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发声,回应经济表现、通缩风险、货币政策、汇率和房贷等热点问题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并就上半年经济复苏形势、物价、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情况、人民币汇率、房地产金融,以及下半年货币政策取向等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2023年7月14日,国新办就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情况举行发布会。图源/中国网
以下是我们为读者梳理的重点内容:
1、系统看待上半年宏观经济表现,国际上疫后经济恢复通常需一年左右时间
对于上半年经济恢复速度不及预期的问题,刘国强回应指出,当前宏观经济数据有所回落,最近大家讨论也比较多,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确实不能回避。同时,我们认为,看待宏观经济既要坚持问题导向,也要有系统观念,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金融数据的回升是比较明显的,亮点较多,宏观经济运行也整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
刘国强表示,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些挑战属于疫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国际上疫情过后消费和经济恢复都需要时间,一般认为,恢复正常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不同国家也不一样,我国疫情平稳转段刚半年左右,经济循环和居民收入、消费等已出现积极好转。
从长远趋势看,经济整体在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绿色转型稳步推进,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正不断积累,这也是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好时机。
2、目前没有通缩,下半年也不会有通缩风险
刘国强表示,在外部经济高通胀的背景下,我国的物价相对是比较平稳的。这几个月,我国物价出现走低的现象,但是并没有出现通缩。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震荡回落,7月可能还会下行,主要是需求恢复时滞和基数效应导致的阶段性现象。
刘国强强调,我国宏观经济稳步恢复、M2保持较快增长,与历史上的典型通缩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我们说目前没有出现通缩,下半年也不会有通缩风险。
我国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随着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供需缺口将进一步弥合,8月份后CPI有望开始逐步上行。预计全年CPI总体走势呈U型。年内物价水平先降后升,年底有望向1%靠拢。
3、货币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存款准备金率、MLF等工具均有提及
刘国强表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加强政策措施储备的部署,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精准有力,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他提到,总量方面,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节奏和力度,加大逆周期调节,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邹澜进一步指出,后续人民银行将根据经济和物价形势的需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OMO)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和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方面,邹澜表示,在落实好现有结构性工具的同时,对于实施期已经结束的政策工具,存量余额还将继续发挥政策效果,确保银行体系对相关领域的支持力度不减弱,必要时还可再创设新的政策工具,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精准的金融支持。
4、存款利率下调为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创造有利条件
关于近期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邹澜表示,近几个月来,人民币存款增加较快,市场利率继续降低,而存款定期化、长期化推高银行负债成本,银行净利差已收窄至1.7%附近。在这种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利率走势,综合考虑自身经营情况,主动下调部分期限存款利率。
此次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后,存款利率继续有所降低。2023年6月,活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0.23%,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22%,同比下降的0.12个百分点。
“这有利于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为降低企业贷款利率创造有利条件,并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和可持续性。”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重要作用,指导利率自律机制维护好存款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增强金融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鼓励商业银行通过柜台销售交易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并为客户出售长期债券提供双边报价,方便客户随时出售变现,增加更多兼顾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金融产品选择。
5、目前外汇市场既没有“大妈”,也没有“大鳄”,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单边市”
刘国强指出,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从长期看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从短期看是测不准的。长短期综合起来看,我国是大型开放经济体,汇率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既可能升,也可能贬。但是往上、往下,都不会偏到哪里去。
从当前看,人民币汇率虽然有所贬值,但是没有偏离基本面,人民银行也已经综合采取措施管理预期,外汇市场运行平稳,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结售汇行为理性有序,市场预期基本稳定。用一句俗话说,目前外汇市场既没有“大妈”,也没有“大鳄”。有宏观经济、国际收支和外汇储备“三个大盘”做支撑,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下,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单边市”,仍然会保持双向波动、动态均衡。
刘国强表示,我国既是出口大国,又是进口大国,“甘蔗没有两头甜”,汇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好。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个机制是好的,要继续坚持。换句话说,汇率总体上是由市场决定的,同时要更好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
近年来,在应对多轮外部冲击的过程中,人民银行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经验,也具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既不会没有定力,也不会太佛系。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应对各种冲击,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至于说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样,我们会根据情况的需要合理使用,政策工具就是拿来用的,需要就用,不需要就不用,需要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这要相机抉择。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目标,以预期管理为核心,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必要的时候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防范汇率大起大落。
6、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常态化运行
邹澜表示,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企稳态势,随着前期积累的购房需求在一季度较快释放,叠加季节性因素影响,4月以来,房地产市场逐步进入常态化运行。
反映在房地产信贷数据上,去年以来,因为非金融负债收紧,房地产开发贷款需求明显增加,商业银行开发贷款投放力度加大,今年上半年累计新增4200多亿元,同比多增约2000亿元,促进了开发商加快项目施工建设,有利于保障项目的交付。
个人住房贷款发放和同期商品房销售规模直接相关。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累计发放3.5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发放超过5100亿元,对住房销售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但统计数据显示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总体略微减少,这主要是因为理财收益率、房贷利率等价格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居民使用存款或者减少其他投资提前偿还存量贷款的现象大幅增加。这种现象对住房需求并不构成影响,它是一个居民资产配置的调整。
对于下一步举措,邹澜表示,继延长“金融16条”有关政策适用期限后,人民银行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继续为行业风险有序出清创造有利金融环境。
他还提到,考虑到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过去在市场长期过热阶段陆续出台的政策存在边际优化空间,金融部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因城施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更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7、提前还贷大幅增加,支持银行和借款人自主协商或新发放贷款置换存量贷款
关于提前还贷的问题,邹澜表示,尽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了0.45个百分点,但因为合同约定的加点幅度在合同期限内是固定不变的,前些年发放的存量房贷利率仍然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这与提前还款大幅增加有比较大的关系。
邹澜表示,提前还款客观上对商业银行的收益也有一定的影响。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我们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
8、“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增速连续14个月超20%
据刘国强介绍,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质效明显提升。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7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598亿元,增长速度为20.4%,连续14个月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存量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09%,同比下降39个基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3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727亿元,增速为25.1%,存量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0%,同比下降39个基点。
刘国强表示,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丰富金融工具,发展金融市场,健全配套政策,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科技型企业,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更为精准、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他提出了5方面的重点方向,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扩大科技型企业债券发行规模,规范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作用,拓宽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等。
注:本文综合自中国网网上直播平台。
版面编辑:潘潘|责任编辑:潘潘
视觉:李盼 东子
监制:李俊虎 潘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