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面看稳信心“组合拳”
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当前市场关注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并提前预告降准、定向降息和完善经营性物业贷款等有关政策,释放积极政策信号。
与此同时,证监会等其他部门也在近日积极发声。多部门形成合力,打出了一套稳市场、稳信心的“组合拳”。
那么市场对此如何解读?对于宏观政策有哪些建议?
本文从五方面汇总了近期的一些声音。
1. 降准超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1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明天(1月25日)开始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
市场解读总体认为本次降准和定向降息超出预期,逆周期调节力度较大,有利于对冲春节前资金面波动,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
中金公司研究部解读认为,此次降准,幅度略高于预期(0.25个百分点),时间略晚于预期(原本预计去年年底降准)。降准旨在为银行开门红提供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预计可提升银行净息差1个基点(bp),贡献营收/利润0.5%/0.9%(年化)。
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钟正生表示,1月降息预期两次落空,市场对基本面的悲观情绪有所增强,这与股票市场开年以来的弱势表现不无关联。值此之际,央行提前宣告降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及再贴现利率,有助于引导预期、凝聚共识,更体现出熨平市场波动的政策导向。
“整体看,本次‘双降’力度不小、尤其是降准幅度再度回到50bp,进一步指向形势比人强,政策仍将稳增长、稳预期。”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表示,本次“双降”旨在配合财政扩张、刺激实体融资需求,核心原因是当前经济偏弱、物价低迷,同时也有对商业银行负债端压力较大的考量。同时,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汇率压力缓解,也有利于我们扩大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根据测算,预计本次降准可直接降低银行负债端成本约88亿元。
此外,2023年两次降准和两次降息均分批次落地,而此次降准与定向降息同时公告。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认为,这体现出货币政策发力靠前,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较大,主要考虑对冲资金面波动,配合地方债发行,鼓励银行信贷投放,呵护资本市场运行等因素。
2. “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调降利率仍有必要
理解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价格预期目标”是关键词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本次发布会上,潘功胜进一步提到,“当前物价水平和价格预期目标相比仍有距离”“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1月21日发布的《CF40观察 | 提振经济景气的宏观政策组合》认为,低通胀是需求不足、经济景气度偏低的表现。2023年我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7%,较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通过反事实推断,如果2023年的核心CPI达到2%的合意通胀水平,需求也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2023年实际经济增速要比现实中的实际GDP增速高1.4个百分点,名义GDP增速要比现实中的名义GDP增速高3.0百分点。这大约对应着名义GDP提高3.8万亿,按照过去十年的收入分配格局,居民、企业和政府收入分别提高2.3万亿、9千亿和6千亿元。
对此,最新一期《CF40宏观经济运行检验报告单》的建议是,可以确定2%左右的核心CPI目标,利率每次下调25个bp,直到实现核心CPI目标为止。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此前在接受CF40研究部访谈时表示,2023年我国的政策利率和信贷利率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低于通胀下降幅度,真实利率有所上升,对提升总需求水平形成了制约。2024年货币政策可以更积极一些,政策利率调整幅度更大一些,要走在市场前面,把真实利率大幅度地降下来。→详情
中金公司研究部认为,此次央行发布会的表态或意味着后续央行在利率层面的放松可能会明显加快,预计后续央行或进一步下调基准利率。“考虑房地产恢复偏慢而经济动能不足,以及低通胀背景下实际利率偏高,我们认为今年货币宽松力度有望持续加大,尤其是引导利率下行可能仍是央行工作重心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潘功胜提到,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的下调和前期国内主要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举措,都将有助于推动LPR下行。市场分析普遍预计2月LPR报价将下调,但对政策利率如何调整仍有较大分歧。
3. 形成政策合力,财政政策仍有较好空间
在回答如何应对通缩风险以及下阶段货币政策取向时,潘功胜两次提到了政策合力。
对于前一个问题,他说“加强金融政策和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这是一个超越金融范围的、更为宏观的问题,要发挥政策合力……”
在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中,他提到“政策协调上形成合力。”“从国际比较看,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尤其是中央政府总体债务规模并不高,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有较好的空间。”“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政府债券大规模集中发行、支持投资项目建设方面有充分条件。”
即将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CF40宏观政策报告认为,扩大总需求,无论是扩大消费还是投资需求,都要落实在信贷增长上面。报告表示,现阶段扩大信贷主要还是三个依托:一是财政政策发力,政府举债;二是货币政策发力,降低政策利率;三是稳住房地产市场。其中,财政发力排在首位。
张斌认为,实现财政加力的目标,不能是以收定支,必须要增加政府债务,通过增加政府债务提高政府支出。政府增加债务提高支出,同时会带来非政府部门的收入和金融资产水平提高,对于扩大内需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除了政府增加举债和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刺激私人部门举债,还需要用好用足PSL政策工具支持基础设施、旧城改造相关投资。
4. “组合拳”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无论是提前预告利好举措,还是直接就资本市场发言表态将“为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等,本次央行新闻发布会都展现出了预期管理的明显意图。
加之同一日国资委、证监会等有关部门也都就资本市场相关问题发声,释放“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等政策信号,多部门合力打出了一套稳市场、稳信心的“组合拳”。
从效果来看,1月24日沪指“V”型反弹,25日A股持续走强,沪指涨3.03%,重回2900点上方。熊园认为,对股票市场而言,本次降准释放了政策偏积极、偏刺激的信号,有助于提振信心,但中期仍取决于稳增长政策的落地效果。
5. 经营性物业贷款用途放松,但对已出险房企影响可能有限
在积极化解房地产风险方面,潘功胜表示金融机构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着力支持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头部房企的融资渠道稳定,并预告了完善经营性物业贷款有关政策的出台,支持优质房企盘活存量资产,扩大资金使用范围,改善流动性状况。
当晚,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金融监管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的通知》,明确2024年底前,对规范经营、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国性商业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基础上,除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与物业本身相关的经营性资金需求、置换建设购置物业形成的贷款和股东借款等外,还可发放经营性物业贷款用于偿还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集团控股公司(含并表子公司)存量房地产领域的相关贷款和公开市场债券。
中金公司研究部认为,经营性物业贷款用途放松有望改善优质房企流动性状况,但对于已出险、非正常经营的房企本次政策变化影响可能有限。
张斌认为,稳住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现金流是当务之急,这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策上的支持。政策需要从供求两方面同时发力,尽早发力。
需求方面,可以考虑进一步降低政策利率带动房贷利率下降,鼓励银行住房贷款利率竞争带动房贷利率下降,阶段性解除限购和限制贷款政策,对中低收入群体购买首套房采取补贴政策等。
供给方面,主要是通过选择性的资产收购或者其他方式的政府信用背书,帮助房地产企业重回金融市场融资。
参考来源(向上滑动阅览)
1.《国新办就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网;
2.《提振经济景气的宏观政策组合》,《CF40观察·简报》,张斌、朱鹤、孙子涵、赵红蕾;
3.《张斌: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宏观政策和房地产风险化解》,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4. 《中金:联合解读央行降准》,微信公众号“中金点睛”,中金公司研究部;
5. 《形势比人强—降准“降息”的5点理解【国盛宏观熊园团队】》,微信公众号“熊园观察”,熊园、穆仁文;
6.《高瑞东 赵格格:“双降”超预期落地,如何理解?》,微信公众号“高瑞东宏观笔记”,高瑞东、赵格格;
7.《 “降准预告”的三重意义》,微信公众号“钟正生经济分析”,钟正生、常艺馨。
监制:李俊虎 潘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