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经济金融如何发展?《2020·径山报告》今日建言
8月30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CF40资深研究员肖钢牵头负责的《2020·径山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主题为“‘十四五’时期经济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这也是CF40连续第四年发布《径山报告》。
着眼“十四五”,《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面临三大变化:一是人口红利和低劳动成本优势趋于消失,二是后发优势不再,三是相对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改变。面对上述变化,“十四五”时期的中国经济必须挖掘和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潜力。
《报告》分为一个综合报告和六个分报告,从储蓄率变化、宽货币低利率、金融支持民企发展、房地产金融、金融防风险等角度对“十四五”时期重大经济金融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提出政策建议。
《报告》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CF40资深研究员、课题负责人肖钢,CF40学术委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CF40特邀成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都阳,CF40成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CF40特邀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室副主任朱鸿鸣,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CF40特邀成员、中金公司研究部原负责人、高瓴资本产业和创新研究院院长梁红以及CF40特邀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以上按报告章节排序)。所有课题组成员均以个人身份参与研究。
须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面对国内外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在传统优势趋于消失的同时,中国经济必须挖掘和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潜力。
《报告》系统阐述了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的内涵,包括:第一,新一代青壮年人口优势。第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优势。第三,科技创新与技术产业化应用规模优势。第四,超大规模金融市场优势。第五,超大规模市场地区收敛优势。
可以看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个市场涵盖了劳动力、消费、产业、创新、金融、物流、房地产等各类市场;既包括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也包括要素市场;既涉及实体经济,也涉及虚拟经济。《报告》认为,超大规模市场并不仅仅以某些市场达到世界最大规模来衡量,更为重要的是强调全国统一的市场,以及对全球市场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对内循环与双循环能够形成有力支撑的大市场。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是能够对“双循环”形成足够有力支撑的大市场
“可以说,像我国这样超大规模的统一市场,全世界只有一个。”《报告》写道。
需要注意的是,超大规模市场并非一个封闭的国内市场,而是一个开放、包容、联通国际的市场,是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指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促进了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市场深度融合,将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七方面入手
实现潜在优势转变为现实效能
不过,尽管我国超大规模市场新优势蕴藏着巨大潜力,但要转化成现实优势,充分发挥其效能,需要一系列条件,目前还面临不少障碍和挑战。要真正实现潜在优势到现实效能的转变,更好地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为此,《报告》从七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技能人才占比,加快培育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体系。①持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深化教育改革,营造鼓励基础理论研究的社会环境;②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高度重视高房价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年轻人择业问题;③加快培育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大幅提高“第二支柱”覆盖面,加快构建养老金“第三支柱”。
第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壮大国内消费市场。①进一步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进一步壮大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②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推进县域产城融合;③要加大供给补短板力度,及时破除制度藩篱,引导劳动、资本等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
第三,构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①建议制定《民营企业促进法》,侧重在所有制中性、竞争中性和民营企业家财产保护与传承等方面做出规定,将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要求纳入法律规范;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地方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减少对民企经营发展的直接干预,强化政府监管标准的严格、统一、可预期;③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与方式,建立健全新型银企关系,改进对民企信贷风险管理,发展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健全民企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提升金融体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适应性和协调性。①以股权化、长期化、多元化、国际化和规范化为核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结构平衡、富有韧性,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②大力发展股权市场,增加风险资本供给,强化金融的创新催化剂功能;③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抢抓机遇打造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
第五,推进房地产金融改革,促进房地产业长期健康发展。①房地产金融改革应当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改善为中心,构建多层次的市场化房地产金融体系,探索创新型的房地产公共金融体制;②发展房地产证券化市场,抓紧落实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推动商业物业公募REITs发展;③创新房地产金融服务,构建有效、包容、可持续的公共金融体系,推动公共租赁住房市场发展,支持中低收入家庭购房租房需求。
第六,以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应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推动形成互利共赢局面。①练好金融市场化改革内功,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化干预,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②优化金融开放的体制机制,完善开放、统一、普惠的跨境投融资体系,构建开放多元、功能健全、富有弹性、竞争力强的外汇市场体系,建立以人民币金融资产为基础的国际金融中心;③构建与更高水平金融开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治理体系,建立开放经济条件下多层次跨境资本流动宏观调控体系,构建以负面清单为基础的微观合规管理框架,完善关键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金融科技赋能。
第七,保持金融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①加强宏观政策协调,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注意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配合,创新和规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健全“双支柱”政策框架;②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风险,推动转变经营理念,补充资本,改进公司治理;③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隐性债务风险;④防范输入型风险,统筹协调好人民币国际化,高度重视国内外资本市场联动风险;⑤加强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与协调,坚决反对并妥善应对美国的长臂管辖与金融制裁,做好极端情况下的工作预案。
中国日报:《报告》中提到,在“十四五”期间形成超大规模金融市场可以降低金融脱钩带来的可能性,能否具体分析一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金融脱钩可能带来的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应对脱钩带来的挑战?
