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球最后的夜晚》成鉴定朋友的标准?不要挑拨文艺青年和普通观众的关系了!

陆上 金牌经纪人 2020-09-30


谁能想到,2019年第一件娱乐营销大事件,是大家觉得一部文艺片挣太多钱了。


视频网站都逐渐放弃大爆款,强调“长尾效应”了,也认定应该先按照每个圈子的需求来制定内容,让圈内人满意,有机会再“出圈”,就可以达成是稳赚的买卖。


但现在看到有一部文艺片,竟然利用营销手段挣了想都不敢想的钱,就大喊圈外观众受骗,期望赶紧反噬,钱是退不回来了,就希望让导演毕赣的口碑背锅。实际口碑也代表的是“今后的钱”罢了。



普通观众被这阵势吓到了,“虚假营销”的帽子一旦扣上,真的看懂了电影,甚至有点喜欢,都不能说了。觉得自己没看懂,想思考一下,一上网看到影评人们骂“抖音用户不配看文艺片”,又火冒三丈,火气中带着委屈:毕竟自己是冲着“跨年”来的,只要偏离一点点跨年的定义,都大骂货不对板。目前猫眼评分已经跌到3.1分,一溜儿的一星刷不到底。



BTW,今年是“中国跨年电影元年”,以往都只有“元旦档”。


文艺青年们也不太高兴,毕赣新作在国外转了一大圈回来,不说载誉而归,也算是镀金了,原本只是想尽快看到喜爱导演的最新力作,谁知道出品方拖到了2018年最后一天,自己还要跟一吻跨年的情侣们一起看,身为去电影资料馆观影期间水都不让喝的影迷们,当然有万分的不爽了。


一方觉得自己损失了钱让电影赚了个盆满钵满,一方觉得自己的高品位被另外一波人如牛饮茶,现在吵了个面红耳赤,其实双方都不在乎对方所在乎的。



吵来吵去,不能将错误归于电影本身,也不能将问题扔给普通观众,双方达成统一,都开始大骂营销团队:不应该在抖音上宣传,不应该让普通观众看到,不应该搞什么劳什子一吻跨年,就应该老老实实强调获奖经历、导演理念、圈地自萌。



老实说,《地球最后的夜晚》是虚假营销吗?


它有像《爱情公寓》一样贩卖电视剧的IP其实是一部自创盗墓片吗?有强调电影中的“色情”、“暴力”实际上只是小猫打架吗?有实际大咖只是两秒钟客串,但却站在海报C位吗?有挂名制片,但实际是为了带新导演而退居制片人位置的吗?


没有。



《地球最后的夜晚》营销成功的第一步是定档,12月31日正好对应“地球最后的夜晚”,这样的手段是可遇不可求,它已经突破了营销中能够人为制作的物料,利用庞大的“跨年仪式感”来与观众达到一种共情。


其实这种手段也并不新奇,情人节档的电影历年用的就是这种理念,甚至为了档期拍电影的人都大有人在,不光电影,其他的娱乐模式也是如此。


第二步则是利用抖音这一火爆的社交工具,将影片中的爱情元素放大——电影的最后一幕,汤唯与黄觉在爱的小屋中拥吻,所以衍生出了“一吻跨年”来吸引情侣,结果当然是成功的,毕竟所有的节日都是给情侣过的这句话不是盖的。



整个营销过程逐渐脱离了电影原有的元素,也是那部分“没用的”:毕赣导演、汤唯黄觉主演、悬疑爱情故事、窦靖童田馥甄献唱、刘昊然陈凯歌力挺等等,甚至脱离了“电影”——“一、吻、跨、年”,这四个字有哪个与电影有关系?不过是一种“仪式感”的嫁接。


换句话说,这与卖奢侈品的思路有点相似,大牌从不会强调用料和性价比,在消费者眼中,它的作用就是能够增加自己的存在感。


那《地球最后的夜晚》可以做这样的营销吗?


如果这是一部《前任3》,可能没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营销方式有什么问题,那同样是围绕爱情、不甘、纠缠、分手,《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何就不能做这样的营销呢?



国产爱情片的趋同原本就是历史遗留问题,《前任3》代表了创作者的平均水平,往上有《喜欢你》、《超时空同居》、《后来的我们》、《北京遇上西雅图》等各有特色的小品,往下就不用说了,一年大概就有几百部。


没有像《爱乐之城》这样声色俱佳的音乐片,也没有《她》这样浪漫奇幻的科幻片,也更不会有《爱在黎明破晓前》这种男女主纯聊一个半小时的文艺片,观众的逻辑模式都已定型,怒斥《地球最后的夜晚》不是爱情片也就不奇怪了。



但说看不懂,未免是诸多影迷的自负,和不经常接受这类电影人的自卑。


《地球最后的夜晚》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质量如何?


它是一部非线性叙事、且不以爱情作为主要议题的悬疑爱情片。


故事前半部分讲述罗紘武(黄觉 饰)因父亲离世再次回到贵州,而在12年前,好友白猫(李鸿其 饰)被杀,罗紘武在追查凶手左宏元(陈永忠 饰)的过程中,被凶手的情人万绮雯(汤唯 饰)所利用,万绮雯声称自己怀孕,借罗紘武之手杀了左宏元,随后消失不见。十二年后罗紘武寻找万绮雯,得知其在歌厅唱歌,在等待歌厅开门的前夕,他在电影院做了一个梦。



后半部分的内容就是罗紘武的梦境部分,在梦中,有他对情人、对母亲、对朋友、对父亲、对自己的看法与记忆的融合,现实生活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和遗憾也在梦境中重现,也有他对未曾参与过的生活的想象,以及很多超现实的事件。


他与万绮雯的爱情悲剧是一条明线,却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讨论了现实与记忆的差距,记忆与梦境的差距,最终也表现为2D与3D的差别。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戛纳首映之后,提到最多的是这部电影是毕赣处女作《路边野餐》的一个全方位升级,连毕赣自己都说,这部电影已经完全说明白了他想说的东西。


《路边野餐》更加诗意化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没钱,所以无法完全复刻他最核心的“梦境”部分,导演想要表达的很多内容都用诗来代替,更加晦涩。但《地球最后的夜晚》不同,影像和音乐已经能够将他脑中的画面还原,所以电影少了诗意,多了更多意象。


相比于很多国产电影中不真实的华丽场景,这些意象其实是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电影的内核也并不复杂,是随意、不带说教性质的。这反而让惯于总结中心思想的观众没了落脚之处。“看不懂”的原因也大抵如此。



观影经验丰富的影迷一般不太执着这一点,他们更加易于接受这样的安排,两者并不存在智商和理解力方面的巨大差别。

无论喜不喜欢这样的内核,其原因都不应该归结在“看不懂”上面,所以“圈地自萌”,其实也是对普通观众的不尊重。


若是有更多的选择,在平常给更多这类电影的放映机会,给创作者们更大的创作空间,“普通观众”和“文艺青年”是完全可以互相转化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党同伐异。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影评



明月几时有


悟空传


绣春刀2

摔跤吧爸爸


闪光少女

羞羞的铁拳
春娇救志明

 战狼Ⅱ

二十二

敦刻尔克

天才枪手

杀破狼·贪狼



金牌经纪人 现已入驻

今日头条 | 一点资讯 | 企鹅媒体 

新浪看点 | 新浪微博 | 搜


↓↓↓点击下方,查看往期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