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区块链&虚拟货币专题 | 应客观看待区块链技术的风险和积极意义(CF40会议纪要)

2016-05-14 CF40研究部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提要

近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召开第158期双周内部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区块链与虚拟货币的创新和发展”。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和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参与研讨会。


与会专家指出,分散式账户使得点对点的交易和支付成为可能,因此理论上看,交易双方不再依赖于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对交易负责。区块链则是创造分散式账户技术的一种。长远来看,分散式账户和区块链也会带来几个风险:第一,侵蚀银行的支付业务利润。第二,网络攻击的风险。第三,智能合同的广泛使用可能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但是,区块链也有利于金融监管的一面。有专家建议,我国各金融企业之间应努力达成建立“中国的金融区块链联盟”的共识。对中国来说,如果不能尽快地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就会在这方面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从而被迫使用国外的标准和产品,这是非常不利的。


本文为CF40研究部撰写的会议纪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不代表CF40立场。



区块链技术可能挑战金融稳定



分散式账户将对传统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在当代银行体系中,银行在陌生人交易中扮演着可信任的第三方。而在银行体系中,央行就是网络的顶点,客户进行跨银行交易时,客户之间的交易实质上也是银行之间的交易,这些交易要通过中央银行系统完成。


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计算机技术使得点对点的交易和支付成为可能,分散式账户将是一项具有革命性的发明。例如,在比特币的网络里,每一笔交易都会形成一份分散式账单,因此交易双方也就不再需要依靠银行和中央银行对交易负责。这种分散化的交易方式对传统金融体系的概念造成了巨大冲击。作为一种快速、可靠的数字化记录系统,分散式账户在金融体系和其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分散式账户的应用有以下好处:


  • 降低国际转账和汇款的成本,提高金融体系包容度;


  • 缩短交易清算市场,降低清算风险;


  • 改善证券交易的后台功能;


  • 降低个人小额转账的成本。


创造分散式账户的技术方法并不唯一,区块链是其中的一种。长远来看,分散式账户和区块链也会带来几个风险:


  • 侵蚀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利润


各银行业务条线中,最具有盈利性的是支付服务,主流银行约40-50%的利润来自于支付清算。银行之所以对区块链和分散式账户十分警惕,是因为其技术突破可能对银行盈利造成巨大冲击。


  • 网络攻击的风险


分散式账户在全球网络内均会被复制,因此单个参与者的网络受到攻击不会使体系彻底瘫痪,从某种意义上,这是网络韧性和风险管控的加强。但是,少数人有可能对整个网络形成全面控制。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将对整个网络体系带来冲击。对于虚拟货币的数字加密程度,已经成为各国公共政策中的重要问题。


  • 智能合同的广泛使用可能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众所周知,高频交易中基于算法进行的自动化交易可能会给市场价格波动带来不利影响。人为交易下,因为信息的获取和判断差异,交易者会对市场价格产生不同看法。因此,在任何价格都会形成买卖的双向操作,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而高频交易下,可能因为算法设计的相似性出现单边市场,对波动起到了放大作用。同理,智能合同也可能导致类似的问题。



应重视区块链建设的战略意义


虚拟货币以及分散式账户所带来的挑战实际上是跨越国别的金融一体化发展问题。这一趋势下,全球性的金融合作变得至关重要。在了解区块链底层建设对于金融业现有业务及未来发展的必要性后,有专家建议,我国各金融企业之间应努力达成建立“中国的金融区块链联盟”的共识。


  • 区块链有利于金融监管的一面


由于区块链是一个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分布式总账系统,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支付、清算、结算步骤的出错率,同时监控每一步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是推动诚信社会建立的有效手段。所以,如果监管部门能够有效利用这项技术,将有助于管控金融业的资产状态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


  • 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铺路


金融区块链联盟应该在央行及监管部门的领导下,先行先试,为数字货币、数字资产的发行、交易、存储、管理等做出有益尝试、验证和支持。


  • 争取国际话语权,为实现“非对称”赶超建立基础


中国应该推动区块链在中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运用,并引导和参与相关规则的研发和制定,形成我国区块链技术优势,扩大影响力,获取国际话语权。如果不能尽快地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就会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从而被迫使用国外的标准和产品,这对我国是非常不利的。



虚拟货币不太可能代替法定货币


区块链技术支持了虚拟货币的形成和流通。从货币政策角度,虚拟货币的使用可能替代法定货币。现代央行体系中依靠有经验的货币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的长期观察及分析,可以通过自主的货币政策对不可预见的需求冲击做出反应,然而,虚拟货币无法实现这种自主性的调节,这是其最大的致命点。另一方面,当前的货币体系网络下,所有人都使用法定货币。在使用法定货币进行支付和结算已经十分便利的前提下,人们不太可能接受虚拟货币作为法定货币的替代品。这就是货币流通的网络效应。




近期文章精选


原创 | 中国金融监管新框架:走向超级央行?


反思2015中国股市异动 |信心冲击大于实质冲击


聚焦营改增 |评估政策调整应考量实体经济综合成本


与权威人士所见略同 |CF40季度报告:宏观政策应回归“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   本智库的宗旨是:以前瞻视野和探索精神,致力于夯实中国金融学术基础,研究金融领域前沿课题,推动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