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4月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迎来关键破冰时刻,亟待需求扩张的快速大推动
本周公布的4月经济数据,透露出哪些重要信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最新文章中分析了四类数据,并指出中国经济迎来了关键的“破冰时刻”。在外部冲击即将全面显化之际,全面启动需求扩张以推动经济市场化循环、稳住中国经济内部循环的基本盘变得越来越紧迫。
第一,需求侧数据虽然也在回复,但与供给侧回复的缺口仍达到1.7到2.7个百分点。这说明需求缺口明显扩大。
第二,价格参数持续回落进一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经快速显化,并成为复工复产的最大阻碍。
第三,两个参数分化值得注意:一是4月的大企业复工复产已经基本完成,但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率却较为低迷;二是复工复产率总体较高但达产率却十分低迷。复工复产率与达产率的分化说明复工复产面临瓶颈性约束,行政性推动已基本完成其使命,市场需求大推动是经济循环常态化的关键。
第四,3月和4月出口参数和外资参数的超预期反转并不代表中国外部环境的改善,只说明世界疫情与世界经济下滑对于外需的冲击有一定的时滞。外部环境对于中国生产体系的冲击还没有显化,中国经济2-3季度面临的压力将全面上扬。提前稳住内部经济循环基本盘是应对外部冲击和大国竞争的核心基础。
”破冰时刻需要需求扩张的快速大推动
文 | 刘元春
4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充分表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复工复产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基本完成,宏观经济快速恢复,经济循环开始加速。中国经济开始从“行政性复工复产阶段”向“市场循环常态化阶段”迈进,中国经济迎来了关键的“破冰时刻”。在外部冲击即将全面显化之际,全面启动需求扩张以推动经济市场化循环、稳住中国经济内部循环的基本盘变得越来越紧迫。
一、复工复产在全产业链、全区域行政性推动下取得供给侧明显的复苏,但需求缺口却明显扩大。
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较3月提升5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4.5%,回升4.6个百分点,按照供给侧数据测算对应4月份的GDP增速为-1.3%左右,较1季度的-6.8%收窄了5.5个百分点,预示着5月份有望由副转正。
但是需求侧的复苏力度却较为缓慢,-7.5%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8.2%的出口增速,所对应的GDP增速在-3%到-4%左右的区间,虽然较1季度有十分明显的收窄,但与供给侧回复的缺口达到1.7到2.7个百分点。
二、价格参数持续回落进一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已经快速显化,并成为复工复产的最大阻碍。
4月CPI 和PPI较3月分别下滑了1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代表总供给与总需求状况的核心CPI,4月仅为1.1%,比3月下滑0.1个百分点,GDP平减指数4月为开始接近于0,较3月下滑了1.4个百分点。这些参数都表明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已经显化并将进一步恶化。这将导致我们在复工复产之后没有足够的需求和订单,从而导致复工复产出现二次停工停产。
PPI持续3个月负增长表明新一轮工业萧条已经出现出现,PPI环比负增长和同比负增长及其进一步扩大必将使复工复产的企业面临持续的亏损甚至破产,有效需求不足和订单的大幅度下降已经成为复工复产企业最大的压力。
三、复工复产率与达产率的分化说明复工复产面临瓶颈性约束,行政性推动已基本完成其使命,市场需求大推动是经济循环常态化的关键。
两个参数分化值得注意:一是4月的大企业复工复产已经基本完成,但中小企业的复工复产率却较为低迷;二是复工复产率总体较高但达产率却十分低迷。到4月25日规模以上工业还有15%达产率不足50%,规模以上服务业还有30%企业达产率不足50%,有资质的建筑业40%企业达产率不足50%。这些数据说明,复工复产的行政化推动已经达到极致,复工复产率提升速度的下滑以及达产率的低迷说明复工复产面临明显的瓶颈约束,有效需求不足是复产率和达产率进一步提升的核心障碍,中国经济在完成行政化复工复产开始步入到经济循环市场化加速的破冰时刻,需求刺激的大推动十分重要。如果任由复工率与达产率长期分化,复工复产企业受到的成本冲击将越来越大,宏观经济的供给损失也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是稳定内部经济循环的窗口期。
四、外部环境对于中国生产体系的冲击还没有显化,全球经济同步的深度下滑、全球贸易的深度收缩、贸易冲突的加剧、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以及“去中国化”的抬头将使中国经济2-3季度面临的压力全面上扬,超越我们的预期。提前稳住内部经济循环基本盘是应对外部冲击和大国竞争的核心基础。
3月和4月出口参数和外资参数的超预期反转并不代表中国外部环境的改善,只说明世界疫情与世界经济下滑对于外需的冲击有一定的时滞。4月出口订单指数仅为33.5%,比4月下滑了12.9个百分点。全球PMI出口订单指数在3月也下滑到41.5%,按照WTO的预测和联合国贸发会的预测世界贸易将在2-3季度下滑20-30%,这种深度下滑必将导致世界工厂的中国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冲击。
