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今天讲的所有建筑都是不要脸的建筑 | 冯果川 一席第499位讲者

2017-07-24 冯果川 一席

冯果川,建筑师。


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面生活,你就会慢慢地认为:哦,每一个空间都有意义是合理的。可是这样真的合理吗?你们踏的每一寸土地都要必须有目的、有功能吗?这是一个问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29evxd9a&width=500&height=375&auto=0

建筑漫步

冯果川

大家下午好,我是冯果川,建筑师。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个题目叫建筑漫步,就是讲建筑里面可以随便溜达溜达。那随便溜达溜达这事值得讲吗?我觉得挺重要。因为我认为建筑里面漫不经心的溜达,它带着一个很宏大的词在背后。这个词叫自由。

 

这张画大家一看大概能有点感觉,其实就是一个商业街嘛。这个拱廊街大约出现在19世纪上半叶,当时法国刚经历完大革命,城市发展得很快,人涨得很多,于是商业机会就来了。资本家很兴奋,就要打造这种能赚钱的商业空间。


 

打造的时候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把原来室外的街道盖上一个玻璃顶盖,这样刮风下雨都不怕,可以一天到晚在里面逛街。

 

要知道,以前的巴黎其实地面经常是很泥泞的,而这里面很干净。所以这个空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性的空间。这个空间跟自由有关系吗?跟自由没啥关系。这个当然是资本投资用来攫取利益的,但是在某些人看来这里面就有别的机会了。

 

这个人后来被哲学家本雅明挖掘出来,就是诗人波德莱尔。本雅明发现波德莱尔的诗里面提到的拱廊街太有意思了。本来这个空间是忽悠你去消费的,结果有一批波希米亚人,穷困潦倒的艺术家,整天在那里流连忘返、无所事事,但是这些人坚决不消费。

 

本雅明觉得这太棒了,这不就是自由吗?这个空间预设你干什么,你去了,但就是没干它希望你干的那件事,把别的事都干了。


本雅明,著有《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等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当然很容易就想到,如何避免别人来我这儿但不按我设计的意图使用这个建筑。我一定要把他弄到我设定的这个陷阱里面,不让他逃逸出去。但是我的知识分子的立场又教育我不应该这样干——还有什么比自由更重要的呢?

 

所以作为一个建筑师,你会很矛盾。一方面你想设计别人的生活,一方面你又渴望让别人通过你的建筑获得自由。

 

有很多建筑师做过这样的努力。这个烂尾楼是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画的,他把这个看作是现代主义的宣言:我们今天仍然生活在一个现代主义建筑的时代,而这个时代空间的一个象征,或者说代表,就是烂尾楼。

 


大家觉得很奇怪,这么一个烂尾楼怎么能够算是一个空间的代表呢?我们要放到欧洲人的语境里面去看。以前欧洲的建筑都是以墙壁来建立起来的一种空间,欧洲人上千年的历史里面,都是用墙来支撑一层一层的楼板。如果这个墙上开了一个大窟窿,开得太大,这个墙就垮了,楼板和房子就跟着垮了。


 

可是这个人,你看他设计的这个建筑什么东西都齐全,唯独没有一样东西:墙。为什么?因为他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跟以前不一样。这个时代的精神是自由,而墙是自由的对立物,所以他要拆掉建筑中的墙。

 

所以我们把前面两个案例做了一个对比:你可以看到第一个空间(拱廊街)并不是设定为自由的,而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实践,通过自己的行为,把它颠覆了,在里面创造出了自由。而第二种(烂尾楼)是建筑师主动地创造一个空间,去呼唤人们心中的自由的意识。

 

以我们现在所在的深圳为例,深圳这个城市自由吗?在深圳,你要想知道它自由不自由,你可以当一回无家可归者。你试着在这个城市的空间中过一夜,在公园睡一觉,或者到哪个大厦的楼下试一试。很难吧?

