次课程中,葛老师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他超乎常人的体力,就是他的博学和乐于分享。戈壁徒步的过程中,每到路面相对平坦、风不是很大的地方,就会有同学围上来请教葛老师五花八门的问题,而葛老师也很耐心地为同学们认真细致地解答每一个问题。


葛老师来自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他的知识面海纳百川,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限于他的专业。从国内政治经济史到国际关系问题,从冲积扇地貌到民族语言翻译,从历史学习方法到意识形态价值观,边走边讲的葛剑雄教授,给同学们带来的是货真价实的“移动着的课堂”。

有同学提问,早期民族融合期间人们语言不同,是怎么开始互相交流的呢?葛老师回答:翻译。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就不是一个人,而是带了一个“胡人”作向导,这说明早在张骞之前已经有不同民族交流和交融,张骞出塞记载了他在大夏(中亚古国)见到了来自中国四川地区的蜀布和邛竹杖,说明早在他之前,不同语言民族之间已经有了贸易和交流。葛老师对于各类历史掌故都熟稔于心,例如讲到超过两种语言的翻译问题,葛老师随手就引用了《晋书·江统传》中的“周公来九译之贡,中宗纳单于之朝”,其中“九译”指的就是多次通过翻译稿再翻译。


仅仅翻译这一个问题,葛老师就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用引经据典、现实类比等多种形式为大家阐释,使人融汇贯通茅塞顿开。同学问及的所有问题,葛老师都是通过历史背景渊源、人物关系、文字参考资料考据、背后规律和深层次含义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解答,每个问题都能滔滔不绝讲上半天,如数家珍信手拈来。渊博的知识背景和博古通今的学术基础,使他在看待很多问题时能够结合历史时代背景,看得更全面更透彻。

同学们纷纷请葛剑雄教授在号码衣上签名

对于葛老师这样德高望重、富于盛名的教授,同学们都抓紧一切可以跟他交流的机会。营地帐篷里、餐桌上、旷野中、课程间隙、电梯里……葛老师每到一处,身边都会围着想跟他交流学习的同学。而葛老师也非常乐意毫无保留地跟大家分享他的知识和观点。在很多问题上,葛老师都有独到的视角,以批判性的角度引发大家的思考。

有位同学问葛老师“历史要怎么学?”葛老师当即反问他:“看你学习历史想要干什么?”如果只是想了解一下,那就随便学学,看几本书;如果想要通过学习历史指导现在的行为,那就要学会掌握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正如葛老师在课程中提到的:“人类偶然发生的一次性事件具有无意义的随机性,但投入了时间精力重复发生的事情,背后必然有其能够逻辑自洽的原因。”在葛老师的启发下,这位同学结合自己的经济学专业,与葛老师就经济学史展开了交流和讨论。一个看似无头绪的宽泛问题一下子就厘清了思路,让我不由暗暗赞叹葛老师的功力。


尽管葛剑雄教授对很多问题都有犀利的观点,但他也一直在强调“只做事实判断,不做价值判断”。他指出,从长远来看,人类文明是趋同的,而文化是求异的。他用费孝通先生的16字箴言结束了本次课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后记:

从戈壁滩返回到敦煌后,复旦EMBA营销团队的同事们制作了一条关于葛剑雄教授的“彩蛋”视频,视频中葛老师坦率而又深情地说:“我作为教师,要把这些道理告诉大家,那我自己就应该身体力行,否则我讲的话不会有太多的说服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我在驱使自己坚持下去。”


感恩有这样的机会,陪伴葛剑雄教授一路。在这个戈壁场域,大师风范使我的内心和灵魂都受到了一次洗礼,内观自在。有师如此,是学生之幸,是复旦之幸,是国家之幸!

 

正如复旦EMBA项目主任徐喆老师所说,“行戈壁”结束了,“观自在”还将继续……


更多EMBA学习

2002年国内首批获国家批准开办的中文EMBA学位教育项目


商道人文融汇贯通,以致胜之道育将帅之才


为企业决策层传授全球领先的管理思想,为校友搭建高端交互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申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