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深化到加快,肖钢详解金融供给侧改革内涵及路径

CF40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2019-05-13


4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今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的,当时的用词是“深化”,而两个月后,“深化”变成了“加快”。背后有何深意?

4月20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十一周年庆典——2019•金融四十人年会暨专题研讨会“变局与解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下一程” 在京召开。会上,CF40资深研究员肖钢指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主要有四点:

第一,着眼于供给侧,而不是信用扩张的需求侧。

第二,着眼于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效率并重,而不是做大规模的粗放式经营。

第三,着眼于精准供给与需求有效匹配,而不是增加无效、低效供给。总体上来讲,货币供给也好、信贷供给也好,有总量过多和结构失衡并存的矛盾。

第四,着眼于制度改革与机制转换,而不是简单等同于政策执行与调控手段。

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关系,肖钢认为,金融改革要服务于经济改革,但经济改革也会为金融业带来挑战,包括结构性去杠杆和僵尸企业处理等。他指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并行不悖,在当前防范风险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把握。

第一,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长,没有高质量的发展,这个风险最终是防范不了的。

第二,防控风险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坚定、可控、有序、适当。

第三,防控金融风险要靠改革推动,特别注意夯实基础。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信息系统和信用惩戒机制。

第四,“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这既是改革的内容,又是推动改革与防控风险的保障。

第五,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中要提高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以下内容为肖钢演讲实录,经作者审核。

CF40资深研究员肖钢(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2月22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4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时要求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在深刻总结金融的本质和运行规律,特别是在深刻分析了十八大以来金融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阐述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月份会议上就金融工作的讲话,是习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新思想、新要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心环节是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同时,提出了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和精准金融服务的双向目标。第一个目标,除了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还提出了服务人民生活的功能。另外,明确提出了要精准金融服务,这涉及到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定制化和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体系。围绕这个中心环节,又进一步提出了融资结构、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的问题。这一篇重要讲话为金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是什么?

第一,着眼于供给侧,而不是信用扩张的需求侧。不能一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就搞大水漫灌,中央的要求一直是很明确的,央行也在强调不是大水漫灌。2019年一季度的银行贷款增加了6万亿,社会融资增加了8万亿,所以大水漫灌的质疑声又起。我理解的金融改革是着眼于供给侧,而不是在搞信用扩张。

第二,着眼于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效率并重,而不是做大规模的粗放式经营。这是非常明确的。

第三,着眼于精准供给与需求有效匹配,而不是增加无效、低效供给。总体上来讲,货币供给也好、信贷供给也好,有总量过多和结构失衡并存的矛盾。

第四,着眼于制度改革与机制转换,而不是简单等同于政策执行与调控手段。货币信贷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手段都是根据经济金融形势不断调整的,金融部门在落实这些政策和调控手段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些并不能替代改革,还是要着眼于体制机制的转换。

为什么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

2013年,党中央提出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从2014年开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际上2014年到2016年处于一个政策相对比较宽松的时期,包括降准降息,放松房地产的限购、首付及贷款限制等等。到了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启动了。与此同时,全球的经济复苏动能也在增强。所以2016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发展都比较快。但是到了2018年,形势突变,也是各种因素作用,导致国内多重紧缩效应叠加,造成了2018年的困难。所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整个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提出来的。

2019年的经济工作主要把握好三大关系。

第一,要统筹好国内和国际的关系。落脚点在哪里?凝心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第二,要把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落脚点在哪里?绝不能让经济滑出合理区间,合理区间就是GDP增速在6%到6.5%。第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依靠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其次,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需要。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就业。稳金融也有“”,稳流动性、稳社融、稳股市、稳债市、稳汇市和稳房市,这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六个方面。实现中央六稳的要求和金融稳定的要求,也迫切需要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再次,是经济水平与产业发展阶段的需要。高收入与中等收入经济体直接融资比重上升。创新型、创意型经济不确定性与快速变迁,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直接融资优势发挥。法治、文化、信用制度促进直接融资。利率、汇率、资本兑换、综合经营改革推动金融结构转变。基于现在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阶段,也迫切需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关系?

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是经济供给侧改革的一部分,金融改革要服从服务于经济改革。同时,两者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如果经济供给侧改革没有有效实施,金融的供给侧改革也难以进行。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金融业而言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微观主体要有活力,产业链的水平要有提升。这都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但同时应该看到,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给金融业带来挑战。这个挑战包括结构性去杠杆、处置僵尸企业。实事求是地讲,现在僵尸企业处理的速度还是比较慢,如果加快处理速度,那对我们金融业,对我们的资产质量会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地方隐性债务潜在风险仍然很大,加上资金脱媒,都给金融业转型和防范金融风险带来很大的压力。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并行不悖,目标一致,相互渗透,相互协调。二者目标都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当前防范风险的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把握。

第一,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长,没有高质量的发展,这个风险最终是防范不了的。

第二,防控风险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坚定、可控、有序、适当。这给金融业去杠杆、防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总结2018年的经验教训。我们在有序和适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在这个方面注意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第三,防控金融风险要靠改革推动,特别注意夯实基础。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金融业综合统计,健全信息系统和信用惩戒机制。

第四,“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这既是改革的内容,又是推动改革与防控风险的保障。

第五,推进改革扩大开放中要提高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最后,怎样实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贯彻八字方针。八字方针就是“巩固、增强、提升和畅通”。巩固,是要巩固金融业去杠杆和治理乱象的成果。在这个方面确实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在增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方面,也需要金融业加大力度。在提升方面,很重要的提升我们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讲求金融供给和有效需求相匹配,注重资产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在畅通方面,主要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努力实现三个良性循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金融和房地产的良性循环,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要实施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关键是:增强金融改革开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目前中国金融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四大银行都跻身2018年全球十大银行之首。回顾过去一百年的历史,1913年的时候,全球20大银行主要是英国为主,加上其它欧洲国家的银行,美国的银行也不多。到了上个世纪的50、60年代,美国的银行在全球的20大银行中占据主要地位。到了80年代,曾经有一度日本的银行排到前面去了。到今天,中国的银行业也走到前面去了。这个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来看,整体也是稳定的。过去很多情况下的改革是倒逼的,回顾金融改革的历史,都是问题很多甚至面临危机的时候,才有改革的动力。所以,在当前中国整个金融形势比较稳定,金融业实力不断增强的时候,怎么来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新一轮金融改革开放的要求是很高的。最重要是要有紧迫感,要有使命感,一定要以自信、自强的追求,提高金融改革开放的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国际金融治理和规则制定,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

本次年会更多嘉宾发言的精彩内容将于近期陆续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责编: 鲁西 | 视觉:李盼 |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