 

在这个城市里面,每一个空间都必须证明它有意义它才能存在,是不是?你们不信就去试试,让哪个空间变得没有意义,或者有一种新的意义。

 

所以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面生活,你就会慢慢地认为:哦,每一个空间都有意义是合理的。可是这样真的合理吗?你们踏的每一寸土地都要必须有目的、有功能吗?这是一个问题。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个团队做的一系列尝试。先看这个案例。这张Google地图上能看到两个建筑,方块是一个档案馆。旁边有一坨模模糊糊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那是我们设计的一个房子。我想用这张地图让大家看到这两种建筑完全不同的态度。


 

这个方块的房子,它有一个很清晰的正立面,这张图上大家看得很清楚了。你想想,这个房子是不是只有朝街的这一面给你看?而且为了让你看清楚,它还留了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可以经常被称作广场这样的东西。

 


所以我们就发现,在中国的公共建筑有一个标准的语法,这个语法就是建筑一定要有一张脸,然后你必须要跟建筑保持一个距离来欣赏这张脸。这个规矩背后有什么呢?因为这个建筑是在宣示一种权力的力量、一种power,所以这张脸是精心设计过,来展示这种力量的。

 

你看我们做的这个房子,前面没有广场,也没有一个正立面,我们称之为一个“不要脸”的建筑。这里面实际上是一个很危险的运作,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成功了。

 


这个建筑在广西南宁,是当地的规划展览馆,旁边是档案馆,这两个建筑都被认为是当地重要的公共建筑。“公共”这个词本来是说大众分享、大众拥有的,但是在中国,这些公共建筑大众其实很少去,是不是?

 

然而它们占据了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些位置,比如说这个规划展览馆。你发现这个馆里面大量的资源占据着空间,可是没有用啊,而它又把一个市民公园给占据了一角。

 

所以我们就希望通过我们的设计改变这种状态,让市民还能到这里来溜达。于是我们想了一个办法,把这个建筑拍到下面去了,让这个建筑的屋顶变成它所盘踞的这个公园的延续。


 

这个公园是一个起伏的山,山的前面是这个建筑。旁边的那个方块为了有一个观赏的距离,残酷地把山挖掉了一大块。而我们这个建筑不但没有挖山,还让山变得更大了。

 

市民在山上溜达的时候,可以不小心走到我们这个房顶上。他发现这个房顶比旁边那个山更有趣,起伏更多,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大漏斗、一些坑。政府为什么要挖坑呢?可以思考一下。

 

这样的一个建筑,你发现它最重要的意义是屋顶,而不再是内部了。所以这就是一个鼓励人们去散散步的建筑,它跟旁边的建筑是不是明显地展示出了一种不同?

 

这个建筑它没有什么正形,不同的角度长得都有点不太一样,总是在变化。这就是为了打破有一个正立面,一种静态的对权力膜拜的这种逻辑,变成一个鼓励你去漫游的空间。



因为你一走,这个房子就在变,你觉得特别有意思,最后大家走来走去都没发现门在哪里,我们就达到目的了。反正这个建筑它也不够公共,那干脆就让它的门消失吧。

 

接下来是我们在深圳做的一个城市设计,但是很遗憾,这个方案并没有被它的甲方看中。这个项目离我们这儿也不远,在留仙洞那里。甲方在那里搞了个巨无霸的大项目,我们就被请去做了一下它的设计。

 

深圳这个城市特别不适合溜弯,你见过有多少人沿着深南大道溜达的?很少吧。虽然深南大道是深圳最重要的一条路,但是你没事沿着它溜达吗?因为这个城市不是为诸位的脚设计的,它是为车轮设计的,它是一个汽车的城市。


 

而我们去那些老的镇子,就觉得很适合溜达,走一天都不觉得累。为什么?因为那里的建筑尺度很小,你走起来会觉得那房子跟你身体差不多大。

 

你走到市民中心看见那房子就绝望了——600米长,我怎么绕过去呀?所以我们这个城市设计,就是想说如何能让深圳这样的城市变得可以溜达。

 

这儿画了一张图,说哎呀,这些高楼落在地上,我们人能走的就是高楼中间那点缝隙,所以这个城市让我觉得我被排斥了。而如果把这些高楼都举起来,把底下打开,是不是我们就可以畅游这个城市了?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想法。


 

