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两大政策信号,财政货币政策将如何转向?

7月23日,中央层面两大消息值得关注。首先是今天上午,中国人民银行意外开展5020亿元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3.30%与上次持平。5020亿元的规模,为有记录以来单日最大。另外一条消息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并继4月2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再提“扩内需”。

今年6月,央行已两度开展MLF操作,累计投放4035亿元。在今天的操作之前,7月13日央行已经续作1885亿元MLF。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多家机构分析认为,随着MLF资金的到位,后续中低评级信用债的需求有望显著上升,从而带动中低评级信用债的回暖。

而在此前几天,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已经对具有一级交易商资质的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按照1:2额外给予MLF资金,用于支持贷款投放和低评级信用债投资。7月19日,银保监会召集各大银行,就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举行座谈会,要求大中型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价格,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央行和银保监会分别从资金总量和价格方面,为市场定向释放一定的流动性。

多家市场机构分析,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有望加快。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和外部环境的恶化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5月、6月的社融显著下降,银行表外迅速收缩,市场资金流动性趋紧,债券违约增多,多重风险积聚下,市场对货币政策放松预期升温。多家市场机构分析研判,从近期监管对非标态度的缓和和对中低评级信用的鼓励,前期的宽货币紧信用有向宽货币宽信用转变的趋势。

在各种风险不断暴露的背景下,前段时间,最备受争议的就是财政政策。近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批评财政政策不够积极,并指出,“财政收入以较高的速度增长,今年预算安排的赤字率是2.6%,与去年3%的水平相比是紧缩的。即使按照一些财政专家所测算的,实际的赤字率可能达到3%,那也不是积极的”,“没有赤字增加的积极财政政策就是耍流氓。”

下一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走向?今天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一是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聚焦减税降费,在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通过实施台账管理等,建立责任制,把支小再贷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抓紧落实到位。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豁免发行人连续盈利要求。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提出,“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上一次中央会议层面提及内需是在4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是次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这也是继2014年12月之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提“扩大内需”,也被很多机构视作我国货币和财政政策微调的“风向标”。

“这两大信号的影响不容忽视,宽货币再向宽信用转变,去杠杆向稳杠杆、扩内需转变,市场的风格也将随之出现变化。”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指出。

此次会议为何再提扩内需?在今年4月CF40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宏观政策报告》中,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指出,内需过度下滑是未来几个季度需要重点关注的经济风险之一。

张斌在报告中写道,中国经济当前的运行特点是“内需放缓、外需接棒”,体现在:1)周期性行业需求增速仍处于下行通道,商品房销售下降;2)价格类指标跨过周期高点,PPI显著回落;3)经济景气度尚好,但在放缓通道当中;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平稳;5)出口增速处于高位;6)就业市场总体平稳。

他认为,下一步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宜松不宜紧;货币政策首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兼顾系统性风险。当前的CPI处于合意水平,PPI仍在下行通道当中,杠杆率水平趋稳,企业偿债能力改善,这种局面下货币政策宜保持稳健。考虑到未来经济下行概率远大于上行,货币政策不宜再紧。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稳定总需求的作用。财政政策是稳定总需求的重要工具,这个工具要发挥好作用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仓促出台应对需求过度下滑的项目建设,难以保障项目建设的设计和品质;缺少提前对项目建设的合理融资安排,地方政府不得不借助高成本的融资来源,增加项目建设资金成本,不利于金融体系稳健运营。这些都是2008年以来刺激方案带来的教训。今后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对稳定宏观经济的积极作用,需要未雨绸缪。


近期文章精选:

央行和银保监会“配合战”,资金宽松背后的五大关键点

百万亿资管细则落地,一文读懂所有利好和待解难题

财政发力?货币发力?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背后的四个信号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非官方、非营利性金融专业智库平台,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与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分别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与国家开发银行、清华大学、丝路基金、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发起成立了“丝路规划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开双周圆桌会议、金融四十人年会、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百余场闭门研讨会,开展课题研究近30项,出版周报、月报、要报、《新金融评论》以及经济、金融类专著共计100余册,受到决策层领导重视和经济金融界人士高度评价。


关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