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收藏丨暑假打算去英国?这份大英博物馆指南拿好了

2017-03-12 陈珩 耳朵里的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系列讲座

丨第3期分享丨



 本期嘉宾


陈珩


陈珩(英国蓝牌导游)

在英国生活工作16年,拥有丰富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等各大博物馆讲解经验,并获得英国专业蓝牌导游资格(国家级导游)。


 讲座干货


关注本公众号

进入菜单栏最左侧[听世界]

收听完整讲座音频


大家好,我是来自英国的蓝牌导游陈珩。此时此刻,我正在伦敦,我知道大家是晚上8点,我这里正好是正午,阳光非常的好。


就像朋朋说的,大部分人可能一生只有一两次来到大英博物馆的机会,但我非常幸运,因为工作的原因,已经记不住多少次来到这里了。趁着这个“大英展”在国内掀起热潮,我非常荣幸的和大家分享关于大英博物馆的知识和我的一些感受,特别是希望能帮助到还没有机会来但又非常想来的家长和小朋友们。


今天的分享大致有三个部分:

  • 大英博物馆的前世今生

  • 不应错过的展品推荐

  • 为你梳理近百个展厅


1 创始人汉斯·斯隆爵士 竟然还是巧克力牛奶发明人


提到大英博物馆,很多人都知道两个点:


  1. 1753年——这是它建立的年代。

  1. 汉斯·斯隆爵士——这是它的创始人。


汉斯·斯隆爵士是当时非常著名的内科医生,他有自己的诊所,更有一批非常富裕、知名的顾客,其中甚至有安妮女王、乔治一世、乔治二世。


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


很巧的是他的诊所就在现在大英博物馆附近( No. 3 Bloomsbury Place),1695到1742年他就住在那里。作为医生,他当时大力倡导使用接种疫苗预防天花,还有使用奎宁来治疗疟疾。


还有一点小朋友们可能会很感兴趣:现在我们吃牛奶巧克力都习以为常了,但当年是要经过一定的实验才有的。正是汉斯·斯隆爵士把可可里面加入了牛奶,才变成了我们现在喜欢吃的牛奶巧克力。他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公司在销售以他命名的巧克力了。一直到19世纪,英国非常著名的巧克力工厂“吉百利”,也产过以他命名的巧克力热饮。


他还是一位非常知名的科学家,在1727年成为了英国皇家科学院的院长。那他的前任是谁呢?就是大名鼎鼎牛顿。


2 大英博物馆的藏品 从手稿标本到世界文明


大家可以从我刚才介绍的内容想象到,汉斯·斯隆爵士在17、18世纪的伦敦,是非常有声望的人物。实际上伦敦也有街道、广场以他命名。当然并不是因为他太著名,或者他建了大英博物馆而给他这样的荣誉,实在是因为他很有钱,这些地产都是他们家的。也正是由于他的富裕,才使他可能去做收藏,


在1753年他去世时留下了遗嘱:建议议会以2万英镑买下他的这些收藏。这笔财产也算是是留给女儿的。议会同意了,这些藏品也就成了大英博物馆建馆之初的一部分馆藏。这里面大部分是书、手稿,植物标本、化石等自然科学的藏品,当然还有很多硬币、勋章等。



这批藏品大部分后来移交给了自然历史博物馆,但还是留下了一些在大英博物馆,其中就有非常著名的一幅画——《犀牛》。在大英展中大家可能会留意到有丢勒的《犀牛》木刻版画,它是1895年才到大英博物馆,但这幅画的原稿就出自汉斯的收藏。


除了汉斯爵士的收藏以外,还有另外两个非常重要但经常被人遗忘的来源,那就是柯顿家庭的图书馆和哈里家庭的手稿。柯顿家庭当时给大英博物馆带来了两份非常著名法律文献,就是签署在1215年的“英国大宪章”,它是限制王权、保障基本人权的一个法律,也是奠定了欧洲甚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法制、民主、人权的一个基础。


