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投资巴基斯坦的风险因素与应对策略
安全因素与税制是进军巴基斯坦的两大“拦路虎”
中国与巴基斯坦虽然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但其中的风险因素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地缘政治风险较大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接壤,近年来阿富汗的动荡局势也波及到了巴基斯坦。巴基斯坦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2014年间恐怖袭击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80亿美元,安全局势是制约未来投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是巴基斯坦国内的政治局势仍不稳
2014年8月以来巴国内的政党抗议运动持续不断。巴基斯坦计划、发展与改革部的官员也介绍说,巴基斯坦正处于政治过渡时期,只有平稳度过,才能期待长期的政治稳定局势。目前,首都伊斯兰堡的政府机构、企业、酒店几乎都有严格的安检措施,正是这种形势的一个缩影。
以瓜达尔港为例,瓜达尔港所在的俾路支斯坦的安全形势一直堪忧。省内的部落势力强大,并认为巴基斯坦对俾路支的开发政策没有惠及当地,因此民族分离运动不断。巴基斯坦政府也认识到这些问题极大阻碍了对外国投资的引进,增加了安全部队的数量。但是,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难扭转,也会打击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带来的隐形损失难以估量。
再次,近年来巴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不断扩大税基和提高税收幅度。更不利的是,巴基斯坦的税制复杂多变,不稳定
据当地中方企业介绍,在巴基斯坦开展业务的中企需要一个强大的税务团队,因为税务当局(巴联保税收委员会)与企业互不信任,征税与缴税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
该中方企业财务负责人介绍,从专业的角度看,巴方税务当局设置的税制非常不合理,税务当局往往断章取义解读企业的财报,然后就下发补税通知单,十五天后就从企业账上强制划账,这期间并不认真听取企业的解释,很多企业都在和税务当局打官司。首都伊斯兰堡的一些中餐企业甚至因此挂不起牌,无法公开营业,只能私底下服务当地的中方务工人员。
巴方税务当局的假想思路就是企业偷税漏税,因此采取这种“广撒网”的措施,造成恶性循环。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巴政府部门有税收压力。据悉,巴基斯坦的逃税现象严重,巴基斯坦也是全球税收规模占GDP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对巴基斯坦提供贷款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打击逃税,提升税收规模。但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增税无异于饮鸩止渴,只会打击中方企业在当地投资的意愿。
最后,巴基斯坦获取外汇的渠道较少,不利于落地中企汇出利润
巴基斯坦货币不是可自由兑换的,与人民币也不能自由兑换。巴基斯坦对中国没有贸易顺差,也没有能获取人民币的稳定渠道。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国对巴出口132.48亿美元,增长20.23%;中国自巴进口27.58亿美元,下降13.81%。这些导致了巴基斯坦对外汇的管控较严,中方企业汇出利润存在困难,在巴子公司还款中国的母公司也不自由,手续较为复杂。
这些风险因素固然是中巴合作的阻碍,但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中方也会遇到上述的全部或部分困难,因此,如果中方能与巴方一道,将“一带一路”的概念与合作项目落到实处,给两国发展带来切实利益,这将会极大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同时也能给中方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带来宝贵的经验。
政策建议
CF40代表团在拜访巴基斯坦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以及当地的中国企业,并开展座谈的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些建议。
首先,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巴基斯坦的推进,离不开巴方的配合与支持。在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运营瓜达尔港失败的案例中,外界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巴方没有按原计划支持港口的征地工作。中方与巴方的合作是政府层面的,不是与巴基斯坦某个党派的合作。同时,中方不仅要取得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同样重要。中方企业要让项目落地的地方政府相信,中巴合作能够给当地带来切实的利益。有了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推动,项目才能顺利开展;有了地方政府的保护,项目的安全隐患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排除。
其次,中方应该重视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宣传,这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一带一路”不应成为一个个项目的机械加总,现有的行动应加以统筹,各部门不能各自为战。中方企业已经有项目落地在巴基斯坦,中企拿到了瓜达尔港的运营权,丝路基金成立后的首个项目也落在了巴基斯坦,但是这些项目缺乏一个统一、灵活的对外宣传,没能给外界一个系统工程的印象。如果给外界的预期太混乱,“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不能清晰传达出去,人们只会敬而远之。
第二,中国还应提高项目运作的透明度,努力提升国际社会对项目的认可度,向外界展示中国愿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意愿与努力。
第三,宣传还要注意策略,考虑对方的感受,不能让外界尤其是项目所在地将互利互惠的项目片面理解成了单纯的中方获利,同时避免将合作项目政治化。从国际经验来看,除了纯粹的商业行为,中方也可在允许的范围内考虑帮助提升项目所在地居民的教育、医疗等服务的水平,提升中国以及企业的形象。
再次,企业税务的难题需要提升到国家的高度来解决。单个“走出去”的企业在于巴基斯坦政府的博弈中肯定处于弱势地位,压力极大,这就需要政府层面的沟通与引导。按照巴基斯坦的税务部门规定,外国公司和外国人与巴基斯坦当地公司和国民同等纳税。据中方企业负责人反映,即使中方企业没有所谓的超国民待遇,真能享受到和巴方企业同等的待遇,也是可以接受的。
规范税制,给外资企业一个稳定、可靠的税务环境,其实对巴基斯坦也是一项长期利好。世界银行的报告就认为,巴基斯坦对手机行业的税收体制不透明、不协调,各地区的税率、税基的差异导致税制复杂,并产生额外的合规成本,建议巴政府对其进行合理化改革,这样才能促进行业发展和税收增长。
第四,中方投资巴基斯坦的基建工程不能陷入贷款的海洋,要从以往的援助模式过渡到商业模式。“一带一路”倡议的一大重点内容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地巴基斯坦的项目也不例外。由于项目周期长,回报率低,基础设施建设的难点在于融资。巴方官员建议,巴基斯坦的很多领域蕴藏着很多机会,中国公司应该和当地企业联姻,成立合资公司,而更好地利用民间资本和其他资本。但他们同时也表示,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巴方苦于资金短缺,因此对中方投资抱有较大希望。
此外,以往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较多,巴方难免形成了接受援助的“惯性”,单方面希望拿到低息甚至是无息贷款。在接下来的投资中,如何将援助的模式进化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商业导向的投资模式,将会是一个考验。当地的中方企业建议,企业应“业务上激进、财务上保守”,对于资金的安全应有深刻的考量。国内的机构、专项基金在参与“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不能陷入到贷款的海洋中,有些时候,贷款应该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及增信的效果。
最后,中方应推动人民币在中巴贸易与投资中的使用。目前巴基斯坦在贸易结算和计价方面使用美元,巴央行仅持有美元计价的储备资产。近期人民币加入了SDR,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又迈出了一步,这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声誉与地位,增强外国政府与机构接受、使用人民币的信心。
为了促进中巴贸易与投资,中方应该着力推动巴基斯坦政府接受人民币计价和结算,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只要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与中国的贸易、投资往来中使用人民币,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就会越来越坚实、越来越不可阻挡。巴基斯坦计划、发展和改革部的官员就认为,随着中巴两国在金融往来和双边经贸上的发展,巴方以后或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
“ CF40一带一路+环球访问计划”
相关文章请点击下方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