但是畅游还不够有意思,它还应该像小镇一样,有很多小建筑,可以随时地走进去。按照这样的一个逻辑去做这个城市设计的时候,我们先做一件事,把它抬起来。

 

白色的是道路。大家看到地块中间黑色和绿色的都被切开了,那就是说我们要把这个地块切碎,让人能够走进去。但是也不希望它跟城市的人行道一样。人行道都是笔直的,你一眼就看到头,盯着一个几公里长的人行道,你肯定没有走的欲望。所以这个中间走的路应该是蛇形的、曲折的,这样你总是不知道前面会出现什么,它会吸引你走进去。


 

如果你赶时间,没问题,沿着外面的这些人行道去走嘛,那是一个效率型的道路。而地块中间的道路是什么,是给那些游手好闲的、无所事事的人溜弯的地方。

 

而且我们要不断地给他们一些惊喜,给他一些新的岔路,让他有一些选择。你看这些岔路也是不通的,就是需要这样不断地转折,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有一些发现。


 

我们还要在里面挖出来这样的一些小的空间,这些空间在外面看不见,是给这些溜达的人的一些奖励。你只有冒险走了这些弯路,才能发现里面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你不是追求高的容积率吗?OK,那些高楼大厦就落在刚才我们说的这样的一个肌理的上面。

 


所以人的漫游和开发商的利益两不耽误,最后可以形成这样的一个效果。你看到这些曲折的路,这些小尺度的庭院,庭院里面很安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看在外面的时候它跟普通的城市差不多,但是你一走进去发现里面是不一样的。

 

接下来一个是个好消息。这个建筑就在留仙洞这个片区一河之隔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一个西丽文体中心,我们跟荷兰的MVRDV事务所合作,中标了,这个房子未来会建起来。大家在五年后可以去场地上体验一下,是不是有鼓励你无所事事漫不经心地行走的感觉。

 

我们先看一下它最基本的一张图。有点抽象,但是能很清晰地看到一个巨大的箭头。这个箭头是让刚才说的那个场地上的那些人来这边,因为他们在那边没机会了。


 

这边有什么?看见那个绿色的一角了吗,那个是塘朗山森林公园,它连着羊台山,是深圳最大的一个森林公园。所以你只要从我们的场地穿过去,就可以找到这个非常庞大的开放的郊野公园,去体验一下爬山的乐趣。

 

你就会发现,哎呀,这个建筑师还可以这样想。他想的不是让人们如何来到我这个场地里如何使用这个建筑;而是如何把我这块地切开,去成就周围的这些人。所以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而南山 50 30432 50 15294 0 0 6270 0 0:00:04 0:00:02 0:00:02 6270政府还颇有眼光,选择了这个方案。

 

我说这话也有点不要脸。其实本来今天还想要不要把话题改成不要脸的建筑学,因为我今天讲的所有的建筑都是不要脸的建筑。比如说这个也是——

 

一个城市里常规的文体中心什么样?一定是个庞然大物,所以这个场地最简单的一种可能,就是像右边一样做一个庞然大物。而我们的做法是左边这个,把它打碎了。


为什么打碎?因为庞然大物的时候,它搁在这里就是一个几百米的障碍物,你绕它绕得很心烦。而打碎了以后,里面有很多的小路径可以走。

 

而且一个大房子做在场地上就会形成一些大广场,这个大广场没有什么区隔,于是跳广场舞的大妈们的势力范围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我们那些柔弱的打篮球的青年,他们去哪里呀?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做成分散的,于是场地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空间。这就是帮助大家找到各自位置的一个方法。

 

光是这样还不够。我们在城市里面看到遍地都是街心公园、小的绿地,等等。但是这些地方也很无趣啊,所以我们要给愿意来这里溜达的人一些奖励,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些小小的成人玩具。

 


首先它们长得各不相同,歪瓜裂枣、各式各样,而且没有明确的使用功能。你看到它的时候,不知道它是干吗的,所以你得去试一试。这就是鼓励你参与到其中,发挥你的想象力去创造性地使用这样的一些玩具。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滑梯,而是一些莫名其妙看上去搞不清楚在干吗的东西。

 

我们讲解的文本里面也是截取了很多像电影镜头一样的画面,这里面没有什么地方是你要站下来去欣赏这个建筑壮观的或者优美的造型的。只有漫不经心一抬眼看到的那个瞬间的画面,构图都是非常随意的。

 


这种瞬间就是波德莱尔在他的诗篇里歌颂的,也是被本雅明发现并且认为是现代性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点。干吗都要去追求永恒呢?为什么不能都是一些瞬间呢?

