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炼:要成功运作开发性金融,就一定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项目建设周期长,如何才能保障“一带一路”投资建设效益的最大化?“要用互利共赢的方式,先从造血功能开始。”8月12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在首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表示。
首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由CF40主办,伊春市人民政府、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天士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协办,是CF40与伊春市政府战略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论坛聚焦“开发性金融与‘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重大主题。
在胡晓炼看来,单纯的援助不能够保障“一带一路”投资的长期性需要,纯商业性和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也不能够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现状。
所以,她认为,可以采取中间方式,就是用互利共赢的方式。胡晓炼总结道,开发性金融要成功运作,实现预期的效益,填补市场的空白,激发市场的活力,最后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除了金融自身之外,还需要五方面的重要因素,包括:
第一,要有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开发性金融从事的是长期性、基础性的建设,这种建设要发挥作用,有赖于它的系统性和网络性的效益。任何一个项目单独建设,很难实现预期的效益和对经济增长的支撑。
第二、要特别注意所从事项目的综合发展潜力。
第三、要注重对项目效益的长期维护。如果项目建设单位不投入精力做后续的运维,这个项目的效益保障性肯定大大下降。
第四、一定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有一个特别显著的区别,就是政府的作用在这里是必不可少的,政府的作用是要在政府自身的职责定位中发挥,而不是说通过纯行政化的干预来发挥。
第五、在开发性金融实施的过程中,能力的建设和培养是特别重要的。
以下为胡晓炼演讲全文。
开发性金融的内涵,就是依托国家信用,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融资,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支持国家重要战略的实施,实现保本微利。
如果按照这个内涵和定义,进出口银行现在所做的业务,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所进行的业务,应该属于开发性金融的范畴。我从开发性金融践行者的角度,把实践中所积累的一些体会和大家共同分享。
应该说,我们强调的开发性金融不只是围绕金融本身的讨论,如果单从开发性金融自身来说,而没有一些整体的宏观考虑,没有一些综合的配套,开发性金融的实施难度也非常大。开发性金融要成功运作,实现预期的效益,填补市场的空白,激发市场的活力,最后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除了金融自身之外,还需要其他一些重要因素,我主要谈一下这些因素。
第一,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是开发性金融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开发性金融从事的是长期性、基础性的建设,这种建设要发挥作用,有赖于它的系统性和网络性的效益。任何一个项目单独建设,很难实现预期的效益和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中国在国内铁路建设的时候,一开始就做了很好的规划,先从四横四纵做起,发展到现在的八横八纵,形成网络以后,作用就表现得非常充分。但是在“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一些欠发达国家,实力非常有限,所以在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建设上,通常是先修一条路或者一段路,如建设的道路,所产生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另外一个例子,我们在一些非常缺电的国家投资了发电项目,但是有的国家在设计的时候,可能只考虑了发电,没有考虑到输变电项目,所以发电项目建成后就一直空着,没有把输变电以及电网建设、电网运营以及现有国家电网的联网工作做好。因此我们认为,开发性金融要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有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
第二、要特别注意所从事项目的综合发展潜力。
我们看到,在修通了一段铁路之后,如果这个铁路没有带动周边区域工业化和产业的发展,没有带来物流的通畅,作用和意义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俗话说的“要想富先修路”,绝不是说修路本身能带来多大的效益,而是修路会带动周边的发展,带动物流的畅通,特别是能带动工业化、制造业的发展。所以在修建大型骨干交通基础设施的时候,要和周边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建设、产业园区的建设通盘考虑。我们在非洲修的一些路,实际上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在介入的同时,中国的很多企业以及当地国家政府都意识到了在周边开发工业的重要性,我们也发现当一条公路规划修建的时候,已经有国外的机构,包括发达国家的机构,开始在周边大量圈地,也是要充分利用这条路,最后带动沿线的建设。所以,我们在实施开发性金融的项目前期,也要考虑周边的发展,否则作用难以发挥。
第三、要注重对项目效益的长期维护。维护和保护,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针对我国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注重项目本身效益长期维护这个问题而提出来的。我们现在的项目多数都是采取工程总承包(EPC)的方式,就是给项目所在国提供贷款,然后中国企业招标建设,建设完后移交工程走人。现在看来,确实有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项目本身持续发挥效益会受到影响,因为一些国家本身能力有限,很多项目建成之后一两年可能非常好,但过两三年再看,这个项目就已经面目全非了。如果项目建设单位不投入精力做后续的运维,这个项目的效益保障性肯定大大下降。
还有一点,国家和企业在当地的长期利益也没有实现。比如说我们做的电力供应项目,由中国支持的发电,在有的国家已经超过了50%,应该说对国民经济已经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后续的项目效益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方式来实现。
另外,只是依靠贷款,贷款的比例越大,这个国家的债务负担就越大,所以,在开发性金融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投、建、营一体化,建设企业,要投入资金,不是类似于农民工光干活的角色,要突出整个项目的责任作用,以及对项目效益的长期承诺。
以上是投资方面。在运营方面,要积极鼓励建设项目和企业积极参与运营。现在很多运营方,如果是由欠发达国家自己运营,效率不是很高,也有一些项目,在这个国家长期有经营的发达国家企业,我们可以和他们一起联合起来共同运营,这个应该说是国际大格局变化的一个新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在“一带一路”建设下,大家共同搭乘发展的列车。当然现在制约企业投资和参与运营的一些因素还是很多的,比如说国企的考核因素,对外投资的一些约束因素,还有像容错机制因素,这也需要系统性配套的政策调整和政策支持。
第四、要充分发挥好开发性金融的作用,就一定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作用。
虽然我们说要市场化融资、市场化运作,但是我觉得开发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有一个特别显著的区别,就是政府的作用在这里是必不可少的,政府的作用是要在政府自身的职责定位中发挥,而不是说通过纯行政化的干预来发挥。政府应该能做到几点,比如政府所提供的政策的稳定性,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契约精神,还有就是政府的协调功能,因为我们说到开发性金融是系统性的功能,一个项目会带动整个系统性的开发,所以政府的协调作用就非常重要。
作为主要从事开发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我们是借政府的信誉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所以我们有责任维护好国家的信誉,同时要珍惜好这个信誉,从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方面来看,要采取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式来经营管理企业,实现自身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在开发性金融实施的过程中,能力的建设和培养是特别重要的。
比如说规划,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多次强调,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规划,我们现在在实践中也看到,有的国家规划是比较欠缺的,有的国家是有规划,但是不太具体。所以我们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加强这些国家的能力建设和能力培养,特别是经济方面专业人员的培养,要下很大的功夫。
我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的这五方面的体会,与“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讲的共商、共建、共享是一致的,我们的合作方式是要实现互利共赢。确实,单纯的援助不能够保障“一带一路”投资的长期性需要,纯商业性和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也不能够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的现状,所以中间的方式就是互利共赢的方式,先从造血功能开始。我们让一部分利,然后把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巩固之后,后续商业化的发展机会就会越来越多,市场化的程度也会越来越成熟,所以互利共赢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最重要的合作要求。
近期文章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