在目前逆全球、去中国化、围剿中国以及中美摩擦将全面恶化多重因素叠加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这种超级必须要有思想和行动准备。在各种战略准备中,提前恢复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盘,不断巩固住内部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力和完整性和畅通性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此,在外部贸易、外部投资、外部政治摩擦高峰期没有到来之前,全面扩充内部需求,快速促进市场循环的常态化,是当前窗口期的必然之举。如果在外部超级冲击爆发之后才采取内部对冲政策,必将导致内部基本盘和外部基本盘都无法稳住,必将错失我们目前获得的宝贵窗口期。
附:
CF40宏观医生2020年4月报告单
文 | 张斌 张佳佳
宏观经济运行
◆ CPI和PPI均回落。4月,CPI同比增速3.3%,较3月回落1.0个百分点。核心CPI同比增速为1.1%,较3月回落0.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为0.4 %,较3月回落0.3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为14.8%,较3月回落3.5个百分点。4月PPI同比增速-3.1%,较3月多降1.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增速分别为-4.5%和0.9%,较3月回落2.1和0.3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运行环境
◆ 外部经济陷入衰退。4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为26.5,较3月回落12.7个百分点;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为39.8,较3月回落7.5个百分点。美国制造业PMI从3月49.1回落至41.5,欧元区制造业PMI从3月44.5回落至33.4,日本制造业PMI从3月44.8回落至41.9。CRB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环比下降7.7%。
◆ 广义信贷回升。4月,M1同比增速为5.5%,较3月回升0.5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11.1%,较3月回升1.0个百分点。广义信贷(现有口径下社会融资规模-股权融资)存量同比增速为12.2%,较3月回升0.5个百分点。4月,新增广义信贷3.1万亿,较3月减少2.1万亿。其中,政府新增债务(国债+地方债+专项债)0.3万亿,较3月减少0.3万亿;企业新增债务2.1万亿(包括地方融资平台企业新增债务),较3月减少1.5万亿,包括银行贷款减少1.1万亿,表外融资减少0.2万亿,企业债券减少0.01万亿;居民新增债务0.7万亿,较3月减少0.3万亿。
◆ 7天回购利率下降。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4月均值为1.57%,较3月下降47个基点。3个月SHIBOR与3个月国债收益率之差来代表的短期流动性利差较3月下降4个基点至0.51%;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来代表的期限利差上升50个基点至1.29%;10年期AA级债券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来代表的信用利差上升7个基点至2.12%。
近期展望和风险提示
◆ 外部经济陷入衰退,全球贸易负增长,工业品价格通缩,全球资本市场处于高波动时期。
◆ 随着疫情控制情况好转,经济自发性恢复动力。但是在外需剧烈下行、工业品价格低迷、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对新冠疫情仍存在普遍恐惧心理以及防止疫情死灰复燃的各种防控措施的多方面压力下,经济恢复力量孱弱,距离正常经济活动水平还有很大距离。
◆ 新增就业面临压力,工业品价格低迷。
诊断建议
◆ 做好纾困与保就业工作。提高对居民和失业群体的直接现金补贴。加紧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政府建设项目尽快开工;放宽服务业行业准入标准,部分新设立企业享受1-2年的税收和房屋租金政策优惠;提高公共管理服务的就业岗位。
◆ 降低利率,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裕,对房地产企业和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的正常化。
◆ 财政政策在应对疫情冲击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尽快发行特别国债弥补政府收支缺口,支持公益和准公益类基建项目建设。
◆ 加快都市圈建设,推动相关的土地和公共服务政策改革,帮助流动人口在城市落户安家。
◆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进一步释放潜在优势。
宏观经济运行检验报告单
宏观经济环境检验报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