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重建,金融如何支持小微企业渡难关
面对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传统银行通过接受存款可以为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冲击提供一层缓冲。部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从银行提取存款来快速满足。但就海量、高频、小额且缺乏抵押的小微信贷需求而言,传统银行可能会力不从心。
与传统银行不同,网络信贷方虽然不能接受存款,但贷款处理和承销程序的自动化使网络信贷能够通过为借款人提供更多的信贷供应,同时保持一致的信贷标准,从而在疫情后迅速响应激增的信贷需求。
我们建议,在疫后重建中,鼓励两类金融服务并肩发展,互相补位,更好地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经营。
——戚树森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财务学系助理教授
”疫后重建的金融需求:
如何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文 | 戚树森
从目前看,本次疫情的经济影响可能将是长期的。受到冲击最大的,主要是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其次是批发零售、租赁和商业服务。而小微企业在上述第三产业上的分布比例更高,加之其先天抗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波及影响最为严重。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严重疫情,使得小微企业在2020年初始就面临着重重困难。后续应该如何支持疫后重建,可能各方都需要密切关注。
此前,我们(戚树森、李润梁和孙航)对于自然灾害后的金融需求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在自然灾害发生之后,传统银行和网络信贷的功能很不相同。受地震影响的居民和小微企业主会迅速从银行提取存款,以满足其意外的消费和生产需求;但银行对于受灾影响方的信贷供给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对缺乏抵押物的小微企业)。相比之下,网络信贷机构利用大数据风控能力,能够快速反应,在不降低信贷审核标准的情况下,更有能力满足借款人的额外信贷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在灾后金融服务中的功能是互补的。我们将这一研究形成了论文《供需分析:自然灾害后互联网信贷与银行信贷研究》(“A Lender in Need Is a Lender Indeed: Evidence from Fintech and Bank Lending after Natural Disasters”,预计今年发表)。
这项研究的结论,虽然用的是美国数据,但对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也许有一定参考意义。我们发现,灾害发生后,遭受经济损失的居民和小微企业主将强烈需要资金,以维持其正常生活水平和恢复经营。他们选择从银行取现,从网贷公司借钱。因为,网络信贷快速简便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为借款人提供了更便捷的选择,来满足灾后信贷需求的突然增加。经过数据分析发现,灾后对网络信贷的需求显著增加,而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的需求激增更高。以地震为例,地震震感每增加I度,当地居民和小微企业主对网络信贷的需求会增加3%-5%。
上述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如果一个地区拥有强大的银行体系,人们可能会首先使用他们的储蓄来应对灾难;网络信贷需求只是较为温和地增长。相反,如果一个地区的银行体系薄弱,人们将更多地依赖网络信贷来满足其信贷需求。经验证发现,同为灾区,在拥有更密集的银行网络和更活跃的银行业务的地区中,网络信贷的需求较低。而在传统银行较少覆盖的区域,网络信贷显著增加了人们获得信贷的机会。对于一场烈度为II度的地震来说,如果每千人银行分支机构数量减少1家,灾后当地居民和小微企业主对网络信贷的需求会相应增加3%-7%。换句话说,越是偏远乡村,情况越是如此。
更为重要的是,从网络信贷的数据来看,其在灾害前后对于贷款申请的接受率并没有发生变化,每份申请的具体金额和贷款的利率均保持稳定,只是接受申请的贷款数量和拒绝的申请数量都大大增加。此外,还可以发现,灾难前后借款人的特征没有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网络信贷机构并非毫无原则地放款,只是对那些符合贷款条件的借款人激增的需求做出了迅速反应——可惜我们没能跟踪到那些借款人灾后重建的效果,例如获得网络信贷后,经营流水是不是得以恢复,恢复了多少——如果能看到这项数据,也许能为疫后重建提供更多的思路。
当前来看,小微企业受创可能是经济影响的第一步;如处理不好,就业民生将直接受到冲击。稳小微,就是稳就业,就是在稳定中国经济的活力。正因为如此,2020年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有针对性的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并明确指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我们相信,面对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传统银行通过接受存款可以为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冲击提供一层缓冲。部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从银行提取存款来快速满足。但就海量、高频、小额且缺乏抵押的小微信贷需求而言,传统银行可能会力不从心。与传统银行不同,网络信贷方虽然不能接受存款,但贷款处理和承销程序的自动化使网络信贷能够通过为借款人提供更多的信贷供应,同时保持一致的信贷标准,从而在疫情后迅速响应激增的信贷需求。我们建议,在疫后重建中,鼓励两类金融服务并肩发展,互相补位,更好地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经营。
关于北大数字金融中心
2015年10月,经北京大学校长办公会批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等机构发起的“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目前挂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心致力于数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等领域的学术、行业、政策研究,提升理论水平,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自成立以来,中心研究人员已经独立或联合开发、发布了四个数字金融方面的指数,推出了新金融书系,完成了36个研究项目,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政策报告。中心目前已有29名全职、兼职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