 

于是这一组房子看上去歪歪扭扭地散落在这里,它们没有一个规整的秩序。当人们走进去的时候,就会觉得没必要把它当回事嘛。这些房子都放得这么随意、这么不正经,那我们用的时候也不用很严肃吧。


 

这里面最显眼的是什么,是路径。比如说有一条红色的路径,这条红色的路径一会儿爬高,从房顶上过去了;一会儿又钻到房子里面了;一会儿又绕到桥的上面。它转来转去,所以人在这上面跑步的时候就很有乐趣。



 

接下来是一个图书馆的案例。这个案例是我们参与上海图书馆的一个竞赛,什么也没得着就铩羽而归了。我们的观点是关于在一个知识的殿堂中人要不要那么严肃的问题。

 

国家图书馆里面是这样一个情况:哇,真是知识的圣殿。你在这里面就觉得自己好渺小,然后就不敢作声,老老实实假装在看书。


 

但是也有这样的图书馆啊,你在里面的时候可以坐在沙发上。还有些图书馆干脆给你弄张床,还可以在上面睡觉。所以图书馆不一定都得是知识的圣殿,它也可以是这样一个社交的场所。


 

但是传统的图书馆往往是一种简单匀质的空间,你待在里面的时候要么大家都聊天,要么大家都安安静静看书,而我们的想法是要让这两种活动能够穿插起来。

 

认认真真看书的人,我们把他看作是一种约束自己的状态,这个楼层我们就称之为约束层。约束还带来什么特点,就是它里面有结构。这个结构在做功,它把底下的楼板和上面的楼板拉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结构。


下面蓝色的折线画的是一个桁架。桁架是什么东西?铁路桥就是一个桁架。实际上是用那种方式来做一个建筑,它得到的效果是什么?底下的这个楼层五六十米没有一棵柱子,所以当然也没有墙了,于是就得到了没有任何结构的一个楼层。没有结构当然就更加地没有限制了,所以我们希望大家在这里面的时候可以随意地坐卧,想干什么干什么。


这里面为什么有些层的楼板是波浪形的?因为我们没有墙,所以没有办法划分房间。但是毕竟很多人在一起还是要找自己的一个场所,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些场所。

 

怎么创造场所呢?我们就决定在地上形成一个一个的坑,起伏的波浪就是一些坑。小坑可以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聊天;大坑可以像现在这样聚在一起听我一个人在这儿白话,最终就形成了一些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空间。

 

但是另外一些楼层地板就是绝对水平的,可以老老实实在里面待着看书。上面这张图就是自由楼层里面的感觉,没有任何结构。底下这个有了折线结构的就是约束型的楼层,它就是人们待在里面聚精会神地看书。它们摞在一起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混乱的局面。


 

同样,这个建筑的外观也很混乱,像一堆烙得不太好的葱油饼一样叠摞在这。



这个建筑有正立面吗?看不出来,依然是一个不要脸的建筑。而旁边就是一个脸面的建筑上海科学馆,前面有一个超尺度的方块广场。怕你观赏的距离不够远,修了个这么大的广场。那个广场有人待吗?门可罗雀。待在那是要接收太阳能吗?


