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台大EMBA项目十年记:积跬步至千里,推动两岸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
导读:
2010年,复旦大学与素有“台湾第一学府”之称的台湾大学联手打造全球顶级中文EMBA项目——复旦大学—台湾大学EMBA项目。作为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开办的首个EMBA,该项目直接推动了海峡两岸教育、人才、商业的交流与互动,在教育界和工商管理界享有“海峡两岸第一班”盛誉,成为两岸在教育领域成功合作的范例。
今年,复旦-台大EMBA项目走进了第十一个年头,持续为两岸经济交流、文化交流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邀请项目的创始人和见证者分享项目的十年历程,讲述他们改变的、和改变他们的复旦-台大EMBA项目。
复旦-台大EMBA项目十年记:积跬步至千里,推动两岸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
陆雄文
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院长
复旦大学-台湾大学EMBA项目是两岸官方授权合作的第一个硕士学位项目,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2010年,时任台大管理学院院长洪茂蔚和教授们认识到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复旦管理学院的教授们和我认为台湾社会经济、商业企业有大陆可以学习借鉴的诸多方面,我们很希望通过合作来培养两岸和平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通过推动两岸教育的交流合作,进而推动工商业界和整个社会经济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探索两岸共同进步繁荣的道路。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们为两岸培养了600多名企业家和高管,他们在各行各业都担任着领导者的角色。台大历任院长都非常支持这个项目,这也代表着两岸一大批知识分子对历史趋势的认识和把握,代表着秉持理性、专业、智慧去洞察未来的知识分子们的远见、视野和担当。
两岸的同学、校友都给予了这个项目非常正面的肯定。我曾经访问过台湾工商业界和政界不少有识之士,也跟大陆很多官员、企业家交流,他们都认为从两岸发展长远的历史维度来看,这个项目必定会留下很深的印记。他们相信两岸应该有更多的合作,应该遵循和平发展的理念,尽管两岸不同群体仍有一些政治上的纷争和歧见,但是大势是不会被改变的。这样的想法也影响着我们同学、校友企业产业链的上下游,包括供应商、研发机构、客户及消费者。我们也有校友设立奖学金,来鼓励两岸大学生交换留学。
我相信人类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未来,一定能够去克服现在的挑战,一定能够回归理性,回归两岸合作共赢的正道。所以对这个项目我坚定不移地给予支持。这个项目在大陆也越来越受欢迎。大陆同学通过跟台湾同学的相处,学习和交流,对他们有了更深的理解。台湾工商业的很多经验,尤其是科研和供应链、生产制造的结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很多做法非常有成效,对大陆正在蓬勃兴起的科创事业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也借这个机会向我紧密合作过并结下深厚友情的台大历任院长,洪茂蔚院长、李书行院长、郭瑞祥院长,还有现在的胡星阳院长致意、致谢,感谢他们对这个项目的倾心投入和充分支持!我对这个项目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2010年9月9日,复旦大学—台湾大学EMBA项目第一班正式开学,被誉为“海峡两岸第一班”。
徐 喆
复旦大学EMBA项目主任
复旦-台大EMBA项目打开了两岸企业家彼此了解、相互学习的窗口。同学们回归到最简单、最自然的状态:通过充分的交流,理解彼此的想法,做事的风格。过日子、交朋友、做生意,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鲜活的底层逻辑,而且你会发现当人跟人对彼此的文化和心灵有了充分的了解,是不会有那么多想法和误解的。
十年来,复旦-台大EMBA项目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着这个世界,改善两岸文化隔阂。企业家们在这里收获了许多正向的收益,到对岸的同学企业参访、进行商业合作、增加投资……这些交流不带有什么政治色彩,却是最符合普通民众利益的。虽然这个班每年只收30个台湾企业家和30个大陆企业家,但十年的孜孜以求,至少改变了这了300大陆企业家和300台湾企业家对彼此的看法、做生意的方式,进而影响到他们员工、他们的消费者,已经是个不小的成就。我们常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勿以善小而不为”,非常精确地诠释了这种民间的力量:看似微弱,但走得扎实、走得健康。复旦-台大EMBA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争执没有赢家,和平没有输家”,对两岸经济推动、文化交流、民众互相理解,做了非常好的注解。
所以这也是最好的平台,有了十年来这600个企业家种下的善因,复旦-台大EMBA班的新生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充分享受两校日趋完善的课程体系、雄厚的教授资源,以及前辈学长们交流理解、融汇贯通的成果,让愿意为两岸商业发展、文化交流做贡献的后来者在这里收获更多,这也是复旦-台大EMBA能为两岸企业家提供的价值,也希望有更多企业家与我们一起种善因、得善果。
