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SWIFT?美欧为何能用SWIFT发起制裁?

据新华社2月26日消息, 美国白宫26日发表声明称,为应对俄罗斯在乌克兰境内采取军事行动,美国与欧盟委员会、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领导人决定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之外,并对俄罗斯央行实施限制措施,以防其部署国际储备削弱制裁措施造成的影响。SWIFT一直被视为“核弹”级别的金融制裁武器,但围绕SWIFT本身也产生了不少误解和概念上的混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副院长刘晓春在本文中对国际结算、清算和SWIFT做了比较简明清晰的解释。同时,他认为,美欧利用SWIFT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其影响和效果还有待观察评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SWIFT银行信息传输系统和美元清算系统之外探索有效安全的跨境清算体系的竞争,近几年已经开始,而美欧这次行动无疑会加快这一进程。



白宫声明截图


由于俄乌局势的不断升级,最近关于SWIFT的讨论又多了起来。然而由于有关SWIFT的业务是银行非常专业而具体的领域,许多人并不是很了解,许多讨论难免在一些概念上产生混淆。为此,笔者在其他场合上发了一篇短文,对SWIFT及国际清算做了简单的说明。

“SWIFT,通俗地说,就是一堆银行抛开邮电系统,自己搞了个电报系统,相互间的业务信息都通过这个系统传输。因为价格比邮局便宜、效率比邮局高(收发报机都在各家银行内部,不需邮递员传送)、安全(减少了传送过程中的遗失)、规范(按银行业务的特点和需要,统一报文格式)等,现在几乎所有开办国际业务的银行都加入了这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传输的都是银行间的业务信息以及相关的交往信息,包括企业跨境结算信息和银行之间跨境清算信息(支付清算指令)。但这不是货币支付、结算、清算本身。”

“除了SWIFT,银行间信息往来依然有一小部分通过信件传递,有通过邮电系统,也有通过新兴的快递系统。”

“支付,现在一般是指个人之间、机构之间、个人与机构之间的直接货币支付。”

“结算,是指企业、个人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相互间转账支付。”

“清算,是银行对相互间的资金往来进行划拨结算。各国都有自己的本币清算系统。一些国家也有国内外币清算系统。对于国际流通货币,各发行国都会建立跨境清算系统,有的与国内清算系统合一,有的分别建立国内清算系统和跨境清算系统。例如,我国除了国内的人民币清算系统,也有国内外币清算系统,还建立了人民币跨境清算系统(CIPS)。并不是所有银行都能直接接入跨境清算系统,只有央行指定的清算银行可以接入跨境清算系统,其他银行在清算银行开立账户进行清算。”

“美元的跨境结算、跨境清算,大多数结算、清算的信息是通过SWIFT传输的,但美元资金的结算和清算是通过美元清算银行和美元清算系统完成的。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还是有一些朋友有不同看法,甚至有做具体业务的朋友依然认为SWIFT和美元清算系统是一体的。这是业务人员对具体业务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的一个表现。因为现在在岗位上做国际结算和清算业务的朋友,大多数上手做这项业务时就是用SWIFT的,因此在他们眼里,做国际结算和清算,就是通过SWIFT做的。