自1759年大英博物馆真正对公众开放至今,常设展览始终是免费的。在此之前,有一些小型的博物馆,比如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已经出现了,但是像国家级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是第一个。


“教育”理念一直是贯穿在整个大英博物馆。首先免费开放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接受到这种熏陶教育,另外你可以看到周一到周五,有大量的小学生、中学生,会由学校组织去参观。可能中国的孩子们会非常的羡慕啊,因为这是属于学习的时间,但不是在课堂里完成。



我们已经了解到早期的大英博物馆主要是手稿、书籍的收藏,而今天所见的大英博物馆是从19世纪慢慢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归功于考古学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也是收藏的指导方向慢慢形成。


3 大英博物馆的建筑 从大豪宅到漂亮的玻璃中庭


1881年,因为大英博物馆藏品实在太多,自然历史部分就独立成了自然历史博物馆,它也是非常受到孩子们欢迎的。1973年图书馆部分和英国另外几个图书机构合并,成为了大英图书馆。它在在伦敦稍微北边的地方,离著名的国王十字火车站很近。


图书的搬出也给了大英博物馆重新修整的机会。大家平时在宣传画经常看到的玻璃顶棚就是重新建立的。有人会问,大英博物馆有没有搬过家啊?实际上它一直在那里,最早的大英博物馆是花了1万英镑买下的大宅子,随着藏品的扩大,这个地方就越来越不够用了。在1823年,当时的国王乔治四世,把他父亲乔治三世的图书馆送给了大英博物馆,6万册的图书让馆里增加了非常大的压力,于是他们重新扩建了这个四方形“新古典主义”的主体展馆。



到了千禧年,他们在中央庭院的顶棚放上了3312块玻璃,使得整个空间被充分的利用起来,成为大家都很赞叹的空间结构。2003年的时候,国王图书馆整个搬走了,这一部分又重新装修,更名为“启蒙展馆”。如果你想体验一下在19世纪大英博物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展出藏品的话,这里是最好的地方。


那些不容错过的展品


因为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有一些非常精彩的展品是没有办法外出的,所以今天我给大家介绍除了100件来到中国的展品之外,还有哪些是一定要看的。


001

罗塞塔石碑



如果大英博物馆里边要选最重要的文物,我想这个展品当之无愧,它就是罗塞塔石碑。


它在公元前196年写成,可以说是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一把宝贵的钥匙。上面有3种文字,讲述的同一内容,给19世纪的专家以揭秘象形文字的可能,也奠定了以后古埃及研究的基础。


002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这一次的100件展品中也有一个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大家可能了解到,这位国王非常有意思,给自己做了无数雕像。照片上的是另外一个更为知名的雕像,大约是公元前十三世纪做成,有7又1/4吨。实际上它也是座像的一部分,在1818年运抵了英国之后,因为精湛的雕刻工艺,大大的改变了过往英国学者对古埃及艺术的认识。


003

基波林的前王朝木乃伊



关于古埃及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木乃伊。这次展览中大家有机会看到序厅有木乃伊的内棺。木乃伊是古埃及特权阶级的一个埋藏方式,他们希望能把尸体保存下来,等待重生。上面这个图片并不是木乃伊,而是自然风干的干尸。它比木乃伊要早,大约是公元前3500年~3400年左右,是古埃及人非常早期的一种埋葬方式:以热的砂把身体中的水分吸干。以前大家根据发色,给他的昵称叫ginger,因有歧视意味,就不这么叫了,现在以发现地Gebelein来给他命名。


004

人头牛身雕刻



接下来介绍一些属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展品。上面的图是两个巨大的人头牛身的雕刻,每一个重达16吨,它们来自现在伊拉克北部,年代大约是公元前700年。大家会觉得像中国 39 39462 39 15534 0 0 2849 0 0:00:13 0:00:05 0:00:08 2958的门神一样,实际上确实如此,它们是守护、保佑国王的宫殿的。


