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一个非典型经济周期

2016-04-26 CF40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近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宏观政策报告(总第27期),执笔人为CF40成员、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


  当前,宏观经济企稳迹象明显。2016年1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上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GDP累计平减指数由去年年底的-0.45%反弹至0.46%,短期看通缩风险明显下降。宏观经济企稳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双发驱动的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其中,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由去年4季度的17.3%的高位上行至今年1季度的19.3%,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由去年4季度的1%大幅反弹至今年1季度的6.2%。


        对于当下的宏观企稳迹象,市场将其形象的解读为“周期归来”。但是,市场对本轮“周期归来”的解读及未来走势却存在较大分歧。有的从库存周期,有的从债务周期,还有的从房地产周期,来探讨这些问题。这些视角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均局限于某一个领域来解读当前的“周期归来”。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本轮经济周期呢?本轮周期与以往的周期有何异同?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未来会如何演变,需要警惕哪些风险?


        今天,CF40摘录报告要点以飨读者。完整版报告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报告要点


1季度,房地产和基建双发驱动宏观经济企稳。2016年1季度GDP同比增长6.7%,增速较上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早前市场担心的增长在短期内大幅下滑的情况没有发生,主要得益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加速。另外,相比于1-2月份,3月份的房地产投资、工业增加值以及全行业用电量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出现显著好转。


从金融层面看,信贷扩张有效支持了宏观经济企稳。信贷大幅扩张主要受益于宏观审慎监管放松和债务重组:存贷比考核取消,提升了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在去库存的政策任务下,房贷首付比例下降,促进了房地产上涨和信贷扩张;地方债务置换增强了地方政府融资能力,为基建投资创造了空间。


与传统的经济周期不同,当前的经济回暖发生在金融周期下半场。近几年投资者关注房地产周期、信用(债务)周期波动的规律,金融周期则考虑了房地产和信用两个方面,系统地反映了资产和负债端的变化。房地产是信贷最重要的抵押品,两者相互促进,导致经济的顺周期性,直至拐点发生。以2013钱荒为标志,房地产和信用进入放缓的阶段。其他国家的经验显示金融周期下半场的经济增长上行的动力弱于金融周期上半场的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也较短。


在金融周期还处在下半场调整的早期阶段,通过房地产加信贷扩张来刺激总需求,虽然有利于稳增长,但加剧了上半场累积的房地产泡沫和债务问题,只是把金融周期下半场的调整往后延缓,经济结构更加失衡。展望未来,有几个可能的因素诱发政策在边际上紧缩,包括担心泡沫过度膨胀和通胀风险,在结构日益失衡、信用风险加大、债务调整压力大的背景下,政策的边际紧缩将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冲击。


金融周期下半场的理想的宏观政策组合是“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2014-15年基本是这样的路径,最近的“宽信用”似乎是一个偏离。放松审慎监管导致的“宽信用”也减少了未来松货币的空间。此外,政策推动债务重组,包括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债转股等有利于有序地降低债务负担,但同时试图避免资产端(房地产)的调整,也可能使得资产负债调整失衡,加大泡沫风险、恶化结构。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需要优化宏观政策组合、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宏观政策应回归“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尤其应避免通过宏观审慎监管放松来刺激信贷扩张。宏观审慎监管是稳定金融系统的工具,不应成为逆经济周期的调节工具。结构性政策方面应推进财税等体制改革,降低贫富分化,提升消费率;同时应大力促进生育率回升,提高少儿抚养比,中短期增加需求,长期提升供给。



近期文章精选:


潘功胜:中国债券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美智库对8•11汇改褒贬不一  中国应加快去产能的实质性步伐


GDP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林毅夫:经济下行时政府的钱往哪投?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   本智库的宗旨是: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致力于夯实中国金融学术基础,研究金融领域前沿课题,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