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创板“众生相”,背后隐忧不断……

图源/摄图网

在经历了短暂的兴奋之后,近期关于科创板的一些报道又引发了人们的担忧。

比如,科创板开闸下,中介、地方政府等各方积极备战、热火朝天,忙的不亦乐乎。多地政府密集出台优惠政策、设立巨额奖励、建立包含多达上千家企业的科创板后备企业库,超大力度扶持本地企业冲击科创板。

地方政府的这些行为可能会带来哪些风险?我们又该如何防范?

地方政府热情高涨

扶持政策频出。多地政府为推动本地企业申报科创板,不惜临时设立专门机构或专门制度,在专项资金、项目用地、金融扶持、绿色通道等方面优先支持,主导科创板公司上市筹备工作。

奖励金额惊人。为鼓励本地企业赴科创板上市,多个省市出台奖励政策,若企业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最高奖励达到2000万元。

排队上市企业众多,一线城市某区一次推荐上千家企业。多个省市建立了科创板企业后备库,少则有几百家企业排队。有媒体报道,一线城市某区政府一下子推荐了逾千家企业想要登陆科创板。不排除这背后,是地方区政府做政绩的驱动。经过调研,其中逾90%的企业尚未达到登陆科创板的条件。 

这些问题值得担忧

极易诱发道德风险,申请上市企业资质难保证。激励是有效的,但是如果过度的激励,则可能会诱发道德风险。企业上市是为了筹集发展资金,也是为了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为将来谋取更大的发展。然而,有些企业上市动机不纯。这些企业有可能会通过对其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发展潜力进行过度包装,或者有意隐瞒会损害投资者切身利益的相关信息,也可能对财务报表进行包装或者进行财务造假,在地方政府将扶持企业上市视为重要政绩的助推下,达到上市的目的。近期,公众对于科创板受理企业的质疑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如果市场上非高科技企业占比过高,将对高科技企业产生挤出效应。

科创板的任务是扶持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高科技企业的特点是风险大,但收益也大。因此,投资者对科创板企业投资回报率要求畸高。可是,如果大量科创板上市公司科技属性不足,将必然无法难以满足投资者的高收益预期。长此下去,市场的发展前景堪忧。

另外,市场可能沦为圈钱工具,运行风险加大。企业在成功上市后,经过一番市场炒作,市值会大幅增长,如果其上市动机不端,或者其真实资质并不符合科创板定位,将趁机套现,达到圈钱目的,给市场运行带来极大风险。

风险投资行业难以壮大,不利于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存在本地资金薄弱、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渠道狭窄等问题。资料显示,我国本土风险投资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其中,有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公司占70%以上。地方政府过度推动本地企业上科创板,势必强化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比重,对民间资本产生“挤出效应”。这将使我国风险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恶化,长期来看,不利于我国科技创新发展。

一些思考

地方政府应更加理性的看待科创板。一方面,对科创板的推出,地方政府应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角度去引导企业上市,而不应纯粹为了融资、解决企业资金困境去鼓励企业上市,应在重“质”的基础上考虑“量”。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逐步减少对风险资本的投入,避免因为政府在风险投资上的主导作用而产生对民间资本的排挤影响。

审核机构把好问询关。按照上交所公布的审核流程,企业冲刺科创板可分为5个环节:受理、问询、上市审议、证监会注册、发行上市。可见,受理只是第一个环节,在受理企业资质收到市场广泛质疑的情况下,相关审核机构须严把问询关。

加强信息披露,更好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受理企业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及时性,充分发挥市场舆论监督的作用。

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完善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制定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的渠道,组建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基金。 

当前,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关系到金融供给侧改革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成败,作用举足轻重。科创板作为配合国家中长期战略目标而提出的深层次试点,是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新生事物,科创板的设立既是历史性机遇,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风险。对于一些可能面临的风险,应提前察觉和防范,确保市场长期稳健发展,为经济转型发展助力。


责编: 李俊虎 视觉:李盼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