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上半年度App分类排行

沉玲 互联网周刊 2022-05-04

(上半年度新锐、企业办公、学习教育、电商平台、资讯阅读、影音娱乐、社交、旅游出行、医疗健康、休闲、金融服务、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社会公益、汽车、实用工具、生活、法律十七大类)

一、年度新锐App


二、企业办公(9类)




三、学习教育(6类)


四、电商平台(5类)


五、资讯阅读(2类)


六、影音娱乐(9类)


七、社交(2类)


八、旅游出行(8类)



九、医疗健康(3类)


十、休闲(7类)


十一、金融服务(5类)


十二、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2类)


十三、社会公益(2类)


十四、汽车(5类)



十五、实用工具(9类)


十六、生活(14类)

十七、法律


转变:App陷入“内卷”
 
内卷无疑成了近两年舆论视野里一个不可忽视的热词,它从一个描述农耕经济精细化的人类学术语横跨到各行各业,如今被用以泛指参与者间激烈的竞争关系、整体发展模式难以取得进一步重大突破、资源有限等涵义。
 
不管是从资源、竞争,还是寻求模式升级的角度,这个词同样适用于如今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解锁你的手机,各大App们也早已“卷”起来了。
 
用户数保持在稳定的量级,粗放红利逐渐消失已经成为共识,难以大幅增长成了焦虑源头之一。根据QuestMobile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规模在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由10.39亿上升到11.38亿;在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则是由11.38亿上升到11.62亿。可以看出,过去几年间,移动互联网的月活用户已从直线型的上升趋势转变为整体趋稳、波动增长的阶段,而这增长中还要考虑到疫情催化这个意外因素带来的回升。
 
面对有限的资源与严峻的竞争局面,App们也各有各的问题:如何保持优势地位,如何开拓新用户?
 
向轻量化转变是其中一个解答。对于广大开发者而言,轻量化的主要路线既包括2017年起国内最大的移动流量平台之一——微信推出的微信小程序,也包括2018年由主流手机厂商联合制定标准、基于手机硬件的快应用,两者虽然形态各异,但路线一致,即依托“无需安装”、即点即用的优势,使开发者以更低成本获得更高的推广效率,增强了用户尝试的意愿,使其获得更便捷的应用服务,使平台自身获得更大的分发利益。
 
而对于以微信为代表的,手握流量入口的头部应用,纳入更多元的服务则帮助它们向纵深发展,更好地运营存量市场,原本需要下载一连串App才能实现的功能,如今在少数几个应用里就能做到。融合小程序的应用也已经从最初的微信小程序扩展为腾讯系、阿里系、百度开源联盟、字节跳动系、手机厂商联合、京东系等多系多平台生态,人人都想成为超级App。
 
面向新人群是突围的另一个角度。即便总体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规模趋于稳定,但对各大应用软件来说也不意味着增长的可能性彻底消失。
 
在地域跨度上,把目光转移到三四五线和县城等“五环外”人群,在这几年成就了如拼多多、快手等一个又一个的互联网新贵;在年龄跨度上,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为准则,今年1月起,包含新闻资讯、社交通讯、生活购物、金融服务、旅游出行、医疗健康等领域在内的各大App纷纷新增了对老年人友好的版本,不仅扩大了App本身的用户群体规模,也让App变得更人性化、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从以上角度看,激烈竞争造成的浪费虽然存在,但应用形态的调整、受益人群的扩大,“内卷”带来的积极意义同样值得关注。
 
考验:隐私保护再成焦点  
 
今年4月,苹果发布了一份《个人数据的一天》(A Day in the Life of Your Data)的文件,通过一对父女一天内的生活场景,展示个体的隐私数据如何被网站、App、社交媒体公司、数据代理商等采集,以此传达苹果的隐私保护政策。这份文件提到:
 
“这些公司知道这家人的住所位置、他们去过的公园、阅读过的新闻网站、浏览过的产品、看过的广告......这些数据都是通过父女两人一整天里用过的多款App及其他来源收集和跟踪到的。”
 
6月,iOS 15强推系列隐私保护功能,一石激起千层浪,App的隐私保护问题再次成为焦点。话题虽然老生常谈,但公众隐私保护意识提升、政府数据监管趋严、隐私保护成为手机系统厂商产品卖点之一,破局逐渐聚集起多方合力。
 
