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哲人礼赞——《德尔斐的囚徒: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序|周末读书

2017-04-15 曹则贤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德尔斐的囚徒: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



《德尔斐的囚徒: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一书,愚以为,是一曲真诚的哲人礼赞,既有对哲人的讴歌,也有对人类智识脉线的梳理。彼哲人者,人类中特立独行的、爱智慧的人们(φιλόσοφος,philosopher)也,他们热爱自然(φύσις,physis)遂有了 physics(物理学),努力做聪明人(μαθηματικός,mathematician)该做的事而有了mathematics(数学),他们的思考带来了人类的繁荣、富足与欢乐。

 

细观《德尔斐的囚徒: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一书,我们能得以把握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这2400 余年间西方智慧发展——尤其是物理学的深层脉络。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将其“与往圣精神相交流”的私人体验娓娓道来,其行文可谓一字一珠玑,一句一典故。

 

我们不光要学会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宇宙和微观的世界,还要学会把目光投向理性抽象的极限!一个没学会深度思考、拒绝脱离庸俗、没有甘愿拿生命向智慧献祭之个体的民族,是不足以对世界文明做出任何能留下痕迹的贡献的。《德尔斐的囚徒: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一书,或许能给我们提供初步的启蒙。



李轻舟先生嘱我为其大作《德尔斐的囚徒: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作序,因为倍感荣幸,当时未做多想就欣然应允了。等到仔细读完这篇引经据典、谈古论今、文采飞扬的隽永文字后,不由得为之倾倒,倾倒之后就是后悔。作者既然有胆量将古今西方贤哲聚于一坛咏之叹之,这礼赞的篇章果然有大开大合、经天纬地的气象。其文也,为句语出多种,叙事层次交叠,文字清新不妨意味深长、伏脉千里偏能一以贯之。这样的作品,口头褒以文思跌宕、玉铎金声、咳唾成珠之陈词那是容易,如何能凑出一篇不让作者“悻悻然而有悔意”的序可就愁煞人了!故而某沉吟两月有余,未着一字。只是如今后悔为时已晚,遂只得勉力搪塞,且将粗布缀锦。昔晋人览后辈才俊,有“珠玉在侧,觉我形秽”之说,此诚谓某此刻心之惴惴者也。


知晓李轻舟先生的大名,是在虚拟空间。前岁某日在虚拟空间闲逛,偶然误入一个名为“ 惟心书院”的博客空间。博客以“惟心书院”为名,背景图片选取爱因斯坦与哥德尔踽踽而行的背影,由这博客页面之雅深,可以想见作者其人定然不俗——或许这位仁兄也唯心地推崇“少数孤独、不朽的背影”?及至看了几篇博文,发现其俨然“有正始之音”,深为作者的博学多识而折服,遂心生攀风之意。匆匆具书往邀莅临敝处讲学,幸得其应允,数日后迎来一翩翩青年文士,仿佛再现苏格兰皇家科学院曾见马车送来一穿花格子呢14 岁少年之往事。初见之下,年轻人略显羞赧,然睥睨之态却也不能够掩饰干净。及其登坛论道,侃侃而谈,一通《坂の上の雲》纵论西人科学风之东渐,旁征博引而又见解独到,一时间举座皆惊。坦白地说,他毫不费力地就证明了我读书太少。


《 德尔斐的囚徒: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一书,愚以为,是一曲真诚的哲人礼赞,既有对哲人的讴歌,也有对人类智识脉线的梳理。彼哲人者,人类中特立独行的、爱智慧的人们(φιλόσοφος,philosopher)也,他们热爱自然(φύσις,physis)遂有了 physics(物理学),努力做聪明人(μαθηματικός, mathematician)该做的事而有了mathematics(数学),他们的思考带来了人类的繁荣、富足与欢乐。西方科学,肇始自约2600 年前希腊哲人泰勒斯某日认识到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而后有了数学,而后经亚里士多德有了物理学和后物理学(metaphysics,即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经普鲁士人康德抽去其神学的内容而有了哲学。西方智慧——最终归结为用数学和物理形式表达的对自然的理解——自希腊而入罗马帝国,后来在意大利复兴往北越过奥地利、瑞士、德国、法国等国而至英伦三岛,再往后扩散至俄国、美国,到近代影响了全球。欲学自然科学者,能将此脉线,精神的脉线,了然于胸,或能收事半功倍之效。能将2600 年间数学、物理与哲学的深刻思想脉络梳理清楚的人,在西方当代学者中是如罗素、庞加莱、彭罗斯之流才能做到的。这一类的著作,西文中不多见,在中文世界中恕某鄙陋更未尝曾见。但是,思想的脉络,愚以为,却是科学教育之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吾国教育尚无心无力顾及的真核。欣见李轻舟先生以不过而立之年做了如此艰辛的尝试,不由人不折服。仅就字面而言,写出这样的一本书,他要阅读多少艰涩的文献?他要思考多少个半梦半醒的长夜?


