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失踪人口回归啦,长假日记大公开

雅君Yaki 雅君的好用分享 2023-07-05
这里有提升你幸福感的一切

一首很欢快的歌👆
01


假期结束,失踪人口回归。来汇报一下,假期都干嘛了
 
假期前两天,废寝忘食地看尾鱼的小说,看了三部《怨气撞铃》、《七根凶简》和《司藤》。她的小说,悬疑色彩强烈,情节环环相扣,让你开始读了之后,就忍不住好奇之后故事发展,会一直读下去,简直有成瘾性。
 
我是在微信读书app上看的,花9块钱买了1个月的无限卡,就可以免费看(如果之后不需要,记得在手机里取消连续包月功能)。
 
尾鱼构建的小说宇宙里,有高手异士、鬼神魂灵,人心诡谲、世间情义。《龙骨焚箱》应该是她这系列小说的完结本。她在这本里把很多前作人物的命运都有交代。我打算把这本留到今年过年来看。
 
读小说跨年是我近几年过年的保留项目。去年读的是《长安十二时辰》。
 


此事乐趣在于,外面鞭炮喧天,热闹非凡,让人觉得这个世界一切运转良好
 
于是安心地从后门偷偷溜走,去另一个世界游荡、迷魂、探险
 
不看小说时,跟小王一起在switch上打了一个叫“逆转裁判”的游戏。游戏剧情,是让玩家作为律师,找出证据、发现检方漏洞,帮被告人洗清犯罪嫌疑。完全不考验手速,只考验推理、逻辑能力。有1、2、3部,其中,1、2部的剧情更好一点。


我一个不爱玩游戏的人,也能玩得进去。玩的过程,感觉自己像在参演legal high哈哈哈。这游戏好像也有手机版和电脑版。
 
傍晚会一起出门滑滑板。我的程度在刚刚可以上板,享受风鼓满衣袖的程度。晚上,有的街道空无一人,借着路灯的光,在暗下来的天色里,一路滑行。
 
玩得开心时,小王问我,你这板多少钱买的呀。我说三百多吧,就一个国产入门板。“我们这开心来得好便宜。”小王点评。
 
02


其实本来生活中就有很多不需要花那么多钱的快乐
 

比如,天气不错时出门散散步;去书店看看书;

不想出门的话,也可以用百度或谷歌街景功能去陌生之地串门;在网上逛逛那些有开放线上展品欣赏的博物馆、美术馆,国外的比如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国内比如像敦煌、故宫博物院,很多展品都有高清大图,细致到画作的笔触都能看清。


比如,和相爱的人亲吻、拥抱、做爱…这种快乐的成立,不大需要依附外界的物质条件,两个人在一起就可以实现。
 
在消费社会,有太多快乐和消费挂钩了。有意识寻找到一些和消费无关的、能够自得其乐的快乐,会让人觉得对生活更有掌控感一点,也因此更有自由感一点。我简直想写本书,就叫《自得其乐的100种方法》。
 
记得2014年时,有朋友组织剧本朗读会。北京雾霾天里,一群人躲在客厅里,分角色朗读《哈姆雷特》。读完还不想走的朋友就留下来看电影。黑泽明的《乱》,我就是那时候看的。

后来这群人,出国的出国,离京的离京,局自然就散了。但每次想到在客厅沙龙朗读莎士比亚的下午,会觉得那些可爱的人真实存在着,这真让人开心。
 
有段时间,我和朋友列了个“想看但又担心自己一人很难坚持看完”的电影清单。一起看,相互负责在另一方要睡过去时的叫醒工作,如此而少错过了不少以为沉闷,但其实很值得去看的佳片。比如《七武士》。
 


生活中,小小的文艺复兴,或许也是让人愿意活下去的重要原因。我很喜欢那些主动在日常里创造魔力时刻的人
 
有个我很欣赏的姑娘Candy在朋友圈写,她和先生现在都是三十几岁。他们约好每年结婚纪念日,都给三十年后,也就是六十岁往后的彼此写一封信。这些信会见证他们是如何变老,或者是如何越活越年轻的
 
这点子超有爱,我打算借鉴过来在自己生活中用。也启发我,想要恢复一个恋爱习惯——不时给对方写张小卡片,告诉ta,ta做的哪些事,让我觉得很开心,以此让ta知道我的快乐和感激。
 
之所以想花这些心思,是因为我觉得,人和人的相遇,在一起是暂时的,分开才是永远的。在有限的共度时间里,如果还不哄彼此开心,那何必在一起呢。
 
03


假期中段,我回了趟老家,办我家那边的婚礼答谢宴。上次做的是小王家那边的。
 
我不喜欢重复讲说过的内容,所以这次就想了新的发言形式——双人对谈——我俩像记者一样,在答谢宴上,轮流采访对方,问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比如“你希望以后生活是什么样子?”“你怎么理解婚姻?”之类的。


在台上,当我问小王“你对爱人有什么期待时”,小王说他不想要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他不希望伴侣不是为了丈夫活,就是为了孩子活。他希望,伴侣有自己的抱负要实现,有自己的梦想要追寻
 