清算系统是一套银行的账户体系以及相互间资金划拨交割的会计规则。资金进行清算,需要有效的凭证和指令作为依据,也就是业务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方式,可以是指定的,也可以是各自选择的。有些清算体系和信息传递方式是合一的,比如我们国内的大额支付系统。大多数则是分离的,而SWIFT就是银行业务信息传递方式之一。
清算体系有独立的系统,比如我们的大额支付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美国的美元清算系统,也就是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在这个系统中,有指定的清算银行。有些国家或地区,为了规范本国或本地区内的外汇清算秩序,也会指定特定币种的清算银行。此外,在一定区域内,为了提高区域内外汇清算效率,许多小银行会自发以某家大银行作为帐户行进行区域内的外币清算。
不说有SWIFT之前。在SWIFT成立之后,并不是所有银行都一下子加入的,而是通过观望、试探,逐步加入的。中国的银行也都是逐步加入SWIFT系统的。在加入SWIFT之前,国际结算业务信息的传递主要就是通过邮电系统。我们国内在没有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之前,银行间清算方式随着技术发展,也经过几次变化。国际结算中的汇款、信用证等,分电汇、信汇;电开证、信开证。
国内结算中,也分电汇、信汇。那时叫业务品种,现在叫产品。这些产品名称就说明,业务信息是依赖邮电系统传递的。为此,当时的银行还安排专门跑邮局的岗位。在同城清算中,各家银行把清算票据派专人送到人民银行的票据交换中心,各家银行都有票据交换员的岗位。这个例子说明,银行的清算信息是可以自己人肉传递的。
在国际结算中,银行相互要建立代理行关系,交换密押和签字样本,密押用于电报和电传(SWIFT),签字样本用于纸质文件。到今天,依然如此。因为,即使现在大多数银行都加入了SWIFT系统,并不是所有的国际结算和清算都通过SWIFT传输信息的,还是有一定量的纸质信息无法走SWIFT系统。当然,也没有任何文件或法律规定,国际结算和清算,必须经由SWIFT传递信息。
所以,可以说,SWIFT是国际结算和清算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不是国际清算体系本身。
1995年左右,我们和纽约的一家华人银行合作华侨汇款。当时去美国工作学习的人很多,特别是一些打工者,出去之前往往都是借了高利贷办理出国手续的,因此每个星期拿到薪金后都急于将钱汇回家。但是,一些大银行办理业务手续繁琐、速度慢、费用高。这家银行看中了这个市场,以比较低的费用、简洁的手续获取客户,不过速度问题依然解决不了。我们与其商量,资金可以批量走美元清算体系,收款人的个人信息可以用中文通过电话传真先直接传输到我相关分行,分行将信息传递给有关支行,支行通知收款人取款。这样对操作的变化,大大加快了汇款速度,由于用中文,还提高了准确率。因为一般国际结算传输信息都用英文,中国地址和人名用拼音很容易搞混。这家银行由此一下子从难以为继中解脱了出来,在当地华侨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由于业务量增长,盈利改善,我们建议他们加入SWIFT,以更好地提高服务效率和能力。我1997年下半年去纽约拜访时,该行已经加入了SWIFT。由此可见,只要结算、清算的凭证双方认可有效,用什么方法传递,是可以选择的。
SWIFT之所以发展到现在这样几乎一统天下的地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市场开始是观察,然后是接受,最后变得你不加入你就落伍了。这个过程和VISA、支付宝等是差不多的。SWIFT自身的技术不断在提升、业务流程和规则也不断在改善,始终跟随银行业务发展的需求。系统越来越开放,可以方便地接入各类清算系统和各类银行的业务系统。同时,各家银行自身也在不断投入科技,改善流程。最初,SWIFT的报文都要落地处理,接受报文要打印出来给业务部门处理;业务部门的报文要专门输入SWIFT系统。现在,大多数银行都可以不落地处理报文了。
SWIFT是一个银行间业务开放系统,并不是只为美元服务的。人民币、欧元、日元等的结算、清算,大多数也通过这个系统传递信息。我们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就接受SWIFT报文。
SWIFT有没有可能被颠覆?当然可能。一般在两种情况下,这样的公共设施类的系统会被颠覆。一是由于技术的更新,可以提供比SWIFT更高效、更安全、更简捷、更专业、更廉价的服务。第二种情况,作为一个第三方服务机构失去了公信力。比如自己也做起了第一方、第二方的业务,或者占有客户的信息和数据谋取利益,或者向第四方输送利益等。但,颠覆往往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殊情况下,可能一下子颠覆SWIFT,那就是大多数国家通过行政命令或法令,禁止本国银行使用SWIFT系统。
当前,经过几天的犹豫、磋商,美国、欧盟及部分国家宣布要将俄罗斯个别银行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这将是世界金融史上一个重大事件。金融从来不是单纯的经济事务,这件事告诉人们,SWIFT作为一个金融领域的公共设施,虽然起因是纯粹商业的,但最终是可以沦为政治工具的。这一事件,对俄罗斯以及更广泛范围的国际贸易和金融往来最终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和评估。
SWIFT作为一项公共基础设施,需要公信力才能维持长久运作。公信力,一方面在于机构自身的作为,一方面在于所受法律监管的约束。SWIFT自成立以来,在自我公信力建设方面,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赢得了全球各国商业银行的广泛信任。但作为一个具体经济实体,它需要接受所在国法律和监管的约束。就SWIFT而言,其经营策略由理事会决定。同时,作为比利时的一家企业,它需要受到比利时相关法律的监管。而比利时是欧盟成员,所以,SWIFT也要受到欧盟相关法律的监管。此外,作为一家企业,它也会受到美国长臂管辖的影响。正因如此,美国和欧盟才能这么理直气壮地宣布将俄罗斯的银行排除出SWIFT系统。
法律和监管具有两面性,当法律和监管以反恐、反贩毒、反洗钱等名义对一家国际机构提出要求,这对国际机构的公信力是具有正面作用的。当法律和监管以国家政治目的提出要求以打击其他国家,则对国际机构的公信力具有破坏作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欧美的商业银行,也会有分散跨境清算风险的需求。探索在SWIFT银行信息传输系统和美元清算系统之外有效安全的跨境清算体系的竞争,近几年已经开始。美国和欧盟这次的行动,无疑会加快这一进程。

