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雄安新区临时党委书记:让低房价成为雄安新区的核心竞争力

2017-05-11 新华社记者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导 读

4月1日当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发布后,雄安新区临时党委和筹备工作委员会几十名工作人员就连夜进驻新区展开工作。

一个多月来,临时党委和筹备工作委员会如何开展工作?对外界关注的拆迁、房价、吸引人才等问题是如何考虑的?就新区热点问题,河北省常务副省长、雄安新区临时党委书记袁桐利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管控工作总体平稳规划取得阶段性进展

新华社记者:4月1日以来,雄安新区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各项工作开局如何?

袁桐利: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引航定向,多次召开新区临时党委会议、筹委会全体干部会议认真传达学习,推动工作开展。通过召开新区四级领导干部大会、新区驻村工作组学习培训会议,准确把握“国家大事”的深刻内涵、“千年大计”的高点定位、“全国意义”的战略地位、“主体责任”的千钧分量。

一个多月来,我们全力以赴抓好落实,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管控工作总体平稳。4月1日后实施了更为严格的全面公开管控,按照“全部受理、逐一甄别、公开公示、合规即办”要求办理落户,暂停和冻结了所有在建项目、严禁新开工项目,严厉打击炒车炒牌行为,新区没有出现未建先乱、抢栽抢种等现象。

——房地产市场秩序稳定。对所有房地产项目全部冻结。开展了违法占地和违法违规建设、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138起、拆除违建194处,关停了全部176个售楼处和中介机构,规范二手房租赁市场秩序,严防炒房炒地等行为。

——规划编制有序深入推进。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委托一流规划编制机构,加快编制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聘请顶级专家组成规划评议专家组,对规划进行咨询、评估和论证,确保编制出高水平的规划、不留历史遗憾。

——组织领导坚强有力。省里成立了新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新区临时党委、筹委会。从4月1日起,新区临时党委、筹委会即接管了三县的干部、人事、党务和社会稳定工作,开始行使规划、建设、国土、项目等管理事权。群众工作扎实开展。三县557个村全部派驻了工作组,摸清底数、宣传政策、了解诉求,引导群众支持新区建设。目前,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总体平稳。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稳扎稳打抓好落实

新华社记者:外界十分关注新区临时党委、筹委会工作,内部机构如何构成?如何分工合作开展工作? 

袁桐利:根据工作需要,我们成立了党政办公室、党群工作组、协同发展组、规划建设组、城乡统筹组、政务服务组、平台建设组等7个专项工作组,分别负责新区规划建设的相关工作。按照中央要求,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点任务,临时党委、筹委会严格责任落实,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分解,确保事事有人抓、有人管。明确时间节点,对新区规划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区分轻重缓急,确定了4月底、上半年、10月底、年底前以及需要长期抓好的工作,确保规范有序开展。实行新区临时党委委员和各专项工作组组长每日例会制度,谋划工作、解决问题。建立与省直部门、保定市和三县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新华社记者:河北省委九届三次全会对新区规划建设做出部署,下一步如何谋划推进?

袁桐利:省委九届三次全会是在雄安新区开局起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新区规划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我们将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要防患于未然、不要掉以轻心、更不能走弯路的要求贯穿始终,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做好群众工作,加强严格管控,提升规划水平,精心细心用心,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坚决系好第一颗扣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稳扎稳打,不急不躁,追求质量,善作善成,做到思想认识稳、工作推进稳、政策措施稳、社情舆情稳,确保管控好、稳得住、不出事,确保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目前,我们已制定了新区2017年重点工作安排,确定了加强管控、规划编制、民生保障等10个方面29项具体任务,逐一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完成时限,精心组织实施。

让低房价成为新区的核心竞争力

新华社记者:在新区规划建设中,对房地产、人才、改革创新等机制方面有哪些创新设想?