政府对数据隐私的监管既是出于对时代发展的回应,也是从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出发的举措。建设数字社会已是趋势,但与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跃升的成就相对应的是,虚拟数据世界正迅速以无边界态势扩张,以App等为源头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泛滥。仅2020年,某社交软件用户数据在暗网出售、某银行违法泄露脱口秀艺人个人隐私、央视曝光简历贩卖等事件就层出不穷,引发舆论哗然。
 
另一方面,数据安全同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隐私信息、企业运营数据、国家关键数据的泄露不仅有导致公民财产与国家财产损失的可能,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数据与实体世界的联系进一步趋于紧密、直观,以数据为目标的跨境攻击甚至可以直接损害到国家基础设施的运转。
 
基于此,从《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再到App专项治理行动、《民法典》,监管走向严格,并呈现出愈发全面的走向。就App过度索权导致信息泄露,工业和信息化部正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全国App技术检测平台也在逐步建设过程中。
 
不过对于用户而言,从强监管到防止手机App窃取隐私,中间仍然意味着漫长的申诉时间与较高的物力成本。目前,手机系统厂商正主动表现出代为完成这一步的意向。
 
苹果公司是这个领域定下基调的代表,iOS的隐私保护特性在版本迭代中逐渐凸显为单独的一块,并纳入到企业的价值观文化。这几年中iOS推出了包括“App相机、麦克风权限的单独控制”“使用Apple ID登录App和网站”“推出ATT(App Tracking Transparency)功能限制App获取IDAF”“Siri语音设备本地化处理”等功能。系统自带的隐私保护功能无疑为用户在限制App随意获取个人信息上提供了便利,这也成为了苹果手机硬件之上的一大“软文化”卖点之一。
 
国内手机系统厂商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力,在安卓系统的基础上,小米推出了MIUI 12,OPPO推出了ColorOS 11;华为的鸿蒙系统HarmonyOS通过内置“纯净模式”等措施强调了应用的隐私安全问题。
 
政府强监管、系统辅助,未来App们如何在实现隐私全面合规、降低法律风险的同时,提升面向用户的服务能力、实现商业价值成为一大考验。
 
动能:5G发展催生新利好
 
高速度、广泛纵深式覆盖、低功耗、低时延,5G网络的优势为移动互联网升级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支撑。移动App作为人向外界传递指令、信息的连接点,如果说过去起到的主要是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的作用,随着5G的发展,不仅其提供的服务会走向沉浸式、深入化,未来还将进一步连接起人与物、物与物,推进人与世界的深度交互。
 
首先是现有服务走向纵深。5G的高传输速率不仅使移动视频、手机游戏等娱乐体验进一步流畅,同时将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领域走向多元。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任爱光认为,5G商用的推广,将推动VR/AR的应用范围从直播、游戏等消费娱乐领域,加速向工业、医疗、教育等垂直领域渗透,实现规模化发展。远程会诊、远程指导、VR教育、VR旅游......结合现实与虚拟的新型应用将迎来更多有利可能性。
 
其次,当5G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效率保证,各式各样的智能设备仍然需要与移动终端结合,以移动应用加以控制与支持,运行物联网的应用程序以灵活、安全、更多交互提升了用户的体验。目前,在运动、智能家居、汽车、健康、服务等行业,物联网App通过数据记录、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等功能让人的生活变得更智能。而例如小米核心的“手机×AIOT”产品战略——围绕手机发展一系列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以及跟生活相关的物联网各类器件,则是希望通过移动终端提供更顺畅、便捷、融合的物联网服务。
 
历次工业革命都源于领先的技术突破,5G的意义并不局限在更快与更稳定的网络,也许它会像高通全球副总裁侯明娟所认为的那样:其意义堪比过去的蒸汽机与电力,将为世界带来全方位的变革。在这个大背景下,移动应用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可以期待未来人类如何实现通过指尖的轻轻一触,达成更广阔的万物互联。
 
(文/沉玲 研/沉玲、颦楚、允升、子零)
 
排行“i系列标准”统一详细说明

推荐阅读:

2021推动中国数字化转型TOP100

2021大数据独角兽企业排行榜

2021中国准独角兽企业100强


2021人工智能分类排行

2021信创产业分类排行


2021数据中台TOP50


2021新互联网公司 TOP300


2020年度SaaS企业 TOP1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