“你有啥想对我说的吗”,小王回答“我很喜欢你的一个品质,是勇敢。记得之前我们在芬兰攀冰,冷到眼睫毛上都结了冰粒,风又大,我爬到一半,看下面的高度,就不敢爬了。而你一直爬到了最高点,也是悬绳的尽头,教练喊你下来你才下来。那一刻,我看着挂在冰壁上的小小的你,心想‘这就是我喜欢的姑娘’。我希望你一直这么勇敢,想去的地方都能抵达,自由而无畏。
 
轮到我说“对另一半的期待”时,我说的刚好就是,请鼓励我,去冒更多的险。当我想干的事,在其他人眼里太奇怪、太疯狂、太无用时,我需要你站到我这边。我也需要你,在我软弱胆小懒惰时,拉我起来,用小鞭子抽抽我。提醒我,旅途还在继续,不要躺平认怂。
 

聊完我想,虽然不知道以后会怎样,但有这一刻,真好。与之相比,冗长无聊的酒席,信息量基本为零的社交寒暄,也变得可接受了。
 
在办完我家的答谢宴后,所有要给双方爸妈们交代的环节就全结束了。那天,躺在床上,小王偏头看我说:“感觉我们联手过了一关。”
 
04


两次办答谢的经历给我比较深的体会是,如果不喜欢一件事传统的做法,那就创造一个新的、你能接受的做法去代替就好了。旧瓶也可以装新酒的。
 
不过,这也就是最近一年,我才有的想法变化。如果回到两年前,我的态度大概是“这事我不想做,你不要烦我,也不要跟我提。”自然,也不会想在具体操作层面,如何做得让各方都能基本满意。
 


或许是和小王在一起时间久了,感情变深了,就会愿意多从对方角度想一想,做一些妥协。所以很多时候,怪对方为什么不肯配合自己,没有用。感情没到而已。
 
只是面对“感情没到”的现实,有人选择想办法加深感情,有人觉得“拉倒算了”。
 
我过去比较偏向后者,小王更偏向前者。他教会我,如果感情是棵树的话,秋天落过叶,冬天挂过霜,不代表这棵树一定就死了,如果你带着善意和耐心,继续照顾它,在春天它可能又会萌发新芽,在夏天郁郁葱葱


其实就在办答谢宴之前,我们还因为一件琐事大吵了一架。世间爱情多半死于小事。因为人生本来也没多少大事,99.9%都是小事构成。
 
好在,我们早已明白有分歧很正常



“选择结婚对象,只是关乎选择忍受何种痛苦,而不可自以为已觅得良方,可幸免于这爱情的固有法则。显然,我们最终的宿命逃不开那个令我们梦魇连连的固定角色:‘错的人’。 然而,这不是灾难。开明的爱情悲观主义朴素地认为,一个人不可能满足另一个人的所有需求。我们应该寻找方法调整自己,尽量温柔、友好地面对与另一个不完美者共同生活的尴尬现实。如此,方可有一个‘足够好’的婚姻。 若要获得这种认知,便有必要在婚前多一些恋爱经历,其目的不在于借此寻获‘对的人’,而在于有充分的机会去亲身发现真相:这种人从来便不存在。细而观之,人人都不免瑕疵。



这是阿兰·德波顿在《爱的进化论》中写的,准确说出了我对婚姻的看法。
 
通过这次吵架,我还了解了一件事。原来小王生气后,两手都拿上东西的意思不是“你别牵我手”,而是“你快过来,挽我手臂。”
 
我知道后大笑:“这题也太变态了吧?”小王却觉得“这不是送分题吗”。我再一次确认了心理学上的“透明度错觉”,也就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感受,别人一定能懂的错觉,真是普遍存在。就算知道,也很难不受其影响。
 
06


几年前,我还单身时,跟朋友LM有一个对话,聊什么是爱。
 
LM :“找到一个人,互相接受,互相不计较不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爱。”
我:“恩恩。”
LM:“你会找到的,亲爱的,你至少已经找到我了,哈哈。”
 

现在看,LM对爱的那段定义,让我不能同意更多。爱情能否持续,很考验我们接受爱人和我们不同之处的能力
 
爱情的最初,往往是因为我们认为彼此是同类。而爱情的结束,则往往是因为,我们发现彼此存有差异,并且,不愿意接受这些差异。
 
我觉得比较理想的婚姻誓言,是承认,我们都有很糟糕的地方,都有让对方觉得陌生、甚至恐惧的地方。
 
但我们不要以对方最差的一面去评价对方,也不要以自己最坏的一面,定义自己
 


与其盯着彼此过错,不如去关注那些感情中运转良好的部分。因为你关注什么,就会滋养什么。
 
就和理性是人的一部分一样,失去理性也是人的一部分
 
我们就是这样错漏百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彼此守护。

- END -



PS:假期最后一天,我们和爸妈们一起去了趟黄山,抓着假日的尾巴来了趟短途旅行。能感觉到大家都很开心。下山时,站在高处的缆车里,往下看。头一次觉得“云海”这词是那么贴切。大云大雾,一片白海洋。

黄山脚下的小村子

柿子熟了

想说的都在这张里啦👆来自动漫《日常》,这部剧豆瓣评分9.3,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看一看☺️


edited by 阿妮酱

猜你想看你没看错:有不安全感,才是你情感健康的标志
我“不正经”的婚宴|“让我们爱到不爱为止”
想要理想爱情,先培养这2种特质|七夕科普

商务合作 请联系邮箱yakicreator@foxmail.com或 微信:wuweiqua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