袁桐利:对这些新区规划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将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创新,稳扎稳打、有序推进。

在房地产上,坚决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求,管住新区及周边市县房价地价,对新区土地出让情况进行清理整顿、分类处置,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研究制定适合新区发展需要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搞大规模土地批租、不搞土地财政,严格限制商品房开发,让低房价成为新区吸引创新要素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在人才引进上,着眼一流人才来建设一流新区,制定特殊人才政策,在引进、使用、管理等方面打破常规,广泛推行聘任制,科学设计薪酬制度,建立创新成果市场化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到新区创新创业。

在改革创新上,把体制机制创新摆在与规划编制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研究谋划,精心组织实施,努力成为最有勇气创新的城市,成为吸引北京乃至全球有梦想年轻人的一块热土,成为鼓励打破常规而且最能够宽容犯错和失败的地方,加快形成创新要素加速流动的良好创新生态。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组建精简高效统一的管理机构。创新投融资体制,以市场化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深化“放管服”改革,凡是市场能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行政审批。全方位深度对接北京,推进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新华社记者:对拆迁、规划、环保等问题,新区打算如何推进解决?袁桐利:在拆迁安置上,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要求,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政策,解决好群众搬迁腾退中的现实问题,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共享新区建设成果。规划建设小企业聚集地,合理安排企业搬迁时序,力争使企业生产不停顿、市场不丢失、利益不受损、工人不下岗。

在规划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求,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高标准高质量组织规划编制,展现雄安水平、雄安标准、雄安高度,确保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再开工建设。搞好城市设计,以工匠精神打造城市特色风貌、留下千年传承。

在环保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着力做足水的文章,修复和保护好白洋淀生态屏障,规划建设带状森林绿色屏障和生态绿廊,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本文作者:新华社记者张旭东、熊争艳、李俊义)

附文:

李稻葵:雄安新区成超万亿GDP大城市不现实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李稻葵近日发表讲话称,雄安新区应该成为21世纪中国现代化制度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体来说,其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探索方面,具有标杆性的创新意义。

  • 经济体制

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开始定型,出现了一些在全球范围内值得回顾总结的创新点。但不可否认,中国经济现有的很多制度还必须持续地改革、不断地创新。

首先,在土地管理方面,现有体制过分依赖市场化的土地出让机制,这使得各个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出让的收入。同时,土地财政推高了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房地产价格,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恶果。为此,雄安应该探索一种由政府管理与市场机制紧密结合的土地管理办法,比如说,可以探索一个三级土地和房地产管理模式。

第一,政府可以长期持有相当一批房地产物业,通过出租的方式提供给在雄安长期生活就业的居民。

第二,政府也可以建造一批“小产权”房,按照市场定价的原则卖给在雄安长期工作的人群,类似于像斯坦福大学给自己教授建造的住房。这种住房只能限于在本地工作的人员内部流转。

第三,雄安的另一部分物业也可以完全面对市场开放,但其前提也是提供给具有雄安长期居住证的人员。通过这三种方式,让土地的使用能够长期支持本地的经济发展,避免房地产沦为投资和投机的工具,也为地方财政提供长期的财源。

  • 社会治理

在社会治理方面,特别值得雄安进行大力的创新。在交通管理方面,公共交通应该成为雄安新区内的交通主体。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公共交通方式之间需要进行快速、便利、无缝的接驳。雄安新区应该成为交通新区,有专门的智能交通的收费和引导方式。雄安应该向汽车限购、限行说不。

在公共治理方面,尤其要探索建立基层政府(如街道)与居民的直接沟通的渠道,应该定期召开面向本地居民的公共政策讨论会、听证会,把很多重大公共事务交由居民来表决,部分基层官员岗位可以尝试差额选举;基层性的税收,例如物业税乃至个人所得税,可以交由基层政府管理使用。新区的教育经费应该由新区统一安排,新区内部各个学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应该相对平衡,避免学区教育质量苦乐不均的情况。

  • 生态文明制度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新区也应该成为全国的标杆。雄安新区的自然条件并不好,大气污染扩散能力不强,水资源相对短缺,这将逼迫着雄安新区在自然资源的管理方面建立一套严格的体制。为此,应该由政府设计和引导,建立一套市场机制来合理配置稀缺的自然资源。

总之,雄安新区如果能够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以及生态文明制度上进行一些超前的、可推广的制度性创新探索,其将成为国家新的一轮现代化制度创新的标杆,从而实质性地加快国家整体现代化进程。


近期文章精选:

朱光耀:落实“习特会”共识的三点建议

货币政策的更优选择:别了,斯塔克伯格博弈

金融业营改增这一年:打了两次“补丁”,问题依然不少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非营利性金融专业智库平台,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与交流。

CF40旗下包括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分别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等机构。此外,CF40与国家开发银行、清华大学、丝路基金、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蚂蚁金服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开双周圆桌会议、金融四十人年会、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近30项,出版周报、月报、要报、《新金融评论》以及经济、金融类专著共计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