 

接下来是一个登高的建筑。我们刚才讲了这些漫游,我现在把这种漫游推到空中。这个项目是在深圳,在坂田。很遗憾,这个投标无疾而终。

 

这个建筑是一个200米的超高层。这个公司是做公园的、做生态修复的,所以希望这个建筑是他们公司一个最好的宣传品。那我觉得,你这个房子就应该是一个公园,向市民开放的。

 


市民可以顺着室外的表面爬上去,一直爬到顶。到顶的时候已经累得不成人形了,于是给你一个奖励,看见没有?那个大的玻璃盒子,里面有吃有喝。你可以在那补充,补充够了以后再原路返回吧。这是开玩笑的,其实有电梯。

 

这个建筑的外表面上有很多路径,它有不同的选择。而且这些路径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形态,它们并不都是楼梯或者简单的坡道。有一些像人工的地形一样,是一个斜坡或草坡,你可以躺在那个草坡上晒太阳。


 

这样的一个建筑对人有帮助吗?其实对里面的人也有好处啊,它在给里面的人遮阳。一个大楼空调主要的能耗浪费在给玻璃幕墙降温上,不信大家去摸一摸,那个玻璃非常烫手。

 

所以如果你做这样一些阳台、一些平台,它实际上就把阳光挡住了,室内的光线会更柔和,里面的办公环境更舒适。而且你看出去都是绿色的,这多好啊,对自己和城市都有好处。

 


这个图怎么画得这么简单,因为这个建筑最后没有被选用。所以大家听完我讲,可能觉得看来想做一个漫不经心散步的建筑还挺难的。当然了,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功利的时代,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必须有意义。像我们鼓励这些无意义的行为的建筑,如果包装得不好就卖不掉。


 

这个案例是深圳上沙的一个幼儿园。幼儿园是什么建筑?幼儿园是小朋友的监狱嘛。幼儿园里面的老师最关心的就是小朋友不要出意外,所以安全第一,一定要把小朋友都时时地监视着,连厕所都有监视窗口。

 

我觉得如果我们的小朋友都是在这样的一个小型监狱里面长大,他就会觉得人生中每一件事都应该有意义,每一件事都应该有一个规定。那太悲哀了,所以我们决定做一个模糊的幼儿园,里面有很多空间讲不清楚它是干什么的。

 

第一眼看到这个幼儿园的时候什么感觉?知道它几层楼吗?不知道吧,这就是一个模糊。常规的幼儿园,你面对它的时候就知道有几层楼,很清晰。所以我们的孩子觉得这个世界就应该是很清晰,每一件事都应该很清晰。

 

这样是不对的,我们希望孩子看到这个世界有很多地方是没有被定义的。那怎么去定义?他自己去定义。所以这个幼儿园最核心的想法,就是要让小朋友自己去判断这些空间是干吗的,这个空间到底是什么样。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把原来那些平行的楼板揉皱,把它打乱,变成这样一个状态。而且你可以从地面一直跑到屋顶上,屋顶是一个巨大的活动平台,可以在那好好玩一天。


 

它的另外一个面,平行的楼板被揉皱了以后就会形成一些鼓起来的小山包和沉下去的坑,小朋友就又可以有了一个玩耍的机会,可以爬这个小山坡,也可以躲在这个坑里面干点什么。楼层中间也总有一些莫名其妙形成的空间,小朋友可以从那些洞穴里面钻出来。


 

甚至我们把这些漫游的空间延伸到了室内,连室内都有这样的一些斜坡。为什么不可以呢?小朋友为什么听课的时候一定要待在一个平地上?他为什么不能蹲在一个坡上听课呢?所以这是一个漫游的建筑,一个漫游的幼儿园。


 

总结一下,我们讲了这么多建筑,都是在说如何能在建筑里面创造一些模棱两可的空间。通过这些模棱两可的空间,让个人自己去发挥他的想象力。这个发挥就是他自由的一个体现。

 

所以我们的建筑总是尝试让房子变得模糊一点,变得路径更复杂一点,打破各种各样的边界,让人们在游走中找乐。

 

我们并不想传播一种自由的种子,因为我相信自由的种子就在大家的心间,它只是需要土壤。而我们希望做出来的建筑,就是让自由发芽的土壤。

 

谢谢大家。



王维仁 | 再造一个村庄

冉浩 | 一场蚂蚁的战争

万丽 | 盖个土房子

吴向荣 | 在阿拉善沙漠种树

张天伟 | 做一个浑身是戏的风筝

丁薇 | 古典音乐里面也有垃圾,流行音乐里面也有艺术品


热门演讲,请点击 阅读原文


iOS用户,长按识别二维码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