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券商股掀涨停潮,大金融板块全面爆发,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内含赠书福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CF40频道 Author CF40研究部宥朗

今日,大金融板块全面爆发,成为市场最大亮点。
券商板块掀涨停潮,带动沪指持续走高。

与此同时,银行股也“红光一片”,中农工建交五大行涨幅普遍在1%以上。

市场人士猜测,此轮券商大涨或与金融混业经营带来的行业利好有关,券商与商业银行将相得益彰,而并非简单的券商“饭碗”被商业银行抢走。

故事要从5天前说起。

6月27日以来,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市场内引起高度关注。消息称,证监会或将从几大商业银行中选取至少两家试点设立券商。

证监会很快在6月28日回应市场传闻,并表示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至于如何推进,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现尚在讨论中。

时间倒流回2015年,彼时监管层已将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提上日程,但最终因当年股市异动而搁置。5年后,重提商业银行获取券商牌照又是为何?

有人说,此举意在打造我国的“航母级”券商,是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速以及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大背景下的必然尝试。

众所周知,近两年来,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提速。2020年4月1日起,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证券公司股比限制正式取消,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

理论上讲,只要他们愿意,100%收购也是可以的。外资券商重塑国内证券行业竞争格局即将成为现实。

而在早些年,外资券商其实一直面临水土不服的窘境。截至2018 年底,13 家合资券商的净资产和总资产占我国全部证券公司比重双双超6%,但营收及净利润占整个行业的比例不到3%。不少合资券商甚至连年亏损,一些公司先后解体或进行了股权转让。

为何会这样?

在即将上市的《中国资本市场变革》一书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肖钢对这一问题展开了分析。

肖钢认为,外资发展受限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一是以前外资券商在我国境内的业务经营范围有限,种类单一。除了较早成立的中金公司、瑞银证券、高盛高华三家业务牌照较为齐全外,其余合资券商业务牌照较少。
二是经营业务结构差异较大。国际券商在全球市场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自营交易、投行业务和并购业务,这些业务优势在我国境内市场条件下,作用发挥有限。
三是经营管理的控制权缺乏,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有差异。外资方在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方面大多被边缘化,因此缺乏积极主动性。
四是人力物力投入不够,特别是熟悉境内文化与市场环境的人才跟不上,内部决策机制不适应,影响了境内业务拓展。
其实归结起来,持股比例受限、经营范围受限是主因。而现在,这一限制已经取消。
3月27日,全球顶尖券商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同时宣布:摩根士丹利对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例将从49%升至51%、高盛集团对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例从33%增至51%。高盛集团还同时表示,寻求尽早实现对合资券商100%的所有权。

目前,6家外资控股券商已经落地,近20家外资券商正在渐行渐近。

虽然截至目前,尚未有外资全资控股券商浮出水面,但等到全球疫情好转,国外资本真正开始大量进入的时候,我国证券行业势必会承受更多冲击。

这是因为,作为现代金融的发源地,华尔街可谓塑造了当前我们熟知的金融市场的基本形态,外资券商操作手法之娴熟、实力之强劲是目前国内证券公司所难以比拟的。

和它们相比,国内券商起步晚、经验少,在资本实力、管理水平、科技实力和业务能力方面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

因此,也有人担忧,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过快,可能会“引狼入室”,打造我国自己的“航母级”券商刻不容缓。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向商业银行放开券商牌照计划,就能打造我国的“航母级”券商?

答案就一句话:金融混业经营是枚重磅核弹。

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我国金融体系从早年开始实行分业经营。简单地说,就是把银行、券商、保险、期货、信托等几大块主牌照分开,独立监管。但从多年实践来看,由于监管套利和协同乏力,分业监管陷入瓶颈。

肖钢在新书中讲道,金融业务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渗透将逐渐模糊金融业务的边界与范围,严格的分业监管难以有效控制金融风险。针对混业经营采取功能性监管已成为各国家和地区监管改革的主要方向。

以美国为例,次贷危机后建立的新监管框架一个主要特征是,扩展了美联储的监管职责,赋予美联储综合、跨业协调监管的权限,特别强调了赋予美联储处理金融系统稳定问题的权力,这就使美联储能够集中关注与金融系统稳定相关的问题并做出处理。

换言之,次贷危机后,美联储的监管权力从商业银行扩展到投资银行及对冲基金等,提升了其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并使其成为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器。美国的监管改革实践,逐步实现了从分业监管到综合监管的转变。

落脚到此次我国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的具体实践来看,如果银行拥有多个金融业务牌照,业务全部打通,必可释放巨大能量。

为什么?因为银行拥有其他牌照没有的三大优势:第一,资金来源成本更低;第二,客户资源更成体系;第三,线下网点营销能力更加坚实。

银行占主导的情况下,继续推进混业经营是改善我国融资结构的重要路径之一,将有利于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推动直接融资方式进一步发展。总的来看,银行入局利好资本市场。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即使目前不足4000亿元的证券行业收入对银行业来说可能并不算大鱼大肉,但如果能够将这张牌照与自身资源有机结合,对企业和高净值客户的增量需求进一步挖掘,银行业可谓如虎添翼。

另一方面,在这则消息出来后,券商业内的反应要远远大于银行业。对券商行业来说,外资强势冲击,银行系加速入场,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券商经营者更加急迫地需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究竟为何。这就意味着,行业格局正被加速搅动,券商行业自身的差异化突围日趋关键。

不论是商业银行的如虎添翼、券商行业的修炼内功,还是混业经营得以完成闭环,金融业对外开放带来的正面效应愈加体现。这也正如肖钢在新书中所说,衡量对外开放的利弊得失,不能拘泥于一时一事,应当以整个行业、市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为着眼点和出发点。

