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十一”狂欢后,请静下来听听这则数字普惠金融的中国故事

2016-11-11 北大互金中心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今天,你是否挂着一对熊猫眼跟同事们炫耀今天凌晨的“剁手”成果,然后又对没抢上的订单捶胸顿足?当然也有很多人,在昨夜早早地洗洗睡了,安心地做一枚吃瓜群众。


不管你在“双十一”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无法逃避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个事实。


“从2014年年初开始,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大概是平均每年翻一番。”还记得吗?这是在今年7月举行的2016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首份披露城乡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的数据。


时隔四个月,2016年11月11日晚,在主题为“数字时代的中国普惠金融”北大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首届年会上,北大互金研究中心又推出了另一份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重磅研究报告——《数字科技推动普惠金融》(以下简称为《报告》)。


据悉,《报告》是受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委托,由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课题组自主完成。《报告》总结了当下中国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实践,对该行业普遍性的问题与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中国数字金融“普惠”了吗?


《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来,中国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时并未完全遵循“商业可持续原则”。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人们已经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帮助普惠金融交易,普惠金融发展由此迎来历史性机遇。


《报告》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一是由移动终端带来的客流量,不但可以提高服务的覆盖范围,还有可能降低获客成本;二是以大数据分析部分替代传统金融机构主要靠人工完成的尽职调查,帮助风险定价。另外,互联网技术的长尾效应不但可能降低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甚至还有可能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报告》强调,如果能将上述潜力真正转化为金融竞争力,就可以强化普惠的特性,让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低收入者不但在技术上可行,而且还有利可图。


来自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也充分证明了数字金融的普惠价值。该指数从 2011 年的 40 提高到 2015 年的 220,年均增长 53%。分省指数呈现较大的差异,但差距在迅速缩小。地、县两级的分指数也都证实了数字普惠金融地区差异迅速缩小的事实。


图一: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


图二:2011年和2015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难在何处?


《报告》显示,中国数字金融的业态比较丰富。从大类看,目前最为活跃的应该是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数字保险和互联网财富管理。


图三:2013年-2015年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金额(万亿)


但是,目前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实践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除互联网支付以外,大部分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普及率仍然很低。大多数网络借贷平台的贷款利率超过了“可负担”的水平,一些投资平台的管理很不规范,风险也很大,甚至有不少诈骗行为。


图四:问题网贷平台变化趋势


《报告》分析了我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遇到的如下困难:


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还不够“普惠”;


第二,数字技术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第三,监管要么不设门槛、要么不发新牌照;


第四,数字普惠金融已成风险高发区;


第五,数字安全存在明显隐患;


第六,缺乏一套覆盖面广、效率高的全国征信系统。


监管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


《报告》认为,数字普惠金融的很多问题的产生,都与监管缺位或者监管不当有关。为了保障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框架。但必须注意的是,监管不是管死,而是在创新与风险中间取得平衡。


图五:数字技术下普惠金融的具体风险点


图六:不同风险的规制特征



如何平衡?根据数字普惠金融的特点,《报告》就构建监管政策框架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统一监管标准和框架;


二、实行综合监管与功能监管;


三、设立进入门槛和退出机制;


四、建立适当的信息披露标准;


五、与时俱进地调整法律监管政策;


六、完善统一、开放的征信系统;


七、加强投资者教育与消费者保护;


八、实行高标准、开放的信息安全制度。



普惠金融文章精选:

互金协会李东荣:低收入群体识别与承担风险的能力不足,发展普惠金融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首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明日发布  边远地区借力“弯道超车”

银监会普惠金融部设网贷研究处监管P2P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


  2015年10月13日,经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批准,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Internet Finance, Peking University)正式成立。

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研究中心挂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研究中心施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三方发起单位的代表出任理事会创始理事,包括北大社科调查中心主任李强、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海明、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龙,并由李强教授担任理事长。研究中心理事会未来也会逐步吸收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加盟。

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担任,常务副主任由王海明担任。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包括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和社科调查研究中心的黄卓、孔涛、沈艳、徐建国、谢绚丽等教授,而且研究中心招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先生担任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此外,研究中心每年还将招聘数名全职博士后,并吸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研究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的青年研究员担任研究助理。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独立智库,致力于新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7月14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举办,与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

研究院宗旨是:探索国际金融发展新趋势,求解国内金融发展新问题,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关注上海新金融研究院,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营利性的专业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论坛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由40位40岁上下的金融精锐组成,即“40×40俱乐部”。

       CF40定位为“平台+实体”新型智库,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在四十人论坛平台型智库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分别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四十人金融研究院、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北大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浦山新金融基金会等机构。

       CF40平台集聚了来自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和商业机构的300余位金融领域精英人才;同时,CF40研究院专职研究员队伍也渐趋充实。CF40每年召开双周圆桌会议、金融四十人年会、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近30项,出版周报、月报、要报、《新金融评论》期刊以及金融类书籍共计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