肖钢:发展超大规模金融市场可以降低金融脱钩的可能性。正如大家所知道的,超大规模金融市场使得国际国内的资金更容易、更便利地相互流动和交融。这就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创造了条件。
所谓“金融脱钩”我认为是一个伪命题。大家都知道,金融是服务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不可能某个国家的实体企业只跟本国企业和本国银行打交道,各国实体企业实体经济是必然要相互联系的。那么,如果这个问题不存在,我认为所谓金融脱钩也就是个伪命题。
当然我们要承认,中美博弈正在升级,这的确会给我们的国际金融合作和发展带来一些困难,比如我们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受到所谓长臂管辖甚至经济制裁,一些高管也有可能受到制裁。另外,美国还有欧盟一些国家都提高了安全审查的门槛,我们的对外投资会受到一些安全审查的限制。再比如美国提出来,由于监管方面的原因,要限制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已经上市的可能会要求退市。这些都是有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在当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坚持斗争,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准备,大力发展我们的金融市场,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中国证券报:《报告》中提到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使居民储蓄更有效地转化为企业投资。此前监管部门也多次提到要推动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请问在这方面具体可以如何着手?
蔡昉:我主要讲一下原则.如何把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这中间有很多环节,主要涉及储蓄的供给方和资金的需求方,除此之外还有金融中介,以及体制环境。
首先是我们自己的储蓄行为。如果说能够常态化我们的储蓄行为,储蓄者会变得聪明一些,可以减少不确定的资金出处,比如少受非法集资非法理财的诱惑,让我们的钱能够真正进入需求者手里。
除此之外,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具体来说就是利率市场化,这是我们今后改革的重要方向,更好的价格形成机制,才能使价格信号本身反映生产要素的相对稀缺性以及供给需求状况。还有金融体制本身、金融的基础设施等等,也就是中央文件讲的高标准的市场体系。
再有就是从需求方的角度看,应该消除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增强市场的竞争性。
总的来看,我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里面把一些主要原则都讲的非常清楚了,我们应该把它真正落地。
公积金制度到了可以退出的时候
凤凰财经:梁红老师刚才简单提到了住房公积金的改革。住房公积金改革在前几年有一个抓手,就是成立国家住房银行,这个问题在2015年前后讨论的比较热烈,当时住建部说成立的环境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这几年似乎销声匿迹了。您对住房银行怎么看?