肖钢在书中指出,境内外券商各有优势与短板。境内券商在客户获取和项目资源开发上多年深耕细作,在零售业务、财富管理、传统投行业务方面有不少先发优势和积累。外资券商的竞争优势,更多在于提供创新、专业、精细化的产品和服务模式,帮助企业风险管理、跨境并购等。

总体来看,通过竞争机制,两者可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对完善我国股票市场中介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引入竞争,可以激发境内券商的业务创新能力、进一步加速其改革步伐,对提高我国证券服务业水平是利大于弊的。

当然,以开放促改革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最终要靠内在动力。

也因此,肖钢在书中指出,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关键是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

在《中国资本市场变革》这部新作中,他以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为主线,回顾了若干制度建立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制度执行的利弊得失,呈现了各方面对某些制度的不同意见,提出了未来制度建设的方案设想。

第一章资本市场概述,从资本市场的起源讲到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主要讲股票发行注册制这是资本市场制度中的一项“牛鼻子”工程,它对各项制度具有牵引的关键作用,可以带动和引领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涉及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建设。

第三章退市制度,围绕着各方面多年来的诸多批评与质疑,分析比较了境内外退市制度执行情况及其原因,探索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退市制度。

第四章上市公司治理,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对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现金分红与股票回购、并购重组以及市值管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政策举措。

第五章市场交易机制。对熔断机制、涨跌停板制度、程序化交易、停复牌制度、T+0 交易机制以及股市开盘与收盘定价机制分别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把这些交易机制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凸显了交易机制对于市场活力与韧性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了对市场内在运行机制的研究。

第六章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这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运行中面临的新课题,如何认识期货市场的重要性与投机性,怎样看待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联动关系,为什么要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本章对若干有争议的问题做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第七章金融基础设施。这是过去有关资本市场著述中欠缺的一个部分。这个问题专业性、实务性、国际性较强,是资本市场运行的重要基础,事关市场的安全与效率。而且近年来已提上金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术界、监管界和业界多有讨论,也存在不少分歧,已经成为研究资本市场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一章整体介绍了我国境内外证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作用和历史沿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对国际国内资本市场有关证券托管、结算、数据库、中央对手方等体制机制改革与监管进行了探讨,弥补了以往资本市场研究的短板,这也是本书创新点之一。

第八章数字资本市场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与市场形态。这一章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角度,对数字资本市场的内涵、优势和特征做出了分析,对面临的挑战与争议做了研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第九章市场双向开放这是近年来资本市场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个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一定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市场。这一章对近年来开放的新举措,开放的利弊,开放的风险与挑战,以及如何增强开放条件下的监管能力,做出了分析与回答。

第十章法治与监管,作为全书的结尾,探讨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法治建设,针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监管理念、机制、手段与方式,着重强调了监管转型、行为监管与统筹监管,并就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提出了措施建议。

在这本向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三十周年献礼的新作中,肖钢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将他的所学、所见、所感、所思一一道来,为今后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升华提出了路线图。

想要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资本市场这个巨大的资金场、信息场、名利场,这部新作你一定不能错过。


01

读者福利

您对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有哪些感悟与见解?

留言告诉我们,点赞数最高的前20位读者均将获赠一本《中国资本市场变革》~

留言截止时间为7月3日晚24时。

02

浦山讲坛 & CF40·孙冶方悦读会

下周二(7月7日)20:00,浦山讲坛第19期暨CF40·孙冶方悦读会第14期,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将与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李剑阁,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高西庆,CF40成员、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展开对话,深入讨论“新形势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变革”,敬请期待!

03

新书简介

内容简介

2020年,恰逢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三十周年。三十而立,中国资本市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

回顾历史,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有着明显的新兴加转轨的特征。我们用三十年时间,差不多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后发优势,这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进程与内在需要是一致的。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先天不足,存在着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了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应当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竞争为基础、以创新为引领,努力实现适应市场和改革需要的转变。

资本市场是一个资金场、信息场、名利场,但归根到底是一个法治市场,必须以规则为基础。打造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关键是加快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因此,本书选取了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这个视角来探讨,回顾了若干制度建立的来龙去脉,分析了制度执行的利弊得失,呈现了各方面对某些制度的不同意见,提出了未来制度建设的方案设想。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资本市场概述

第一节 资本市场的起源

第二节 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

第三节 我国股份制与资本市场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牵牛鼻子”的改革:股票发行注册制

第一节 改革演变

第二节 注册制没有统一模式

第三节 “牛鼻子”工程

第四节 从战略新兴板到科创板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退市制度

第一节 我国退市为什么难

第二节 境外退市制度

第三节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退市制度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上市公司治理

第一节 公司治理起源

第二节 优化治理结构

第三节 现金分红与股票回购

第四节 塑造并购重组良性生态

第五节 规范市值管理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市场交易机制

第一节 熔断机制

第二节 涨跌停板制度

第三节 程序化交易

第四节 停复牌制度

第五节 T+0交易

第六节 开盘与收盘定价机制

第七节 小结

第六章 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

第一节 股指期货功能

第二节 期现联动关系

第三节 问题与争议

第四节 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金融基础设施

第一节 特定含义与功能

第二节 历史沿革

第三节 如何改革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数字资本市场

第一节 新的市场形态

第二节 挑战与对策

第三节 未来争论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市场双向开放

第一节 开放新举措

第二节 为什么要开放

第三节 风险和挑战

第四节 监管能力建设

第五节 小结

第十章 法治与监管

第一节 法治建设的不足

第二节 法治建设的重点

第三节 回归监管本位

第四节 强化违法违规行为监管

第五节 监管统筹

第六节 投资者保护

第七节 小结后记





播音穆源 | 剪辑东子
责编:宥朗 视觉:李盼 东子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喜欢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