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MF前总裁科勒:希望看到中国政府限制过度借贷的决心

2016-10-14 霍斯特·科勒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今天(10月14日),德国前总统、IMF前总裁霍斯特·科勒在杭州出席2016浙商·财经国际论坛时谈到了中国经济。在他看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帮助超过5亿中国人脱贫,这是史无前例、令人赞叹的。但必须指出的是,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位公民能够获得体面的生活。“如果人们误认为增长是结果,如果经济增长不能为每一位公民服务,那么不良的经济发展动机会让整个经济结构陷入失衡的状态”,科勒告诫道。

科勒建议中国政府限制过度借贷,并称“一个合理的、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将目标定为经济健康发展,为明天的繁荣埋下希望的种子,而不是一味地去刺激经济增长,将经济增长奉为圭臬。”

以下为科勒演讲实录:

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及其成果意义重大。在部分地区局势紧张、冲突不断的关键时刻,二十国集团抛开文化差异和自身利益诉求,重申了协商谈判、寻求共识和加强合作的决心,这种决心有利于建立互信,为加强合作提供了必要前提。在人类所面临的挑战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打独斗。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同意,要以创新和可持续的方式推动经济转型,更好地维护当代和子孙后代共同利益。这值得我们付出一切努力。

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足够的勇气去反思现状,还要去思考为解决这些挑战我们所需要秉持的根本原则。对于二十国峰会领导人而言,其中一个原则就是“促进经济增长”。在长达九页的公报中,“增长”一词出现的频率高达63次。我赞同的一点是,有了经济增长的大前提,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个人享有尊严也有望得以实现。但我也认为,我们要坦诚面对经济增长能带来什么和不能带来什么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清晰地认识到经济增长的条件及限制因素。这就是我今天要谈论的话题,希望你们能跟我一起反思。我会从三个部分来解释这个问题。

只有经济健康发展才能创造持久繁荣

经济增长与繁荣二者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但并非如此简单。所有的繁荣都需要经济增长的支持,但并非所有的经济增长方式都能带来繁荣。智利的复活节岛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岛上遍布巨大的石雕人像,石雕像产业发展迅速,但人类活动导致森林逐渐消失,最终还是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繁荣的角度而言,“保持发展方式不变”并不能带来持久繁荣。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会不断改变,有时为了避免滞胀现象也不得不改变。以德国为例。我的国家经历了四十年的分裂。东德的经济发展方式始终如一,即发展大型国有企业,限制市场竞争。同时,这里也没有创新性企业家能够带来创造性破坏。东德的结局就是繁荣尽失,其工业也只剩下空壳。

幸运的是,中国展现了另一番景象。首先我想简要地概括一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反思全球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提到中国。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帮助超过5亿人民脱贫,史无前例、令人赞叹。当然,它也适时提醒了我们,经济增长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我们需要经济增长,这样才能为每位公民体面的生活。但如果人们误认为增长是结果,如果经济增长不能为每一位公民服务,那么不良的经济发展动机会让整个经济结构陷入失衡的状态。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都需要更加健康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包容性经济增长。但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达到目的吗?谁能否认中国也为高速经济增长付出了诸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拉大此类惨痛的代价呢?谁又能否认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呢?

中国因“世界工厂”地位保持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但中国能为优秀专家和人才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吗?中国能为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吗?毕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还是取决于自身的发展。教育、勤奋、思想、倡议、市场经济和竞争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要促进健康经济的发展还是要关注并越来越多的依赖上述内因,减少对波动较大的国外需求的依赖。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政策。

在我看来,中国目前的“五年计划”已经体现了这种转变。中国政府意识到,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和持久的繁荣,中国必须要转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加强新的经济增长因素,这样中国经济模式才能从出口导向型转变为内需导向型,从使用化石燃料转变为使用可再生能源,从以借贷方式发展现有行业转变为鼓励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服务,鼓励对前沿科技的研发,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但为健康经济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并非易事。一国政府很难让经济发展脱离原先的增长模式。国家陷入债务和信贷的深渊之后,原先的经济发展模式可能会“卷土重来”。在这种状态下,企业集团试图越做越大以至不能轻易倒闭,末日危机的传播也让人们愿意保持现状不变。这些听起来都很熟悉。国际清算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来也开始担心中国这些毫无保障的高额信贷。我的建议是,中国应将这方面纳入考量。我希望看到中国政府限制过度借贷的决心。

改变原先的经济结构也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会有赢家,也有输家。因此,重要的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让每个人都享受着一定程度的社会安定,之后为建设国家的繁荣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等重要的是,政府需向大众解释,为什么从长期角度来看,增长速度放缓不是虚弱或者灾难的象征。增长速度有所下滑是自然规律,即使是参天大树也不会长到外太空去。如果一个经济体以10%的增速增长了30年,经济总量也已增加为原先的17倍,它又怎么可能永久保持着这个发展速度呢?一个合理的、负责任的政府应该将目标定为经济健康发展,为明天的繁荣埋下希望的种子,而不是一味地去刺激经济增长,将经济增长奉为圭臬。对所有二十国集团发展来说都是如此,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赤字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永远不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政策。