梁红:中国公积金的结余金额将近6万亿,超过了整个养老金结余,而且每年还在以超过名义GDP的增速在增加。因为各方面的限制,公积金其实基本就在银行存款,2%的利息,所以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既然已经有了个人住房贷款,而且还有了个人买房租房直接在税收上的抵扣,公积金这个制度应该说到了可以退出去的时候,而且这也会降低中国的无效储蓄率。据我们观察,在五险一金制度大范围执行之后,中国的储蓄率明显跳升,这些储蓄因为各种各样在投资方面的安排,实际上回报非常差。我当时看到住房公积金的结余超过整个养老金结余的时候还是非常吃惊的。我们建议:第一在流量上,把公积金个人和公司的缴存减下去,等于企业减税、增加可支配收入。第二在存量上,这笔钱如果投在建设公共住房上,相信回报至少会高于2%。
至于国家住房银行,我们不认为它可以解决中国今天面对的问题。我们今天面对的问题是住房公积金效率不高,增加了储蓄率,减少了可支配收入。另外一方面,公共住房这端一直缺乏有效供给。我们并不缺银行,并不缺房贷的提供者。
《径山报告》项目简介
《径山报告》项目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于2017年初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通过集中研究、辩论,积极推动学界、政界与业界对于金融开放问题的思考,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每年的《径山报告》将定期举行报告研讨与发布会,并于当年末正式成书出版。
第一期(2017-2019年)《径山报告》项目由CF40学术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牵头。从2017年的“金融开放”、2018年的“金融改革”到2019年的“金融创新”,第一期《径山报告》的核心主题就是探讨"中国金融如何继续往前走"的问题。
《径山报告》项目由协调小组确定年度研究主题,并邀请学术素养深厚、经验丰富的专家承担课题研究工作,所有课题组成员均以个人身份参与研究。
《2017·径山报告》:积极、稳健地推进中国金融开放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随后,国务院提出要持续推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明确对外开放时间表、路线图。
如何合理构建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时间表及路线图?2017年9月23日,以“积极、稳健地推进中国金融开放”为主题的《2017·径山报告》在杭州发布,及时为这道关键问答题给出思路。
《2017·径山报告》就稳步推进金融开放提出七方面政策建议,并率先给出了我国金融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7·径山报告》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黄益平、张宇燕、朱民、张斌、管涛、徐忠和朱隽。所有课题组成员均以个人身份参与研究。
由于发布之时正值我国金融开放政策即将出台这一关键节点,《2017·径山报告》甫一面世就受到广泛关注。美国财政部第一时间翻译了报告,IMF等国际组织也就报告内容与相关人员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探讨。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主办的英文学术期刊 China Economic Journal刊载了《2017·径山报告》英文缩减版。
2018年1月,《2017·径山报告》英文版在华盛顿正式发布。2018年3月,《2017·径山报告》正式出版成书,题为《中国金融开放的下半场》。CF40学术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为本书作序。
《2018·径山报告》:强化市场机制 构建现代金融体系
201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九大部委联手发布了《“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不同于“十二五”的“金融业的发展改革规划”,文件名称针对性地采用了“现代金融体系规划”这一表述,意义深远。
金融体系应该往哪个方向转型?“现代金融体系”的“现代性”又该如何体现?2018年9月15日,以“强化市场机制 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为主题的《2018·径山报告》正式发布,为我国金融体系转型方向这道关键选择题给出建议。
《2018·径山报告》分为一个综合报告和六个分报告,从金融体系建设理论、金融补短板、货币政策框架、资本市场改革等方面,提出了金融改革的方向与主张:金融改革的方向应该是进一步的市场化,但它不会是一场放任自流的市场化过程,应是增加直接融资,强化市场机制以及改善金融监管。
《2018·径山报告》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黄益平、殷剑峰、张斌、徐忠、纪志宏、孙国峰以及洪磊。所有课题组成员均以个人身份参与研究。
2019年1月24日,《2018·径山报告》英文版在美国纽约首发。2018年4月,《2018·径山报告》正式出版成书,题为《中国金融改革路线图》。中国-中东欧基金董事长姜建清为本书作序。
《2019·径山报告》:金融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经济迎来了一系列重大转折。近年来低成本优势丧失、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之全球化趋势停顿甚至逆转,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支持经济创新、实现可持续增长这一关键问题亟待回答。
对此,《2019·径山报告》提出了关键论断:经济创新呼唤金融创新,这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报告》由一个综合报告和六个分报告组成,从最优金融结构、资本市场、商业银行、影子银行、数字金融、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2019·径山报告》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黄益平、林毅夫、田轩、杨凯生、肖钢、黄卓、沈艳、郭凯。所有课题组成员均以个人身份参与研究。
2019年11月6日,《2019·径山报告》英文版在华盛顿首发,2020年4月正式出版成书,题为《中国金融创新再出发》。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为本书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