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生: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不能只关注贸易问题
去年以来,随着逆全球化思潮的蔓延,人们将全球经济问题的重点聚焦在了国际贸易之上。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认为,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光谈贸易是不够的,必须要讲金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国,其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影响理应和其经济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地位相符。如果不成比例就会产生问题,其国内货币政策有效性会削弱。
杨凯生还认为,中国应学会从新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话语体系中占据上风。在逆全球化思潮下,应把如何应对金融对外改革开放作为一个综合议题加以思考。从实践来看,两次金融危机后全球银行业的集中度提高,因此,是否把降低银行业集中度作为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值得商榷。
CF40学术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
当前,在逆全球化或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我们金融的对外开放政策应该是什么样的?作为改革和对外金融开放的重要话题,保持国际收支合理平衡的着力点是什么?
《2017·径山报告》给了我很大启发。其中的重要观点是国际收支平衡已经由经常项目主导转变为跨境资本流动主导。这些观点和内容都有数据支撑。比如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各自的差额及其占外汇储备资产的比例就可以佐证这一观点。
我们现在要意识到,在逆全球化的思潮下,无论是和哪个国家谈双边经贸合作,还是在国际场合多边谈全球经济失衡、全球经济的发展矛盾、问题和对策,光讲贸易是不够的,不讲金融是不行的。
比如在谈及中美逆差时常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国不对我国出口高科技技术,如果美国放开管制,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可以得到合理解决。这些说法没错,但也说明我们把主要关注点放在了贸易问题上。实际上,美国和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贸易逆差问题。其实这里面不仅是贸易问题,还有金融问题,这和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有关。
报告给我们的启发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国家,如果其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与其整个经济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影响力不成比例的话,就会导致问题。现在美元、欧元、英镑,包括日元,它们在国际外汇交易和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影响力很大。仅仅在债券市场,这四种货币合计占比约80%,而实际上这四个经济体的GDP总和仅占全球GDP总量的50%出头。
这些经济体想保持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主体地位,得到铸币税的好处,但它们也意识到这需要承受全球流动性的压力,国内货币政策有效性不可避免要受到挑战。现在逆全球化思潮之所以多,正是因为这些国家觉得自己的货币政策在应对国内经济周期问题时有效性下降,由此得出是全球化带来的冲击的结论。我觉得这个认识在理论上是片面的,而且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我们要从中学会从新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话语体系中取得上风。比如如果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加强,这对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优化全球国际储备货币结构,并解决其他国家的经济问题是有好处的。当然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的比例还很小,我们还不致于马上遇到刚才所说的那种问题。但是在逆全球化思潮下,我们应当把如何应对金融对外改革开放作为一个综合议题加以思考。
未来,银行业市场集中度降低是否应该作为银行业的发展方向,值得商榷。从实践来看,两次金融危机后,全球银行业的集中度在上升。
本文系作者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CF40及其所在机构意见。
《2017·径山报告》相关文章精选:
央行官员回应金融开放五大问题:开放措施不可能完全平衡,只要收益大于损失就应推进
央财张礼卿: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应当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
崔历谈金融开放:我国资本管制防线已不再牢固,开放不等于没有政策独立性
《2017·径山报告》综合报告全文发布!黄益平详述金融开放七大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