005

亚述国王猎狮图



这个亚述国王猎狮图也是很重要的展品,大约是公元645到635年,雕刻了国王为民除害的场景,类似于古代的宣传画。这个浮雕场面非常宏大,雕刻非常细致,它也是人类最早表现动物真实形态的雕刻,极大地影响了古希腊的雕刻。


这个国王是谁呢?他就是非常知名的亚述巴尼伯,这一次来到中国的非常重要的“大洪水记录板”正是来自于这位国王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图书馆。


006

乌尔的棋子

皇家游戏


这是美索不达米亚更早期的一批展品,来自著名的乌尔的皇家墓葬,图片上是乌尔的旗帜(实际上是一个木匣子)和乌尔的皇家游戏。它们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800到2400年左右。大家发现这里大量的使用黄金、银、青金石、玛瑙、贝壳等等,这些装饰也体现了早期美索不达米亚的艺术精品。


这一次来到中国的展品中也有属于这部分的很重要的一件——王后的竖琴。


007

帕特农神庙石雕



上面给大家看到的是帕特农神庙,兴建于公元前450年左右,为女神雅典娜兴建。图中的遗址现在在雅典,展厅中的是雕刻。这个大理石雕刻呈现了不同的故事,人物和动物的造型非常真实流畅,动感十足,体现了艺术风格趋于自然生活化的一个重大飞跃。它也是古典主义的高峰,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大家可以看到的大英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其实是受到了帕特农神庙的影响。


因为客观原因这些雕刻没有来到展览,但确实来了一位同时代的人物——索福克勒斯。他是古希腊非常著名悲剧剧作家。虽然展出的头像是罗马后仿的,但这个人物确实是来自帕特农神庙同一时期的。


008

波特兰花瓶



上图中是波特兰花瓶,它是古罗马大约公元一世纪的一个双层玻璃浮雕瓶饰。因为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现在很稀少。如果大家有机会看到它,能发现它里面是有裂痕的,这是因为曾经有人故意破坏,把它摔碎了变成200多片。后来经过专家们的努力,曾经先后3次的修复(1845年、1947年和1988~1989年间)才成为这样子。


009

萨顿胡船葬的头盔



我们当然不会错过属于英国本身的馆藏。图片上就是著名的萨顿胡船葬的头盔,它实际上是公元七世纪左右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一个重大发现,在1939年被发掘。这个精美的这个铁头盔和黄金装饰展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也更新了专家这个时代的认识。要知道因为文献和发现稀少,过去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被叫做“黑暗年代”。


010

星顿·圣玛丽的马赛克地板



上图是星顿·圣玛丽的马赛克地板,大约是公元四世纪左右的藏品。地板中这位年轻人实际上是耶稣,因为他背后有“xp”这两个字母。这实际上也是现在找到的最早的体现耶稣头像的展品,另外也是整个罗马帝国找到的唯一一个体现耶稣形象的马赛克地板。


011

金披肩



图上是一个金披肩,出土于威尔士,大约是公元前的1900到1600年,也就是青铜器时期早期。它可算是史前欧洲最精美的黄金制品之一。怎么做成的呢?是由一个乒乓球大小的黄金块,经过敲打成为非常薄的薄片,再进行定型、装饰而成。


012

中国馆

大卫瓷器馆



另外非常推荐的是中国馆的文物。提醒大家,目前中国馆是关闭的,一直要到今年年底,预计11月份才会重新开放。现在还不能给出大家更多的信息,但可以想象的是,本次参展的玉琮啊、康侯簋啊、三彩文官俑,包括元代、宋代、明代的瓷器等,都会在未来中国馆展出。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中国馆闭馆期间还有一个推荐,就是被誉为“中国以外最好的中国瓷器收藏”的大卫瓷器馆。其中收藏了1700件藏品,涵盖了西晋到民国初期的中国瓷器,由大卫爵士在1952年捐给伦敦大学,2007年又移到了大英博物馆展出。几乎件件精品,有元代的青花瓷、宋代的汝窑、官窑、定窑、钧窑、清代的珐琅彩等等。


