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肖钢:准确理解“十四五”规划的核心要义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方新金融研究院 Author 肖钢

中国即将进入“十四五”这一重要而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着哪些深刻变化?如何理解新形势下需求侧管理的新内涵,扩大内需有哪些新思路?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完善金融系统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近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旗下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举行第6期内部交流会“‘十四五’时期经济金融发展”,CF40资深研究员肖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肖钢表示,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三个新发展”,我们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二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三是开放和自主的关系;四是发展和安全的关系;五是战略和战术的关系。

对于“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这一新提法,肖钢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供给端转型升级与需求端扩内需、促消费相适应。从今年疫情恢复情况看,生产恢复好于需求恢复,大企业好于小微企业,南方地区好过北方地区,这些不平衡的现象说明,需求侧成为一个短板,供大于求的问题显现,因此,注重需求侧管理也是“十四五”期间的发力点。

肖钢认为,我国能够依靠国内需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投资和消费的国内需求潜力巨大。他表示,扩内需一定要有新思维,传统需求侧视角是替代论,外需不行扩内需,而新需求侧视角是需求与供给相互促进论,要逐步改变过去更多依赖负债驱动型的投资扩张,盘活资产存量,提高投资效率,拓展投资边界,要提升国内供给质量与水平,充分参与国际竞争,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供给创新能力,更好适应需求变化。

以下内容节选自肖钢演讲内容。

肖钢

“十四五”规划需处理好五大关系

第一,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十四五”规划与“十三五”规划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第二,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第一次提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这是多年不断深化认识市场与政府关系的成果。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优势。

第三,开放和自主的关系。“十四五”规划要处理好、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第四,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确保不发生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

第五,战略和战术的关系。规划建议中既有宏观目标,高瞻远瞩,又有具体举措,务实管用。

“十四五”规划有七个战略要点——

第一,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总纲。

第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第三,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供给端转型升级与需求端扩内需、促消费相适应。从今年疫情恢复情况看,总体上,生产恢复好于需求恢复,大企业好于小微企业,南方地区好过北方地区。南北差距在扩大,经济发展重心开始南移。无论从人口流入流出的情况、GDP增长的情况、金融方面的情况、技术研发的情况,重心都在南移,区域发展不平衡。

疫情期间,许多国家富人消费降低、储蓄增加,而穷人失业、收入减少。所以,富人比穷人恢复得更快更好,这种不平衡的现象确实存在。

从我国的情况看,多年来,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相结合,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居民消费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在下降,贫富差距扩大。这些不平衡的现象说明,需求侧成为一个短板,供大于求的问题显现,因此,注重需求侧管理也是“十四五”期间的发力点。

需求侧管理除了消费还涉及到投资,扩大投资,这是必要的。但是过度依靠扩大信用规模来投资效益不好,特别是基础设施大部分是公益性的,项目本身没有足够的现金流,结果是债务高企,未来的偿付能力受到影响,同时对GDP的拉动也越来越少。因此,要逐步改变过去更多依赖负债驱动型的投资扩张,盘活资产存量,提高投资效率,拓展投资边界。对老思维、老模式的改革,是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四,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五,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强国、交通强国。推进金融、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第六,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通过创新驱动,实现需求牵引供给、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培育更多新的增长点。

第七,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为根本。针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强调要办好自己的事。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有待发挥

循环经济,源于环境经济学术语,现在延伸至宏观经济领域,主要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各种要素流动。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有出口导向外向型和进口替代内向型两种类型。我国1987年提出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即“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直到2006年,我国发布“十一五”规划时,提出了“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从时代背景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弊病也在暴露,关键核心技术受他国限制。我国经过了40年快速增长,需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再加上中美博弈升级、国际形势变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应运而生。这是党中央主动作为、长远谋划所做出的重要战略抉择,也是一场深层次的体制变革。

我国能够依靠国内需求实现发展,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投资和消费的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只是潜在力量尚未完全发挥。要把潜力变成现实,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必须加快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我国现在有14亿人口,未来人口将继续增加。过去我国每年新生婴儿2000万以上,近年来数量在减少,每年在1300万左右,但是人口总量仍在上涨,我国依然具有人口红利。特别是到2030年,80后有6亿人,90后有4亿人,且受教育程度普遍更高,这些都是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在优势。

扩内需一定要有新思维,传统需求侧视角是替代论,外需不行扩内需,而新需求侧视角是需求与供给相互促进论,要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扩大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就必须提升国内供给质量与水平,充分参与国际竞争,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供给创新能力,更好适应需求变化。

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注重跨周期调节政策框架的制定、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逆周期调节主要针对短期情形,着力解决当前问题;而跨周期调节,主要解决经济发展的中长期问题,特别是结构性问题。跨周期政策框架怎么建立,有哪些工具,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看,稳增长和防风险同等重要。今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了近30个百分点,由2019年末的241%上升至270%,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居民部门的杠杆率都在提高,势必对未来造成风险。因此,稳增长和防风险,不是一两年的事情,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需要保持两者长期均衡。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

如何衡量高质量发展,宏观上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民劳动生产率、营商便利度、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宏观杠杆率等指标。这些指标有些较好,有些改进有难度,但我相信,经过“十四五”的努力,按不变汇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达到人均1.2万美元,开始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增强金融普惠性

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十四五”金融工作有八大任务。

第一,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第二,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第三,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

第四,增强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第五,推进金融双向开放,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第六,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险制度。

第七,坚决惩治各种金融乱象,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零容忍”。

第八,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坚决维护金融稳定,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首先,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规模、效益、质量的统一,紧紧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打通资金链、服务链,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优化信贷结构,提供多元化服务。

其次,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健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改善传导机制,有效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发展薄弱环节。

再次,要构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长效机制,发展新型银企关系,改进风险管理,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最后,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注重环境风险评估,切实将环境风险评估纳入金融机构业务决策的流程之中,发挥金融资源配置扶优限劣的积极作用,为实现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NFI内部交流会
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内部交流会是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邀请一行两会及相关监管部门领导,结合经济金融领域的理论、实践、国际经验等问题开展的主题交流活动,重在政策解析及案例分享,旨在助力天津经济金融界更好地理解政策和监管逻辑,把握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搭建监管与业界的交流学习平台。参会人员主要包括天津市政府相关部门人员、监管部门人员、天津市金融机构、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理事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目前已邀请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肖钢、交通银行行长刘珺、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等嘉宾主讲。

责编: 宥朗 视觉:李盼 东子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