细观《德尔斐的囚徒: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一书,我们能得以把握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这2400 余年间西方智慧发展——尤其是物理学的深层脉络。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将其“与往圣精神相交流”的私人体验娓娓道来,其行文可谓一字一珠玑,一句一典故。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作者能体认到人类智慧的进步是向自然献祭的结果,苏格拉底之死、阿基米德之死、希帕提娅之死、布鲁诺之死、伽利略之被软禁,都有了超越人性之恶这个层面的解读。年轻的作者仿佛不忍渲染智慧是和苦难相伴随的事实,他在庄重的叙事中总是试图采用轻松的笔调,以传达智者面对苦难时的洒脱,于不经意处完成了对哲人敬意的培养。然而,这轻松的笔调竟能时刻牢记它沉重的使命,于是我们便随处能看到这样的句子,每每引人深思:“(亚里士多德)转身步入他的不朽”“(苏格拉底)只是在不自觉地对放弃进行思考之后放弃了放弃”“在数学与物理之间这一道低矮的门槛前,他(庞加莱)止步了”“偶像,必须面对他的黄昏”,等等。此外,作为本书的一个鲜明特点,作者为我们提供了系统详尽的原始文献,包括早期拉丁语、希腊语甚至阿拉伯语的古籍,而这是需要大量的考证功夫的。特别地,那些我们突兀地拿来装腔作势的西哲名言,类似Amicus Plato, sed magis amica veritas(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δῶς μοιπᾶ στῶ καὶ τὰν γᾶν κινάσω(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这样的, 如今被平淡地呈现在它们应该出现的语境中。


到目前为止,对哲学、数学和物理学有贡献的国家屈指可数,一些不甘落后的国家或者说一些国家中一群不甘平庸的个人,也努力要对人类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人们内心真有这样的渴望,那就该严肃地考虑如何才能够做到的问题。深度学习科学思想的演化怕是我们必须要补足的功课。我们不光要学会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宇宙和微观的世界,还要学会把目光投向理性抽象的极限!一个没学会深度思考、拒绝脱离庸俗、没有甘愿拿生命向智慧献祭之个体的民族,是不足以对世界文明做出任何能留下痕迹的贡献的。《德尔斐的囚徒: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一书,或许能给我们提供初步的启蒙。


李轻舟先生是个博学多识的人,虽然这不过只是在我这不学无术的人看来如此而已。他用心撰写了这本书,不是为了炫耀他个人的渊博,也不是为了怜悯这弥漫的浅薄,而是真诚地要为我们奉上一场西方思想的盛宴、一幅西方思想如何汇集成河的流域图。这样的一本书,必将在吾国科学传播史留下它的痕迹。作为一个得以先睹为快的人,我对作者满怀感激。


是为序。


曹则贤                   

2016 年冬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科学出版社购书地址 长按二维码打开链接



周末读书:

1. 软物质:概念的诞生与成长——《20世纪物理学》

2. 刘寄星:《20世纪物理学》译后记

3. 迟到的巨著——《量子力学》(一、二卷)中文版面世



十大热门文章

1. 时间的方向 || Stephen W. Hawking

2. Majorana费米子与拓扑量子计算(上)

3. 萨哈罗夫、戈尔巴乔夫与削减核武器

4.  颠覆认知!看完这些图,你的世界观还好吗?

5.  单元素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研究进展

6.  数学是什么?

7.  物理学咬文嚼字之八十四:Energy

8.  超导“小时代”之十七:朽木亦可雕

9.  超冷原子实验验证量子相变的时空对称性

10. 漫谈经济物理学

END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号:cpsjournals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