013

复活节岛雕像


不要错过这个被叫做“失落的朋友”或者“被偷盗的朋友”,一个来自复活节岛的巨大的雕塑。


014

墨西哥双头蛇



这件展品来自墨西哥,时代大约是公元1400~1521年,由绿松石以马赛克的形式做成双头蛇形象。我注意到这次大英展来了一个阿斯特克神像,那就是类似于在这个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一个展品。


015

“从摇篮到坟墓”



我注意到这次展出了很多现代的东西,比如信用卡、节能灯等。很多人觉得大英博物馆是表现古代文明的,其实它也一直有新的藏品加入。我也选择了一件代表现代文明的藏品,叫做“从摇篮到坟墓”。里面密密麻麻的其实是两位普通的英国人一生的处方药,体现了现代人对医药、药品的依赖,或者说为了达到健康所做的努力。


这么多的展厅,怎么下手?


很多到了大英博物馆的游客会觉得实在太大了,不知道从哪下手,我给大家稍微的归纳一下。


主馆是一个四方的建筑,中间就是中央玻璃顶棚,前门是朝南的,后门就在北面,这是主要的轴线。前后门是可以通的。它的主要展馆是在一层和二层,展馆的编号基本是按照当年建设的顺序。一层基本是1到20号,楼上编号就更大一点。


在本公众号回复“资料包”

获得大英博物馆官方学习单


如果大家从前门进去,你的右手边是最早建成的国王图书馆,现在叫做“启蒙展馆”。那如果要看汉斯·斯隆爵士的收藏和他的头像,就在启蒙展馆里面。左手边是集中了大英博物馆最精彩的展品了,比方说埃及的罗塞塔石碑、拉美西斯二世啊、来自亚述的雕像啊,很多我前面提到的都在这里。北面主要是北美和墨西哥展馆,像我刚才提到的双头蛇啊、复活节岛的雕塑啊都在这里。地下一层展馆不多,主要是非洲展馆,像这次来大英展的贝宁饰板。


二层基本也是四方结构,各个展馆联通。东面主要是40号~50号厅,展示欧洲部分,像中世纪刘易斯棋子、霍克森胡椒瓶、星顿·圣玛丽的马赛克地板等等都集中在二层的东边。西面是古希腊和罗马部分,比方这次参展的奥古斯都头像、刚才提到的波特兰花瓶等。北面靠里的是古代中东部分,像大家熟知的大洪水的纪念版、早期的文字版、乌尔的皇家墓葬等。北面靠外是古埃及部分,那就是亮点所在的这个木乃伊啊,还有像刚才我提到这个干尸啊都属于这部分,


中国、印度、东南亚、日本、韩国、伊斯兰艺术,这一部分所在的地方其实是北面的扩展部分。如果大家从后门进来,首先看到是这一部分的产品。我提到这个大卫基金中国瓷器馆是在三楼韩国馆的隔壁,它是95号展厅,也是所有展厅中最大的编号,因为2007年才开放。



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这两年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重要的中国文物——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每年大概有8个星期左右会展出。今年这个时候正在展出。

  • 2月23号~3月15号

  • 7月20号~8月16号

大家可以记住这个日期啊,如果暑假来英国的话,有可能看到《女史箴图》,展馆一般是91号厅。


家长提问时间


@一叶:大英博物馆有这么多的文物,有哪件是你最喜欢,或者让你印象最深?



陈珩老师:这里我想做一个弊(笑),我选出的不是一件文物,而是一批文物,那就是来自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因为我认为这是反映西方古典艺术的一个高峰。这些动物、人物的描绘非常生动自然,比如行进的马、被拉去屠宰的牛的反抗、掀起头纱的赫拉、疲惫不堪的马头、衣袂飘飘的青春女神、肚子上青筋暴起的人头马啊,这些都是非常细致、吸引人的细节。也是后来西方2000多年艺术的源头。另外从导游角度来说,也是我给听众一个比较完整的体验。


如果一定要只选一件的话,可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头像,倒不是因为他的俊美,而是我认为他会给看的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它虽然是那么古老的雕刻,在历史上又是真实的一个人。我感觉可以坐在他的对面,静静的看着他,一直让这个时间流逝。


@赵小眼儿:能否分享一下您在大英博物馆当蓝牌导游时最让您印象深刻的经历?另外对于时间紧迫的观众来说,您会推荐一条怎样的参观路线?对于时间相对充裕的观众会推荐什么样的参观路线?谢谢您!