延伸阅读


王毅阐述中方对当前

乌克兰问题的五点立场

2022年2月2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分别与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欧盟外交高级代表博雷利和法国总统顾问博纳通电话,重点就乌克兰局势深入交换意见。王毅阐述了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中方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这一立场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

二、中方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认为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冷战思维应当彻底摒弃。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应予尊重。在北约连续五轮东扩情况下,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

三、中方一直关注乌克兰问题的演变,目前的局势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必要克制,避免乌克兰现地事态继续恶化甚至走向失控。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得到有效保障,尤其要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四、中方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努力。中方欢迎俄罗斯和乌克兰尽快举行直接对话谈判。乌克兰问题的演变有着复杂历史经纬。乌克兰应当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而不应沦为大国对抗的前沿。中方也支持欧方与俄罗斯就欧洲安全问题进行平等对话,秉持安全不可分割理念,最终形成平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五、中方认为联合国安理会应当为解决乌克兰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要以地区和平稳定为重,以各国普遍安全为重。安理会采取的行动应当给紧张局势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应当有利于推动外交解决而不是使局势进一步升级。鉴此,中方历来不赞成安理会决议动辄引用授权动武和制裁的第七章。

王毅说,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始终忠实履行自身国际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是纪录最好的大国。我们从未侵略他国、从不搞代理人战争、从不寻求势力范围、从不参与军事集团对抗。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将继续坚定反对一切霸权强权,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的正当合法权益。

王毅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通电话

2022年2月26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通电话。

双方重点就当前乌克兰局势交换意见。

王毅表示,中方高度关注乌克兰局势变化,支持一切有助于缓和局势和政治解决的努力。围绕欧洲安全问题,各国的合理关切都应得到重视。在北约连续五轮东扩情况下,俄罗斯的正当安全诉求理应得到妥善解决。

王毅说,冷战早已结束,北约有必要重新考虑自身的定位和承担的责任。中方认为,基于集团对抗的冷战思维应当彻底摒弃。中方支持北约、欧盟与俄罗斯重启对话,寻求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实现欧洲大陆的长治久安。

王毅表示,中方不赞成用制裁手段解决问题,更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实践早已证明,制裁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制造出新的问题,不仅造成经济上“双输”或“多输”局面,还会干扰影响政治解决的进程。

王毅表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始终履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我们认为,安理会如果采取行动,应当有助于当前危机的政治解决,而不是鼓动新的对立对抗。鉴此,中方在安理会讨论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决议案时,阻止了引用含有授权动武和制裁的表述。中方将继续为寻求和平、实现和平发挥建设性作用。



责编: 李俊虎|视觉:李盼 浩然

监制卜海森 李俊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