经济健康发展意味着不停地改革变化

经济健康发展需要的是非暴力的、并能使所有人得到切切实实的利益的变化。它需要一个友好环境,提倡和平合作。不管是从政治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来说,全球化进程都使人类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为了实现全球化,各国也付出了代价,在此进程中,它不停地去要求人们接受这种变化,去欢迎新事物的发展,调整心态,接受外来的移民劳工或者是其他国家出口到本国的商品和服务。国与国之间会发生摩擦,国民也可能会滋生恐惧心理。但针对这种敏感的情绪,我们不能搞民族主义,或者保护主义。打击国际分工可能会切断通往繁荣的道路,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而言。相反,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公平现象、恐惧心理或者是发生的一些危机,最好的答案是进一步提升全球化进程,让所有人受惠于全球化发展,这当然需要更多的合作。

我们生活的世界日益紧密联系。所有国家,无论大小,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所有国家,包括因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以及因战争和赤贫导致的大规模迁徙。从长期来看,只有各国采取一致的措施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国家才能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全球繁荣能使所有人受益,但同时也需要各国对此作出承诺。总而言之,我们同在一条船上,正如中国人所说,同舟共济,方能渡过难关。

这意味着什么?医生常说一句话,那就是首先不要伤害到病人。但因为独断专横的单边行动,伤害已然造成,并且导致了一系列冲突和社会不稳定现象。最近受到影响的是中东国家以及乌克兰。这些助长了国与国之间的疑心和猜忌,恰恰与我们为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和健康发展所需要的相反。坦白来说,中国南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并不能为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增加投资。

女士们,先生们,所有国家都应致力于促进以规则为基础的经济发展,都应在国际关系领域,和合作方面提升法治。国与国之间总会出现利益纠纷和分歧,毕竟我们是生活在政治世界,而不是童话世界中。灵活应对利益冲突和分歧不会使冲突升级,相反,这会带来建设性的紧密伙伴关系。

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突出了建立更加紧密伙伴关系的重要性,我之前也有所提及。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峰会作出了两大重要决定,证明了为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坚定决心。第一,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同意在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方面发挥表率作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体成员国都参与的气候协定,目的是为了控制气温升高,抑制气候变化的速度。第二,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制定了《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联合国《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到2030年之前,消除极端贫困。对所有国家来说,无论大小、贫富,都是一个综合性的框架协议。

我深信,上述两个重要决定可以带来以互利共赢为基础的新的合作方式,可以抵消全球政治中不信任和紧张局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全球协议呼吁各国加强合作,这也是我今天要说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共同繁荣和保护环境并不冲突

健康的经济增长会为地球上所有人创造平等的机会并实现共同繁荣,它必须知道界限在哪儿,也必须尊重界限。这些界限是大自然所设立的。我们现有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已经接近生态环境极限。如果要在实现保护地球的同时,完成消除人类极端贫困的梦想,我们必须要找到新的发展道路。实现共同繁荣当然需要更多的经济增长和投资,但也需要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好的住房条件,更多的教育和医疗投资。我们必须要采取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全球生产消费再平衡。如果地球上每个人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和工业化国家发展初期那样,人类可能还需要2至3个地球来维持现有的生活方式。

因此,每个国家都需要对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实现结构转型。《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和《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我们铺平了道路。

实现巨大变革的关键是价格,它必须要反映出商品和服务成本。这也尤其反映了在全球给碳排放定价的必要性。个人认为,限制碳排放最有效的方法是收取碳排放税或制定碳排放交易体系。我们必须要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我们也必须要反思移动与交通、产业链与生产过程的问题。我们不能再将量的积累和成功、消费和高品质生活混为一谈。消费主义文化浅薄,资源浪费严重,这是大部分富裕的发达国家出现的问题,但在变得更加富裕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我们所期待的结构转型需要创新,需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释放市场力量,需要公民社会的广泛参与,同样,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包容性治理。

中国已经在我上述提及的大部分领域里展示了大国责任和领导能力。例如,中国签署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对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承诺。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在国内也在积极推动结构转型改革。这些都非常振奋人心。我也自豪地告诉在座的各位,德国也是如此。这些大国可以起到表率作用,带领更多的国家走上发展的正轨。

我们所要展现的是,共同繁荣和保护环境并不冲突,相反,它们相互支持。(本文来源:新浪网)


近期文章精选:

余永定:货币供应如何影响经济运行?

房价见顶存五大误区  一线城市房价扭曲将长期存在

人民币国际化:练好“内功”前不宜过快人为推动

刚获诺奖的这套理论也不能完全解释的组织问题:互联网平台+个人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

       CF40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在四十人论坛平台型智库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分别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四十人金融研究院、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北大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浦山新金融基金会等机构。

       CF40平台集聚了来自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和商业机构的300余位金融领域精英人才;同时,CF40研究院专职研究员队伍也渐趋充实。CF40每年召开双周圆桌会议、金融四十人年会、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近30项,出版周报、月报、要报、《新金融评论》期刊以及金融类书籍共计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