陈珩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来自于观众的共鸣,再就是听众说对于其他文明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们大概都明白,很多像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呢,因为过去教育的限制,没有更多的去认识其他文明的体会,大英博物馆给了我这样的机会。其中令我特别印象深的是像亚述雕刻和帕特农神庙雕刻,这两个部分最能给观众带来震撼。


推荐线路的话,假如你时间比较紧迫,可以参考我前面推荐的那些展品,当然在线路上可能要稍微组织一下,大家手头上也都应该有一些资料,能够看到这些展品在哪个展馆。我建议的时间大概是两个小时,当然了,在大英博物馆官网上面有一些推荐的路线,大家可以看一下。


如果时间比较充裕的话,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些拓展。在挑选一些重要的藏品看的同时,同一个展馆是有其他大量相关联的藏品的,可以做一些对比。刚才我也有没有太涉及的部分,比如非洲馆、伊斯兰教艺术、日本韩国的藏品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探索。


再跟大家说一些比较实用的信息

  • 开馆时间:常年开馆(除了圣诞期间从24~26日及1月1日的新年)10:00~17:30,星期五还延长到8点半,这对于很多上班人士是非常好的参观机会。

  • 馆里配有中文的讲解器。

  • 参观中照相和闪光灯基本上是没问题的,除了一些特别的说明不能有闪光灯。

  • 展品是不能去触摸的,但在一部分的展馆,有一个专门放一些文物触摸台,有工作人员引导和帮助,对于小朋友来说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


@木棉子:对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总是有种复杂的心情,该惋惜呢还是庆幸呢?



陈珩老师:我选择这个问题是有一些犹豫的,因为它比较有争议性,但我觉得和大家交流嘛,不妨把争议说出来。我想,对于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我们总是有一些复杂的心情。我觉得是既惋惜,但是也应该有庆幸吧。惋惜是因为从我们民族的角度来看,这些属于中国东西现在流落在外边。当然,这也是我们的历史、国家的命运造成的结果。


前几天我听到中方策展人闫博士的观点,我觉得非常赞同,就是我们应该有一丝庆幸。它们那个时候来到大英,能够更好的保存下来。同时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更好的去保护这些藏品,让更多的观众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想,大英博物馆是给这些中国文物提供了一个更大展示舞台。全世界每年有超过600万观众来到大英博物馆,也许他们一生中没有机会去中国,但大英博物馆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那我相信这些非中国的游客,会更多的以欣赏的目光去认识一个他们从没有接触过一个古代文明。


作为一个导游,我经常在展厅里讲解时也会先跟大家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藏品的出处确实是有争议性的,但是我也希望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先把这个争议站放在一边,我们从历史的角度、从艺术的重要性去看这些藏品。


*以上文字整理自「耳朵里的博物馆」3月9日线上讲座《英国蓝牌导游和你聊聊大英博物馆》,有调整。



中国国家博物馆社教部

联合「耳朵里的博物馆」推出

预习听

排队听

看展听

让耳朵“先参观”起来


如何收听完整导览?

关注「耳朵里的博物馆」

长按二维码快速关注

↓↓↓

回复关键词“导览”

↓↓↓



更多福利

(点击每行文字阅读)


1.干货丨朋朋哥哥:国博大英展观展的最佳姿势


2.音频丨11件最适合孩子们收听的大英展文物音频介绍


3.推荐丨适合小学生和家长看大英展的“必备”资料


4.攻略丨朋朋哥哥给亲子观展的实用攻略


5.课程丨大英展线下博物馆课程出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