2015年5月2日,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在复旦大学前党委书记朱之文、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的陪同下走进光华楼报告厅,与两岸青年学子进行座谈。这是朱立伦第一次访问中国大陆。在演讲进入正题后,朱立伦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了各方关注。他说:“因为我长期在台湾大学供职,所以知道台大和复旦的EMBA项目,培育了两岸许多优秀年轻的管理人才,我也有很多要好的同事、朋友共同担任教授,所以我跟复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刘启群
台湾大学EMBA执行长
台大-复旦EMBA项目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在台湾EMBA教育和工商业教育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两岸各行各业精英、高阶主管都聚集在这里,这些学生的成就、视野决定了这个项目的高起点。
台大-复旦EMBA班也是两岸工商界链接最为紧密的项目。在我们的招生分享会上,有学长就提到,尽管在大陆经营了很长时间,但是对大陆的了解还是泛泛的;是从读台大-复旦EMBA开始,通过与同学的坦诚交流,打开更多的管道,才开始对大陆有深入的认识,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超乎想象的,反过来看台湾的视角也会更加丰富。
台大-复旦EMBA的转介绍率是极高的,进来的学生几乎都是校友推荐,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个项目的认可度,相信它未来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目前台大-复旦EMBA的校友遍及各行各业,我们也很希望能把更多校友资源打通,让大陆同学可以充分享有台大EMBA的校友资源,台湾的同学也可以享受复旦EMBA的校友资源,持续加强这个项目的互动和影响力。
两岸菁英论坛
自2013年开始,两校EMBA项目组突破传统EMBA授课方式,结合大中华地区产业发展特点,每年推出着眼于大趋势(侧重学术)、大思路(侧重实践)、大交流(两岸交流)、大融合(教授总结)四个维度的两岸EMBA菁英论坛,在每个模块,两校力邀政界、学界、商界重量级嘉宾,就经济、金融、科技、社会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蒋 松
首届复旦-台大
EMBA班主任
复旦EMBA早年也会有台湾同学加入,但每班数量不多,在大陆学生中他们也不太表现自己,所以很难看出这个群体的个性。而复旦-台大EMBA班由复旦和台大分别在大陆和台湾各招收30名学生,人数“势均力敌”,个性就完全展现出来了。最初的台湾同学普遍比较活跃,善于表达自己,热衷于和老师互动。而大陆同学到了不惑之年,在课堂上多数都比较沉静,有想法不太愿意表达,你能明显看出两个群体的区别。但两年下来还是有很大变化。一个班级越活跃,这个班级的成员往往越有自豪感,可以很好地交流和融入。大陆同学不论是企业老总还是高管,普遍都变得更积极,彼此都会改变对方很多东西。
过去台湾的企业家在大陆基本没有多少私人的朋友,大陆企业家也是如此。两岸企业家间比较密切的交往可以说就是从复旦-台大EMBA班开始建立的。同学们轮流去两岸的企业参访、聚会、深入交流,从理解到欣赏再到融合,建立了很深厚的友情。台湾学生每次会很真诚用心地安排很多活动,创造很多交流机会。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毕业之后。
正因为台湾同学和大陆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才有了台湾特力集团董事长何汤雄和烟台麦特集团总裁盖方共同发起捐赠"复旦大学特力屋奖学金"这样的佳话。何汤雄向复旦大学捐赠100万,资助100位复旦学生去台湾交流;盖方向台湾大学捐赠100万元,资助100位台湾大学学生来大陆学习,促进两岸教育交流。
复旦-台大EMBA双学位项目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台湾大学管理学院于2010年共同开办,是海峡两岸首个华语顶级EMBA学位课程。项目聚集了复旦与台大两大名校的顶尖师资和资源优势,整合两岸经济发展经验,为大中华地区产业培养经管领袖,被誉为“海峡两岸第一班”。
项目师资均是来自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台湾大学管理学院的华人明星教授。同时聘请来自欧洲、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知名商学院资深教授。100%拥有名校博士学位、海外学习研究经历和企业实践经验。
复旦-台大EMBA中2/3课程在复旦大学授课,1/3课程在台湾大学授课。参与本项目同学不仅同样可以享受复旦大学EMBA的全部学程体验,还有机会面对面同台大教授进行交流,参观访问台湾著名企业和机构,与企业高层直接对话,与台湾政商各界深入交流,共享两岸近万名精英校友资源。
“尽管两岸不同群体仍有一些政治上的纷争和歧见,但是大势是不会被改变的。”陆雄文院长如是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砥砺十年,复旦-台大EMBA项目仍在坚定地进行下去,为推动两岸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作出持续的贡献。
2002年国内首批获国家批准开办的中文EMBA学位教育项目
商道人文融汇贯通,以致胜之道育将帅之才
为企业决策层传授全球领先的管理思想,为校友搭建高端交互平台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